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居民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2023-08-04汪亚男杜婷婷
汪亚男 杜婷婷
摘 要:文章以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居民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以及居民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六安市472名特困供养居民进行整群调查或个别调查,对回收数据使用SPSS24.0进行整理和统计,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样本方差分析、单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得出:一是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中的老年人群体的社会支持状况明显差于非老年人;二是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的主观幸福感较高,其中27.33%的被试者处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水平阶段;三是六安市特困供养居民社会支持总分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分别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不同强度的显著正向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居民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7-00-03
六安市是安徽省非常重要的地级市之一,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为安徽省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可避免的,六安市也有很多特困供养人群,具体指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1]。特困人群一直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和帮扶的人群,也是乡村振兴工作主要关注的对象。在社会科学领域,关注和探究特困人群的心理情况,也有助于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指导。
一、背景研究
《城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指出,较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人们抵抗生活压力,有助于人们在面对危机事件、生活变迁以及不利环境的时候有更好的应对办法,另外,还有助于人们社会功能的加强、完善以及人们健康状态的提升。以往已有大量相关研究对居民社会支持进行探讨,但不可否认的是,针对不同地区或环境中的居民,其社会支持的特点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某一特定地区、特定类型群体的居民进行专门调查,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获得该地区特定类型居民社会支持的真实特点。
主观幸福感主要涉及认知主体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观”二字体现了这种整体评价标准具有认知主体各自的标准。可以说,认知主体对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观认知,比起他人的客观认知对其的影响要更大。因此,研究某一特定地区特定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认知,更具有意义。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认知主体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证明其在这一群体中越重要,越容易被人看到,即有较强的存在感,因此认知主体对自己的生活就感到越满意,进而其主观幸福感就越高。由此可见,对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对其可能具有正向预测的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关注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居民社会支持的特点和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从而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
二、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
在六安市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共计走访调查了472名特困供养个体,其中,男性215人,女性257人;30岁以下的有58人,30至60岁的有221人,60岁到90岁的有193人。
(二)研究工具
社会支持量表(SSRS)由肖水源等研究者在总结国外量表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开发的量表。分为主观支持维度、客观支持维度以及支持利用度维度。在本研究中,该社会支持量表的克隆巴赫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9。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由邢占军等研究者编制。在本研究中,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的克隆巴赫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4[2]。
(三)施测过程和数据处理
采用整群施测和个别施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六安市472名特困供养人群进行施测,使用SPSS24.0对回收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
1.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居民社会支持的一般情况
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居民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值为41.34±9.60,其中客觀支持得分平均值为9.44±3.63,主观支持得分平均值为24.26±5.51,支持利用度得分平均值为7.64±2.96。具体来看,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不同年龄段被试者在社会支持总分(F=5.360,p=0.005)、主观支持得分(F=4.843,p=0.008)、客观支持得分(F=5.383,p=0.005)方面差异显著,具体情况见表1。
进一步根据事后检验结果可知,30~60岁年龄段被试者的居民社会支持总分、主观社会支持得分、客观社会支持得分和支持利用度得分都要显著高于60~90岁年龄段被试者,但均无显著差异。
2.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主观幸福感的一般情况
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主观幸福感得分均值为81.78±12.71,通过单样本t检验可知,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量表的理论中值“70”(t=20.130,p=0.000)。被试者的量表得分如果在90分之上,则认为被试者处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水平阶段,也就是说共有129名被试者处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水平阶段,占总被试者的27.33%;被试者的量表得分在50分以下,则认为被试者处于主观幸福感的低水平阶段。统计结果显示并无被试者处于主观幸福感的低水平阶段。由此可见,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的主观幸福感指数较高。
笔者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可知,男性被试者的主观幸福感得分(82.91±12.62)要略高于女性被试者(80.86±12.75),但此差异仅处于边缘显著水平,并非完全的差异显著(t=1.739,0.05
三、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居民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根据相关分析可知,社会支持总分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1)[3],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0.001),具体相关系数见表2。
在证明了社会支持总体以及各维度分别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在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中,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笔者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具体做法如下,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在逐步回归的第一层自变量中放入性别和年龄段作为控制变量,在第二层自变量中放入社会支持总分,以考察社会支持总体对主观幸福感得分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R2值为0.178,调整后的R2值为0.173,R2变化量为0.170且具有显著性(p=0.000),未标准化系数Beta值(斜率)为0.55>0,这表明在以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为被试者时,社会支持总分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的预测作用。可以这样理解,特困供养人员由于生活条件有限,其遇到的困难或者挫折和一般居民相比较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更需要寻求或者得到他人的支持与帮助,当这类人群有了更多的社会支持,或者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就会增加其主动寻求外界帮助的信心,促进其产生请求他人帮助的行为,进而获得更多的帮助并渡过难关,当现存困难被克服之后,得以改善的自身处境会使得特困人员感受到积极的情感,进而增加其感受到的主观幸福感的程度。再者,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在逐步回归的第一层自变量中放入性别和年龄段作为控制变量,在第二层自变量中分别放入主观社会支持得分、客观社会支持得分和支持利用度得分,以考察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得分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在主观社会支持得分为自变量时,R2值为0.130,调整后的R2值为0.125,R2变化量为0.122且具有显著性(p=0.000),未标准化系数Beta值(斜率)为0.807>0,这表明在以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为被试者时,主观社会支持得分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的预测作用;(2)在客观社会支持得分为自变量时,R2值为0.099,调整后的R2值为0.093,R2变化量为0.091且具有显著性(p=0.000),未标准化系数Beta值(斜率)为1.065>0,这表明在以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为被试者时,客观社会支持得分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的预测作用;(3)在支持利用度得分为自变量时,R2值为0.106,调整后的R2值为0.101,R2变化量为0.098且具有显著性(p=0.000),未标准化系数Beta值(斜率)为1.347>0,这表明在以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为被试者时,支持利用度得分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的预测作用。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以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为被试者时,社会支持总分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分别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的预测作用,由于建立的回归方程斜率不同,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正向预测作用的强度也不同。
不可否认,主观幸福感对个体来说尤为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个体内心深处的和谐程度,能够缓解由于外界挫折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和挫败感。一个在内心深处能够感知到足够幸福感的个体,他对自己抵御外界挫折的能力、找寻到解决问题办法的能力、在受挫时找到盟友等等方面往往是更加自信的。因此,对于已经处于较大生活困难中的特困供养人群而言,树立更多的主观幸福感、保持内心世界的自我和谐等是尤为重要的。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积极作用。因此,可以尝试从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状态两大角度通过提升特困供养人群社会支持的水平,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的程度。
第一,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加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特困供养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关心和理解程度。
首先,对于需要对特困供养人群保障制度进行深化,让特困供养人群的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提升对特困供养人群的服务质量,做到以“养”为基础、以“医”为保障,将设施建好、将服务做好。最后,通过各种合理渠道的宣传,让社会各界人士增加对特困供养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这样,有助于特困供养人群感受到来自外界社会的关爱,切身体会到自己能够通过他人的帮助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相信社会支持客观存在的信心。
第二,充盈特困供养人员的内心世界,提高其自我和谐的程度,使特困供养人员能够做到自我接纳、自我欣赏,树立其内在的自信心,敦促其通过自己的努力培養自己克服困难、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决心。外部的帮助解决不了内在的本质问题,只能起到辅助促进的作用。因此,必须由特困供养人员在内心深处真正做到接纳自己,树立对自己、对外界环境客观和积极的态度,才能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进而能够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获取他人的帮助,解决困难,进而体验到更多更充盈的主观幸福感[4]。
四、结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应当对特困供养人群的幸福感体验加以重视。由本研究可知,对于六安市特困供养人群而言,其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他们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主观幸福感知就越强。由此可见,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积极作用。特困供养人群虽然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容易承受来自生活、经济、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但是,社会支持对于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作用。因此,我们应当统筹各方面资源努力营造和谐、积极的社会支持环境,从细节着手做好这方面工作,达到提升特困供养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目的。本研究样本来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将来还需要进行大样本的数据研究,使得研究数据更加科学有效,进一步对结论进行探索和验证。
参考文献:
[1]社会救助暂行办法[J].甘肃省人民政府公报,2014(4):6-11.
[2]王灿,王刚.组织认同在小组学习中组织公平与学业绩效中的中介作用[J].校园心理,2022,20(1):54-58.
[3]安桂花,张永琳,师玉生.大学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3(1):90-92.
[4]王旭,黄弋冰,王恒俊,等.医学专科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专学报,2022,21(5):147-148+151.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