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要
2023-08-04王茁宇
王茁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演进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革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为了维护其统治,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应运而生,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造成冲击和挑战。高校历来是国家理论研究与价值观念的交汇处和集散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权、话语权提供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应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重要阵地。因此,文章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目标和方法两方面探究了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7-0-03
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化领域日益富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1]但当前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仍然十分艰巨,国家内部意识形态真理性时刻受到考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重要依托,即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扬弃青年学生个体意识形态的差异性,从而上升到国家共同体的普遍性。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有效引导青年学生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因此,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有利于高校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念,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效抵御错误思潮带来的冲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一、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为思想政治教育题中之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鲜明政治属性的价值诉求即促进青年学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自觉,维护社会主义的领导地位[2]。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是高校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于阶级和阶级意识,服务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3],实现社会主义阶级利益,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动员性是高校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高校是意识形态发展与价值观引领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够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轨道上,才能发挥党领导意识形态领域的优势[4],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事关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念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性教育,而是引导青年学生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是价值认知和价值客体的统一性问题,科学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校园内意识形态引领力,深化青年的群体认同。随着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不断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冲击,如何有效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成为国家重要战略问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刻剖析意识形态产生发展规律,科学批判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此同时,高校紧密围绕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观点、方法解决意识形态问题[3],加大宣传思想工作力度,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領力,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
前进[5]。
二、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
意识形态受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基础以及法律制度等要素的影响,集中体现为人类在思想价值层面的社会活动。意识形态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展开。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文明中,基于不同的物质基础和价值立场主要产生出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意识形态,分别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和冲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的同时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潮也随之向国内涌入。直至今日,各种西方社会思潮仍在国内广泛传播,对高校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尤为明显。在此过程中,诸如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试图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严重威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对当代青年学生产生广泛而持久的消极影响。
(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体系尚不完善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稳中向好[3],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仍不断渗透在国内各个领域,亟需抵御西方社会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过程中,高校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体系,加强高校应对意识形态风险和防范工作体系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刻不容缓。首先,高校对意识形态教育缺乏革新。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为频繁,但是高校仍停留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填鸭式灌输上,教育重点薄弱,教学针对性不强,无法有效解决学生遇到的思想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没有有效做到理论引导和实践体会相结合。其次,部分高校教育者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薄弱。教师在教育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需要教育者的直接引导。但是部分高校教育者忽视学生产生的意识形态问题,高校也没有对意识形态教学效果做出及时反馈,导致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大大弱化[6]。
(三)青年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意识亟待加强
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在学生,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在大学,大学生思考能力强,但是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新时代,青年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格局,面对互联网纷繁信息的干扰,很多学生极易受其影响。尤其是青年学生极易产生从众心理,会偏离正常的价值选择和情感取向,没有做到自觉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此外,当前高校部分学生只关注专业课方面的学习,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校园内思政课旷课、不及格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不佳,意识形态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此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忽视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大学生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这也要求高校应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意识。
三、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目标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中心环节,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保障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青年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取向决定了社会未来的主流价值观念,需要解决好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始终与中国现实需要相结合,其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能够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的青年,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但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多方位多领域共同作用。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对于高校学生的政治敏感度以及价值观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了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影响,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往往会受到重重阻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首要目标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培养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力促进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坚持教书育人,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用什么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之后,还需要明确怎样培养人,靠谁培养人的问题。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书育人工作,在教书和育人二者的关系问题上,强调教书和育人二者有机统一,同时为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指明了工作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坚持教书育人的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指出教育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承担着教育传播知识、引导学生价值取向等任务。
高校坚持教书育人工作,除了需要高校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坚定理想信念,拥护正确的政治立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目标就是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7],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意识形态建设,优化教师政治素质。高校教师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就要求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8]只有建设好一支高质量的教师工作队伍,高校才能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方法
第一,聚焦课堂教学,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9]。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面临新使命新任务,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教育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路径首先是聚焦于课堂教学,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一是要深化使命教育,不同阶段思政课的任务和目标决定了其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当前我国已经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朝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新的历史方位下,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严峻,高校思政课承担着抵御错误思潮侵蚀,培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应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10],推进“四史”教育深入课堂,汲取党领导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百年经验,增强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实践自觉。二是强化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高校不同学科教学全过程中,形成多方位育人合力,通过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和思政素质扩大课程思政的落实和影响力。
第二,聚焦环境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社会思潮的环境载体主要是在高校校园内部,一定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一方面,校园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到高校文化育人的好坏,是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物质载体。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应该大力宣传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以此来教育人、感染人。文化载体不仅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促进作用,还能将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是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党中央也将关注的热点转移到网络意识形态上。新时代人才发展新战略,要求更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高校在教授其专业知识的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有利于加强对不同特性学生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其思想问题,提供正确的思想观念。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高校应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重视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正向宣传和正面引导,规范网络舆论。同时高校可以通过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利用翻转课堂、互联网+等技术创新育人模式,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第三,聚焦风险防范,健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评估反馈机制。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于低潮,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复杂局面。况且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尚不完善,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要对每一位师生建立评估反馈机制,评估教师的思政素质与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能力,然后对学生的接受效果与潜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对高校学生进行正向疏导,提供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法治保障和其他制度保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聚焦风险防范,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将课堂教学、校园环境、网络空间等有机整合,严格监管网络道德攻击和虚假信息宣传,反对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等舆论内容,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反馈意识形态工作效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优势,确保高校在意识形态安全斗争中取得先机。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愈发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坚定青年理想信念,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即意识形态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不受侵犯。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于低潮,资本主义国家有意识地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层面的涌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复杂局面。因此,高校应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民的价值共识,推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本刊评论员.牢记职责使命 壮大主流舆论[J].新闻采编,2022(5):1.
[2]郝保权.列宁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基于经典文本《怎么办?》的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1):47-56.
[3]赵民学,王一清.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6):61-63.
[4]柳艳艳.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化解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2):157-159.
[5]王晓晖.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J].民主法制建设,2022(12):8-11.
[6]赵继伟.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课程维度[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1,9(6):82-87.
[7]孙孟琦.融媒体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研究[J].人生与伴侣,2022(39):92-94.
[8]韩宪洲,宋志强.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教书育人论述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3-7.
[9]包美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探析[J].重庆行政,2022,23(5):87-91.
[10]阿依丁·米拉提.高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及作用[J].人生与伴侣,2022(27):45-46.
(责任编辑:麻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