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中国建设:历程、经验、问题与路径

2023-08-02刘皓琰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自主创新党的领导

摘 要:回顾数字中国建设历程,其发展经历了奠基、快速成长和成熟发展三个阶段,中国也于此期间在数字化发展上实现了从跟跑者到引领者的快速跨越。中国为何能取得这样的发展成就?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坚持推动企业创新和人才培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这一伟大历程中最深刻的经验总结。但当前,中国的数字化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差距,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着力破除发展桎梏,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关键词:数字中国;党的领导;自主创新;数字丝绸之路

中图分类号:D61;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3)03 - 0013 - 09

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是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的国情世情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历史任务而制定的重大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均对数字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数字中国建设近年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国[1]。“数字中国”的官方概念虽然在2015年才被正式提出,但实际的建设进程历来已久。中国在不具备先动优势和原始技术资源优势的情况下,在短短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就实现了对诸多国家的赶超,其中的经验值得深刻总结。但与此同时,当下中国的数字化发展还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且面临着一些严峻的国内外挑战。为此,应当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妥善解决发展问题与挑战的应对之策,进一步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一、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历程

在数字中国战略被列入顶层设计之前,中国已经在相关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开发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探索,这为当前全面推动中国数字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的艰难起步至今,根据数字生产力的发展与相关制度建设情况,可以将数字中国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从1958年至1993年,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奠基阶段;1994年至2012年,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快速成长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数字中国发展走向成熟的階段。

(一)数字中国建设的奠基阶段

中国数字化发展的起点始于1958年。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埃尼阿克”在美国问世,这一重要发明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英国和苏联快速跟进,中国也在华罗庚等学者的倡导下开始了计算机技术的初期探索。彼时新中国百业待举,虽然科研资金、人才、设备均吃紧,但国务院依然在1956年《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将计算机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技术之一。到了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被命名为103型计算机,这是我国计算机科技领域第一个自主研制的标志性成果,应当被视为数字中国建设历程的开端。随后,中国的计算机研发经历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的过程。1964年后,441—B机、109乙机、111机、013机等标志性技术成果先后研制成功。[2]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更多被用于科学计算和国防安全领域,为油田开发、“两弹一星”等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算力和数据依据。到了1973年,第四机械工业部在北京召开了“电子计算机首次专业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过往的发展经验和教训,认为单纯为特定工程服务的研发模式无法形成计算机的批量生产,应当规模发展系列机特别是中小机,着力计算机的普及和运用,这直接促进了中国计算机工业的初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电脑产业热潮兴起,出现了商品化的个人电脑和一批创业公司,联想、方正、长城计算机等公司先后成立。

除了计算机行业外,一些数字化领域的核心技术也在这一阶段起步。我国的半导体产业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建立了初步的工业体系。随后,由于种种原因陷入了“造不如买”的认知,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积累了技术和发展战略上的宝贵经验。数据库技术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转向产业化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则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活跃,198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随后在“863计划”中,智能计算机系统、智能机器人和智能信息处理等重大项目被列入国家发展规划。80年代末期,网络技术也进入中国。1989年,NCFC正式立项并启动,由中国科学院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实施,1990年中国的顶级域名CN正式被注册,为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做好了准备。

总而言之,这一阶段是中国数字技术与产业起步和探索发展的奠基阶段。中国积极通过国家部署填补技术空白、弥补发展差距,相关技术成果也在国家战略和重点项目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市场化进程滞缓,创新活动的主体还是政府支持下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一些初创的企业也大量依赖于政府和军工订单,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还比较有限,市场上的商用与民用需求尚有巨大的开发空间。

(二)数字中国的快速成长阶段

1994年,NCFC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要求得到了美国NSF的认可,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这一年也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的元年。[3]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先后成立,电信行业迅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迭代升级。在计算机技术方面,中国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进入世界领先行列。在半导体行业方面,国家于“九五”期间开展了“909工程”,再加上“863计划”和“核高基项目”的支持,带动了半导体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虽然这一时期整体水平较世界领先国家还有差距,但也产生了龙芯系列、申威系列这样优秀的自主化产品。在软件方面,不断有公司尝试开发国产的操作系统,在办公、杀毒、词典等领域出现了金山公司、360公司等颇具竞争力的企业。在人工智能上,视觉与听觉的认知计算、中文智能搜索引擎关键技术、虹膜识别等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不过这一时期,中国数字行业最显著的特征还是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兴的互联网热激发了一批创业者的激情,加之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互联网的创业大潮兴起。网易、搜狐、京东、腾讯、新浪、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于20世纪末先后成立。2000年,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计划”,由运营商构筑手机上网平台,互联网功能迅速丰富,企业和网民数量成长进入快车道。2005年,中国的网民数量过亿,互联网的商业价值开始迸发,一些典型的商业模式如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电商、电子竞技、网络广告等蓬勃发展。2010年后,由于移动技术的进步,手机用户迅速增长,网民上网时间进一步延长,视频、金融、出行、直播、外卖等更多的业务模式出现,美团公司、斗鱼公司、滴滴公司、字节跳动公司等成立,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也成长为全球市值排名前列的互联网公司。对于互联网新生业态,国家高度重视,在要求相关部门理顺互联网管理体制,并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给予了这些初创的网络公司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当然,政府政务工作也紧随信息化的步伐,“数字北京”“数字福建”“数字浙江”等区域性的探索工作逐渐开展,有的侧重于地方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有的侧重于电子政务工作,呈现出多样化的内容。

总而言之,这一阶段是中国数字产业与数字经济快速成长的阶段。市场化和商业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数字技术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整合了传统业态,拓展了社会分工,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当然,由于过快的发展速度与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一些问题和隐患如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网络舆论问题、金融风险问题、数字鸿沟问题等也逐步暴露了出来。

(三)数字中国的成熟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之后,数字中国的发展建设进入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对国计民生发展的战略意义,强调“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4],并将数字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视其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5]。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牢牢把握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统一的原则,在数字领域强调发展与治理并重,助推数字中国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首先,在技术层面,我国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网络强国”等战略和行动,“十三五”“十四五”计划也均围绕数字化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目前,中国在5G建设、数字货币等领域已经领先全球,在量子计算、移动操作系统、物联网等领域已经突破封锁,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在加快追赶。此外,中国已有超10亿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形成了全球最庞大的数字社会。[6]同时,中国的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也在加速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加强,互联网及科技企业还在逐步向四五线城市及乡村下沉,带动了农村地区物流和数字服务设施不断改善。

其次,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我国数字经济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8%,居世界第二位。[7]同时,我国还有着仅次于美国的数字巨头公司和独角兽公司,华为、大疆、小米、腾讯、京东等公司真正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大企业,孕育了一批极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产品。当然,在支持数字企业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开始着手治理市场化进程中的问题和乱象,强调坚决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以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此外,数字技术还在促进就业、精准扶贫、社会保障、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同并行。

再次,党的十八大后,我国对网络安全与相关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强。《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一系列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这为解决一些新现象、新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网络空间法治进程迈入新时代。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社会组织、网民等开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到互联网共治的进程之中。[8]在对外政策上,我国也始终坚持网络主权观,反对网络霸权和发达国家提出的网络自由主义,积极倡导“网络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构筑全方位网络安全防线、强化信息安全漏洞管理的同时,也不断通过搭建互联网对话平台、参与国际互联网规则制定等途径,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网络秩序、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贡献力量。

总而言之,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数字中国建设真正进入了成熟发展的阶段。中国不仅在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上成了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数字大国,还形成了引领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愈发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着重调整制约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积极引导资本兴利除弊,持续改善民生,实现了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协同建设发展,保障了数字中国的安全、高效、有序运转。

二、数字中国建设的基本经验

对比当今世界数字化发展的两大引领国,其发展历程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大洋彼岸的美国基于先发优势,采取的是一条盘剥底层人民和海外各国,并借助贸易、政治和外交等手段制裁他国、维系技术和经济霸权的数字化道路。[9]与之相比,中國数字经济的现代化道路却并非建立在掠夺性的生产关系之上,而是开辟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和平崛起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在这样一无技术基础和先发优势,二不搞霸权扩张的情况下,中国便在短短几十年中实现了数字化领域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同步跃进,成为当下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国之一,这华丽蜕变背后的深层原因应当深刻总结。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政治保障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0]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最根本原因便在于中国共产党对科技和经济工作的统一、科学领导。首先,党的领导为数字技术工作奠定了政治、经济与思想上的基础,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创造了条件。在政治上,始终以政治引领为数字中国建设把牢前进方向;在经济上,保持了70余年的高速与稳定增长,为技术工作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在思想上,在全党全国上下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正是在这样的领导下,我国才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科研基础极其薄弱的环境下完成技术攻关和技术突破,也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都能始终保持对数字技术的高度重视。其次,党通过顶层设计保障了数字中国相关政策与建设工作的科学性与连续性。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党充分重视调研成果与各方意见,推动了指标与决策的科学设计,同时又以五年规划等模式保障了政策的连续性,形成了成熟的目标管理体制。[11]再次,党的领导实现了对市场的强力监管与有效调控,促进了数字中国的良性发展。在西方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资本与政权间的密切联系使得垄断、侵权、逃税等市场乱象始终难以根除。与之相比,中国始终以限制并利用资本为原则,高度警惕资本捆绑政治,这令中国在发现市场问题时可以做出及时且有效的应对,对资本发展进行合理规制,推动数字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是数字中国建设的路径选择

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经验是在建设数字中国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初期的计算机研制主要是在苏联计算机的基础上进行仿制,后受到中苏关系影响,苏联撤走援助专家,对研发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改革开放后,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很多企业认为在国际合作中可以逐步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但事实是发达国家总会将核心知识产权保护起来,只会将边缘技术和二手技术给予海外企业,这造成了不少企业被长期锁定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在近年来的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发动经济制裁,很多领域的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直接威胁到中国的经济安全。正如习近平所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12]35正因如此,中国才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作为突破封锁、成就事业的法宝。中国目前领先或迈入世界前列的一大批数字化产品,如量子计算机、5G技术、数字货币、无人机等,均是在多年自主化技术积累下的成果爆发。当然,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中国也十分强调国际数字化合作与科技对话。[13]正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主动布局全球创新资源,才使得中国的数字化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影响力不断加速提升。

(三)坚持推动企业创新和人才培养,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针

在数字中国的建设早期,主要是政府主导下的科研院所、大学等机构发挥主要作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企业逐渐成为创新主体,迅速推动技术的跃进和数字经济的繁荣。“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14]15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国有企业扮演了“顶梁柱”“压舱石”的重要角色,在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研发等环节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就拿信息基础设施来说,很多项目投资大、质量要求高、回报周期长,民营企业往往无力也不愿意承担,如美国就在近年来陷入了基建困境,但国有企业的存在为中国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民营企业的繁荣则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在初期发展时,很多本土互联网公司通过模仿创新的路线对标海外互联网公司,节省了创新成本,缩短了追赶时间。在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后,又逐渐实现了从模仿到原创的蜕变,催生了短视频、小程序等被国外竞相模仿的商业模式。广大的民营企业带动了中国出口、投资、消费市场全方位的发展,提升了经济运行效率,开拓了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为中国数字经济的腾飞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5]当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12]110-111正是由于国家多年来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有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战略,才逐步扭转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才短缺的局面,中国的数字技术攻关、数字经济发展也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数字中国建设的价值取向

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还是资本至上的价值取向,是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数字化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根本性差异。由于贯彻资本逻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数字技术驯化为少数人逐利的工具,这使其在获得快速繁荣的同时也受到了技术的惩罚,如近年来经济社会中的失业、愈发尖锐的两极分化矛盾、海外市场中时有的摩擦、经济发展体现出显著的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等。而数字中国的建设道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逻辑”[16],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习近平所说:“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14]12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到了数字中国发展过程中的路径选择及其带来的发展成效。因此,我们才可以看到中国对数字资本的严格驾驭,才可以看到数字技术在社会民生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种种举措为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缩小了城乡、区域間的发展差距,助力了共同富裕的进程,保障了人民的购买力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使得中国的数字经济可以持续向好。与此同时,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倡导互利互惠、成果共享,这在国际社会上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域外国家与中国进行数字经贸合作的热度不断提升,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开放与合作创造了利好条件。

三、当前数字中国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数字中国建设成就的同时,也要正视当前的发展短板。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部分关键领域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日渐增强的局面下,这些短板正在对中国产生愈发显著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发展不足、有的放矢清除桎梏,对于中国妥善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与产业发展存在“偏科”现象

在过去20年间,中国的平台经济、消费互联网高度繁荣,但与之相比,基础科技、产业互联网的进步则相对缓慢。在基础科技方面,中国是后发国家,获得目前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已属难能可贵,但在高端芯片、基础材料、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上还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17]中国目前的R&D活动主要侧重于试验发展阶段,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投入还不够,且专利转化率较低。在基础科技的几大行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半导体等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拥有大量的专利,这是其可以发动经济制裁和“卡脖子”的重要依托。在产业发展方面,中国的发展驱动力还相对单一,“单腿跳”特征明显,互联网及智能技术等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18]尽管我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非常大,但目前来看,我国在工业控制、工业软件、工业安全等基础核心技术上还存在短板,更多的是依赖国外厂商,本土品牌主要集中在国内低端工业控制系统市场。此外,从大环境来讲,也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创新生态,产业、技术、金融的融合不够,这便造成了我国产业互联网在应用开发、行业覆盖、商业模式创新上的相对滞后。

(二)人才培养质量尚有差距

近年来,中国虽然在高学历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队伍规模上不断扩充,但与美国等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劣势。一是在数字技术领域存在人才的结构性问题。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基础工艺产品大多依赖进口,这对教育培养机制产生了影响,很多高等学校设立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学院或研究中心较晚,以至于近年来走自主化研发道路时,人才供给完全跟不上需求,存在巨大缺口。二是人才质量与美国相比仍有显著差距。中国学者虽然在论文产出总量上已经超过美国,但在论文引用数上与美国仍然有着差距,在业界顶级刊物上的产出成果也不及美国。在一些标志性奖项上,如诺贝尔奖、图灵奖等,中国也缺乏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学者。三是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较低。美国高校的国际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规模非常庞大,为其科技发展与企业创新储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力资源。相较之下,虽然我国近年来华留学人数有着显著的提升,但外籍博士的比例还较低[19],在就业上也尚未对留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且在工作签证、审批手续等方面还也需要更加成熟和顺畅的管理体制机制,故而在外籍人才储备上与美国有着差距。

(三)数字治理能力仍需完善

近年来,中国的数字治理水平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数据安全法》等法律相继出台,电子政务快速发展,东中西部间的数字治理鸿沟也在不断填平。但总体来看,我国的数字治理能力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依旧存在着一些尚未克服的治理难题。譬如,现行的数字治理模式更多地重事后管控、轻事前监管,对一些不合理合法的并购垄断行为、海外上市行为、不良舆论行为等没有进行有效的事前研判和监督,在违规行为发生后才进行规制。这样既增加处理成本,又降低了监管的有效性,还增加了行政规制的操作难度。再譬如,尚未形成成熟的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数字治理机制。尽管各个地方、各个部门的数字治理体系建设如火如荼,但许多制度、指标、行动尚未打破部门藩篱,单打独斗、缺乏统筹协调,这样既增加了重复性的工作,还加大了地方间、部门间协同治理的难度。当前,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全方位数字化转型的大势下,数字安全、数字服务等问题愈发关键,唯有不断提升数字治理水平,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市场主体和用户在财产、隐私等方面的安全,才能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稳固的发展保障。

(四)企业国际化水平不高

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与活跃度上,中国的数字企业与美国之间还存在着差距。美国的很多老牌数字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全球化的步伐,一些初创的数字公司也非常擅长在本土市场走向正轨后,再扩张到加拿大、欧洲、亚太地区等,这为美国的数字公司不断地带来增量市场。苹果、Meta(原脸书)、Alphabet(谷歌母公司)等公司在近年来的国际收入占比均超过一半。[20]与之相比,我国多数数字公司更多还是服务于本土市场,业务范围和利润来源主要还是依赖于大陆地区。近年来除了华为、小米等少数公司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外,大多数公司的海外市场规模占公司总收入比还较低。虽然很多本土公司也多次尝试过“出海”,但进程并不顺利,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美国先动优势带给中国的天然竞争弱势,有美政府联合盟友的蓄意打压,还牵涉到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等软性因素,这极大地限制了我国数字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化水平的差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譬如,由于美国的数字公司掌握着更多国家的用户和很多平台的运行规则,这使得中国在进行国际舆论交锋或者推动国际数字秩序改革时也存在着天然的劣势。

四、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数字生产力的把握助力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世界各国围绕数字领域角力竞争的今天,应当继续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向着更高水平迈进。为此,要积极运用建设经验破解发展短板,为数字中国的广阔前景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一)提升协同创新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习近平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14]10而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提升政府与市场、企业与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水平。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协同发挥是必要的,因为由于企业逐利天性的存在,很多投资都会被追加到研发成本低、短期利润高、回报周期短的行业,这就导致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虽然有着规模庞大的互联网企业,却并没有解决技术与产业上的“偏科”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发展规划、制度建设、政策优惠等方式强化政府的创新引导功能,克服市场创新自发性带来的弊端,推动企业创新目标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促进各大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嵌入[21],在基础科技领域培育一批富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同时,企业间的深入合作是扶持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的重要方式。以华为为例,近年来华为在半导体国产供应链上积极布局,给予了很多小企业大量订单,带动了思瑞普、纳芯微等一批初创企业的快速成长。一旦这些国产公司成长为龙头企业,又可以再次拉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着力发挥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的牵引作用,逐渐形成良性的本土经济生态圈,实现供应链的国产化自主化,摆脱对发达国家数字公司的依赖,进而形成富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产品。

(二)完善科研与教育体制,解决人才发展质量与结构性问题

习近平指出:“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2]107近年来,中国的R&D经费投入不断提升,所带来的正向作用是显著的,但要实现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既大又强”,就应当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不断调整与完善。要贯彻科研成果服务实际生产的宗旨,优化考评体制,鼓励研究人员踏踏实实做好基础研究。要提升高校评估与专利审查标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升专利转化的成功率,在核心产业领域形成高质量的优秀成果。要培育高层次拔尖人才。为解决人才培养的结构性问题,应当基于国情调整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双高”计划落地,提升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水平。以德国为例,它仅有8000多万人口,却在高端数字制造业领先全球,拥有一批知名品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蓝领工程师的重视与“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实施。而当前中国的数字化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质量不高,产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相对滞后等问题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大量缺乏既精通互联网通信技术又熟悉工业制造流程的技术工人。只有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与发展地位,打造培育蓝领工程师的薪资体系与社会环境,才能改变高技能实干型人才短缺的现状,成就高科技制造强国,真正推动中国数字产业多领域的协同发展。

(三)加快理论研究,完善数字治理制度体系

习近平指出:“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要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22]在数字时代,经济社会中新技术、新业态的频出和快速更新是可以预见的趋势,因此能否及时形成明确和有效的治理体系变得更为关键。而这一切的基础,便是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理论判断。当前数字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滞后性等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在于未能及时对新技术、新业态进行充分的理论研究,导致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建设缺乏根基。以近年来的互联网反垄断问题为例,我国的反垄断法事实上于2008年便开始正式实施,但十几年后才全面涉及互联网行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对一些基础性问题研究缓慢,譬如如何认定互联网巨头的市场支配地位、VIE架构企业在进行收购时是否必须进行申报等。国内对数字治理的研究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研究内容与研究深度尚需拓展,目前的方向大多集中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智能化等领域,对基层数字治理、公众参与数字治理等问题的讨论尚不全面。只有加快理论研究,才能为顶层设计和法律条文提供支撑,明确权责、制定标准,进而构建更为合理和全面的治理体系。因此,必须保证中国法律法规的前瞻性和国际化,强化事前研判管控的能力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有效性,有力地保障国家数字资产、网络意识形态和公民个人权益。

(四)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不拒众流,方为江海。”[14]17除了内部建设与发展外,不断提升数字领域的对外开放水平同样关键。在这一点上,企业命运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企业想摆脱被发达国家围堵制裁的被动局面,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依赖于中国在数字领域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依赖于不合理的国际数字规则的改变。因此,当前利用好“数字丝绸之路”的发展建设平台尤为关键。要积极与沿线国家开展经贸与文化合作,加强需求对接,深化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完善企业间科技共研共享机制,在这一进程中形成跨境数字贸易与民心互通的良性生态体系,积极推动本土平台出海。与此同时,还要与沿线国家着力凝聚数字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共识,树立共建共享、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思维,构建网络数据安全协同保障体系[23],共同打造区域性的经济发展共同体、文化融合共同体和空间治理共同体,逐步实现对现行不合理数字规则由边缘到中心、由区域到全球的渐进式突破。目前,“数字丝绸之路”的主要合作国家多在中亚、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对于欧洲、日韩等地区的国家,可以先通过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式为数字经济合作奠定基础,深化伙伴关系、拓展对话空间,再逐步推动各国顺应历史潮流,共同走上公平、开放、包容、共享的数字命运共同体发展进程。

总而言之,从新中国成立初的艰难追赶到今天的百花齐放,中国依赖于党的领导、强大的制度优势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在半个多世纪间取得了数字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这条中国道路和其中的中国经验值得铭记。但在当前的国情世情下,中国的数字化发展进程仍然容不得放松,发达国家为延续自身在数字领域的霸权地位,始终抱守零和博弈观念,将中国视为假想敌树起藩篱,而从国内来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唯有继往开来、攻坚克难,在以往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消除发展屏障与桎梏,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向着更高水平迈进,才能避免被发达国家频繁掣肘,有力保障国家与人民的数字安全,激发经济活力和促进共同富裕,为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更加澎湃的数字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22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估报告[EB/OL].(2022-08-01)[2023-04-13].https://www.cnii.com.cn/gxxww/rmydb/202208/t20220801_401046.html.

[2]陶建华,刘瑞挺,徐恪,等.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J].科技导报,2016(14):12-21.

[3]刘璐,潘玉.中国互联网二十年发展历程回顾[J].新媒体与社会,2015(2):13-26.

[4]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J].求是,2022(2):4-8.

[5]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EB/OL].(2023-02-27)[2023-04-13].http://www.gov.cn/zhengce/2023-02/27/content_5743484.htm.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8-30)[2023-04-13].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277498.

[7]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EB/OL].(2022-07-11)[2023-04-13].https://www.sohu.com/a/566345829_121359560.

[8]鄭振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互联网治理的演变历程与基本经验[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58-67.

[9]刘皓琰.数字帝国主义是如何进行掠夺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11):143-154.

[10]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J].求是,2020(14):4-17.

[11]胡鞍钢,鄢一龙,吕捷.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手段——以五年计划转型为例(从“六五”到“十一五”)[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1):43-52.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3]侯波.新中国70年科技发展改革的历程和经验[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4):55-61.

[14]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5]李三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突出优势[J].国家治理,2021(18):3-7.

[16]韩庆祥.从资本逻辑走向人的逻辑[J].光明日报,2017-09-18(15).

[17]何立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EB/OL].(2022-11-16)[2023-04-13].https://www.ndrc.gov.cn/fzggw/wld/hlf/lddt/202211/t20221116_1341446_ext.html.

[18]闫德利.中美数字经济的差距比较研究[J].互联网天地,2020(10):22-27.

[19]胡蝶,王嵩迪.中美高校科技人才规模与质量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1(6):65-71.

[20]腾讯研究院.中美数字经济的差距[EB/OL].(2021-06-22)[2023-04-13].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536321.

[21]宋宪萍,曹宇驰.数字经济背景下全球价值链的风险及其放大:表征透视、机理建构与防控调适[J].经济学家,2022(5):78-86.

[2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07.

[23]赵祺.后疫情时代数字“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6):34-42.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hina: Course,Experience,Problems,and Path

Liu Haoyan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Fujian,China)

Abstract:Recall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digital China,it has gone through three historical periods:the foundation stage,the rapid growth stage and the mature development stage. In the meantime,China has achieved a rapid leap from a follower to a leader in digital development. Why can China achieve such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Always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adhere to the road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insist on promoting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and adhere to the people-centered value orientation are all the most profound experience summary in this great process. However,at present,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and gaps in China's digital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experience,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break the shackles of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hina to a higher level.

Key words:digital China;Party leadership;independent innovation;digital silk road

責任编辑:刘有祥 邱春华

猜你喜欢

自主创新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培养创新思维,生物课堂的“魂”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