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3-08-01王婧蒋映洁

关键词:知识图谱中国共产党

王婧 蒋映洁

摘 要:国际宣传工作历来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党的国际宣传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界的关注度和相关的研究成果数量也逐年上升。学界对党的国际宣传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研究,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成果,推动了相关理论研究不断走向成熟,但是仍然存在相对薄弱之处。为了揭示目前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研究的现状、热点、发展趋势及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以CiteSpace 6.1.R2作为研究手段,以2002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的418篇有效文献为数据基础进行计量分析,绘制相关知识图谱,通过分析知识图谱和梳理现有文献得出结论,并据此提出研究建议,以期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23)03-0019-1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国际宣传工作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建党百年来,时代进步和实践深入不断推动着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向纵深发展。党的历届领导人针对国际宣传工作发表了诸多重要论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国际宣传思想,并且把国际宣传的理论和实践推向新阶段。他明确指出:“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1学界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因此,全面清晰准确地梳理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的发展历程,把握历史经验和当代启示,明确当前学界的研究现状及动态,有利于把握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促进该领域未来相关研究工作的创新性发展。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了揭示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的研究热点、研究思路、发展历程,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文献数据来源,选择高级检索的方式,以“中国共产党”及“国际宣传”“国际传播”“对外宣传”“对外传播”“宣传工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并限定为CSSCI来源期刊,文献检索年限设为20022022年,剔除非学术论文和不相关文献后,共筛选出418篇有效文献。

(二)研究方法

笔者以CiteSpace 6.1.R2(64-bit)为研究工具,首先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筛选出的418篇有效文献导出为refworks格式,再用CiteSpace软件导入数据,设置参数进行数据分析:Timeslicing设置为20022022年,Yearsperslice设置为1,TermSource模块勾选Title,Abstract,Author,Keywords,KeywordsPlus,SelectionCriteria模块设置为TopN=50,其余参数设置为默认值。通过绘制知识图谱,并且用Excel制作相关表格,展现学界研究现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笔者通过CiteSpace软件和Excel绘制文献年度分布、研究作者、发文机构相关图表,并结合文献收集整理情况,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进行初步分析,展现学界目前的研究情况。

(一)年度发文量统计

为了直观展现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的研究热度和发展趋势,本文将418条有效文献按照发表年份进行统计,绘制文献年度分布图(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20022022年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的研究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前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增长较为平缓,2018年后则增长较快。

笔者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发现,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推动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研究的快速发展,学者们的关注点进一步聚焦,大批研究成果涌现,丰富了相关研究体系。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关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的研究成果急剧增加。由此可见,该领域的研究与时事热点紧密相关。

通过对历年发文数量的统计分析可知,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的研究热度逐年上升,目前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文献数量逐年增加,代表着学界对该领域的关注度和研究热情不断提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成果较多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者不断涌现,引领着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

(二)研究作者分析

用CiteSpace分析制作近20年來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研究的作者共现图(见图2),每个节点表示一个作者,节点越大,表明该作者的发文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粗表示合作越紧密。图2节点数量N=304,连接线E=102,网络密度D=0.002,表明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少,研究团队较少,独立研究的学者占多数。今后,学者们可以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研究的发展和深入,拓宽研究的路径和方法,推动更多成果涌现。

笔者统计了发文量排名前16位的作者,作者发文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郑保卫学术成果最多,为18篇,在本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和代表性。丁柏铨、邓绍根、刘小燕、李宗建的成果数量也较为突出。经文献梳理发现,郑保卫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丁柏铨重点研究了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邓绍根就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工作和新闻传播史进行了深入探讨,刘小燕侧重研究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工作,李宗建主要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其他学者主要从新时代国际传播的发展历程、特点、经验、方法、路径、人才培养、机构建设等方面展开了探讨,推动了相关研究的不断发展创新。

(三)研究机构分析

借助CiteSpace软件和Excel制作相应图表,分析研究机构分布、机构发文量、机构之间存在的合作关系,以便快速了解研究主力。

为了明确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力量,笔者对20022022年相关文献进行了统计,发文量排名前18的机构如表2所示。

从发文数量来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发文量最多,共计30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次之,分别为18篇和10篇。从研究机构类别来看,发文量排名前18位的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新闻与传播

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且这些研究机构或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院校排名前列,或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其学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优秀学者众多,具备良好的科研基础和条件。

目前,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多,但是其他类型的机构对本领域的关注度不够,研究成果较少,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较少,尚未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机制。

通過CiteSpace绘制研究机构共现图(见图3),明确主要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图3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研究机构,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研究机构共现图节点数量N=266,连线数E=103,网络密度D=0.002 9,表明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总的来看,目前主要是同一所高校的不同学院之间的合作,或是同一城市的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并且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今后,应当推动不同研究机构之间加强合作,促进不同城市的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从而推动学术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四)研究现状述评

从以上分析可知,首先,在研究主体方面,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较少,研究机构也多为独立研究。因此,后续研究可以加强研究者之间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各种形式增强交流互鉴,整合研究资源,构建合作机制,加强理论研究,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学术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其次,结合文献分析可知,在研究领域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闻与传播学领域,从单一角度研究较多,多学科融合研究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已有研究成果的说服力,限制了对国际宣传工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党的国际宣传工作研究涉及新闻学、传播学、历史学、外交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因此,仅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新闻传播学的单一视角出发进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后续研究需要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借鉴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最终构建起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体系。

三、国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图、关键词聚类图、关键词时间线图、关键词突现图,梳理20022022年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的研究热点。

(一)关键词共现图

关键词是对论文内容和主题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分析关键词有助于快速把握研究主题,归纳目前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聚焦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笔者通过CiteSpace制作关键词共现图(见图4),其节点数量为361个,连线数量有564条。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现研究领域的热点,进一步统计词频排名前20位的关键词制作关键词统计表(见表3),词频越大表示学界关注度越高,代表着研究的热点,中心度大于0.1则称为关键词的关键节点。中心度大于0.1的关键词包括“国际传播”“宣传工作”“对外宣传”“共产党”“宣传”“政治传播”“毛泽东”“抗日战争”,代表了20022022年研究领域的热点。

(二)关键词聚类图

为了进一步把握“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研究的热点,利用CiteSpace软件,将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用LLR对关键词进行聚类,绘制出关键词聚类图(见图5),Q=0.787 4,S=0.945 1。一般来说,当Q>0.3时,聚类结构显著,S>0.5说明聚类结果合理。通过图5可知,共得到9个聚类,分别是:#0国际传播,#1党中央,#2宣传,#3抗日战争,#4宣传工作,#5对外宣传,#6人民性,#7新闻宣传,#8政治传播。

(三)关键词时间线图

通过CiteSpace软件的TimezoneView功能绘制关键词时间线图(见图6),可以清晰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宣传工作研究的发展演变趋势。结合关键词共现图、关键词聚类图和关键词时间线图,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步探索阶段(20022012年),快速发展阶段(20132017年),理论突破阶段(20182022年)。

1.初步探索阶段(20022012年)

第一,清晰准确的概念界定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全面厘清概念的内涵。“对外宣传”“对外传播”“国际宣传”“国际传播”等关键词表明,这一时期学者们针对这四个概念的内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比较。

首先,在概念的界定方面,学者们各抒己见。赵雅文认为,“国际传播是指以国家和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的传播”[2。陈芊芊提出“国际传播在广义上包括各种形式、各种信息的跨国、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狭义上只指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支柱,以国际范围内的受众为对象的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播”3。何翔认为,“对外传播是跨国、跨文化、跨语言的传播,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树立国际形象、奠定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4。而陈嬿如则认为对外宣传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政府、媒体、民间组织、公民个人是对外宣传的载体。对外宣传的目的是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增强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5

其次,关于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学者们也分别进行了研究。叶皓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使用对外宣传的概念来表达对外传播和文化交流活动”,“对外宣传”和“国际传播”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公共外交所采取的不同理念[6。陈芊芊认为,“对外传播的概念具有中国特色,是由国际传播的概念派生而成”3。丁柏铨指出,在比较多的场合用“对外传播”取代“对外宣传”,将“宣传”置换为“传播”,不仅在实践层面是可行的,而且在学术层面也是站得住脚的7

第二,“毛泽东”“胡锦涛”“新闻思想”“党性原则”“党报理论”“国家形象”等突出的关键词表明,这一阶段的研究者主要关注不同时期领导人的新闻思想及其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关注宣传工作的目的、原则和内容。如何一峰研究了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外宣传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毛泽东的对外宣传思想大致由三个方面构成:新闻思想、宣传思想和全球思想。新闻思想是根基,宣传思想是核心,全球思想是保证。三者互为依存,形成了毛泽东外宣思想的有机整体。”[8尹韵公探讨了邓小平新闻思想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9。江泽民新闻思想具有系统性与完备性以及强烈的时代特征,充满马列主义战斗风格,是创新思维的结晶[10。胡锦涛强调,要坚持党性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宣传规律把握舆论导向的原则,以及创新的原则1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新闻思想“在各自时期虽涉及方方面面,内容丰富,表述不同,却又一脉相承,同出一辙,表现出契合一致的思想精髓”12

第三,“抗战时期”“延安时期”“建党初期”“新中国”“早期报刊”等关键词表明,学者们也对不同时期党的国际宣传工作进行了梳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宣传工作思想,萌芽于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熟,解放战争中又有发展。”[13“大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是中共党团思想文化宣传的主要阵地。”14延安整风时期是共产党新闻思想基本成熟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是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奠基时期1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做好我方抗日宣传工作的同时,为了增强抗战实力,还加强了国际宣传工作,广泛开展对外宣传16。“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已经建立起健全的宣传组织机构。”17“从总体上讲,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具有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真实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战斗性和策略性的统一、革命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等特点。”[18

在初步探索阶段,学者们主要针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从概念界定来看,目前学界针对“国际宣传”“国际传播”“对外宣传”“对外传播”概念的比较研究较少,往往把它们当作同一概念使用。虽然部分学者对这四个概念进行了初步界定,并且初步研究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尚未达成学界共识。且目前针对“国际宣传”概念的研究较少,尚未明确“国际宣传”的定义及其与其他三个概念的关系,不利于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

因此,后续研究可以针对这四个概念进行专题研究。不仅要明确这四个概念各自的定义,还要明确各个概念在不同时期所代表的含义,厘清概念的发展历程。从政治话语和理论研究术语两个角度对这四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展开全面的研究和比较,对四个概念之间的异同、侧重点进行清晰的阐释。通过概念辨析,明确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为后续研究开辟一条更为清晰的发展道路,促进该领域的研究沿着一条科学规范可行的路径不断深入。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这一阶段研究国际宣传实际工作内容、成就的实践案例较多,针对理论本身发展演变历程的理论研究较少。国际宣传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仅仅从微观角度针对实际工作个案对国际宣传工作展开研究,会导致研究成果流于表面,缺乏理论深度、政治高度和国际宣传工作本身的温度,也会使得理论研究成果分散化、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研究成果。

后续研究可以根据国际宣传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阶段进行,并从总体上理顺国际宣传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发展历程。理论研究要明确党在不同时期形成的一脉相承的国际宣传思想,并且探索理论背后的哲学基础、形成根源、政治因素和政策支持等。实践研究要明确国际宣传工作的目标、手段、原则、工作重点、人才培养、机构设置、话语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发展演变历程。理论发展给实践探索以支撑,实践成果使理论发展得以体现,从而促进国际宣传工作研究的系统化和理论化。

2.快速发展阶段(20132017年)

这一阶段突出的关键词为“习近平”“中国梦”“中国故事”“一带一路”“政治传播”。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的战略机遇期,推出了新的内政外交政策,对党的国际宣传工作发表了重要论述,使党的国际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推动了相关理论研究进一步发展。

第一,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宣传工作相关论述的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新闻舆论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形成了‘时代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合规律性的鲜明特征。”[19“习近平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非常丰富的新理念。这些新理念主要包括:着眼于治国理政整体布局谋划,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重视运用互联网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把抓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借助于媒体融合努力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着力加强新闻宣传思想工作者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0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明了新时期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的职责任务: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增信释疑、凝心聚力,联结中外、沟通世界,努力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体现了党对对外宣传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2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外宣传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可以从六个方面加以认识:治理理念引领论、价值觀念传播论、文明交流互鉴论、形象塑造展示论、传播能力建设论、讲好中国故事论22

第二,关于讲好中国梦、中国故事、“一带一路”故事的研究。中国梦的国际传播主要表现在政治话语、理论术语的阐释表达上,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梦的国际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话语积淀和话语场域,因此要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优化中国梦国际传播的话语资源[23。宣传工作要“接地气”,在宣传中善于同群众说话,将官方话语转化为亲切自然的民间语言,将学术话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新潮有趣的流行语言24。应进行新阶段的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国际形象,增进国际理解25。“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国际传播的有效途径[26。只有尊重国际话语建构的通行规则,遵守国际话语传播的客观规律,才能让“一带一路”的故事深入人心27

第三,关于国际宣传工作中做好政治传播的研究。“积极推进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是基于中国立场与世界眼光的战略研判,对构建和谐世界、塑造国家形象、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以及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等方面意义重大。”[28国际传播带有政治性质,要把国际政治传播与公共外交有机结合,提升我国政治传播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要优化国际政治传播的艺术和技巧,改进中国国际政治传播的技术和效果[2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加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国际传播,有助于回应外界对“四个全面”战略的质疑之声,扩大“四个全面”的国际影响力,开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新窗口,为中国树立崭新的国际形象30

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研究的时代性和鲜明的政治属性。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宣传环境的变化给国际宣传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国际宣传工作重点转移,促进了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快速发展。从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来看,学者们仍然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展开研究,初步研究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宣传工作的相关论述,分析了新时代国际宣传的价值理念和战略思维,为后续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理论突破阶段(20182022年)

本阶段突出的关键词为“建党百年”“经验启示”“百年历程”“党性”“人民性”“传播策略”“新闻事业”“新时代”“中国话语”“话语体系”。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围绕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宣传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宣传工作的主体、内容、路径,以及新时代如何构建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的话语体系。

第一,关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研究。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始终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形成了一系列核心理念,使整个核心理念体系得到不断发展[31。“党际、国际和命运共同体的三维向度及其交叉关系是中共百年对外传播史的最重要构成部分。”32“充分利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塑造和传播好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是提升我国媒体国际话语权和全球影响力,提升国家品牌美誉度的关键所在。”33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传播工作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主要有三条基本经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自参与,充分重视国际传播中与受众的互动,积极自信地参与国际话语权建构[34

第二,关于国际宣传工作的主体、内容、路径的研究。首先,扩大国际宣传工作的主体才能提高宣传覆盖面。武小平提出,要以“元首外交”带动高访外宣,“要积极发挥其他官方及民间组织等话语主体作用,利用驻外使馆、对外使团、对外企业、驻外各类组织和留学生等群体”[35。项久雨、雷洲认为,要丰富传播主体,建设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传播队伍:建设国际传播智库,加强思想传播领域国际合作,适当拓宽民间媒体的参与空间36。段鹏认为,“我国国际传播应从完善体系规划细节、加强部门间和官民间传播合作、激发地方媒体的国际传播动能等方面布局智能全媒体国际传播战略体系”[37。其次,丰富国际宣传内容才能增强宣传的效果。如莫凡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的内容经历了从“文本”“理论”到“价值观”的演变,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理论传播”38。吴勇刚认为,“要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类别群众的思想状况实际,设计分众化、差异化的宣传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39。最后,拓宽国际宣传路径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传播过程并不是某一媒介的单打独斗,而是各媒介的联合发力,需要融通各类型媒介优势,整合多媒介类型开展工作,形成合力效应[40。做好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人力是关键,要着力打造一支立场坚定、视野广阔、勇于创新、融通中外的國际传播人才队伍,强化本地人才培养,做好国际人才引进41

第三,关于新时代如何构建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话语体系的研究。陈映锜认为,要“利用先进的传播理念、传播技巧和媒介技术手段,构建与大国地位和国际水准相匹配的叙事能力和话语体系”[42。朱清河、邓玘铭认为,媒体的人才优势集中体现在话语权体系建构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上,要形成中国故事话语体系,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充实有关国际传播的理论,使其更加适应当今的国际传播环境[43。郭颖、王海军认为,在“西强中弱”的舆论格局下,中国需要创新先进的中国话语,自主掌握中国的话语权。“中国话语创新绝不是传导和复制西方话语,作为一种知识样式的意识形态,中国的对外宣传话语创新扎根‘两个相结合论,从全球治理的视角深化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引领力。”44李明德、李沙认为,话语作为宣传的重要载体,是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有效手段,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创新语言、情感和叙事等话语策略来创新报道,使理念、内容、形式、方法得以融合[45。李辽宁认为,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为国际话语权提升打下坚实基础46

在理论突破阶段,关于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的研究逐渐形成体系,学者们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顾过去国际宣传工作的成就与经验,探索当前国际宣传工作的有效对策,展望未来国际宣传工作的研究重点,展现了较为清晰的研究思路,推动理论研究走向成熟。

因此,后续研究也应当继续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迈上新台阶。通过系统梳理分析国际宣传工作历程,总结经验和不足,不断用理论回應新时代国际宣传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根据当前现实需求提出新的理论指导,使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真正做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的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为我国的发展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国际环境。

(四)关键词突现图

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见图7)。突现词是在特定时间段内词频变化较大的关键词,与研究动态及研究趋势高度相关,通过分析突现词能够及时掌握研究前沿,把握发展趋势。

由图7可知,近五年突现强度较大的关键词是“习近平”“党性”“人民性”“中国故事”“对外宣传”“中国话语”。其中“习近平”一词突现强度最大,持续时间从2016年至今,说明实践的发展推动理论的创新,今后一段时期内,针对习近平关于国际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研究仍将是学界的一大热点。“中国故事”“党性”“人民性”“对外宣传”的突现强度次之,构成了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说明当前学界的研究重点放在对外宣传工作,如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上。“中国话语”一词的持续时间为2020年到2022年,说明学界近两年对“中国话语”的关注度极大提高,如何构建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话语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学界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针对习近平国际宣传思想、对外宣传中国故事、坚持党性和人民性、建构国际宣传话语体系的研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热点。

四、结论及展望

通过分析知识图谱、梳理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的研究积累了一定量的研究成果,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针对热点问题,学术界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的研究在加强研究主体合作、促进多学科融合交叉、明确核心概念界定、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良性循环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和改进。

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明确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国际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新时代国际宣传工作的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各个时期国际宣传工作的重点和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的国际宣传理论。按照多学科融合研究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由点及线、由线及面,依据清晰科学的研究脉络进行串联,最终形成成熟而完善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2] 赵雅文.国际传播失衡与平衡的哲学思考[J].新闻大学,2007(2):95.

[3] 陈芊芊.国际传播视野下的外语频道建设——以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为例[J].新闻界,2006(6):95.

[4] 何翔.我国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当代传播,2008(5):115.

[5] 陈嬿如.跨文化传播原理在我国对外宣传中的运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1):141.

[6] 叶皓.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6):13.

[7] 丁柏铨.时代变迁与中国对外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发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0.

[8] 何一峰.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与主要实践[J].浙江学刊,2002(6):131.

[9] 尹韵公.论邓小平新闻思想的历史方位[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3):2-7.

[10]沈世纬.论江泽民新闻思想[J].中国记者,2002(11):9-11.

[11]刘起军.胡锦涛宣传思想工作理论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77.

[12]魏丽宏.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新闻思想比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6):4.

[13]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宣传工作思想述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5):71.

[14]王鹏程.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对马列主义的传播论析[J].理论学刊,2012(10):13.

[15]徐新平,樊其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及其历史地位[J].求索,2006(3):173.

[16]吴珍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宣传工作[J].求是,2005(14):31.

[17]巩茹敏.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开展宣传工作的艺术特色[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2):21.

[18]孔国庆.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的宣传工作述论[J].学术探索,2012(3):19.

[19]雷跃捷.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四个基本特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10):29.

[20]马国祥.习近平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的新理念[J].新闻界,2017(4):88.

[21]武志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关于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J].党的文献,2017(5):28.

[22]文武英.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国际传播战略——学习习近平对外宣传思想的体会[J].党建,2017(10):39-40.

[23]孙绍勇,陈锡喜.反思、转换、优化:传统文化对中国梦国际传播的话语调适[J].求索,2017(5):196.

[24]刘亚琼.宣传工作“接地气”要做好“三个转化”[J].红旗文稿,2017(18):39.

[25]项久雨,张业振.关于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若干思考[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5):135.

[26]龚柏松.“一带一路”倡议视阈下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国际传播路径探究[J].理论月刊,2017(11):171.

[27]高丽华,吕清远.话语实践:“一带一路”的国际话语建构与传播[J].宁夏社会科学,2017(6):155.

[28]项久雨,胡庆有.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学习与实践,2015(7):112.

[29]胡伟.道与术:国际政治传播的战略思维[J].社会科学,2014(12):3,9.

[30]庞超.国际视野下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J].学术论坛,2016(11):23,27.

[31]董天策.建党百年来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核心理念创新[J].传媒,2022(6):83.

[32]姬德强,朱泓宇.党际、国际与命运共同体: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的三维向度及其交叉关系[J].全球传媒学刊,2021(3):63.

[33]史安斌,刘长宇.建党百年国际传播的理论重构与实践创新——基于策略性叙事视域[J].电视研究,2021(11):63.

[34]李海涛.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工作回顾与展望[J].中国出版,2022(6):65-66.

[35]武小平.正确义利观的国际表达与传播[J].社会科学家,2020(12):37.

[36]项久雨,雷洲.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多向进路[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6):32-35.

[37]段鹏.当前我国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8):8.

[38]莫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9):98-99.

[39]吴勇刚.做好宣传工作要把握“三个精准”[J].党建,2018(5):32.

[40]杨露.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媒介的百年嬗变历程及经验启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11):85.

[41]林信焰,张成林.以融合思维做好国际传播——以海南自贸港对外宣传为例[J].传媒,2020(23):68.

[42]陈映锜.牢牢把握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权和主导权[J].当代传播,2022(1):72.

[43]朱清河,邓玘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话语体系的百年建构与时代转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117.

[44]郭颖,王海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话语创新的逻辑理路[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7.

[45]李明德,李沙.数字时代主流媒体正面宣传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29.

[46]李辽宁.论“国际社会”的意识形态性——兼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6.

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of the CommunistParty of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iteSpace knowledge map

WANG Jing, JIANG Yingjie

(School of Marxism,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China)

Abstract:It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task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improving, China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Meanwhile, the quantity of releva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the attention from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as conducted researches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rmed some representative achievements, and promoted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es to become matur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areas where research results are relatively incomplete and immature. This paper revealed the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hot spo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on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is paper adopted software CiteSpace 6.1.R2  to sort out the 418 eligible academic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CNKI database from 2002 to 2022. Then we mak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se papers, draw the correspondent knowledge map, and ultimately reach a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 knowledge map and on the review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ereby, the research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Keywords: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CiteSpace knowledge map

(編辑:蔡秀娟)

猜你喜欢

知识图谱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