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是党校事业的基石

2023-08-04刘德智

学习月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党校理论对策

●刘德智 谭 静 张 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 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 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把握发展规律、应对风险挑战的制胜法宝。党校(行政学院)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来增强教育培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升咨政建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始终伴随党校事业的发展

回顾历史,党校事业与党的事业同向而行、同频共振,“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是党校事业发展的生动写照。党校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为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优秀领导干部,同时也在党的理论创新和解决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贡献了大量真知灼见和思想创新,成为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汲取智慧的重要源泉。1942 年2 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后编入《毛泽东选集》,题为《整顿党的作风》)的著名报告,掀起了全党历时3 年多的延安整风运动。整风运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创新。1978 年5 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经胡耀邦同志修改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经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首先发表后,由《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新华社随后向全国转发。文章瞬时间激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引发了全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党在历史上的两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都和党校息息相关,充分说明党校是引领党的重大理论发展的策源地,也是关键时刻能为党的理论建设注入强大活力的思想库。

踏上新的历史征程,党校(行政学院)开展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逻辑起点,坚持“实事求是”,心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计,牢牢把握学术基础、实践导向、国际视野和历史维度四个着力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站位,秉持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做到理论研究真创新、对策研究见成效,为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出谋划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

二、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应坚持做到有机统一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研究是对策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缺少理论的支撑,对策研究就如同无本之木,难以提出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的对策建议。毛泽东同志在1930 年5 月《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没有调查研究,就不能提出真知灼见;理论研究脱离实际,就极易成为闭门造车。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上看,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研究发展而来的,也是通过长期斗争和艰辛探索总结得到的,充分说明党的理论建设必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才能探索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普遍真理,同样表明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之间需要循环往复,才能真正达到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改造的目的。

党校是党的学校,研究党的理论是党校的看家本领,也是使命使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为解决发展中产生的突出问题,许多党校教员转向了针对性更强的对策研究,虽然做到了局部的“把脉问诊”,却忽略了用全局性的思维破解系统性的矛盾,也未能从一般问题中提炼出普遍规律进而上升到理论高度。还有部分党校学者长期用理论解释理论、用理论发展理论,忽视了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我们应当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在提出对策解决问题的同时打牢思想理论基础,在创新发展理论的同时输出对策措施,务必将“探索规律、经世致用”作为开展学术研究的指南针和领航标,努力为党的理论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三、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是为党育才的有力支撑

教学是党校(行政学院)的中心工作,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对策研究,所得到的成果应当首先用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党校教育区别于国民教育,也区别于知识灌输式教育,是党校教师将自己对于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理解、感悟传递给学员,使之在思想上受到启发、思维上完成转变。

一是加强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坚持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党校教师要把理论研究作为理论教育的前提,凭借自身的学科优势,针对理论体系中的某一方面做到深钻细研,将研究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所思所感进行系统梳理,以点带面深化全局掌握,并以此投射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让学员在消化吸收理论的过程中做到系统思考、主动探索、大胆创新,进而提升实践运用能力,让学员能够真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和党的创新理论所蕴含的时代魅力。二是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党校(行政学院)要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优化教学与科研布局、加强学科体系建设作为抓手,将教学质量与研究实效一体推进,在注重教学培训的学理性、经验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同时,聚力强化对策研究的及时性、前瞻性、有效性。通过弥补学员知识缺陷和能力短板,引导学员理清思路、遵循原理、提出对策,找出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方法。及时将对策研究中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调查结论与学员们共同探讨分享,帮助学员打破思维壁垒、创新思维方法,在“头脑风暴”中为对策研究提供思想的闪光点、实践的案例库,在各抒己见中突出党校教学的研究性特点。通过加大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辩论式等教学方式的比重,拓展现场教学、社会调研、分班选学、学员论坛等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培训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被动型向主动型、单向型向互动型的转变,切实将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作为为党育才的基础支撑,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将研究工作做细、做精、做实。

四、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是为党献策的源头活水

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既是将决策咨询工作与教学工作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也是对党校(行政学院)作为党委政府重要智库职能作用的着重强调。为党献策必须重视决策咨询工作中的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树立“对策为要、转化为王”的工作标准,坚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管用可行的对策建议,成为党委政府想得到、用得着、靠得住的参谋助手。

一是要突出研究的系统性。党校(行政学院)既是政治学校也是政治机关,锚定的是党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问题相互交织,迫切需要在系统性研究中加大跨学科交叉力度,突出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的深度融合,强化资源的集约利用,行有为之术、忌无用之功,将有限的研究资源向党和政府关心、人民关切的问题聚焦。二是要重视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实践财富,也是关系党的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对策研究,调查研究都是认识问题、认识世界、认识规律最重要的方法。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调查,才能了解实情、搞清实事,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三是要关注研究的效果和质量。面对风高浪险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对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决策咨询工作不能仅仅针对某一行业、某一地域、某一领域,而是要站在改革发展的全局高度,统筹兼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到提出每项对策建议既有学理依据又有实践范例,既具备时代前瞻性又具备现实可操作性,既有个性问题的解决也有共性问题的考量,切实将为党献策作为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的基本目标,切实提高研究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

猜你喜欢

党校理论对策
坚持理论创新
诊错因 知对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