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权威主流媒体在自媒体时代进行议程设置的启示

2023-08-04曾语姗商骏驰

国际公关 2023年9期
关键词:议程设置媒体唐山

曾语姗 商骏驰

摘要:随着媒介的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出现,议程设置理论发展在我国呈现“喉舌化”态势。本文以“2022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为例,以各媒体的报道和公众的激烈反应作为数据基础,通过大数据统计和NVIVO工具进行议题分类,分析出本次事件中议程设置的特点,最终从整体过程中得出在自媒体时代,传统权威主流媒体应该如何进行议程设置。

关键词:议程设置;唐山;公众;媒体;NVIVO数据编码整理

一、议程设置理论简述

早在1922年,李普曼提出“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该观点至1972年演变为著名的“议程设置理论”。其核心的观点即是大众传播媒介对于社会事件或者问题的报道力度(媒介议程)与公众对于这些事件或问题的关注度(公众议程)成正相关。大众媒介不能够直接决定公众对于事件的想法,这由每个人自己的思考决定,但通过对媒介议程的操控,即着重报道某一事件,跟进报道这一事件的某个方面,能够对公众议程产生引导作用,进而左右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意见与态度。

二、唐山打人事件媒体报道概述

(一)事件时间线简述

唐山打人事件于2022年6月10日凌晨2点40左右发生在河北省唐山市某烧烤店。当日14点02分,最先由“迷惑新闻大赏”(400余万粉丝量)发布视频,并配文:“一个男的骚扰女生不成,女生反抗,结果被一群男的抓住头发踹,最后被拖进去打,视频里看到最后还把女生拖进巷子里了。” 彼时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当日16点21分,“一点资讯” 旗下的“沸点视频微博号” 发布新闻,证实事件存在,此时是第一次官方媒体及时发声。后续事件发酵,冲上微博热搜,网民讨论加剧,官方媒体纷纷发声评论此恶性事件。6月11日14点26分,唐山警方在江苏警方的协助下,将本案最后一位涉案人员抓获,至此,本案九名涉案人员全部归案。

(二)媒体报道数据分析

唐山打人事件是一件典型的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其迅速在网上引起热议,各媒体迅速反应,发声评论该事件。

其中主流媒体反应速度快,并且持续时间长。其中澎湃新闻持续跟进案件进展,6月10日《中国妇女报》评论:“如此猖狂,置法律于何地?如此暴力,恐怕不止女性缺乏安全感,普通居民都会感到自危。”[1]《中国妇女报》从女性角度出发,评论该暴力事件不仅是男性对女性的暴力事件,还是对于整个社会安全感的重击。而后续《法治日报》《人民日报》连发多条评论,严厉斥责该恶性的、事关公众安全的暴力行为。随着网民、大V、各自媒体的参与,舆论导向逐渐被引向男女性别对立方向,调动网民的激愤情绪,对于两性对立的话题更是淹没了对于恶性暴力事件本身的讨论,舆情发酵,新的议题产生,烧烤店老板娘陷入网暴旋涡,涉案人曾经营现已转兑他人的豆捞店被威胁、辱骂,此类次生舆情愈演愈烈,《人民日报》于6月12日再次发表锐评:“坚决依法严惩施暴者,坚决谴责对无辜者的‘网暴’。”[2]对整体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将大众的关注点重新带回到事件本身。在跟进方面,澎湃新闻持续跟进涉案人员的追踪,以及被害人的生命健康情况,《法治日报》对于唐山打人案件的后续宣判也进行了相应的跟进,于9月23日针对宣判,再次发表评论:“施暴者必须严惩!毒瘤必须铲除。” 表明了主流媒体对于扫黑除恶的决心。

三、事件中议程设置的特点

在唐山事件发生之后,相关舆论热度依托互联网传播迅速到达顶峰,并且“高烧不退”,出现了“舆情数据体量极大、舆情演化周期极长” 这种罕见的情况,庞大舆论压力也促使了案件嫌疑人的迅速抓获及背后势力的扫除,在80天内取得重大进展。从媒体积极设置议程,到引发公众议程强烈反响、公众给出反馈,最后到政策议程的具体落实,也呈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

(一)多主体现象明显,议题广而杂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议程设置的阶段程序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新闻媒体不再是唯一的新闻代言人,自媒体占据着媒体报道重要地位,公众无须仅通过主流媒体选择性的报道来获取对于事件的基础认识,通过众多的自媒体即可获得信息,每位网民都拥有了传播信息的权利。唐山事件中,截至2022年6月21日15时,唐山烧烤店女性被殴打事件相关舆情信息1 950 756条。6月11日,相关舆情在全网引发关注,达到监测期内峰值。根据优讯舆情信息监测平台统计,本次舆情传播主要分布在新浪微博平台,相关舆情声量为1 812 569条,占比92.92 %;网络平台相关舆情声量为58 300条,占比2.99 %;其他平台舆情声量分布依次为微信、客户端、视频等。其中,新浪微博平台形成多个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超400亿,讨论量超1 500万。[3]通过网络上呈现的舆情分析报告,可以直观看出其体量之大,各方议程讨论程度之深。而本身事件发生数月之后,相关舆情报告数量之多,分析程度之深入,也体现此次舆情本身对于我国大众媒介发展的重要性。

舆论体量庞大给我国大众传媒打出积极的信号—公众议程被唤醒。本文在研究中深入调查了各方报道、评论所带有的议题,于2023年1月进行搜索,将各大主流媒体、报纸、机构媒体、微信公众号以及自媒体报道内容截取,整理为新闻文本,并使用NVIVO进行议题提取,得到议题大致的参考点数与占比情况(详见表1)。

首先抛开议题占比情况,从中能够看到此次舆情涉及议题范围广,类型多样。除了原主流媒体的官方议题—重点对案件进程的报道、带有正向性质的评论,新兴的短视频平台以及各类自媒体給公众带来了更多“新颖” 的议题,比如性别对立、黑恶势力、相同暴力事件等。这些在机构媒体中得不到的意外讯息配合偏激的议题往往能赚取巨大的流量,一经传播,就极易使公众议程走入不可逆的阶段,使得后续议程设置可能偏离实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与公众界限分明,公众形成议程之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反馈给媒体,媒体再次形成议程。在自媒体时代,参与者兼具受众与媒体两种身份,随着媒介形式不断变化,媒体与公众逐渐融合,公众成为重要影响因子,容易使整个议程架构发生偏移。

而从参考点汇总表占比多少来看,社会治安成为最受关注的议题。值得一提的是,舆论大幅传播后,整个议程因网络自媒体发生偏离,之后《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引导舆论议题回到了正轨。本文研究时间已距离事件发生超过半年,汇总的议题结果仍然是以社会治安问题为主,没有形成重大议题偏离的现象,可见权威的机构媒体发挥了引导力和纠正力。

(二)公众情绪化显著

自媒体特点是传播速度极快、内容不受限、传播影响范围广。基于调整的传播速度,我国的公众议程在这一次暴力事件中被迅速唤醒,制造出的舆论压力也加速了事件的解决。在这一事件中我们发现,舆论的传播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其更深层的原因是公众被调动起来的强烈的分享欲,而强烈分享欲的源泉则是来自于公众面对公共危机的情绪化。根据情绪分享的相关理论,人们在发现自己所接收到的东西与自己的预期不一致时,情绪就会被唤起。在接触到新闻内容时,一般会产生四种情绪促使公众去分享:猎奇、愤怒、震惊和恐慌。本次事件中出现的性别对立、黑恶势力、暴力事件蔓延等偏激议题,正是基于受众这四种心理而产生的,这种公众议程无法正确反馈媒介议程,一定程度影响了政策议程。

在公共危机中情绪化的舆论其实很容易产生,机构媒体客观地进行报道和评论,是能有效消减这种情感偏向的,但与此同时,部分自媒体会造势加剧公众的情绪化,如果主流权威媒体不出面干涉,正视危机事件,对事件全方位翔实报道,舆论危机会裹挟事实,“健康” 的议程结构将迅速倒塌。结合唐山事件,我们能够看到这种隐患的存在。回溯2017年四川泸州的一起学生坠楼事件,四川公安给出的警方通报可以说是机构媒体的典范,其通报之详细,终结了议程偏离的可能。面对公共事件,若各方媒体消息内容不同,任由网络谣言满天飞而无强力澄清,公众在一段时间内极易陷入混乱。议程设置看似是书本里的理论,但当它瘫倒之后,混乱会以暴乱的方式蔓延进现实社会生活中。[4]

四、权威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的启示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众媒体被认为是“喉舌化” 的,主流媒体控制的大众媒介议程往往饱含正能量,但造成内容较为单一的结果,大众对此失去兴趣,转而自发地去探寻更多在报道之下的事件议题,使得公众议程与媒介议程之间的正相关作用在我国被减弱,一定程度上公众与官方媒体之间的信任度有所下降。虽然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信息给大众,但是与被唤醒的公众议程相伴的是良莠不齐的、具有煽动性的舆情信息,此时对于传统权威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要求则更高。

(一)把握议题深度与广度

传统媒体时代,公众对于事件的认知都需要经过新闻媒体的把关,所以新闻媒体对于客观事件的转述和表达,就是公众获取事件全貌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而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时间和速度上都不再占有优势,所以对于信息本身的探究要更为重视。

对于议题内容首先要重视广度的探索。传统媒体应该努力探索信息的新来源,开拓新媒体领域,在各社交媒体平台布置网络矩阵,使新媒体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最大范围地搜索到公众生活中的议题,再从中进行信息筛选、核查,在保证信息来源广泛、数量庞大的同时需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从而维护主流媒体的权威性。而对于议题广度的探索也不能仅限于寻找议题,还要主动设置议题。主流的权威媒体应该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中主动探索设置新的议题,例如《人民日报》,作为全国的核心权威媒体,对于国家政策的主动设置需要格外重视,而在上传下达的这个过程中,要从公众的需求出发,贴近民众生活,同时也要尽量让公众有参与感,真正将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的转化落到实处,让公众议题真正有着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特征。

对于议题内容还需要重视深度的挖掘。传统权威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一大区别就是传统权威主流媒体不仅要为公众提供“想什么” 的信息议题素材,还要正确引导观众“怎么想”,作出对于事件思考的表率。在新闻碎片化、片面化的情况下,传统权威主流媒体除了呈现事件,还要深入事件因果、弄清诉求冲突、引导价值判断。

在信息洪流之中,找准自身定位,促进议题内容多元化,保证议题讨论深刻性,是传统权威媒体的职责。

(二)促进媒体与公众双向互动

公众议程往往是公众对于议题聚焦的结果,正如“唐山打人事件” 这类社会安全议题,是切实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安全的议题,从媒介议程到公众议程的转化是非常迅速的。在公众议程中,公众往往会比较情绪化,其思考也会受到多方的影响,甚至对主流媒体的正向引导产生阻力。本次事件中自媒体的议程设置就偏离了问题的本质,通过“骚扰女性”“暴打女性” 这样容易引起公众负面情绪的标题来引发公众讨论从而获取流量,这样的做法是对主流媒体的冲击,所以对于主流权威媒体的正向引导需求更为急切。

在公众议程中,网民情绪往往会持续高涨,此时权威主流媒体首先需要针对网民情绪进行快速反应和疏导。唐山事件从发布到发酵引爆,只经历了几个小时,主流官方媒体需要做的不是寄希望于情绪的自动消退,而是应该迅速对公众情绪作出回应,公布相关信息,主流媒体要积极发声,在网民情绪过度泛滥之前,抢先占据舆论高地,掌握舆论的正确导向,从广大群众的角度出发,关切群众所想,兼顾群众所需,为公众创造健康的讨论环境,引导公众深刻思考事件本质,真正做到公众议程中媒体与公众的双向互动。

五、结束语

本文以唐山打人案件作为出发点,首先通过数据统计来呈现出公众议程的苏醒、媒体价值的回归,这对于媒介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三者之间的有效链接,整个议程的“健康” 推进都是一剂强心针。面对公共危机事件,主流权威媒体应该对症下药,面对公众议程中情绪化等问题,主流媒体提前预防、及时反应,应该要发挥出其特有的权威力和引导力,避免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落入混乱的境地。

参考文献:

[1] 榮飞.暴力殴打他人,难逃法网![N].中国妇女报,2022-06-10(01).

[2] 人民日报.坚决依法严惩施暴者,坚决谴责对无辜者的“网暴”[N].人民日报,2022-06-12(02).

[3] 张国良.唐山烧烤店打人舆情分析报告[N].优讯舆情,2022-06-22(A01).

[4] 王希忠,杜海英.从唐山烧烤店暴力事件看媒体的回归与缺憾[J].全媒体探索,2022(06):61-62.

猜你喜欢

议程设置媒体唐山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唐山香酥饹馇圈
王大根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