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持久战》书写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2023-07-29张治家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论持久战当代启示

摘要:抗战时期为了统一全党全军思想认识,在山地、平原游击战争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毛泽东从理论维度对持久战战略方针进行阐述并写就《论持久战》。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对当下中美斗争博弈依旧具有启发意义,美国以“新冷战”思维建构唯我独尊的“新罗马帝国”与中国主张共商共量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图示差异决定了双方“战争”的不可避免,中美“持久战”是新形势下的总体战,中国制胜之道在于继续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和人民战争等传统法宝的同时为全球秩序和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论持久战;持久战战略思想;中美竞争;当代启示

克罗齐曾讲:“一切历史皆当代史”。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撰写的《论持久战》为国民指明了抗战的前途和方向,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导,中国军民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持久战战略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时光荏苒,在中美斗争博弈日趋激烈的当下,重读重思《论持久战》,从中汲取经验与智慧,为打赢新时代“持久战”提供助力便成为应有之意。

一、廓清迷雾:一篇统一思想的雄文

1938年5月,在陕北延安凤凰山的窑洞里毛泽东利用8天8夜的时间挥笔一蹴写就《论持久战》这篇旷世佳作。毛泽东为什么要写作《论持久战》?《论持久战》为什么在抗战10个月后才问世?

持久战的方针在全面抗战前已被提及、论述,但如何具体操作则是困扰毛泽东的难题。回溯历史不难发现,在如何使用安排八路军进行抗战的问题上,毛泽东的思路看法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当中,其军事战略思想是伴随具体实践展开而不断成形。共产党领导发动的游击战在山地、平原地区的成功实践[1]为毛泽东持久战的战略战术提供了现实依据,为其《论持久战》中的理论阐述夯实了的基础。

纵览《论持久战》全文并结合历史背景,毛泽东的言说对象[2]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共產党内存在的对游击战持怀疑、否定态度的同志;第二,仍然采用错误、消极片面抗战战略战术方法的国民党友军;第三,国内绝大多数爱国却还未找到正确抗战方法的民众。针对不同的言说对象,毛泽东的叙述重点也会不断变换,以便吸引对方思考理解进而支持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尤其需要注意的是,1937年底怀揣莫斯科指示归国的王明,通过先后发表“游击战不能战胜日本”“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于统一战线”等观点,对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构想造成了严峻挑战,王明的观点还一度获得了党内部分同志的支持。为了同各种错误观点做斗争,为了廓清党内同志的思想迷雾,掌握正确克敌制胜方法,在八路军成功于山地、平原敌后战场站稳脚跟这一实践基础上,毛泽东挥笔写就了《论持久战》,统一了党内思想认识,解决了全党全军进行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问题。那么毛泽东又是如何来分析正在进行的中日战争呢?

二、时代定位:把准战争的性质及发展走向

采用客观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是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中日战争的逻辑起点,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3],战争的性质决定了双方必然要分出胜负,绝无和谈的可能。其对中日矛盾双方的四个基本特点及抗战三个阶段的划分都是此一逻辑的自然展开,后来的历史走向也验证了毛泽东思路的正确。

汲取《论持久战》中的智慧,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在中美斗争博弈日趋激烈的当下,如何对中美双方的竞争关系进行时代定位与研判,成为我们能否取得竞争胜利的关键!那中美竞争的实质是什么呢?通过长时段历史观察可以发现,美国用200多年的时间,在经济领域逐渐构建了贸易—科技—金融相互支撑的世界体系,在政治领域构建了暴力—盟友—规则相互支撑的帝国霸权,在文化领域构建了英语—基督教—人权相互促进的终结型意识形态,三个领域耦合形成了美国主导的“世界帝国”。任何有实力挑战美国霸权地位更遑论不服从美国安排的国家都会受其全方位打压。

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始终希望通过接触政策将中国纳入到由其主导的“主—从”结构关系当中,而中国从平等地位出发的“新型大国关系”建构显然不符合美国的认知与预期,两国不同的未来图景模式决定了双方竞争的不可避免,而美国基于基督教一元化传统的思维方式又决定了竞争的零和性,也即中美竞争必然决出胜负,试图通过让渡部分经济利益以促美和谈的观点是行不通的。

美国以“新冷战”思维建构的唯我独尊的“新罗马帝国”与中国主张共商共量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4]理念之争是世界政治竞争的暴风眼,中国除了全心努力打赢这场“持久战”外别无他路可走,而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考验。这场新形势下的中美“持久战”又包含哪些特点呢?

三、总体战:军事角逐背后的斗争更加激烈凶险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党政军民一体化的总体战是共产党最终带领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在敌强我弱的客观条件下,毛泽东并不寻求同敌人的直接正面作战,而是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后方通过自身顽强的发展、生存,抑制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进而达到持久削弱敌人的目标。敌后游击战开展的同时也是共产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重新整合改造农村的过程,在抗战过程中通过政治动员,共产党将一盘散沙、粒子状的个体凝聚成具有民族主义观念的新式国民,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对社会结构进行重塑,最终完成了民族革命、民主革命的双重使命。

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的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类似抗日战争样式的国家间全面战争逐渐消失,核武器的出现使得大国间较量很难再直接诉诸军事手段来实现政权更迭,各国转而探寻除军事外的其他手段。大国通过小型的、局部可控的军事冲突,采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混合式的总体战达到颠覆敌方政权的目的。这种总体战虽然没有硝烟,却同样冷酷与激烈,由于其隐蔽性反而会使人缺乏危机意识、丧失警惕,在总体战中落入敌人的圈套进而招致失败。苏联解体就是最深刻的教训!美国和平演变的逻辑思路在于经济的私有化和市场化必然导致市民社会的崛起和文化价值的自由化,最终演变为追求政治的民主化与多党制,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新思维政策恰恰与美国和平演变的频率同步,因激进的经济私有化、思想自由化、政治民主化而迅速失败。

我们要时刻以苏联为鉴,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深刻意识到美国对我们的和平演变从未停止过。当下持续的中美全方位竞争、全面的总体战只不过是将原本隐蔽的斗争公开化、白热化。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飞速发展在带来国力提升的同时也为和平演变提供了更深厚的土壤,值得我们警惕。

在经济领域,市场化的发展培植出一个经济力量雄厚的买办阶层,他们与西方资本有着深度的勾连,高度依附西方金融资本阶层,他们崇尚西方文化、认同西方价值理念,利用金融资本、裹挟政府权力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他们渗透到教育、媒体领域,不断传播西方意识形态,同时试图通过市场私有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攫取更多的财富和权力。

在政治领域,改革开放市场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使得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部分官员理想信念动摇,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考验而走向贪腐堕落,官商之间通过寻租形成裙带利益集团,对党和国家的利益、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在思想文化领域,美国通过长期的渗透已经培养出一个稳固的亲美的文化阶层,他们热衷于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通过歪曲、丑化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来解构、动摇党领导地位的合法性,试图从意识形态领域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碎片化、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不断充斥着网络,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动摇。那么我们该采取何种办法应对美国的“和平演变”,打赢中美斗争博弈的“持久战”呢?

四、致胜密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与兵民是胜利之本

(一)坚持党的领导

《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离不开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总方针,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总动员,离不开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等项政治原则,离不开统一战线政策的良好执行,离不开文化的动员,离不开争取国际力量和敌国人民援助的努力”[5]。

在中美斗争博弈的“持久战”中,党的领导依旧是我们能够克敌制胜的法宝。面对市场经济浪潮下社会上存在的缺乏政治思维,将政治问题经济化、利益化、技术化的倾向,共产党能够主动“刮骨疗毒”,开展党的建设和和思想政治教育,高压反腐,进行思想、作风、组织建设,为党注入政治活力,重塑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领导不仅通过党规党法纳入到国家法治体系中,而且通过修宪方式明确写入宪法的正文中。纵观党的历史,我们能够取得一次又一次伟大的胜利,根本原因都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二)开展统一战线

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指出:“要胜利就要搞好统一战线,就要使我们的人多一些,就要孤立敌人”,要在多方斗争博弈中壮大革命的力量、削弱反动的力量。共产党正是依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救亡图存的伟大合力,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统一战线继续参与、服务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发展壮大国家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增添着动力。我们要想打赢中美斗争博弈的“持久战”,就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充分调动、发挥全体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与创造力。

疫情之下,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同时还伴随着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加速拓展,这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地位带来了极大挑战。党中央、习主席审时度势,及时提出要促进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發展格局,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主体地位,充分激活民众的生产、消费动力。另外,中国成功践行的制度方式也为世界上其他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全新的道路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就与西方日益极化、民粹思潮泛滥、政党攻讦不断的劣政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发动人民战争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一旦唤醒动员了民众,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之中”。正是通过植根于人民、发动人民战争,共产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并带领人民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

回溯历史不难发现:每在关键时期,总是人民群众汇聚迸发出惊人的能量。近代以来中国先后错过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早班车,最终赶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将全球产业资本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也顺势向西方开放引进外资,但因此产生了财政赤字进而引发经济危机,是农村率先开展的制度变革使得国家走出了经济危机。80年代农村释放的活力与动力,创造的繁荣稳定支撑了城市步履维艰的改革。90年代依旧是农村提供的人口红利使沿海得以引进劳动力密集的低端产业,再加上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渡过了席卷东南亚的经济危机。进入21世纪,2007年次贷引发西方金融海啸及欧债危机,使得外需再度下降。依旧是国家凭借“三驾马车”,对农村大量投资以及农民的内需消费挽救了中国。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触发了全球危机,结合历史经验,中国的制胜之道依旧在农村、依旧在人民[6]。若能借机推动国家的生态文明转型,促进生态资源资本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我们就能转危为安,再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当下中美“持久战”中人民依旧发挥着柱石作用,是党的执政基础和力量之源。比较中美两国对待人民的态度与方式,前者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通过高质量发展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后者则服务于资本,打着民选政府的旗号却无视民众的利益。中美两国的斗争博弈是民心向背的比拼,我们将进一步地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发动人民,努力打赢新时代的“持久战”。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赢下这场“持久战”只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手段,我们在发展提升自身的同时还要带动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共同发展进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的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五、结语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美国试图凭借科技与军事霸权主导建立的单极世界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双重矛盾:一是,美国的世界帝国模式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模式的冲突;二是,美国坐享帝国体系带来的利益却拒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必然导致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有序发展间的冲突日益加剧。美国为了维持其主导的世界帝国体系势必会对中国进行全面打压与脱钩,这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的冲突与震荡,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危机与灾难。我们在同美国进行“持久战”的同时还要建构出更加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全球治理模式,提供未来世界格局的中国方案,要化“历史终结”为“贞下起元”,要化文明冲突为文明交流,要从文明的源头出发,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通过开放与合作,为更美好的人类未来贡献属于中国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奎松.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论持久战》[J].抗日战争研究,2018(3).

[2]桑兵.《论持久战》的言说对象[J].社会科学战线,2020(7).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447-513.

[4]强世功.中美“关键十年”——“新罗马帝国”与“新的伟大斗争”[J].东方学刊,2020(3).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6:196.

[6]温铁军:回看中国:20世纪末的“化危为机”与结构性制度变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

(作者简介:张治家,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为人民军队历史)

猜你喜欢

论持久战当代启示
创设学习主题,促成深度学习——以“从《论持久战》看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例
毛泽东的两篇《再论持久战》
毛泽东的两篇《再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语录体”著作的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