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视角下民办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

2023-08-05冯讷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品牌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系

文/冯讷(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面对日趋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民办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内控体系的构建,有效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问题,为高校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许多高校在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影响了内控效用的发挥。基于此,针对风险视角下民办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策略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风险视角下民办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意义

内部控制体系指的是以战略目标的实现为目标,制定出的一系列优化措施和执行流程,能够帮助民办高校防范风险问题,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和效率,是面对复杂内外部环境的必然选择。首先,有利于高校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通过内控体系的构建,民办高校可以对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修正措施,从而将风险问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民办高校各种类型的资产得到安全高效利用。其次,有利于内部数据信息的传递和利用。通过内控体系的构建,民办高校可以加强各个科室的沟通,实现各类数据信息的共享,从而为各类决策的制定提供完整真实的数据支持,为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1]。最后,有利于民办高校内部职能的发挥。民办高校在构建内控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对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力进行明确,使所有员工了解自己的职责和定位,从而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共同为民办高校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二、风险视角下民办高校内部控制建设问题

(一)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

风险评估机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要素,与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具有紧密的关联。相比企业而言,民办高校也存在不少内控风险,比如财务管理方面,由于民办高校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且经费不足,可能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容易导致财务管理混乱,甚至出现资金挪用等内控问题;招生录取方面,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有些民办高校可能会存在虚假宣传、提供不实信息等问题,这种情况下就会存在违规招生、录取不当等内控风险;教学管理方面,由于民办高校与政府部门的管理相对疏松,可能存在学科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不达标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教学管理上的内控风险;人事管理方面,民办高校的管理机构相对简单,人员结构不够完善,可能存在人事管理不当、招聘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容易导致人员管理上的内控风险。

民办高校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以风险为导向,强化风险控制。但是许多民办高校存在着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民办高校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经营收入主要的来源是学费,相较于其他行业,资金来源和资本结构较为稳定,面临的经营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较小,使得许多高校缺少风险管理文化,未能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依然采用主观判断方法进行风险的梳理,内控管理人员未有效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评估财务管理风险。定量方法可能包括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来审查账户余额、现金流量、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等财务指标,以识别潜在的财务管理风险。定性方法可能涉及对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政策和流程进行审查,以确定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因素,如虚假报告、失误和错误等。但部分高校侧重于用定量方法来评估风险,评估主观性较强,导致风险评估工作缺乏科学性。其次,高校未能从整体发展角度进行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风险管理过于被动,缺乏系统性。最后,高校未能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未能结合风险数据和引发因素设置合理的预警指标,风险事前防控能力较弱。

(二)内部控制与业务流程衔接不足

许多民办高校将内部控制工作的重心放在事后监督阶段,未能将内控机制与业务流程进行有效对接,使得内控体系与学校治理存在不匹配的问题,比如,学校未能将预算管理、物资采购、科研经费管理等纳入内部控制范围当中,影响了内部控制在业务流程开展中监督效用的发挥,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容易给学校带来风险问题。

(三)信息沟通效率较低

一方面,民办高校未能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不同业务流程产生的数据信息在口径标准和传递方式方面存在许多的不同,业务数据缺乏传递到财务端和管理端的渠道,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另一方面,民办高校信息技术的应用局限在财务管理方面,未能实现业务流程的全面覆盖,影响了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使得管理人员无法对数据信息中隐藏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无法为决策制定和价值创造提供支持。

(四)内部监督有效性较低

民办高校要想保证内部控制效用的发挥,就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动态监督和准确评估,结合内控评价结果深入了解内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完善措施。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民办高校未能设立专门的审计监督机构,内控监督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影响了审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无法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督,加上许多高校内部审计监督频率不够,审计结果不够客观准确,无法及时发现内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内控监督流于形式,无法为民办高校内控体系的完善提供助力。

三、风险视角下民办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策略

(一)优化高校内控环境

民办高校在构建内控体系的过程中,要对财务行为进行规范,对内控环境进行优化,坚持权责制衡的原则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内控机制的独立性和严谨性,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民办高校要对内部经济活动的规律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发展目标,并结合各项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领导机构的组建,编制科学的集体决策制度,其中,内控领导小组的成员主要包括学校领导、财务管理等部门的负责人,主要的职能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学校经费进行使用、分配、管理,协调不同层级和各个部门的关系,对学校的收费和资金分配政策进行审议,制定问题整改措施,探索权力运行规范方法,通过清理职权、公开亮权、科学分权、制度控权,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民办高校要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对各个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合理划分,避免出现权利交叉或者管理混乱的问题[2]。为了保证内控领导小组的专业性,民办高校要组织所有成员定期进行内控有关知识的学习,丰富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从而为岗位职责的履行奠定基础。在完成专项培训以后,高校要对有关人员进行考核,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培训工作的重视,从而主动提高自身内控管理水平。此外,民办高校要结合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需求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包括财务审批制度、资金收支审批制度、信用授权审批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从而明确内控关键节点,为各项工作的落实提供指引。

(二)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作为民办高校内控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风险管理工作应当从评估体系的构建为出发点,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对高校发展前景进行科学预测,帮助高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并对其进行细化分解,从而确定出风险管理目标。通常来说,民办高校面临的风险问题可以分为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教学科研风险等等,在明确风险管理目标以后,有关人员要积极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类型进行科学划分,对风险出现概率和危害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3]。比如在对风险出现概率进行评估时,定量方法主要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对一定时间内风险问题出现的概率进行预测,比如低于10%、10%-30%、30%-70%、70%-90%、超过90%分别利用极低、低、中等、高、极高表示,而定性方法主要是对潜在风险的发生情况进行判断,极低表示一般不会发生,低表示极少发生,中等表示一些情况下会发生,高表示较多情况下发生,极高表示经常会发生。在进行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民办高校要利用信息系统监测结果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未来的走势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设置预警临界数值,当超出高校可承受范围时,及时发出预警提醒有关人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给民办高校造成较大的经济或者社会效益损失。

(三)规范控制活动

1.预算业务活动控制

首先,民办高校要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学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监察审计人员等,负责制定预算管理整体方案,并对各个部门提交的预算进行审批,上报给董事会进行决议。财务处是预算执行主体,负责编制经费预算,并对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其次,预算编制环节,各个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方案编制,由负责人对方案可行性进行审核和修订,交由财务处进行整理和汇总。预算编制要坚持谨慎原则,结合各个项目的不同灵活选择编制方法,从而保证编制出的预算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4]。再次,预算执行环节,财务部门要定期编制执行进度分析表,结合项目的重要性针对预算执行偏差制定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假如遇到不可控因素,预算执行主体要按照规范化的流程提交申请,由财务处负责审核预算调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进行调整方案的编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批。最后,学校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考核,将结果与奖惩机制进行对接,并将下一阶段的预算额度向考核结果优秀的部门倾斜,激发所有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2.科研经费管理控制

首先,科研人员要深入了解内部经费管理办法,坚持合理性、相关性、匹配性原则结合科研项目的实际需求进行预算编制,按照规范化流程进行费用的申报,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严格按照预算进行资金使用,并动态反馈给财务处,避免出现违规支出问题。其次,高校要对科研资金支出项目的使用范围进行科学界定,简化经费预算调整流程,在保证整体预算不变的前提下,科研直接费用的调整可以由项目负责人决定,由财务处进行核准,由科研主管部门进行备案。最后,科研项目完成以后,负责人要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决算,编制出真实规范的报表提交给学校进行保存。纵向结余资金可以在一年内用于后续研究支出,一年仍未用完要及时上缴。横向结余资金可以转为负责人的发展基金,用于其他项目的启动、设备的保养、人才的培训等工作。假如项目负责人没有及时进行经费结转或者结余划转,剩余经费如果较小,可以直接转入科研发展基金,如果较大要暂停经费使用,由财务处定期进行结余经费的清理。

3.绩效考核管理控制

首先,学校要设立专门的薪酬绩效岗位,在各个部门成立绩效考核小组,定期接受人事处安排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深入学习绩效考核有关文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考核细则和规范流程。其次,民办高校要结合考核目标的不同设置差异化的考核指标和权重,比如在对专职教师进行考核时,考核范围不但包括岗位工作、同事互评、领导评价,还要对个人成长情况进行评价。最后,高校要将考核结果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及格、不及格五个不同等级,将结果与教职工的薪酬发放、岗位调整、个人奖惩、职业发展等进行对接,针对表现优异的员工,学校要在职务晋升、继续教育、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针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员工,要由部门领导对其进行约谈,对考核内容较差的地方进行针对性培训,从而提高所有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提高信息沟通效率

首先,积极输出对外信息。相较于本科高校或者其他公办学校来说,民办高校社会影响力较弱,高校要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的输出,对外宣传高校的管理理念、办学特色等,使社会公众加强对学校的了解,为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民办高校要积极进行门户网站的建设,及时将学校的最新情况发布在网站当中,包括学校荣誉、学生获奖、基础建设等,并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积极进行视频创作,加强与网友的互动和沟通,从而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其次,推进内部信息系统的完善。民办高校要对现有系统进行全面整合和科学优化,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归纳,比如将内部控制建设相关的制度集中到一个窗口中进行展示,将部门通知归纳到一个窗口进行发布,避免出现信息混淆问题,保证信息发布的规范性,提高信息传递的质量[5]。最后,民办高校要提高内部信息公开化水平,为所有教职工提供顺畅透明的信息沟通渠道,解决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的信息壁垒问题。同时,民办高校要积极进行服务号和公众号的开发,将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及时推动给所有的教职工和学生,加快信息接收和反馈的速度,比如,民办高校可以利用公众号及时将内部控制有关的工作安排和规章制度推动给教职工,对各个部门的工作执行情况进行公示,从而防范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风险问题,为内部控制监督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五)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民办高校要成立专门的审计监督部门,直接向董事会负责,成员要从内部选择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人员中选拔,负责对内部控制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内控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合发现的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为监督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民办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对监督机制进行持续优化,发挥教职工在监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保证监督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同时,为了保证内部控制执行的实际效果,企业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激励奖惩机制,结合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对内部控制工作完成效果较好的员工进行物质或者精神激励,提高所有教职工参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配合内控部门落实相关工作。

四、结语

内部控制体系是民办高校防范风险问题的有效手段,是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日趋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民办高校要积极优化内控环境,规范控制活动,防范风险问题,加强信息沟通,完善内部监督,从而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为民办高校社会职能的发挥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体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