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需求获取的路径探析
2023-07-29邹振宙李小平朱必纯王韵婕
邹振宙 李小平 朱必纯 王韵婕
摘要:本文通过对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需求的内涵进行分析,结合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需求获取的现状,阐述需求获取过程中出现的需求“失真”“失实”“失效”现象,分别从主观需求客观化、个性需求共性化、动态需求静态化三个方面对问题展开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为需求获取路径探索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需求获取
随着军事职业教育在部队全面推行,军事职业教育通过远程开放、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有计划地为各层次、各岗位军队人员提供适时的教育与学习服务[1]。军队单位应当坚持需求牵引、体系设计、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軍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建设,为军队人员在岗自主学习提供支援。如何有效获取需求,是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供需对接的首要环节,对军事职业教育发挥人才培养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一、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需求的内涵特征
需求通常被人们定义为“基于需要而产生的期望或要求”。需求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定义。管理学家对需求的理解是:“需求代表一种不平衡,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2]。教育学认为需求是一种源泉和动力,它代表了一种不平衡状态,反映了个体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并促使人们进行一定的活动,以消除这种不平衡或紧张状态[3]。心理学把它定义为:需求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它通常以一种‘缺乏感体验着,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推动人活动的动机” [4]。
通过对比,笔者发现他们存在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将需求定义为客观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将需求与需要、要求区分开来,他们之间虽有联系,但又是相互区别的概念。相同的是它们都是某种不平衡状态的体现,不同的是这种状态的来源存在差别。因此,我们可以把需求界定为:因个人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存在差距而驱使人消除或缓解这种不平衡状态的体验。
综合上述分析,由于军事职业教育是指面向军队人员组织开展的在岗继续教育,那么,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需求,就是指军队人员在开展军事职业教育过程中对其现有的学习资源感到与理想之间存在差距而力求消除这种不平衡状态的体验。其具体特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聚焦备战的原则性,即需求必须紧紧围绕“军事职业、主责主业、练兵备战”这一核心,否则,就会违背初衷,偏离顶层设计的科学指导,发挥不了军事职业教育的价值。二是遵循规律的动态性,就军队人员而言,不管是岗位的调整、职级的提升、斗争形势的变化等外因,还是基础的好坏、愿望的强弱、兴趣的偏好等内因,都会对需求产生巨大的影响。三是激发动力的导向性,学习资源需求是为不平衡状态而激发了人学习的内驱动力,形成了人的学习动机。它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转变为自身的要求。四是持续发展的成长性,无论是岗位发展的需要,还是个人成长的需要,只要满足了某一需求以后,又会创造出新的需求,而且需求既能在同一层次横向拓展,又能在同一领域纵向提升。
二、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需求获取的现状
需求获取,属于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的内容,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应用广泛。当前,我军军事职业教育主要依靠各单位汇总的学习资源需求清单来获取需求。而在实践过程中,各单位获取需求的方式主要包括走访调研、问卷调查、逐级上报清单等。通过这种传统化、行政化的手段来获取信息化、专业化的需求,导致需求在获取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需求获取“失真”。实际上,部分军队人员在开展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过程中,并不清楚自身需要什么样的学习资源,表达需求时,更不清楚什么样的资源是可实现的资源,全凭个人感觉与喜好。这类人员在表达需求时需要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否则,就容易把“假需求”当成“真需求”进行表达。二是需求获取“失实”。资源开发人员获取需求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需求分析,推动资源建设围绕需求来开展,而军队人员提供需求,目的是解决学习资源供给上存在的现实问题,两者的出发点不一致,造成需求获取过程中出现矛盾,导致需求“失实”。三是需求获取“失效”。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需求获取本应是资源开发者与学习者之间的“面对面”交流,而逐级上报的方式无形中增加了需求获取的中间环节。需求信息在中转的过程中,经过各级工作人员的梳理、汇总、加工,使得需求信息发生变形走样,实效性大打折扣。
三、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需求获取的问题分析
需求主体提出的需求,实际上只是“需求的结果”,而需求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个过程。需求获取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正是由于实践过程中获取方没有准确把握需求的内涵特征与形成规律,导致获取的需求不真实、不准确,其具体原因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主观需求客观化
主观需求,是指个人自己想要的,基于人的自身意志所决定的。客观需求,是指基于外界环境所决定的,它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谓主观需求客观化是指基于人的意志所表达的主观需求由于认知的差异、信息的局限,导致主观需求发生“异变”的情况。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需求是军队人员的需求,是主观的需求。在需求获取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造成主观需求客观化的“异化”现象,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
一是获取方式的局限。在军事职业教育学习需求获取的过程中,都是以资源开发人员和上级相关部门负责提取,军队人员作为用户,主要通过受访、填表、做问卷等方式提供需求,这种被动的“问答式”,很难将自己的真实需求表达清楚。获取方得到的只是需求的表述,不是真实的需求。
二是自身认知的缺陷。军队人员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文化背景参差不齐。有的官兵不清楚军事职业教育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提供不了有效的需求;有的官兵不清楚岗位的要求是什么,提供不了专业的需求;还有的官兵甚至不清楚自己内心需求是什么,表达含糊不清,提供不了真实的需求。
三是价值取向的偏差。不同的需求主体对军事职业教育所提出的需求,往往带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具体来说通常有“实用性取向”“功利性取向”“本位性取向”等不同的需求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会明显地反映在需求内容的表达上,进而影响了获取方对需求的分析判断。
(二)个性需求共性化
个性需求是指人们从自身出发表现的个体性需求,共性需求是某一群体表现的普遍性需求。所谓个性需求共性化是指个体化的需求在获取过程中去异求同的“异化”现象。军事职业教育平台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教育平台,具有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特征。但是,需求获取过程中的一些缺陷,导致个性的需求难以体现,其具体如下:
一是共性化的思想丢失了个性。军队人员经过长期的教育训练,形成了整齐划一的战斗集体。与此同时,部分官兵在潛移默化之中,养成了“懒思考”的不良习惯,遇事缺少主见,喜欢随波逐流。问卷调查时,别人选什么,他就选什么;计划制定时,别人学什么,他就学什么。这种“滥竽充数”的现象,导致提供的需求不真实、不准确,难以为需求分析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制式化的清单掩盖了个性。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需求获取的主渠道,是通过各单位负责军事职业教育的部门组织提报学习资源需求,汇总形成学习资源需求清单。整个流程里面,涉及的岗位人员包括文书、参谋、职业教育中心教员等。这些人员在将收集的信息汇总为清单的过程中,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与整合,造成部分信息的遗漏与丢失,这就导致大家的个性需求难以被挖掘出来。
三是传统化的方式增强了共性。当前需求获取的方式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是通过自然语言来表达需求,而自然语言在表达过程中存在模糊、开放、发散等特性,提取的需求容易出现主次不清、重点不明的问题。二是都要依靠人工来实施开展,在处理多样复杂的需求信息时,工作人员主观意识的干预会导致获取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降低。
(三)动态需求静态化
动态是指事物变化发展的情况,静态是指停止不动或相对静止的状态。“一旦满足了某一范围的需要,又会游离出、创造出新的需要” [5]。动态需求就是变化的需求、发展的需求,而静态需求就是当时的需求、瞬间的需求。所谓动态需求静态化,就是以提取的静态需求为依据来研究动态需求的现象。由于受到人多、面广、驻地散等特点影响,军事职业教育需求获取工作过于繁重,难以大规模有效实施开展。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没有解决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没有正确把握需求内涵。军事职业教育要坚持需求牵引的原则,其获取的需求必须要与需求的客观规律相一致。只有正确地把握需求的动态性,掌握需求形成的过程与链路,才能增强资源供给的匹配性,提升官兵的满意率。
二是没有充分借鉴前沿技术。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建设,采取引进地方优质教育资源和军队自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但是同样一门课程,如果缺少相应的系统服务技术支撑,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只是优质的“表象”,引进前沿的系统技术,才是优质的“精髓”。例如淘宝、京东购物平台的精准推送功能,英语流利说的精准定位+导学机制,这些系统技术的支撑才是用户获得更好体验感的关键。
四、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需求获取的路径探析
我军军事职业教育在全军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终身学习的理念已逐渐牢固,泛在化学习环境已初步形成,“学习型军营”建设已蔚然成风。下一步,我们将奋力推进军事职业教育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解决好需求获取的现实问题,探索出需求获取的新路径,提高需求的真实性、准确性,实现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建设供需双方的“无缝对接”,为军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质增效。
(一)改进需求获取方法
鉴于传统式方法在需求获取的真实性、准确性上一直存在弊端,我们不妨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改进需求获取的方法。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情景实例、基于知识、基于原型、基于观点等需求获取方法,能够有效提升需求信息处理时的可靠性。而以数据挖掘、云计算、智能算法等为代表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则能够透过表述的显性需求,挖掘出深层的隐性需求,让需求信息体现出更多价值。
军事职业教育可以通过这些技术的引进,形成基于评论的需求获取方法。军队人员在开展军事职业教育学习时,可以通过留言评论的方式将自身对学习资源的需求进行表述,后台智能系统会根据预先设置的知识模型,对留言内容进行分类转化,并将信息反馈给留言者,为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留言者按照指导的方向,继续表述需求,如此反复沟通,直到智能系统能够精准地获取需求,为资源开发人员提供有效依据。这种方法既可以减少需求获取复杂的中间环节,又可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丢失,极大提升需求获取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二)健全需求管理队伍
军队人员通过智能系统表达的需求,因其教育学理论知识的缺乏,并不能直接被资源开发人员利用,只有把它进行教育学的分析,转化为可以操作的具体行为,资源开发人员才能有效实现。例如,岗位需求往往是提升处理零散工作任务能力的要求,对学习资源而言,不能作为直接的课程内容而直接对教学环节发挥作用,只有进行教育学的转换,才能真正体现在学习资源的建设上。
因此,笔者认为要健全三支队伍,实现需求的全程管理。一是需求分析队伍,可以由院校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教员组成,主要负责对不同需求的融合整合,进而提炼出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二是需求转化队伍,由各专业学科的教授组成,主要负责论证需求的可行性,将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和内容。三是需求实现队伍,由资源开发人员组成,负责将转化后的需求,通过软件的设计与制作,形成学习资源来满足需求。
(三)完善供需对接机制
需求的最终指向是供给,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需求需要通过需求供给才能实现。当前,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供需对接上还没有形成长久稳固的机制。笔者从自身学习体验与工作实践展开研究,归纳出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资源供需对接的关键环节就是要建立起“精准有效”“动态优化”“常态运行”三项机制。
一是精准有效机制,实现供需对接,不能一味地考虑如何满足,追求精准对接,更要立足供给能力的现状,做到有效对接,二者必须兼顾。二是动态优化机制,从时间跨度上看,从需求获取、需求分析到资源建设,供需对接,有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如何在“稳定的建设周期中”适应“变化中的资源需求”,关键就是要对需求进行动态充实、调整,着眼新的需求变化对学习资源进行动态完善。三是常态运行机制,由于需求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单纯依靠某一阶段的获取,并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这就需要把需求获取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掌握学习动态的同时了解需求动态。
参考文献
[1] 李小平.论我军军事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2017(1):10.
[2] Leagans P J.A concept of needs[J].Joural of Extentions, 1964,2(2):89-96.
[3]林崇德.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3.
[4]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基金项目:2020军事类研究生资助课题:重点课题“军事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研究”(JY2020B151)。
(作者单位:空军预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