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3-08-05王华毕
王华毕,祖 磊,张 兵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8年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向全国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2]。
近年来,全国高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的号召,课程思政工作在各高校稳步开展。高校教师中有80%是专业教师,课程中有80%是专业课程,学生的学习时间中有80%是进行专业学习,还有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由这四个“80%”可见在高校专业课程中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3]。
一、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合肥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坚持学校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抓手、以持续改进为动力”的教育理念,构建了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和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集成体系;强调培养目标、教学过程和持续改进的一体化,大力弘扬并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质量文化,一切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将新工科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重视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既强调言传身教,又将立德树人融入课程目标,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双管齐下并形成协同效应。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是工科类专业的典型代表,专业课程更侧重对自然规律的应用或对工程技术的操作,偏重于工程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社会、人文相关的问题比较薄弱,容易造成学生与社会脱节。以“航空航天概论”和“飞行器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思政为例,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视知识传授,轻视综合素质培养
考虑到工科课程的内容特点,在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把知识讲授和技能传授作为重点,而思想政治教育未能与之“同向同行”。一方面,缺乏人文精神和目标引领;另一方面,由于所学知识往往与快速发展的实际工作场景脱节,学生难以通过本科阶段相关课程的学习获得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对通过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完成飞行器制造相关工作缺乏信心,进而可能导致因无法胜任与飞行器制造相关的具体工作,不得不根据实际工作实际情况“回炉学习”。
(二)被动灌输为主,忽视自主学习
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单一,授课方式以灌输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课堂之外仅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考核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的情况,缺乏全方位的引导教育,无法让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黏性;学生在爱国情怀和自身职业规划上获取学习课程的原动力不足,无法实现主动学习,因此也无法掌握由主动学习获得的胜任能力。
(三)注重知识点考核,忽略全过程育人
飞行器制造相关课程的考核往往只针对知识点与技能点,考核方式包括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与考试,且知识点与技能点仅限于课程内容,这种考核方式仅能反映学生对相关考核要点的掌握情况,而无法反映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全方位的能力。即使教师上课时能够引经据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但考核过程中安排的客观题无法做到较为全面的考核。
上述问题并非我校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所特有,而是大多数工程类专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修订工作推进会上指出:“要认真研究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融合方式,既不能做‘比萨饼’、也不能做‘三明治’‘肉夹馍’,要做成‘佛跳墙’‘大烩菜’,真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之中。”[4]这给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探索方向。
二、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具体解决措施及探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超教授的教学团队,提出并实施了“一念、两线、四化”的课程建设思路,“一念”指厚植空天报国情怀的一个教学创新理念;“两线”是明确知识线、思政线两条主线;“四化”指实施课程情怀化、教学立体化、考核过程化、资源共享化等四项教学举措。知识线是思政线的线索、脉络和载体,在知识线的基础上寻找课程思政的案例。课程情怀化是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坚守空天报国情怀,赓续红色基因;教学立体化是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及互动性,解决易学易懂的难题,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成效;考核过程化是加大课程平时考核的比例和力度,以调研论文或科创实践为导向,将课程思政寓于科创实践中;资源共享化是将思政资源与教学团队全面分享,营造开放包容、互促同进的教学氛围。
合肥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在“航空航天概论”和“飞行器制造技术基础”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及道德品行培养的目标。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日程安排,将思政元素和航天精神嵌入课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还使学生凝聚了专业自豪感、专业认同感和专业归属感。除教师讲授外,还加入学生演讲环节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从学生学情出发的应用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沉浸在合作小组的活动体验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展示课程体现出的核心精神和价值观,带动学生思考和自我感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了学生成长的发展需求和期望。
(一)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5]。专业课教师应始终在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中起到主体作用,要从思想层面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育人意识;专业课教师需要用心、用情、用爱去教书育人,同时要刻苦钻研,把课程思政当作一门学问、一种价值、一种信仰。要建立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对教育事业的情怀,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在言行上做到心口合一、知行合一。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积极关注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认真学习课程思政的相关理论方法,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实质与内涵,并主动在所授课程中加以实践。努力将课程思政灵活地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组建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通过研讨、示范、公开课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关注学生当下关心的热点话题,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构思巧妙的案例将思想政治融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这样既传授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如果把专业称之为“术”,那么思想政治就应该称之为“道”,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术与道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是必备条件之一。思想政治教学的难点在于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而应通过案例学习,培养专业教师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切实做到将“思政”之“盐”融入专业教学的“汤”中。
(二)创新课程授课方式,实现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自然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课程里有思政内容,使学生不感觉唐突;课程里有思政味,让学生无被说教感;因情感共鸣,让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在教材编写、大纲制定中科学引入思想政治内容,发掘课程中思想政治的映射与融入点,凝练课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科学史、人物事迹、思想和故事等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程章节中,在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的同时,力求内容科学、方法科学,不硬讲、不空讲。通过价值观引领、价值传播,充分发挥课程所承载的思政育人功能,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其次,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保证专业知识点无遗漏、无缩减。课堂教学时间宝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互动优势,在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探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及多媒体、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最后,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线下教学中,师生能够直接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理论性强的工科课程,线下教学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而线上教学则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具备可视化、动态、操作性、更好的展示性等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
(三)夯实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
教师党支部是基层的党组织,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一线阵地[6]。“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深刻地揭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本质,为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升课程思政质量,必须紧抓教师队伍这个关键,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抓实党支部的工作,学习、研讨、决定和贯彻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党的建设工作,夯实党支部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培养党员教师抓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素养;充分发挥党支部全体党员教师的集体优势,同心同力、同向同行。
党支部担负主体责任,支部书记要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课程体系“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建设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在专业知识传授中应运用恰当的方式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激励,并以此升华和提升教学成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党支部推进工作时,应选好主题、创新角度、精准定位、落到实处,在为课程思政的推进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同时,也为支部党建和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赋予了特色与亮点。充分利用业务学习和党员活动时间开展课程思政主题党日活动、课程思政集体备课,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研讨,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和教育资源,建设课程思政素材。在建设主流意识形态上下功夫,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下功夫,在教师自身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充分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思政工作、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律,指明推进课程育人的重点和方向。党员同志要结合岗位发挥好课程思政建设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把自己摆在课程建设的第一线,统筹好全系的资源,在育人中做表率,让党员骨干教师先动先行,夯实党支部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凝聚起全系教师的整体合力,使教师切实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回归教书育人的教师本位,全面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
结语
基于新工科视角下的课程交融性、综合化、项目化、挑战性,将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从多个侧面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熏陶式、渗透式、滴灌式等全方位贯彻。从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课程建设的目标、原则、路径、方法、内容、评价等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具有科学性和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使教师认同教学理念、胜任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入耳、入脑、入心,最终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