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2023-08-04王小雪
王小雪
摘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导方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文化基因与精神信仰,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潍坊市寒亭区为例,分析了传统文化“两创”的动因,介绍了寒亭区文化“两创”的现状,并就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特色优势、以文化“两创”为着力点、以融合创新为原动力、开启非遗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探索,以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蕴含的价值,对接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为当代保护与有机延续赋能。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非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曾反复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1]
潍坊市寒亭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区级以上非遗项目92项,其中国家级3项(风筝、年画、柳毅传书),省级7项(除了上述3项国家级项目外,还有布玩具、嫦娥奔月传说、潍县糕点制作技艺、华疃正骨4项),市级29项。潍坊市寒亭区充分發挥传统文化特色优势,以文化“两创” 为着力点,以融合创新为原动力,探索了非遗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推动了传统文化与新需求、新理念、新技术的深度融合。
一、传统文化“两创”动因考察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自身价值、发挥当代价值的根本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是一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性发展的有效路径,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自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第一,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变革传统文化”。[2]只有正确认识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才能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并走好文化自强之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能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选择。
第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是重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时代需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已经有5 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文化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当中,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主导当下人民精神生活和信仰塑造,丰富我们的精神家园。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两创” 是应对多元文化冲击的必要手段。“21世纪是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化的世纪,多元文化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文化价值观问题成为世界性的课题。”[3]在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应对这种多元文化碰撞,就需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用高度的文化自信来强化和引领多元文化思潮。
二、“两创”方针战略下的寒亭
寒亭区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柳毅传说、嫦娥奔月的传说、禹王台传说等民间传说在当地流传久远,杨家埠木版年画、潍坊风筝蜚声海内外。近年来,寒亭区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非遗保护与传承出现了整体向好的态势。
(一)打造杨家埠木版年画新形象
第一,以跨界融合的方式对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内涵重新诠释。文化的传播需要融合,将“年画、诗词、经典名句、书法篆刻” 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跨界融合也是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路径。杨家埠运用数字化创新手段对现存的古版年画作品进行信息采录、存档、传播,建成了中华木版年画数据库,收录作品15 000余幅,实现了民间文化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创新性发展。同时,将诗书画印“四合为一”,推出了杨家埠精品古版年画诗词篆刻题跋系列作品。例如,以木版年画为形式、嫦娥奔月为主题、七言诗句为注解,获得“泰山文艺奖”。将传统风筝制作工艺与游戏元素创新融合,创作了以“王者” 为主题的风筝,开通了以风筝为主题的线上直播,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与此同时,民间艺人也不断创新年画风格,木版年画集《画说党史·百年辉煌》已经成功入选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项目。近年来,通过不断创新节会的运行模式、组织方式,“年画之乡”“风筝之乡” 的金字招牌越发响亮。全国年画传承大会、潍坊首届“一带一路” 非遗国际文化交流周、风筝年画艺术节、画乡文化旅游节等重要节会活动的成功举办,丰富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在带给人们丰富的文化体验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启动年画复刻工程对杨家埠木版年画进行现代化打造。组织民间艺术家雕刻51个年画产地门神代表作,采用一对雕版、一对线稿、一对色稿等形式修复清代门神线稿420幅,使年画文化得到了极大的传承保护,保留了年画文化的历史底蕴。在保留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将当下时事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演绎,创作《甜蜜果儿》《从小要做小包公》《反腐倡廉》等时事类题材新年画。“帮扶关爱”“共同奔小康” 等多个具有寒亭地域特色的扶贫主题木版年画系列更是以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反映当前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取向,使优秀传统文化更接地气,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第三,融合现代风格对传统年画进行时尚化重构。年轻群体是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时尚化转化之路也需要契合年轻人的审美。例如,杨家埠创作Q版门神、“年画重回春节” 健康大礼包等新年画系列作品及表情包,使传统木版年画充满趣味性、时尚性,最大限度上契合年轻人审美需求。同时,将年画、风筝等民俗文化元素与花灯设计相结合,创新研发特色花灯千余款。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杨家埠民俗文化灯会,既是展现特色花灯的大舞台,也是展现杨家埠民俗文化品牌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大舞台,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现代风貌,激活了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二)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提档升级
第一,依托年画、风筝这两大国家级非遗项目,打造杨家埠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引入滨城投资公司对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进行改制,由村级自主管理转变为市场资本运营管理,盘活了闲置资源,延伸了产业链条。实施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提升改造工程,提升了景区运营水平。在此基础上,整合梦里水乡、梦想小镇等旅游资源。通过对这些产业的整合重构,使得年画、风筝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第二,创新发展模式,研发影像、玩偶、装饰等年画衍生品。寒亭区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木版年画和风筝“双遗产” 为依托,盘活整合文旅资源。例如,创新推出“五子夺魁”“国潮风” 等200多种文创产品,赋予传统风筝新的艺术视觉表达的同时,保留传统艺术的气韵和辨识度,让年画文化重新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潍坊天顺工艺品公司承接了北京冬奥会灯组的扎制任务,一组长15米、高7米的彩灯占据C位,让传统民间艺术在北京冬奥会上大放光彩。
第三,各项文旅项目点串成线,打造新民俗旅游线路。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紧紧依托风筝和年画这两个优秀民间艺术,全力打造特色景区、精品景区。特色景区集民间艺术展览、民俗文化娱乐、民俗产品交易、民俗民情旅游四大功能为一体。与此同时,积极推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古寒印象·梦里水乡、杨家埠文化创意梦想小镇进行一体化运营,打造民俗文化、传统商业、休闲旅游“三位一体” 的非遗文化街区,大大丰富了寒亭区的文化产业面貌。
三、寒亭区推动“两创”的策略探索
(一)做好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第一,对传统文化优秀成果做出现代诠释。要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中一项最为迫切的工作,就是对之进行现代诠释。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需要在继承和创新过程中秉持扬弃的态度。例如,孝道思想是需要被大力宣扬的,但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孝道思想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在赋予“孝” 新的时代内涵的同时,也应当根据时代特点,在实践中寻找新的表达方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葆生机活力。
第二,发挥人才智库作用。提高对县市区基层文化政策研究、文化资源挖掘等方面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例如,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可以在职业院校开设传统文化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聘用传统老艺人专门授课,真正做到把老艺人转化为老专家。同时,要充分利用市内外高等院校、专家学者等研究资源指导基层开展系统化、专业化研究阐释工作,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底蕴,为基层“两创” 工作提供智力和财力支撑。
(二)探索“产业链+”融合发展
建立新业态发展催生机制,用文化养分丰富旅游产业内涵,将本地文化采用“巧心思” 融合在旅游产品当中。例如,从休闲、娱乐、度假、养生等方面出发,全面系统挖掘、有机整合各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此外,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和社会力量采取参股入股、联合出品或独家购买等方式参与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建立完善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机制,跨越产业边界,促进文旅产业“特精细” 发展。通过多条产业链的跨区融合,既可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契合了市场需求,带动了文旅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发展
将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发展,在产业项目、广场、主干道、公园、景区中植入民间艺术和传说故事,让群众生活在文化品质城市中。加大文化事业财政支持力度,构建以杨家埠风筝年画艺术节、画乡文化旅游节為总抓手,街道文化活动品牌为重点,村级文化活动为常态的文化活动机制,繁荣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做大做好做强杨家埠年画文化品牌,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城市品牌传播体系。
(四)实施“互联网+”文创模式
第一,与互联网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丰富特色文化传播内容,达到推介寒亭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可以通过全媒体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统筹处理好各媒体之间的关系,形成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领域多层次的媒体传播体系。创新传播手段建设,加大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各类新媒体的投入力度,例如在各门户网站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版块。以风筝为例,将传统风筝工艺与游戏、运动、科技等多种元素创新融合,可以开展王者主题风筝直播,风筝元素运动服饰设计,既可以吸引游戏爱好者这部分受众群体,又能扩大影响力。通过挖掘提升品牌价值,形成更强的文化市场竞争力,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
第二,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有机结合。故宫文创的火爆为我们提供了模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应该从文化性、趣味性、艺术性、实用性角度开发文创产品,独具匠心、品质精良的文化创意产品,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亦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借鉴“故宫模式”,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符合寒亭特色又被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保护更是发展。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手段,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求,通过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深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内在价值。以此全面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以求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下保持中华文化特有的旺盛生命力,铸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伟大荣光。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 朱兰芝,孙占元.立足社会现实 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19-25.
[3] 曹德本.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