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借助播客实现异质化、有深度的社媒品牌传播?
2023-08-04姜晓峰李颜军刘殊亚
姜晓峰 李颜军 刘殊亚
播客这一舶来品在国内的热度逐渐升高。与此同时,声音媒介的品牌宣传作用也正在被进一步挖掘。而品牌播客,即由品牌自身制作或参与制作的播客节目,也逐渐从新闻变成常态。如今,我们所要做的,或许是提出问题:尽管播客方兴未艾,我们是否真的应该说服客户(或领导)分出精力与财力投入崭新的社媒赛道?决定下场后,又该如何高效策划品牌播客,并最终实现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甚至达成销售实效?
发展概况与观察:元年已过,先机尚存
从数据看,播客已经不再“小众”。权威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的调研显示,2021年中文播客的听众数量已经达到8600万,预计2022中文播客受众数量将达到1.02亿。而在内容端,中文播客的创作数量也实现了海量增长。仅从国内最大的播客APP小宇宙发布的年度数据来看,2022年新增的中文播客节目高达2.2万,其中订阅量增长破万的播客数量较2021年翻了近5倍。
国内音频平台的高速发展,则直接反映了听众的选择,也彰显了资本市场对播客商业价值的预估。小宇宙作为“最初吃螃蟹的人”,已然发展为国内最大的播客细分APP,成为无数听众的“装机必备”。而众多综合类的音频平台也在不断深化布局,比如老牌的综合类音频APP喜馬拉雅主打“全拿”,将开屏标语更新为“听书、听课、听播客,就上喜马拉雅”,进一步探索知识付费之外音频媒介破圈的可能;而在网易云音乐这款音乐类龙头APP上,播客的概念得到更广泛的延伸,囊括了近乎全部的非音乐类音频内容,并驻留在最显眼的底部菜单栏中。
图片来源作者:网易云音乐的底部菜单栏
近期,微信也悄悄推出了“音乐和音频”板块,其中“音频”栏目下的内容十分接近播客。经测试,微信“音频”与公众号共用账户,同时与“视频号”的设计逻辑相似,在公众号文章中插入的声音内容也将跳转至“音频”栏目播放。
这些可以理解为互联网行业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捕捉,也可简单归为未雨绸缪的“占地”策略。但不能否认的是,播客为主的音频内容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全面加入互联网流量池的厮杀,成为社媒平台传播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在社交媒体平台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的今天,追求传播品质的企业逐渐发觉,图文形式渐无新意而流量格局已定,短视频成本过高且发布平台多高娱乐性。或许正是因此,众多企业也试图赶在播客的流量蓝海被瓜分前抓住先声之机。仅在2022年,便有包括耐克、三顿半、中信在内的数十家企业开启了中文播客频道,并取得了不少关注。2022年也因此被称为所谓的“品牌播客元年”。
作为企业的知心伙伴和门外顾问,智云图紧跟社交媒体传播潮流,对品牌播客这一传播形式长期观察、深度体验。结合多年来帮助客户运营社媒平台的经验,智云图将其核心优势总结为:品牌播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社媒传播的“娱乐焦虑”,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平台,以低成本、高粘度的深度内容传播,为企业扩充私域流量、精雕品牌形象、传递品牌价值提供了一片“净土”。
一句话来说,无论是快人一步的传播战略考量,还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差异化社媒传播需求,品牌播客这条赛道都大有可为。
传播策略:基础认知与核心打法
所有的社媒运营都可细分成更琐碎的执行工作,每个环节也有其相应的高效解法。在此,我们并非试图总结出一套品牌播客的“通用手册”,而将站在品牌建设和宣传的角度,以公关思维探求异质化、有深度的传播策略。
策略一:综合考量节目调性与话题领域,找准品牌播客定位
《NPR播客入门指南》(NPR,即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全球顶尖播客制作团队)一书将播客的生命周期分为想象、计划、制作、分享四个基本环节。播客定位的探讨,需要在想象、计划的阶段基本完成。
找准定位听起来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找到一个贴切的标签,以连结品牌和听众的双向需求,同时满足算法时代的分流标准。这个标签需要表现节目调性、聚焦话题领域,最终凝练成一句核心标语、一段简介,并始终指导节目的策划、制作与宣传。比如,辉瑞中国与看理想共同出品的播客“公司茶水间”,其定位是“一档有故事、有内容、有洞察的职场播客”。
选择话题领域相对比较简单。目前来看,大部分听众的需求是“通勤消遣”和“碎片化时间利用”,通勤路上、午休、睡前、家务是最主要的收听场景。因此,播客话题的选择应该尽可能做到“干湿结合”,在实用性和娱乐性两方面都留足发挥空间。当下热门的播客类型,相对集中于行业新知、泛职场话题、人文和生活方式几个方向,品牌播客也可在这些领域中进行选择。
而谈到节目的调性,至少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怎样的节目调性既符合品牌形象,又能在最大程度上打动目标听众?对于耐克、星巴克、泡泡玛特等大众认可度高、认知性强的品牌来说,这几乎不成问题。而对于品牌影响力尚未成规模、大众距离感较强的企业来说,可能需要更多方法来辅助思考。
作为声音媒介,播客最大的特点是“以人为本”,以内容为王。在音频空间中,表达者和听众始终“在场”,而品牌将间接通过表达者的代言登场。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将难题拆解为更实际的问题:
节目的听众是谁?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品牌?毋庸置疑,节目的听众首先是播客的用户或潜在受众。在理想状况下,他们也应该是品牌的消费者,或未来的“赛博挚友”。数据显示,播客的主要受众是年轻、高知、有潜力的城市青年,女性略多于男性。而这一画像与公关、媒体人高度重合。因此在为节目确定调性时,不妨参照自己或身边同事的喜好。
节目由谁来讲?他们能讲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影响内容的实际风格和产出质量,因此需要格外谨慎地对待,需要将主持人和常驻嘉宾的气质、背景、语言风格习惯等都考虑在内。最终,品牌播客的标签可能与主持人自身的标签有所重合。我们注意到,博学、幽默、高共情力、女性/两性视角是最受播客用户喜爱的主播标签。
策略二:盘活多方资源,成功“冷启动”、高效“长运营”
嘉宾和传播资源的盘点、整合与分配,将贯穿品牌播客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决定项目能否如期启动、长期运营、获得成效的关键一环。做过社媒运营的朋友应该清楚,不管是KOL、KOC还是平台资源,采买或置换的成本都比较高,有时还需要平衡诉求,影响实际的传播效果。因此,我们通常建议盡量盘活能触达的已有资源,以最低成本实现预期目标。
首先是清点、连结内部资源,也就是在公司内争取到一些能说、有料的员工。他们可以是业内名人、部门大咖,也可以是文娱爱好者或斜杠青年。如果创始人、高管善于表达而有参与的意愿,他们将成为最佳人选。例如,化工企业巴斯夫的品牌播客“话里有化”,就将众多内部员工打造为“巴斯夫专家”。他们多半来自中高层,对行业有认知、有想法,不仅贡献了节目中一半的输出,还在潜移默化中让听众将巴斯夫与专业联系起来。
其次是优选、争取外部资源。最理想的嘉宾是“自带流量”的头部主播。由于播客的粉丝粘性高,头部主播可以为品牌播客带来不少引流。而名人、专家、行业大咖、以及品牌的忠实购买者,也都可以作为嘉宾出现。幸运的话,相关团队很快就能整理出一份与企业有感情基础的专家名单,而一线同事也可同时征集有代表性的客户。
然而,已有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分配资源就成了运营的艺术。通常,在建号初期需要有一定的资源侧重,以成功度过从零到有的“冷启动”阶段。具体地说,重磅嘉宾最好在前几期集中推出,并配合平台宣传、新人榜单、KOL联动等播客平台常见的引流方式获取流量的原始积累。例如,耐克推出的品牌播客“耐听”聚焦“泛运动”话题,邀请“职业运动员”(elite athletes)与“运动爱好者”(everyday athletes)来进行讨论或分享。节目首期的嘉宾,就是女足的“国门”赵丽娜,她也是整季节目的嘉宾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一位。
度过“冷启动”阶段之后,后续的“长运营”则是在内容平台取得胜利的关键。一期节目的时长保持在40分钟左右,既能保证内容输出,也有助于减少听众耐心的损耗。而在发布节奏上,可选择按季传播,但最好保证周更,并有固定的发布时间,以帮助听众养成收听习惯。因此,为了实现稳定更新,在准备阶段就要确保现有资源能够支撑至少一季的节目内容。同样是“耐听”的例子,如今这档节目已经完成了两季27期的更新,并续订了第三季,播放量与互动量也随着内容的积累节节升高。
策略三:发挥“长尾效应”,追求“拓圈”而非“破圈”
内容是播客运营的难点,也是播客为企业提供的最大财富。在网络空间内,优质内容的存在就像一块不朽的招牌,时时刻刻向网友展现企业的品牌力量。
展开来说,播客的制作和传播成本较低,因此探索相对小众的主题内容时风险也比较低,能够更好地满足各种细分的需求。同时,与海量低创的播客相比,品牌播客的制作相对精良,更容易将小众需求汇集成更庞大的流量,达成经济学领域所谓的“长尾效应”(Long Tail Effect)。
为了更好发挥品牌播客的“长尾效应”,可以从以下几点发力:在选择主题和内容时兼顾主流话题,细分市场,以及大话题下的小切口;通过深入探讨和精细制作,保证播客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度,为听众带来垂直领域内最高质量的内容;扩大播客平台的社交圈层,与听众积极互动的同时,和其他主播建立联系,拓展自己的受众群体与影响力。
优质内容的价值还体现在对企业内容池的扩充作用。在为播客策划内容时,可以兼顾其他形式的输出,如文本和视频,从而实现多平台、多媒介的立体式分发,为品牌的内外部宣传提供有效工具。例如,华泰证券的品牌播客泰度Voice上线2个月,即在小宇宙App单渠道获得接近1万的订阅听众,播客节目的文字稿和语音切片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实现二次曝光。
除此之外,播客内容及策划过程中的其他产出(如录制花絮、沉淀下来的播客营销方法论等),还可以汇总成更具象的产出形式,比如纸质或电子出版物、企业专属的内容网站等。这些具象的产出内容,一方面将成为运营者的工作实绩、提高播客账号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拓宽内容影响的圈层,实现多维的品牌宣传。
总之,播客运营需要长期深耕内容,追求渐进式的“拓圈”效果,而专业、有深度的优质内容将在品牌传播的众多环节焕发光彩。
策略四:规避潜在“雷点”,降低运营风险
在播客平台,除了技术性的问题之外,智云图观察到以下几点需要格外注意的事项:
第一,严格审核敏感事项。重视共鸣、强调互动,是声音媒介显著的传播特点。正是因此,在播客中谈论一些敏感话题十分危险。一旦越过红线,或“人设崩塌”,不仅可能引发听众的不满,还可能会使曾经的追随者倒戈。因此,确认话题前一定要进行风险考量,尽量规避政治、种族、性别等敏感内容。提前对播客主持人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危机敏感度。如果不良事件不幸发生,需要及时处理,在播客平台及其他社交平台公开道歉,尽可能给大众留下积极的印象。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蹭热度”的时机与方式。声音媒介的传播节奏相对较慢,一般的社会热点话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沉淀后才会在播客平台上掀起热度。面对尘埃未定的社会新闻,如果盲目站队发声,并与大众主流观点相悖,或事件发生翻转,很容易一夜之间“破圈”,引发众怒。例如,前不久某知名编剧深陷性骚扰丑闻,一位头部主播以编剧好友的身份分析事件,被解读为帮编剧“站台”。后续该主播又在播客中澄清、“割席”,依然难以挽回其失去的公众好感。
第二,话题可以分散,但主题最好集中。节目话题的多样性十分重要,不仅有助于扩大受众面,保持节目的新鲜感和吸引力,还可帮助塑造更立体的品牌形象。但是,如果整个频道或一期节目内的话题过多,导致主题过于分散,也可能使节目难以抓住核心受众,或降低听众的兴趣,进而影响完播率和品牌传播效力。
因此,我们可以事先准备节目大纲,不一定是逐字稿,但一定要标注好节目主题下的强相关话题。同时应该提醒主持人和嘉宾达成有效共识,注意把控话题与受众、节目主题的联系,以保证节目的连贯性。
第三,避免个人子品牌“功高过主”,保证企业元素的充分露出。播客主持人、常驻嘉宾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是吸引听众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如果他们离开或者缺席,很可能导致节目质量严重下滑,甚至停止更新,继而失去听众的关注。过度依赖个人影响力,不仅不利于播客的长期发展,也可能会导致品牌核心信息失焦。
因此,首先需要将播客运营视为团队活动,而不是个人表演。主持人和常驻嘉宾的人选应该遵守团队协作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同时应该吸纳更多的人才,确保播客长期内容的质量和景象。其次,对于平常与大众具有一定距离感的品牌来说,一定要保证企业元素的充分露出,以提升品牌感知力为第一目的。必要的话,可以在口播中反复强调品牌名称及核心价值观,深化听众的感知。最后,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强调飞行嘉宾的表达,弱化主持人与常驻嘉宾的输出,同时在飞行嘉宾选择时注意侧重与品牌高相关的人群,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
当然,目前品牌播客仍处在上升阶段,各式策略和方法论也将应时而变。但可以肯定的是,品牌播客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趋势,它可以帮助企业与大众建立更深入的联系,在品牌建设和传播中发挥独特的作用。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或许未来的品牌播客将更加智能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也将为我们的工作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不论如何,智云图始终期待以创新思维助力企业的品牌建设与传播,继续创造出更多的惊喜和价值。
关于智云图:北京智云图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公共关系、公共事务、危机管理、数字和内容服务于一身的新锐企业传播咨询公司。我们了解政府政策、媒体舆论和商业运作,聚焦大健康、高科技、尖端制造行业,将一流的国际方法论与灵活的落地实战相结合,通过策略品牌传播,助力包括领英、波士顿科学、利安德巴塞尔、达索系统、赛默飞、字节跳动等多家财富500强及本土领先企业解决实际商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