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报道中的博鳌亚洲论坛
2023-08-04董香伶
董香伶
摘要:本研究结合评价理论之介入系统和新闻语类结构模型,探讨介入资源在新华社有关博鳌亚洲論坛的对外新闻中不同部分的分布规律及人际意义。研究表明,对外新闻中开篇、详述、解释、背景和评论五部分的介入策略各有特点,其中对承认策略和单声策略使用最为频繁。作者通过转换介入资源在不同部分的使用,与读者建立了变换的对话空间。不同部分的分布规律及构建的话语模式一方面与大众实现了有效的人际互动,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另一方面也建造了包容合作的对话空间,共创团结进步的亚洲大家庭。
关键词:博鳌亚洲论坛;介入系统;新闻语类结构
作为一个总部设立在中国的国际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为政府、企业以及专家学者提供高层对话平台,为凝聚各方共识、加强区域合作、共谋未来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历年年会召开时,各类媒体都会对该论坛展开系列报道,以实现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新闻媒体的主要任务是核实、披露、分析和评论事件。基于此,关注词汇语法评价资源的评价理论能更清晰地展示评价的人际意义对话语的建构作用。[1]
一、评价理论之介入系统
评价理论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能描写语言是如何评价、协商社会人际关系,包括态度、介入和极差三个系统。[2]态度系统探究语篇中的立场、介入系统探究语篇立场的来源、极差系统探讨态度的介入程度。交际者运用语言介入资源协商语篇内外各种声音间的对话潜势,可分为多声和单声。当语篇只存在一种观点时是单声,当语篇创建不同声音的对话空间时则是多声,其中多声系统包括收缩和扩展两种介入策略。收缩指介入话语的陈述并限制不同声音的对话范围,包括否认和声明。否认指直接与某种观点处于对立面或对其进行否定,包括否定和反对;声明指通过作者的干预限制其他观点,包括同意、宣告和背书。收缩策略压制其他声音,受众容易对说话者形成过于主观和强势的看法,扩展则可以包容其他声音,避免受众产生零对话的认识,包括引发和摘引。引发表示作者观点只是众多观点的一种,摘引表明某一观点也只是外部众多看法中的一种,包括承认和疏远。
从核心期刊有关评价理论的发文情况来看,理论研究只占很小一部分,涉及多种话语类型的应用研究占绝大多数,主要聚焦新闻语篇、政治语篇、法律语篇及学术语篇等。[3]其中,多数研究关注态度系统,对介入和极差这两种尚存在较大研究空间的系统关注不足。2022年4月20日到22日,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举行年会,成为新闻的热点话题。因此,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下的介入系统为分析框架,在划分新闻语类结构的基础上,分析新华社英文网站发布的博鳌亚洲论坛的对外新闻报道,以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介入资源在报道中每个部分的分布情况如何?(2)该分布情况如何通过营造协商的对话空间表达人际意义?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Boao” 为新闻标题关键词在新华社英文网站的高级搜索栏目进行语料的初筛,时间选定为2022年1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共搜索到所有类型新闻108篇。在对内容完全相同的多次报道、内容仅为图片及少量图片解说词等不符合研究考察范围的语料进行剔除后,最终搜集到14篇对外新闻报道作为研究语料,共计7917词,新闻内容涵盖会前报道、主题发言、专家评论及成果宣传等。确定语料后,研究将14篇报道上传到UAM Corpus Tool 3.3x并自建语料库,运用该检索工具对文本中的介入资源进行手动标注。量化统计各个部分不同类型介入资源的分布,质化分析这些介入资源在不同部分分布规律的人际意义。
三、结果与讨论
(一)介入资源的总体分布
根据新闻结构模型,新闻语篇可分为开篇、详述、解释、背景和评论五个部分。[4]基于该语类结构,本研究在对博鳌亚洲论坛对外新闻的介入策略进行定量分类和呈现后(详见表1),深入探讨介入资源的使用及其在新闻各部分的人际意义表达,揭示语篇的话语交际功能。
(二)语类结构下的介入策略分析
1.开篇部分的介入策略
开篇部分由标题和导语构成,是新闻的核心要义,能以简单的语言点明主题,为后续的新闻内容奠定基调。从表1可见,开篇部分中运用最显著的是承认策略和单声策略。承认策略常见的呈现方式是转述该报道核心人物的主题话语,常运用的语言资源是said、according to、told。承认策略是对话式的,它可以将命题的内容与文本之外的主观声音联系在一起,表明该命题是个人的,只是一系列可能的对话声音之一。在标题和导语中,作者不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述他人观点反衬报道的客观中立,另一方面也暗示被引述的内容并非唯一观点,为可能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腾出对话空间。在运用单声策略的开篇内容中,话语空间只有新闻作者的声音,命题的内容是绝对正确的,排除了辩驳的可能。在对事实性新闻进行报道时,作者运用单声策略展现立场,拒绝不同声音的干扰。此外,开篇部分也运用了背书策略,如内含认同意蕴的call on。作者的声音将命题呈现为真实或有效,从而与该命题来源的外部声音保持一致,以这种方式表明作者反对或抵挡实际或潜在的相反立场。
2.详述部分的介入策略
详述部分是对开篇的进一步阐述,作者主要通过举例或重述对开篇的内容进行拓展,向读者完整地展现新闻事件,让读者得到具体的补充信息,加深对新闻报道的印象和理解。从表1可见,详述部分主要运用的介入策略是承认策略和单声策略,与开篇部分基本一致。不同的是,该部分对承认策略的运用频率高于开篇部分,而单声策略的运用频率则远低于开篇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在详述部分整体上延续了开篇部分的交际策略,但通过减少单声策略和增加承认策略更多地凸显他人观点,隐藏自己的立场,借他人之口说自己的话。此外,详述部分对介入资源的运用更为多样,包括对引发、宣告和否定策略的运用。这些丰富的介入资源可以体现新闻来源的广泛性,润物细无声地强化了作者观点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3.解释部分的介入策略
解释部分描述开篇中事件的前因后果,展现新闻要点的缘由和影响,消除读者心中的疑虑。从表1可见,解释部分主要运用的是承认和背书策略。与先前有关介入资源的研究不同的是,[5]在对博鳌亚洲论坛进行报道时承认策略仍然是解释部分主要的介入策略。该论坛是由29个成员国共同发起,在对相关新闻观点进行解释说明时,作者需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现实状况的区别,在一定范围内扩大对话空间,避免因地区差异而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向世界说明中国并让世界听得懂,从而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此外,在解释说明时对没有争议的缘由进行对话收缩也是必要的,主要运用的语言资源是pointed out。一方面,作者通过与观点来源的权威第二方合作,在对没有争议的新闻要点进行解释说明时抵挡了实际或潜在的相反立场;另一方面,作者也可以和引用的来源方共同承担话语责任。
4.背景部分的介入策略
背景部分为新闻报道的参与要素提供背景材料,包括事件历史回顾、同类事件描述等。基于此,读者可以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参照类似事件对新闻进行更客观的价值判断。从表1可见,背景部分运用最显著的是单声策略,运用频率比其他部分都高。在对博鳌亚洲论坛进行报道时,新闻作者主要通过单声策略回顾该论坛的历史发展及成果,并通过介绍其他体现中国担当的事件来进一步论证中国在博鳌亚洲论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单声策略表明对论坛历程以及类似事件的描述是人们广泛接受的既定事实,没有争议的必要性。如此,新闻语篇的可信度得到了提升,大众也能更好地感受中国担当和力量。此外,背景部分也通过同意和背书策略引述了专家学者的观点,在体现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同时更好地宣传该论坛所取得的成效,以期推进各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合作共赢。
5.评论部分的介入策略
评论部分主要对主题事件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价,旨在引导读者对该事件形成正确的认识。由表1可见,评论部分主要的介入策略是承认和单声策略。虽然该新闻是英文语篇,但新闻作者多以汉语为母语。有研究指出,汉语记者往往在新闻评论中隐藏个人态度,把新闻的交际成本和风险转移到转述对象上,以避免与读者产生立场冲突。在新闻评论部分,作者一方面频繁引述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对论坛历史成果的回顾以及对中国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评论;另一方面通过限制对话空间的单声策略客观地陈述历史成果。承认策略原本是起到扩展对话空间、允许不同声音的效果,但在单声策略所体现的事实支撑下,巧妙地反映出这些通过承认策略体现的外部看法和观点是真实可信的。两种介入策略的交叉使用勾勒出新闻的评价立场,悄无声息地点评了新闻事件,让读者难以提出符合事实的不同意见,进一步引导读者对该新闻事件进行正确的评价。
(三)人际意义构建
新华社英文网站发布的有关博鳌亚洲论坛新闻报道的潜在读者是国内外关注以及想了解该论坛的各类人群,主要基调是对论坛日程进行呈现、引起各方对该论坛的重视、让大众认识到该论坛的积极作用,从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各国的合作共赢。从上述对博鳌亚洲论坛对外报道中的介入策略分析可以看出,承认策略是介入的主要方式,然后是不体现任何他方观点的单声策略。作为官方对博鳌亚洲论坛进行的报道,在允许多方观点的部分适当扩大对话空间、在对既定事实进行报道时压缩甚至拒绝对话空间尤为重要。作者通过在不同部分转换介入资源的使用,与读者建立变换的对话空间,在体现新闻报道核实、反驳和评论事件的媒体专业素养的同时营造合适的对话空间,让读者认识到博鳌论坛的积极作用以及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进而凝聚各方共识、深化区域合作。在国际传播的数字化转型中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有效传播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结束语
以新华社英文网站在2022年1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14篇有关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的新闻报道为对象,基于介入系统以及新闻五部分语类结构,研究发现微观上各部分的介入策略各有特色,宏观上对话空间随着各部分交际目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变换模式。作者通过转换对介入资源的使用,与读者建立了包容合作的对话空间,实现了有效的人际互动。在体现新媒体素养的前提下通过对话空间的变化让更多的读者免受不实信息的干扰、了解中国在博鳌亚洲论坛中所展现的大国担当和力量,体会博鳌亚洲论坛的重要意义,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由于相关报道的重复性,本研究收集到的语料有限,后续研究可以对中外新闻进行对比研究,以进一步探讨外媒对该论坛的解读方式,促进对外话语的精准化传播。
参考文献:
[1] 李战子.新媒體素养:内涵和演变:兼论对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的新挑战[J].当代外语研究,2021(04):13-21+129.
[2]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李雅蓉,樊葳葳.近十年SSCI期刊“评价理论”研究综述[J].现代语言学,2019,7(2):200-206.
[4] 蒋国东,汪娟.“一带一路”英汉新闻语类结构对比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06):68-71.
[5] 蒋国东,陈许.对外新闻中的“一带一路”: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下的话语分析[J].外语研究,2017,34(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