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型导弹系统维修专业实战化教学改革探索

2023-07-29刘威薛雪东殷保卫高冬冬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装备保障军士实战化

刘威 薛雪东 殷保卫 高冬冬

摘要:落实习主席和军委“能打杖、打胜仗”的强军要求,适应装备保障体制和保障力量调整改革要求,研究了本专业实战化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具体措施,为下一步开展实战化教改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装备保障;军士;实战化;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条件

一、基于信息化战争的专业内涵建设

信息化战争已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主导、体系对抗、精确作战、全域机动、网络攻防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随着战争形态的加速演变,现代战争需要对情报侦察、指挥控制、火力打击和综合保障等主要作战要素进行高度聚合,实现系统结构优化、功能互补融合,达成多维联合制胜。因此,现代战争制胜机理要求实战化训练必须通过广泛开展集成训练,实现战场信息基于网络共享、作战指挥基于网络互通、部队行动基于网络联动,有效推动信息力与兵力、火力、机动力、防护力的有机融合,生成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实战化的专业建设必须在深入理解现代战争作战模式、通过实际军事斗争中检验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要根据战争(演习)实践、联合作战理论不断丰富专业建设内涵。通过深入部队进行调研、参加各种类型的实兵对抗演习、学习先进作战理论等方式,摸清摸全专业建设的内涵。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军兵种配合方式下真打真练,切实增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1]

实战化教学应一切围绕着学员的军事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开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实战化要求,应该立足部队岗位,分析军士岗位工作任务,建立与部队紧密合作的课程开发机制,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有效培养学员的实战能力,实现院校教学和部队实战的“零距离”。

本专业的培养对象是各级部队的导弹维修保障军士,在目前军械维修体制中,装备的检查、保养、维护、检测、小修、中修等工作主要由技术军士完成或辅助完成,依据专业技术类士兵(修理分队)的岗位分类和能力标准确定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并据此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方法进行开发,充分发挥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思想的精华,缩小学校培养与部队实际需求的差距,以学习领域课程为单元,以工作过程为依托,按照能力成长规律构建课程结构。根据课程特点及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处的地位,可以将专业相关课程分为四类:职业公共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岗位核心学习领域课程、岗位提升课程,其中包含的学习领域课程由典型工作任务转换而来,保证每门学习领域课程“行动”的完整性和对能力培养的有效性[2]。

职业公共课程平台主要包含政治、科学工具、语言工具等职业素质基础课程,为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素质支撑;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平台课程分为军事行动、电子信息、机械电气三类,分别为岗位核心学习领域课程提供支撑;崗位核心学习领域平台课程分为装备操作与战术协同、电子信息装备勤务与维修、机械电气装备勤务与维修、光学装备勤务与维修四类,分别在相应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的支撑下逐步深入学习与实践;在专业学习的最后阶段,着重进行岗位提升训练,进行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学习领域课程学习,到部队实习,在院校组织综合演练等。

三、“行动导向”的实战化教学条件建设

(一)实战化硬件条件建设

军械维修专业的培养对象是军械保障军士,其能力要求侧重于装备维护保养、战场抢修、技术管理等方面。针对专业特点,主要在以下三方面推动军械维修专业基于“行动导向”的实战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硬件条件建设。

1.建设“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室。工学一体化专业教室对应着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在一体化教室内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围绕专业核心技能,对接部队真实工作任务,实施“做、导、学”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工学一体化专业教室设计与建设要突出工作环境、工作模式、专业技术技能训练和人际关系协调的仿真性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性。一体化教室学习环境设计的关键是使设计的环境尽量与部队真实工作环境保持一致。因此,必须参照部队实际工作训练环境来设计实训教学环境,建成配备“全仿真”的车间、操作间、野战训练场地等,即建设“校内职场”,以支持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课程实践。

2.围绕开展实战化情境式教学,推动模拟化训练装备和教学环境建设。从实战化情境的构成要素来看,模拟化教学条件主要包括模拟训练器材和模拟训练环境。模拟训练器材需研制装备操作训练、装备维修模拟器材,通过模拟武器装备的使用性能、运行规律和维修过程,满足单兵和分队进行装备使用、维修和专业协同训练的需要;需研制战技术环境模拟器材,为学员组织分队(单兵)进行实装操作训练和实兵实装实弹演练提供必需的战技术模拟环境,以锻炼和提高学员在近似实战条件下使用兵力、兵器的能力。模拟训练环境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主要支撑,构建虚拟战场环境,通过相应的三维战场环境图形图像库,包括作战背景、战地场景、各种武器装备和作战人员等,为实战化教学创造一种险象环生、几近真实的立体战场环境。

3.围绕实战化开展对抗性教学,推动网络化教学训练平台建设。建设计算机作战模拟系统和指挥自动化系统,通过人机结合,以模拟交战的方式所进行的网上战术教学训练。

(二)实战化软件条件建设

1.教学资源建设。一是教学资源建设应主要从部队中挖掘资源。例如通过部队调研、院校交流、查阅翻译等形式广泛搜集装备使用与维护的实际案例,采用体现部队作风的一线操作人员录像教学等。二是大力自主开展实战化教学训练和装备保障相关课题研究,针对实战化教育训练改革和实战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理论、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并融入实战化教学训练中,例如研究山岳丛林、高原寒地等典型环境对装备的影响和对策,研究装备战场损伤的机理和抢修手段等课题,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含战量”。

2.教学团队建设。一是强化教学团队成员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养,多举措强化教员敢打仗、能打仗、会打仗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年度军事体能、技能训练与考核,全面提升教员军事素养;定期组织教员参与部队“三实”演习等军事行动,深度融入部队实战化训练,寻找认知误区和盲区,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教员遂行军事行动的能力;组织教员到指挥院校培训,了解现代战争作战样式、阵地指挥和合同战术等基本知识,提高教员把握战场态势开展装备保障的针对性。二是提高教员的实战化专业素养。强化教员自身遂行实战化装备保障任务的能力和传授实战化知识技能的能力,通过把专家“请进来”和让教员“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员对实战背景下的装备保障常识培训,增进教员对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新变化、对平战时装备保障差异的理解和认识,强化教员实战化装备保障技能培养;加大部队代职、联教联训、服务部队力度,拓宽与部队融合发展的渠道,鼓励教学团队带着问题和课题去一线开展调研和备课。三是提高教员科研服务部队能力。安排教员到装备试验训练基地进行岗位锻炼,参与装备科研试验任务,积累装备保障经验,着力提升教员科研实践能力;积极选派教员为部队演习、装备保障训练比武和技能考核提供支援,为部队解决装备技术保障和安全管理问题。

3.教学模式改革。一是深化教学方法改革。遵循学员能力生成规律,理论教学注重问题引领、要点归纳和方法辅导,推行基于案例的实证式、研讨式学习;实践教學以实战化的任务为牵引,鼓励学员自主研究与实践,培养学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大力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教学理念,将政治建军要求和备战打仗需求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品质和军事职业素养;坚持体系构建、循序渐进,系统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悉心选择和学员岗位任职、实战能力相关的思政资源,把握思政教育的内在规律,注重学生的内生性动力和行为引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现思政目标;坚持如盐在水、有机融入,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有效嵌入课程教学,避免牵强附会,空洞说教;坚持全程评价、多元评价,将学习态度、信念信心、奉献精神、军人素养、爱装护装、团结协作、责任担当、创新意识等要素融入评价指标,教员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切实提高学员的思政素质。三是强化装备保障综合演练。开展实战背景下的装备保障综合演练,在加强武器系统联调联试训练的基础上,着力在保障方式运用、保障力量行动演练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学员作战行动装备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高林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刘威,薛雪东,殷保卫,高冬冬,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殷保卫,中国人民解放军65547部队)

猜你喜欢

装备保障军士实战化
全国首批定向培养军士开始招生
军士人才任用与管理对策
合格的军士
南京明孝陵成功申遗15周年“明代军士”穿越巡游帝陵
浅谈装甲装备应急维修保障
陆军战时军械装备保障需求分析研究
军事院校任职专业实战化教学和训练的几点思考
战时装备采购综合演练的实践探索
关于推进军事训练实战化方式的研究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装备维修保障专业实战化训练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