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研究
2023-08-05常宏丽唐河县毕店镇卫生院
文/常宏丽(唐河县毕店镇卫生院)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健康扶贫已经成为脱贫攻坚战略的核心内容。为了满足门诊分级诊疗的实际需求,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各级财政都增加了对乡镇卫生院的预算资金投入,使得卫生院的固定资产配置得到了全面优化,对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镇卫生院要转变重采购轻管理的落后思维,建立科学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模式,对资产购置和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乡镇卫生院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一、乡镇卫生院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为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基础单位,乡镇卫生院不但要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而且承担着医疗卫生知识宣传、保健知识普及、医疗常识教育等责任。在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不但影响着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而且也影响着乡镇卫生院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关系到卫生院医疗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的强化,可以为乡镇卫生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有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1]。
(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目标
作为国家设立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乡镇卫生院具有显著的非营利特点,其资产购置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以及少数社会捐赠。乡镇卫生院内部的各种类型固定资产都属于国家,是国有资产,卫生院只具有使用权。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对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在固定资产采购、使用、监督等环节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为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二、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有待提升
首先,许多乡镇卫生院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比如,许多管理人员重视固定资产的采购,轻视后期管理,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未能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其次,乡镇卫生院在进行医疗设备使用的过程中,缺乏对维护保养工作的重视,容易影响设备的使用年限。同时,一些高端设备使用频率较低,维护难度较高,有关人员维修意识不强,使得许多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最后,卫生院多数资产都是上级负责配置,使得一些管理人员将其看作基本办公设备,认为其无法产生直接的收益,对于这些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对具体的数量进行核对,也未能安排专业人员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影响了固定资产价值的发挥。
(二)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各个卫生院在运营管理中更加重视业务收支和财政收支的管理,对于资产购置、使用、处置工作缺乏重视,未能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比如,在资产报废环节,由于缺少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未能按照规范化的流程进行资产价值的评估,资产处置和核销过于随意,容易出现账实不符的问题。再比如在日常管理方面,卫生院未能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无法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盘查和清点,容易出现资产遗失或者闲置问题。
(三)资产管理手段有待改进
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许多乡镇卫生院存在着工作流程不完善、管理手续不严格等问题,比如在领用环节未能进行出库手续的办理,入库环节未能对资产名称、规格、数量等进行准确记录,日常管理环节未能定期进行资产盘点,这些都会造成账目和实物不一致的问题。同时,一些卫生院未能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各种数据依然采用人工模式进行记录,容易出现错记漏记问题,无法帮助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增加了资产闲置或者浪费问题出现的概率。
(四)资产购置潜在风险因素
许多乡镇卫生院负责资产购置的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高,未能对卫生院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分析,资产购置过于随意,采购的设备与各项工作的实际需求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同时,在采购过程中,有关人员未能对所需设备的性能、型号、规格等进行全面分析,未能对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容易出现资金浪费问题。此外,卫生院未能安排专业的审计监督人员对采购过程的规范性进行检查,容易出现徇私舞弊问题。
三、乡镇卫生院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乡镇卫生院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强化管理意识,深入了解固定资产管理在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发挥中的积极作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方案的制定,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从而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不但包括基础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而且包括医疗设备的购置和调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法,所以,乡镇卫生院要以有关制度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固定资产合理配置是乡镇卫生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性服务的保障。乡镇卫生院要对内部固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对有关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通过绩效考核机制的应用,提高所有员工对资产增值保值工作的重视,保证固定资产的利用可以创造理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乡镇卫生院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优化,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维护,及时结合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工作机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乡镇卫生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采购管理制度。乡镇卫生院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物资采购制度,对采购环节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制定出针对性的管控措施。要对各个部门在采购活动中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通过配套的激励奖惩机制,激发员工参与采购活动的积极性。卫生院要利用信息化系统对内部规定资产的构成情况和工作需求进行全面梳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选择合适的医疗设备,使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参与到设备采购和监督工作当中,保证采购活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其次,落实问责机制。卫生院要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合理划分,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建立科学规范的问责机制和奖惩制度,提高所有员工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卫生院要将固定资产工作的执行效果与绩效考核进行对接,使各个部门员工主动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方法、保养措施、操作流程等,认真配合资产盘点、预算管理、入库检查等工作,从而为固定资产安全高效利用奠定基础[3]。再次,固定资产制度的完善。卫生院要对资产采购、责任管理、日常管理、清查盘点等制度进行优化,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比如,在开展资产采购时,卫生院要全面收集各个科室的物资采购需求,按照有关要求进行预算方案的编制,由上级部门审批以后交由财务部门进行论证,对采购活动的可行性进行判断,对卫生院资金进行调配,安排采购部门开始进行采购,并对工作流程进行监督,从而避免资金浪费问题。最后,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卫生院要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负责与使用部门、财务部门进行沟通,动态监控内部固定资产的运行情况。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定期与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对内部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对账目、卡片、实物的一致性进行核对,避免出现固定资产遗失或者闲置问题。
(三)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方式
随着乡镇卫生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凸显,已经无法满足卫生院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卫生院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一方面,要对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在对上级单位统一配备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要建立规范的账目记录制度;针对卫生院新购置的固定资产,财务人员要结合会计凭证、财务发票、采购审批单据等进行账目记录;针对需要进行维修或者检查的大型设备,要对有关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建立规范化的技术档案和使用报告,为计提折旧提供数据支持;为了保证固定资产账目和实物的一致性,卫生院要选择三账一卡管理模式,通过总账、一级分类账、二级分类账、建卡等方法避免出现资产遗失问题;卫生院要加强对计提折旧工作的重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应用工作量法、平均年限法等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进行管理,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数据更新[4]。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完善。乡镇卫生院要建立信息化系统对资产购置、调配、处置等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利用网络进行决算信息的上报和管理。要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开展预算管理,将内部系统与政府预算管理系统进行有效对接,通过国库集中支付专项对财务核算系统进行集中管理,接受上级部门的审计和监督。乡镇卫生院要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结合固定资产的购置时间进行固定资产数据的整理和分类,保证资产名称、规格、使用时间、管理科室、使用年限等数据与账务记录的一致性,为固定资产核算和处置工作提供依据。此外,乡镇卫生院要针对新增固定资产进行重点标记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卫生院要采取各项措施留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人员,确保负责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同时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做好班次交接工作,确保新增固定资产标记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要明确固定资产是采购、捐赠还是其他方式,并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相关信息,方便后期进行资产价值变动分析,合理对其进行管理;针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时,要对本年度新增的固定资产标记情况进行检查。
(四)规范资产购置环节
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资产购置环节的重视,严格落实有关部门制定的农村卫生规划,按照区域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对内部床位规模进行核实,确定床位编制总量和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对固定资产的需求量、购置风险、使用效果、经济收益等因素进行科学测算和准确评估,对资产购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论证,从而通过预算管理对增量和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避免出现随意或者盲目购置的问题。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过程中,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比较和选择工作的重视,按照卫生院的实际需求确定设备的型号和规格,避免完成采购以后出现设备的限制造成资金的浪费。卫生院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将采购职责具体到个人,并要求专业人员参与到技术含量较高医疗设备的采购工作当中,从而保证采购活动的专业性,保证采购的设备与卫生院的工作需求相匹配[5]。同时,卫生院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监督机制,积极利用社会公众监督和第三方监督机构对固定资产购置环节的规范性进行监督,有效防范和处理固定资产购置环节的风险问题,从而保证资产购置工作的顺利进行,满足乡镇卫生院各项工作中的实际需要。
(五)加强资产控制和审计监督
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乡镇卫生院要结合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典型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以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节点为基础进行内控体系和监督机制的完善,比如,在固定资产购置环节,审计监督人员要对固定资产采购的必要性、购置资金投入的合理性、卫生所资金的充足性、购置申请流程的规范性等进行分析,避免出现资金浪费或者固定资产闲置问题。在固定资产维修和保养环节,卫生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对设备维修保养的必要性、大修计划的合理性等进行判断。在固定资产处置环节,要对设备处置的合理性、报废流程的规范性、专家意见的真实性、单据凭证的完整性等进行检查。通过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效用的发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此外,乡镇卫生院还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评机制,加强对资产的事后监管。在这一过程中,首先,乡镇卫生院要结合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构建对应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依据各科室部门资产管理特征,因地制宜制定系统化的绩效考评制度,从而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指标,确保各类项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乡镇卫生院要科学设定各类绩效考评指标,可采用量化指标评价体系,对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进行考核。针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固定资产处置情况、公开监督管理情况等内容,分别设置不同的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和相关管理人员的绩效相挂钩。
(六)建设专业资产管理队伍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不但关系到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发挥,而且也影响着我们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质量,而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又取决于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人才引入和培养工作的重视,提高有关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固定资产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岗位工作胜任能力。乡镇卫生院要邀请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到院进行信息系统应用有关知识的讲解和实际应用的指导,增加管理人员信息系统应用的频率,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质效。同时,卫生院要建立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责任追究机制,特别是卫生院的核心资产,要对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确定资产使用的监管人员,在内部各个岗位之间建立互相监督和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构建起立体化的问责体系,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范性。此外,卫生院要严格落实考核奖惩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公正客观的考核评估,并将结果与奖惩机制进行对接,从而激发所有员工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为各项管理制度的高效落实提供助力。
四、结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现代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所以,乡镇卫生院要结合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创新资产管理方式,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对资产购置、管理、监督等环节进行优化,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高效利用,为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发挥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