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大学依法治校工作实践探讨

2023-08-04骆威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南京大学高等教育

骆威

摘  要:新时代高校依法治校工作的实质,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与实践,是高校管理实现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南京大学在依法治校领域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号召,探索性地做出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尝试。文章结合南京大学依法治校相关工作实践,对新时代高校法治工作机构的功能与定位展开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法治工作;高等教育;南京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7-0-03

在高等教育领域,全面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就是依法治教,在高校層面就是依法治校。深入推进依法治校,是落实高等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高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必由之路[1]。从目前实践来看,尽管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就,总体来说,离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南京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全国高校法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努力朝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标迈进[2],有效防范和处置法律风险,保障学校各项事业的协调、健康、快速发展,促进高校法学教育质量全面创优、全面提升。

一、加强组织管理,充分发挥校内各主体的作用

一是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南京大学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校领导—学院—职能部门”三层工作格局和责任网络,强化依法治校组织抓手。考虑到高校法治工作所面临任务的繁重,南京大学于2018年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主任的依法治校工作委员会,定期研究依法治校重要工作,加强对重大决策、重要文件的审查,补齐高校法治工作短板。制定颁布了《南京大学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实施意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融入贯穿依法治校的全过程。成立独立的正处级法治工作部门(法制办公室)作为学校日常法律事务的归口管理部门,基于法治工作的特殊性和专业性,配备4名具备法律专业技术的专职工作人员,提升部门工作专业能力和实操能力,每年根据业务需要保障充足的依法治校专项经费,保障法治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积极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代表大会和共青团在学校各类决策中的重要作用[3],完善师生员工参与机制,凡涉及师生重大权益的规章制度和决策事项,须征求师生代表意见,确保过程和谐融洽、运行高效,洽谈真诚真挚、意见充分表达,推进相关工作的制度化、公开化、透明化。依法向教师、学生、群众组织、民主党派、退休同志等公开党务和校务信息,对于学校重大决策及实施情况,及时通过橱窗、网络进行多途径、多方面公开,保障知情权、监督权能够落到实处。并加强责任制建设,完善第一责任人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要求,推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做到监督到位、有责必追。

二、加强思想旗帜引领,充分发挥法治思想指引作用

一是发挥机构示范带头作用。南京大学法治工作机构不断强化法治思想学习,提升政治思想素养,在机构内部加强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常态化和实效化学习,成立机构内专门的理论学习中心小组,带头对法治精神深入学习、细致研讨。同时,开展法治思想教育,加强思想育人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根本,形成良好的思想理论学习氛围。并通过相关会议向师生及时传达、组织宣讲,校领导带头给广大教师上党课,校内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精品学习课程、项目研讨会,组织专家教授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项研究进行阐释,率先在学校掀起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之风。二是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和风险管控能力。南京大学法治工作机构成立专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第一责任人,强化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加强舆论阵地管理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在人才引进、教学运行、学术研究等各个环节把好政治关,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思想政治素质稳步提升;严格学术活动举办审批制度,明确网络发文、公众号推送等舆论阵地和新媒体的管理审批机制,建立工作人员、分管领导、党委书记三级审批机制,严格执行“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防止和杜绝有害信息和不良舆论的传播,并且进一步筑牢意识形态阵地防线,学校意识形态领域未出现过重大问题,未发生过重大稳定事端、安全事故和舆情事件[4]。三是重视法治思想学习活动。机构要定期研究和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宣传平台、研究平台,开展法治思想学习活动,通过开学典礼、入学教育、毕业仪式、“七一”党的生日和“十一”国庆日等重大纪念日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南京大学章程》。制度和机制是高校组织规范运行的根本和保障,南京大学根据章程规定,加强校内规章制度一致性、健全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能,形成自上而下自觉遵守章程、落实章程,依法、依章程办事的良好局面。2019年,学校法治工作机构牵头修订《南京大学章程》,使章程与新出台的国家法律、党内法规和中央关于高等教育重要文件的精神保持一致,经教育部核准后正式发布施行[5],以章程加强制度指导和制度保障,完善高校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推动依法治校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建立规范性文件审查与清理机制。2019年,学校法治工作机构制定《南京大学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详细规定校级规章制度制定的起草、审查、公布和解释、修订及废止的程序,明确了各类校级规章制度提交学校决策会议审议之前必须经过法治工作机构合法性审查。学校法治工作机构充分履行管理职能,于2020年正式上线规范性文件信息化平台,确保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完整、内容正确、有效实施、查询便捷。三是进一步完善校内制度体系。依据章程,南京大学在干部选拔、教学科研和学术道德、招生考试和学风建设、创新创业、国际化办学、基础建设、财务审计、后勤服务等各领域,制定了较为全面的规章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了以《南京大学章程》为统领,各类章程、规划和管理性文件为支撑,体系合理、标准科学、运行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四、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决策管理的体制机制

一是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的要求,法治工作机构适时修订包括《南京大学书记校长专题办公会议制度》《南京大学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等在内的各项议事规则,健全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划定各机构职责权限,明确议事规则,完善决策程序,做到依法办事、权责统一、相互配合、科学决策,形成责权清晰、职能明确、决策高效、运行有效的议事决策机制,维护了学院长期稳定与和谐发展。法治工作机构负责人列席学校决策会议,为学校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全过程、全维度增强决策工作互动性和协同性,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涵转化为依法决策的生动实践。二是完善校内监督及追责机制。法治工作机构配合学校纪律委员会、巡察办公室等部门,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党风廉洁建设检查考核机制,扩大师生员工有序参与民主监督的范围和途径。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责权明晰的學校议事决策机制,明确议事决策机构权责与职能,完善第一负责人制度。重要事项一律经过学校议事决策机构的集体讨论决定,保障了师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参与权和评议权,构建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以及民主监督相结合的系统的校内监督体系。三是完善信息公开机制。重点推进学校重大问题决策、干部任免、招生情况、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改革事项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处理信息公开申请须经法治工作机构合法性审查,重要事项一律通过橱窗和网络面向全体师生公开公示,完善应急发布、政策解读、热点回应等机制,利用不同平台做好公众舆论引导,及时回应教职员工关切的热点问题。

五、健全风险控制、纠纷解决和权利保障机制

一是健全风险控制和纠纷处理机制。2018年,法治工作机构制定《南京大学合同管理办法》,由法治工作机构作为学校合同管理的主管部门,对合同的订立、审批、履行、纠纷处理、备案归档等一系列行为进行了规范管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各单位在合同管理和纠纷处理方面的权责,通过指导各单位制定合同格式文本,规范合同签订前的审查,纠纷的跟踪督办,诉讼的法律支撑和决策的法律咨询等方式,形成事前防范、事中跟踪、事后完善的法律事务管理方式。目前学校已经正式立项推进合同审核信息化平台建设,走出了一条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的风险治理新路径。二是建立校园安全事故处理机制。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学、依法管理,学校于2020年正式成立南京大学安全事故处理委员会,下设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工三个工作组,并发文明确了各工作组的职责及处理程序。法治工作机构作为委员会的成员单位,为安全事故处理进行合法性审查,提供专业法律意见。三是完善教职工和学生权利保障体系。以立德树人为导向,逐步完善并有效落实教职工聘用、职务评聘、教育培训、奖惩考核等方面的制度规范,保证学生在使用教育教学资源,获得学业和品行评价,获得奖学金及其他奖励、资助等方面受到平等、公正对待[6]。学校正式成立南京大学教职工申诉处理委员会和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法治工作机构作为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全程参与申诉处理程序,提供法律意见。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广大学子,密切关注、积极联系,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境、生活上的困难,将群众路线落实到位,避免任何学子因条件困难走弯路[7]。

六、加强法制宣传工作,形成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一是进一步提升商标品牌和国际化办学形象。南京大学持续致力于构建体系化、全方位的无形资产保护制度,2019~2020年期间,法治工作机构共计为学校新注册国内有效商标258件,并为“南京大学(文字+图形)”和“NANJING UNIVERSITY”两个商标申请注册为马德里成员国国际商标,防止不法分子在海外恶意抢注或仿冒学校商标,有效提升了学校商标品牌维护和国际化办学形象。二是全面加强法治教育宣传工作。学校法治机构努力加强宣传内容的科学化,增强宣传展示的有效性,提升师生的法治思想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研究制定法治宣传教育的规划,形成机制并明确相应的工作责任制。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牢固树立依法办学、依法管理理念。通过将法治教育纳入教师培训方案和各级工作人员教育计划,切实提高教师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并且,利用载体新颖、内容深刻、形式多样的反腐倡廉宣传资料,建立长效反馈机制,同时,注重学习心得体会的思想性和学理化,编写党风廉政建设经典案例读本,筑牢廉洁自律防线,树立高校廉政文化标杆。三是打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不断完善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现代大学制度,重视法治文化建设。学校法治工作机构通过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法律风险防范”“知识产权侵权法律风险防范”等系列讲座,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讲法律原则和知识,将法律观念渗透到全校师生的行为规则和教学工作当中。

七、创新依法治校教学机制,推动高校法治教育走在前列

一是多方式推动法治特色学科转型升级。法治工作机构将理论研究和法治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统筹推进,打造南大法治教育的特色品牌。契合法治高校建设目标,法治工作机构积极推动传统学科的转型升级,把握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统筹发展的良好时机,推动南京大学法学院创建中德法学院,推动传统法律人才向新时代复合型法律人才转变。顺应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法治工作机构促进南京大学法学院增设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改革高校法学教育培养模式。二是多途径推动法治研究工作走深走实。法治工作机构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法治教育过程,促进南京大学法学院与公检法部门开展交流合作,选派教师团队参加司法厅立法团队,将高校法治教育与地方治理相结合,回应了地方法治治理需求。为广大教师搭建充分法治研究平台,教师队伍依托高知优势,成立党内法规教研室;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法治研究课题,提高法治思想理论研究深度,构建法治相关问题全方位、立体化的研究课题制度,助力校院法治化治理。并开展科研交叉协同与智库建设,打造法治思想研究智库,更好地服务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三是全覆盖推动法治学习教育落地实践。法治工作机构将法治理念融入法律人才养成全过程,在校内设立法律咨询窗口,推动卓越法律人才为全校师生解决法律问题,强化人才价值与社会责任。与社区党组织、重点用人单位合作,搭建“社区周末法律讲堂”“社区法律援助党员服务站”“社区法律诊所”等学习平台,对接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为法治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八、结语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依法治理的新阶段,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探索符合本校特色的依法治校发展路径。南京大学不断加强依法治校,重视法治工作机构在思想学习、主体互动方面的引领作用,发挥法治机构在规章完善、结构治理方面的核心作用,夯实法治工作机构在风险防控、法制宣传方面的关键作用,推动高校法治教育创新发展,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实践方面走在前列。真正做到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以法治精神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坚定行走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汪大贺,李杨.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策略与路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6):148-151+156.

[2]李新仓.协同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22,24(2):152-158.

[3]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7(4):11-20.

[4]中国教育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通知[EB/OL].(2019-08-09)[2022-12-04].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1908/t20190809_252418.html.

[5]孙曙光.治理理论视阈下我国公立大学内部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

[6]教育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通知[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3(2):11-15.

[7]陈永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责任编辑:麻彩凤)

猜你喜欢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
谆谆教导 殷殷期望——南京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
我校党委书记柴林一行赴南京大学交流学习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征稿简则
南京市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