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感染信息化的前瞻性监测在降低感染漏报率中的应用

2023-08-02周金兰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漏报院感前瞻性

周金兰

院内感染也叫做医院获得性感染,指的是在医院内发生的所有感染事件[1]。医院感染率及漏报率是评估医院感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医院感染监管有利于及时发现流行病情,便于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有效提高医疗安全[2],降低漏报率是控制感染的关键措施,对于提升院内感染管理水平及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医院感染的监控主管部门,但是专职人员有限,日常过程跟踪是以基础感控为主,对于医院感染漏报的跟踪更是依赖于回顾性监控。院感信息化指的是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根据医院信息系统提供的高危因素进行调查,通过信息技术水平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及时干预,降低漏报率[4]。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本医院感染信息化上线前后对比,旨在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20年1月-2021年11月的全院25897份出院病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2021年12月-2022年11月的感染患者通过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1.2 方法 感染以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5]作为依据。院内专职人员查阅所有出院患者的登记表及相关信息,形成书面自查小结,当临床或实验室诊断为感染病,在医院感染病疫情登记本及直报网络导出表中不存在记录的,则为漏报。医院感染信息化管理:指定专人每日登陆信息化平台查看并更新患者的相关信息,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对病历进行查看、巡房,参考生物医学检查结果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检测报告,定期对报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前瞻性计算感染。通过专家及相关人员进行感染常见因素的分析总结,与计算机中心人员合作并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各端口充分衔接,构建电子化医院感染管理模型,通过智能方式提醒临床医师,形成丰富的医学知识库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信息化管理系统上线应用前后(2020-2022年)出院总人数、感染情况、感染率、感染部位、漏报情况及漏报项目等信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020年1月-2022年11月出院人数及感染人数情况 2020年1月-2021年11月共计出院25897人,153例感染,感染率为0.59%,漏报数为18例,漏报率11.76%。其中2020年1月-12月感染率为0.49%,漏报数为8例,漏报率为13.11%;2021年1月-11月感染率为0.68%,漏报数为10例,漏报率为10.87%;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感染率为0.49%,漏报数为2例,漏报率为2.67%。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漏报率显著低于2020年1月-12月及2021年1月-11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020-2022年感染患者感染部位情况 2020-2022年感染患者的感染漏报部位主要为上呼吸道(12.31%)、下呼吸道(11.36%)、泌尿道(5.00%)。漏报科室主要为肾内科、骨外科系统,期间各项漏报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020-2022年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及漏报情况

2.3 20例感染病病例漏报项目情况 2020-2021年11月的18例感染病病例漏报原因为“感染病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占比最高,“害怕扣绩效、医院感染卡和传染病卡混淆”占比最低;2021年12月应用前瞻性监测后漏报2例,原因是信息系统预警后临床医生诊断错误而误排除导致的。详见表3。

表3 20例感染病病例漏报原因分析

3 讨 论

3.1 传统人工筛查感染病例漏报的因素

3.1.1 临床一线对感染病报告的重要性认识水平有待提高 个别医师的责任意识低下,对感染病报告的法律意识淡薄,未认识到该类疾病报告的重要程度,认为感染病是相关科室或部门需关注的,当填写相关手续时认为增加自己的额外负担,导致未及时填写、漏写、不写的情况出现[6]。部分医师认为医院感染是正常现象,既然出现后只需要采取干预措施即可,凭借自身临床经验即可解决,缺乏上报意识[7]。另外,有些医师认为将感染病例上报后,对自身科室的名声有影响,怕引起追责与麻烦,或担心害怕克扣绩效,出现思想认识的错误倾向[8]。

3.1.2 感染病防治知识及相关概念模糊 部分医师忽视感染病防治及相关法律的学习,对于感染病报告知识缺乏了解,且对于感染的诊断标准未能完全掌握,这也是造成漏报的重要原因[9]。在本研究中,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患者漏报概率较高,与以往研究有相似点,该种感染容易与基础疾病引起的症状混淆,因而未对此单独进行筛查及深入分析,导致漏报。

3.1.3 院内监管人员工作主动性和前瞻性不够 医院感染管理的机制虽然健全,但有关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低,监管缺乏前瞻性,且缺少正确的指导[10],主要依靠一线的上报,因此不能及时做好监测。

3.2 院感信息化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院感信息化监测系统的使用,是目前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该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全方位地对患者感染进行监测并提供智能分析。以往的人工监测中,感染漏报率较高,且对于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的人员专业性不足,导致效率较低,难以进行实时反馈与前瞻性判断。应树立医院感染整体观念,健全信息反馈,信息反馈在感染病管理中至关重要,科室之间的情报信息互通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11]。作为感染病管理专职人员需定时督促医师进行卡报,通过电话及面对面方式加强联系,对卡片内容及质量进行把控,防止患者自行将卡片或报告单取走,减少漏报的出现。优化感染病例报告流程,开展前瞻性调查:通过医院相关管理系统能将感染病上报、筛查、预防、监测、查询等流程更顺利的进行,使感染病报告更为规范,并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迟报及漏报发生率。前瞻性调查利于及时发现感染聚集性与流行性,应重视前瞻性分析[12]。通过院感信息化监测系统的使用,既满足了实时性监测的要求,同时将院内感染的流行趋势进行有效分析,能够提供三位一体的防范措施,提升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力度,且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有效性,高效实施院内感染预防。本研究显示在使用了院感信息化系统后,感染病例的漏报率明显降低,漏报2例原因是信息系统预警后临床医生诊断错误而误排除导致的,体现了该管理系统的优势,为提升院内安全起到了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化水平的医院感染病例的前瞻性实时监测,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可靠方案。

猜你喜欢

漏报院感前瞻性
形式正义的前瞻性要求:麦考密克的后果推理
3D-ASL在TIA预后的前瞻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院感防控 警钟长鸣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各类气体报警器防误报漏报管理系统的应用
院感控制 进入大数据时代
院感防控有两种作用力
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
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及院感干预
日本厂商在美漏报事故千余起被指管理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