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助推村民道德建设研究

2023-08-04赵然平崔博丹陈涛

国际公关 2023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赵然平 崔博丹 陈涛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文化资源,是培育良好乡风的“矿藏”,对广大乡村村民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意蕴。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需要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滋养。本文以张北县油篓沟镇花兰井村为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在村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意涵,梳理花兰井村村民道德建设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对策,以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

关键词:乡村振兴;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花兰井村;村民道德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解决好“三农” 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遵循。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全面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压舱石。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为总要求,既强调乡村社会的物质富裕,又注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村民道德建设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精神文化振兴的保障。202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并要求“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可见,村民道德建设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尤为重要。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居于主体和中心地位,以信义、仁爱、礼仪、美德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以整体主义、中和主义和仁爱主义为基本的道德精神,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涵养道德、凝聚人心、提供精神动力的价值和功能。[1]因此,在村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滋养、润泽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价值意涵

(一)为村民道德建设提供价值引领

村民道德建设需要特定的价值指引,为村民廓清伦理道德的边界,消除小农思想、封建残余和旧风陋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乡风文明的实现奠定厚实基础。[2]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是以“仁” 为核心观念,具有浓厚的道德色彩,在公民道德建设中,为个体发展从国家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维度提供价值引领。从国家层面来看,强调对个体爱国报国的引领,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等,诠释浓厚的爱国情感,要求个体爱国报国。从社会层面来看,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贡献,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等。从个体层面来看,强调个体自身做到立德、立言、立行,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可见,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对村民道德建设发挥着黏合剂的作用,引导村民传承伦理精神的文化基因,形成正确的伦理观。

(二)为村民道德建设提供丰富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村民道德建设指向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私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育,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在这些方面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养分。在社会公德层面,强调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上,要求个体服务社会、贡献社会,增强社会担当,如“夙夜在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等。在家庭美德层面,要求个体以“人伦” 为核心,特别强调“孝道”,如“百善孝为先”“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等。在职业道德层面,要求个体注重“忠恕之道”“诚信为本”,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等。在个人品德层面,要求个体以德为先,修身为本,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皆可以为尧舜” 等。可见,在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道德资源,为村民道德建设提供丰厚滋养。

(三)为村民道德建设提供路径参鉴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价值,同时,在传承、传播中也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化体系,对个体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私德、職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形成成熟的经验,为村民道德建设提供方法参考。[3]具体包括“因材施教法”“循序渐进法”“寓教于乐法”“教学相长法”“启发诱导法”“言传身教法”“知行合一法”“环境熏陶法”“情感教育法” 等,无论是哪一种教育方法,在当下村民道德建设中,都能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优势。以“环境熏陶法” 为例,就是发挥环境对人的道德情感熏陶作用,以锻造个体的理想人格,故有“孟母三迁”“千金买邻” 的故事,影响深远。借鉴“环境熏陶法”,在村民道德建设中,村两委应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和谐的村庄环境,包括伦理文化名言警句的墙绘、道德讲堂、孝善浴池、道德主题公园、婆媳公堂等,使村民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教必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村民道德建设中,方法是关键,这就需要借鉴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教育之法,培养村民修身崇德、讲信修睦的精神品质。

二、村民道德建设的案例透视

花兰井村位于张北县油篓沟镇东10公里处,距离张北县城15公里。全村辖4个自然村,共218户,627人,常住77户,151人。2020年10月,花兰井村贫困户全部脱贫。随之,花兰井村进入乡村振兴阶段。然而,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乡风文明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足、传统文化出现认同危机、道德失范挑战乡风文明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振兴的整体推进。

(一)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足

乡村振兴提出了“乡风文明” 的建设要求,但在具体的考核指标中却没有将其列入,导致县乡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不够重视,将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集中在产业兴旺、社会治理等领域,精神文明建设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故而在实际工作中,花兰井村缺乏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远规划,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性不高、投入较少,创建意识薄弱,弱化了村民道德建设的张力。

(二)传统文化出现认同危机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遭遇现代工业文明工具理性的挑战,花栏井村乡村传统文化陷入生存困境,一些传统的节日民俗活动日渐式微,以“差序格局” 为基础的传统人伦观念日渐动摇,一些彰显乡村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风险,村民对遗留下来的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认同感逐步降低,导致传统文化认同危机。如:剪窗花作为流传三百年的习俗,在年轻一代中正面临失传的危险,年轻人觉得费事、没必要学。究其根源,还是文化认同出现问题。

(三)道德失范挑战乡风文明

当市场经济工具理性席卷而来时,花兰井村传统道德观念正面临严峻考验,一些违背传统公序民俗、村规民约的道德失范问题时有发生,包括不赡养父母、封建迷信、赌博行为、拜金主义等。如2019年,在花兰井村发生一件父母状告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案件,原因是子女不孝顺,父母要求子女搬出老宅,引起较大的社会舆论,折射出乡村孝文化被不断边缘化、孝意识出现淡化、孝实践趋向弱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侵蚀着传统乡村秩序。

三、实践路径

针对花兰井村村民道德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为价值引领,将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贯穿村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一)抓牢精神文化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强调“仁、义、礼、智、信” 等基本价值追求,同时,在其几千年的发展传承中,融合墨家、道家、法家、佛教等不同学派的伦理道德精髓,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有的特质和魅力。村民道德建设在于引导村民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培育道德情感、道德意愿,形成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最终生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无疑,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对村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4]因此,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县乡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善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丰富资源,将其贯穿到村民道德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以增强伦理文化的道德涵养价值。一方面,政府应以服务者的角色参与到村民道德建设实践中,为村民道德建设提供政策、法规、资金、设施、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指导乡村出台村民道德建设规范,协调文化部门、民间组织、学校、家庭、农民等参与到村民道德建设中来,以形成村民道德建设强大合力;另一方面,政府应以监督者的角色参与到村民道德建设中来,制定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指标,常态化对乡村道德建设进行考核,对村民道德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估,以考促建。同时,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在村民道德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通过网络直播、教育宣讲等方式,传播传统伦理文化,传播正能量,让优秀伦理道德“矿藏” 不断丰富光大。

(二)创造性转化伦理文化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蕴含着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家族伦理、中和主义精神等思想,对于这些思想资源,要坚持创造性轉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原则,立足村民道德建设的需求,对有利于村民道德建设的有益元素进行挖掘、整合,并作出科学合理的诠释和注解,使其彰显丰富的时代内涵,与乡村振兴相适应、与农村社会相协调,使村民喜闻乐见、善作善行,才能凸显其在村民道德建设中的功能和价值,不断丰富村民的思想,洗练村民的理想人格。

(三)创新伦理文化传播手段

当前,我国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采取“互联网+传播传承” 的方式将大大加速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传播速度并拓宽覆盖面,为村民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因此,花兰井村村民道德建设应培养一批全媒体技术能力强的文化传播人才,通过从乡村振兴队伍、毕业大学生、村两委干部等群体中遴选优秀人才,组织参与市县一级开展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掌握新媒体传统样态的内在逻辑,并熟悉短视频等制作技术,制作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情感热度的宣传片,在花兰井村“道不远人主题公园” 等公共场合进行播放,以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同时,要坚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原则,通过各种各样方式引导村民践行伦理文化,使道德行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以达到知行合一,进而实现对传统文明乡风的重塑。如花兰井村成立明德社制定文明公约,根据文明公约的内容实施积分管理,设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拾金不昧”“爱护公物”“维护环境”“公益活动”“文明守法”“勤劳致富” 等九大指标,细化每一指标并进行赋分,以一年为期,对村民进行积分统计,对达到规定分值的农户、农民进行表彰奖励。这样的方式既新颖又实用,村民的道德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四、结束语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压舱石。在培育良好乡风文明时,必须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价值,明确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与村民道德建设的逻辑关联,通过抓牢精神文化建设、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资源、创新伦理文化传播践行手段等方式,精准施策、久久为功,不断开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吴灿新.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价值[J].探求,2022,74(02):79-85+100.

[2] 龙献忠,陈方芳,刘绍云.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与培养时代新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2(02):13-18.

[3] 王露璐.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道德建设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J].道德与文明,2021,35(06):5-12.

[4] 李皓,郭华鸿.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道德记忆的保护与构建[J].学术交流,2021,29(08):122-131.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