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砭石穴位按摩在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8-02刘晓蓓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砭石徒手患侧

何 薇 刘晓蓓 尤 敏

肢体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于卒中发病急性期的发生率高达80%[1]。卒中患者在发病初期有55%~75%的患者会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半年后约30%的患者仍旧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2]。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相比,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持续时间更久,恢复也较困难[3]。本研究将砭石穴位按摩应用于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探索其对脑卒中上肢偏瘫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14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满足脑卒中的中西医标准,并经CT/MRI检查证实;患者意识清楚,首次发病;单侧肢体偏瘫,上肢Brunnstrom分期为Ⅱ~Ⅳ期;病程在2周~6个月并且病情稳定者;年龄>18周岁且<80岁,性别不限;发病前无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史或严重外伤史;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②排除标准: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既往存在由其他疾病所引起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或神经肌肉病变者;患有重大疾病者及发生继发性脑梗死或脑出血;按摩部位或附近皮肤有严重皮肤病或皮肤损伤的患者;有骨质疏松或上肢静脉血栓患者。114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分成三组,每组38例。研究过程中砭石按摩组有1例患者因提前出院而脱落,手指按摩组有1例患者因病情加重而退出研究,最终112例患者完成本研究。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1.1 基础护理组 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参照2019年《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4]中卒中康复推荐意见执行。①内科基础治疗:调控血压、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②康复治疗:包括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其中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均每日1次,1周6次,干预4周。③护理措施:良肢位摆放与体位摆放和体位转移:具体体位变换频率为每1~2 h变换一次;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上肢控制能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进食、沐浴、洗脸、刷牙、梳头等训练;心理护理:关心、尊重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日常饮食限制盐和脂肪的摄入,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宣教。

1.2.1.2 砭石按摩组 在基础护理组的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实施砭石穴位按摩。使用T字形砭石锥依次按摩偏瘫侧上肢的肩髃、肩髎、臂臑、曲池、外关、合谷六个穴位。取穴方法:根据最新版(GB/T 12346-2021)《经穴名称与定位》中所述的方法进行取穴。操作前先用酒精消毒砭石锥。首先帮助患者暴露患侧上肢,用砭石锥在相应的穴位处进行持续、柔和、有力地按压。按压数秒后放松,然后再继续点按,以患者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操作时控制手法及施力程度由轻到重、由浅到深,逐步增加力道,使患者感觉施力处肌肉产生酸、胀、麻或向肌肉区域范围内传射或循经感传等“得气”感。每个穴位按摩3 min,整个操作约20 min,一天1次,每周干预6天,共干预4周。

1.2.1.3 徒手按摩组 在基础护理组基础上,实施徒手穴位按摩。操作者用手指按摩偏瘫侧上肢的肩髃、肩髎、臂臑、曲池、外关、合谷六个穴位。取穴方法与砭石按摩组取穴的方法相同。每个穴位按摩3 min,一天1次,每周干预6天,共干预4周。

1.2.2 质量控制 本研究中的砭石穴位按摩和徒手穴位按摩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主管护师进行操作。因穴位按摩干预手段的特殊性,故采用单盲法评估质量,收集基本信息资料者与评估各项指标的康复医师均不参加研究对象的分组以及具体干预实施。

1.2.3 结局指标 在实施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应用下列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①运用FMA-UE量表,对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主要有反射运动、亢进、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等九项。总计33个项目,不同项目具体的评分指标为0~2分,总分66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②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二便控制、进食、转移、活动、穿衣等10个条目,每个条目各有5个等级,级别越高,得分就越高,代表该项目患者独立完成的的能力越高。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3.1软件管理数据。所有数据由双人负责录入。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所录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来进行描述,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果不满足正态分布则运用中位数(四分位数)来描述,运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运用Pearson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患侧FMA-UE评分比较 干预4周后,三组患者患侧FMA-UE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其中砭石按摩组患者的FMA-UE评分提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患侧FMA-UE评分比较(,分)

表2 三组患者患侧FMA-UE评分比较(,分)

组别n干预前干预后tP砭石按摩组3722.86±6.9535.68±7.19-24.302<0.001徒手按摩组3723.89±7.4331.92±7.57-18.419<0.001基础护理组3823.53±8.2328.26±8.53-25.807<0.001 F 0.1758.487 P 0.839<0.001

2.2 三组患者MBI评分比较 干预4周后,三组患者M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01),其中砭石按摩组患者的MBI评分提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MBI评分比较(,分)

表3 三组患者MBI评分比较(,分)

组别n干预前干预后tP砭石按摩组3742.46±6.3252.46±6.57-5.319<0.001徒手按摩组3740.68±9.8646.97±9.47-5.358<0.001基础护理组3838.79±8.6742.84±8.65-5.303<0.001 F 1.78512.589 P 0.173<0.001

3 讨 论

3.1 砭石穴位按摩对上肢运动功能的作用分析 从表2可知,实施干预4周后,与干预前相比,三组患者患侧的FMA-UE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1),说明三组的干预方法都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起到了改善作用。中风后出现偏瘫的原因多因气血脉络不通,气血不能运达四肢,致筋骨肌肉失于濡养,导致肢体萎废不用。《素问·痿论》中提出阳明经乃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肩髃、臂臑、曲池、合谷等穴均属于手阳明之经,故按摩该穴位,可起到舒经活络、通利关节、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5]。有研究证明,对身体进行穴位按摩干预,可以刺激和兴奋肌梭受体,刺激脊髓后角感受运动中枢,能够调节相应的肌肉和血管[6]。三组组间对比,砭石按摩组患者的FMA-UE评分提高更为显著(P<0.01)。由此可知与徒手按摩及基础治疗护理相比,砭石穴位按摩更能促进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使用砭石对穴位进行刺激,与手指比较力度更大,能更深层次地刺激穴位和经络,起到增加肢体的血液循环,加强神经与经络的传导反射,更好地发挥舒筋通络的作用。②砭石具有感应增温、极宽的红外辐射频带和超声脉冲等独特的物理性质。当砭石与皮肤摩擦时,就可产生具有疏通经络的超声脉冲,同时由于砭石的红外辐射频带极宽,可通过吸收人体的热量,将其转化成对身体有益的远红外线向人体辐射,可使局部皮肤温度增高0.5 ℃~2.0 ℃,起到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能更好地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3.2 砭石穴位按摩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周后,砭石按摩组患者的MBI评分提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与徒手穴位按摩和基础治疗护理相比,砭石按摩更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上肢FMA-UE评分与MBI评分呈正相关,这与陈钢妹等[7]研究结论一致。上肢运动功能越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就越高[8]。砭石按摩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最为显著,所以能够直接促进该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本课题均以量表作为评价,未进行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客观性不足;课题未详细、系统地进行辨证分型,缺乏针对性;研究周期及观察时间较短,未能在干预结束后进行随访。今后拟延长随访时间,增加影像学检查等,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砭石疗法的作用及机制。

猜你喜欢

砭石徒手患侧
更 正
徒手攀岩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徒手抓飞弹 一点不奇怪
徒手“撕开”原子弹
砭石养生:能量微弱不如晒太阳
砭石养生:能量微弱不如晒太阳
徒手深蹲,练练你的臀部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推拿结合砭石刮痧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