APP下载

幼教中心体制下课程协同统筹与创新开发的策略探究

2023-08-05周乃璧

好家长 2023年7期
关键词:园本幼教中心

文 周乃璧 丁 瑜

2008 年,太仓市以区镇为单位,将同一区镇内多所公办幼儿园整合,成立幼教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幼教中心管理体制。本文通过“追根溯源、项目驱动、智慧生成”三大步骤,对教育资源的重组、整合、优化与共享,提出一些新思路、新做法。

一、追根溯源:科学调研,课题的奠基行动

科学调研是园本课程方案的基础和出发点,旨在科学地分析和理性解释幼儿教育中心各园的课程建设经验、优势、困境以及其他客观情况,为制定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课程方案做好准备。科学调研使用SWOT(强势、弱点、机遇、威胁)分析方法,围绕内部成员的课程建设基础、幼儿的课程需求和师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管理和评估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形成园本课程建设方案。

通过科学调研,我们发现幼儿园课程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高屋建瓴的规划。当前,中心、园所和教师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合作共建机制,导致各园所间出现“孤军奋战”,甚至“重复建设”的现象,从而未能合理、充分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二是缺乏专业的能力培育。园部行政课程的领导力不足,课程建设合作共建机制薄弱,缺乏课程建设专业指导力量。

二、项目驱动:创新行动,课题的实践探究

课题组以“真实趣美”特色推进园本课程建设的创新机制,有效回应了各园在课程建设方面的现实需求,实现了中心资源共享。

(一)突出问题导向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我们设立了团体三个小组:一是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副主任、园长等人员组成,主司园本课程发展蓝图的制定、中心课程资源的统筹、行政和财政补助的支持和落实,课程专项研究经费的及时落实,协调各部门间配合,组织课程开发研讨会、举办汇报交流会,并监督各部门完成课程建设工作的进度。二是园本课程建设专家团,由高校课程专家、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教师组成,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负责宣传和推广课程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中心内各园,从而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产研结合”。三是课程建设共同体,由中心主任、园长、课程建设经验丰富的教师、社区人员和幼儿家长中“自愿”和“认同”园本课程的代表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企划各类课程建设研讨活动,开展园际课程计划和工作总结研讨会,建立和维护课程网站,为教研活动和园所发展搭建舞台,实现园际互补和资源共享。

2.把准问题与需求

主要是收集整理园本课程实施的意见与评价,找准项目研究的切入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例如,新教师多,对现有课程内容不熟悉,对幼儿园周边课程资源有效纳入课程的能力不足;课程审议的有效性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中心、园所两级培训,助力教师提升课程意识。一是加强课程实践能力培训,通过现场观摩教学、提供成熟案例视频学习、组织研讨等方式,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课程内容,提升实践能力。二是指导各园以幼儿园周边资源为切入点,通过课题研究、项目研究等方式,提升对周边课程资源的运用能力。三是通过“组长论坛”等平台,提升园部、组长等层面教师的课程审议能力。四是立足课题研究,进行课程创新开发实践。目前,中心各园分别以“学习场论视野下的幼儿美术课程优化建构”“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幼儿园‘绘本小创客’的实践研究”“利于幼儿艺术经验建构的地方性美育资源开发研究”“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科探课程开发的研究”等课题,开展特色课程建设,提升教师课程能力。

(二)建立相关机制

1.园本课程的发展离不开制度建设

我们在中心层面制定了多项制度,包括评估、审议、开发、实施和评价课程等,以引导和规范园本课程建设,做到依规矩、循章纪、可持续。例如,我们出台了《艺禾幼教中心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艺禾幼教中心课程综合评估方案》和《艺禾幼教中心课程实施综合评估细则》等文件,包含具体的、可执行的评估指标,形成了中心推进园本课程建设的长效机制。

2.建立过程性诊断与追踪指导机制

针对中心各园课程建设常见问题,提供在过程中持续、实时、可追踪的专业指导;通过建立定期回访和追踪指导机制,帮助园所解决在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一大批园本课程项目负责人在实践中成长起来,引领中心各园所朝着体系化和专业化方向高质量发展。

3.建立一个互通交流的平台

定期举办主题式“园长论坛”,课程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在论坛中全方位地深入探讨。这个论坛为教育者观摩典型课例、研讨疑难问题、剖析课程建设、总结经验和反思教学提供了便利。此外,实施“课题项目”既优化课题资源配置又丰富园本课程内涵。

三、智慧生成:策略组合,课题的提炼行动

(一)分工合作,构建课程体系

中心汇聚各园之力,致力于根据幼儿在不同年龄和不同身心发展阶段的客观规律,打造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园本课程体系。同时,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整合、充实各类课程资源,为幼儿提供多维智能发展的领域。例如,各园结合园本课程特色,进行资源的梳理与收集。艺禾幼儿园收集了适合幼儿欣赏的、在生活环节运用的歌曲和其他音乐作品;南园幼儿园整理了适合各年龄幼儿的科学小实验;县府街幼儿园结合节日主题,对幼儿绘本阅读资源进行整理;万和路幼儿园结合“小日子”生活教育课程,对各个节气的资源、素材以及对应的适合幼儿开展的活动进行梳理。

(二)互通互动,共享建设资源

为形成项目建设合力,我们打破园际的资源共享屏障,开辟资源共享平台。平台中拥有丰富的、可共享的中心课程资源库,每位教师都成为资源库的建设者和使用者。经过持续的研发,中心积累了大量的主题课程实施方案,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课程资源体系,进一步推进了中心课程资源库的“建、管、用”。经过对这些已有成果的梳理和完善,我们初步形成“资源库”的“主菜单”,包括开创新环境、勾勒新课程、聚焦新发现、滋养新成长四大板块。以第一个菜单“开创新环境”中的生活环境“自主签到”为例。下辖幼儿园在每个年龄段精选了两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且蕴含多种学习价值的自主签到环境,制作了相应的《自主签到说明书》,并投放到课程资源库中,近30 个经典的自主签到环境可以供教师相互学习、借鉴使用。

课程建设不仅是一段在幼教中心体制下的教育进程,还是协同统筹和创新开发的研究过程。我们的研究不仅是课程开发这一段过程,还是一个不断创新、改进、完善的过程。因此,课程并非某一时刻的、某一地域的“静止”的课程,而是一直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活”课程。课程内容在狭义上包括课程本身,在广义上还涵盖自我评价和改进机制。为此,我们始终走在研究、开发和完善课程的路上。

猜你喜欢

园本幼教中心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