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 开山辟地的先锋
2023-08-03蒋宇利
蒋宇利
地衣大家可能都见过,山上的岩石表面经常附着一些像癣一样丑陋的花斑,就是地衣;地衣大家可能也都用过,做化学实验用的石蕊试纸,就是用地衣提取物制成的。
有的人还吃过地衣,比如去黄山或庐山旅游时吃过的当地特产——石耳,就是一种地衣。
大多数人可能听过、见过地衣,但对不上号,比如《楚辞》《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都提到的“女萝”,就是一种地衣长松萝,去九寨沟、海螺沟等地玩过的人应该会见过。
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共生的复合体。构成地衣的藻类通常是绿藻和蓝藻(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因而能进行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营养;构成地衣的真菌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可以从外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提供给共生的藻类,并保持藻体湿润。
开疆辟土
可以想象,几亿年前地球的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有的真菌和藻类需要抱团取暖才得以在极度贫瘠的环境中存活下来。它们将岩石变为土壤,为其他生物提供安家落户的条件。
此话怎讲?
最初海水退去,最先占领露出岩石的便是地衣,后来又有苔藓植物加入。地衣代谢出多种酸性液体,可腐蚀岩面,出现龟裂和破碎,促进了岩石逐渐自然风化。风化的结果便是岩石形成了土壤层,为其他高等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因此地衣被称为“先锋植物”。
由于地衣中的菌、藻长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形态、结构还是生理、遗传上都形成了固定的组合,所以在分类上干脆把地衣单列为地衣植物门,该门约有500 多属2 万多种,中国有约3 000 种,有着各种形态和颜色。根据形态可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三种类型,其中壳状地衣约占全部地衣种类的80%。
当然,也有不愿意与真菌结合的藻类,比如独立生长的蓝藻(蓝细菌),其中可以食用的有普通念珠藻,俗称“地皮菜”;另一种发状念珠藻,即发菜;还有一种拟球状念珠藻,被称为“葛仙米”,为湖北特产。它们与地衣不同,都是独立生长的蓝藻。
获惠良多
地衣生命力极强,耐寒,可在极地生存;耐旱,能在岩石、沙漠或树皮上生长。可以说,植物界中生命力最顽强的当数地衣,在其他植物不能生存的高山带、冻土带和南北极地,它仍可生存。
然而地衣也有软肋,那就是不耐大气污染,因此大城市及工业园区很少见。它对大气污染十分敏感,尤其不耐二氧化硫,因而可作为测定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地衣的代谢产物——地衣酸有300 多种,其中不少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有的具有高度的抗结核杆菌活性,因而已有很多种地衣被用来提取抗菌成分用于医疗,比如D- 松罗酸,就是治疗创伤以及表面化脓性伤口的有效外用抗菌药。
有的地衣可用于提取染料,比如由石蕊等地衣提取的色素,可用于制造酸碱性指示剂。从地衣中提取的红色染料地衣素别名“地衣红”“苔藓红素”,已被批准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和药品着色。
目前世界上广为流行、具有优异特性的新型甜味剂赤藓糖醇,最初就是从地衣中发现的。
虽然大多数地衣对自然和人类有好处,但也有少数不尽人意的,比如附生在茶树、柑橘树上的地衣,菌丝可钻入树内吸取营养,对树木造成危害;云杉、冷杉树冠上常挂的松萝,严重泛滥时也能导致树木死亡。不过,把地衣点缀在兰花盆中,可助力苔藓调节兰的生长温度和湿度。
可食地衣
一定有人会问:地衣能吃吗?
有的地衣是可以食用的。北极地带的驯鹿,主要食料就是地衣。目前发现的地衣有十几种可供人食用,比如壳状地衣——石耳、风滚平茶渍、树花等;叶状地衣——皮果衣、肺衣(老龙皮)、网肺衣(石龙皮);枝状地衣——长松萝、松石蕊(金刷把)、雀石蕊等……石耳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可食地衣,味道鲜美,被视为山珍之一。
石耳別名“石木耳”“岩菇”“岩耳”“脐衣”“石花”“石壁花”“石菌”“脐衣”,因其形似木耳,且生长在悬崖峭壁的阴湿石缝中而得名,其貌不扬,不认识的会以为是青蛙皮。
石耳为“黄山三石”之一,也是庐山特产“三石”之一。李时珍云:“庐山亦多,状如地耳,山僧采曝馈远,洗去沙土,作茹,胜于木耳,佳品也。”大别山、武夷山、长白山等很多山区都有生长。
石耳采集不易,以前是家境不好的人才会上到悬崖峭壁间采集变卖石耳以维持生计, 现在干品每500克售价至少200 元。
石耳的营养成分与木耳差不多,含少量蛋白质、多糖和矿物质等,可炖、炒、凉拌,如与猪骨或鸡、鸭搭配炖汤,与肉或鸡蛋、韭菜同炒,焯水后与萝卜丝、土豆丝凉拌。几十年前我去黄山、庐山旅游时都曾慕名品尝。石耳的美味在于烹饪得当,一般要添加生姜、辣椒调味料。
买来的地衣无论是片状还是丝状,都是干品,需要用水泡发。现在有的地衣品种也会被磨成粉后用于制作面包,或熬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