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支架破难点,有效“联结”悟写法

2023-07-29叶托吴秀娟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3年8期
关键词:小沙剃头称号

叶托 吴秀娟

【文本解读】

《剃头大师》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童年,阅读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习作要素为“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课文选自著名作家秦文君的小说《调皮的日子》,写了表弟小沙怕被老师傅剃头,央求“我”帮他理发,结果“我”不仅理得一团糟,害得他剃了光头,还让姑父的睡衣上满是碎头发。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和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课题称“我”为“剃头大师”,其实“我”剃头的水平与“大师”称号形成了强烈反差,从而产生了戏剧性的表达效果,值得赏析。而文中除了“剃头大师”,还有“害人精”等称号。以“称号”凸显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与单元习作要求一脉相承,可以实现学习与运用的联结。

【教学目标】

1.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3个字,会写“大师、表弟”等14个词语。

2.能借助图式梳理比较,发现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称号的由来,并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4.联读《电视小子》,进一步感知用“称号”来凸显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产生阅读《调皮的日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称号的由来,并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初步学习用“称号”来凸显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初解“剃头大师”

1.聊“大师”:说说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大师;聊聊自己知道的大师,如书法大师王羲之、国画大师齐白石、京剧大师梅兰芳等;说说身边的大师。

2.读课题,结合“剃”的字形,理解“剃头”就是理发,“剃头大师”一般指理发技艺很高超的人。

3.结合图片认读剃头工具:一把锃亮的剃刀,一把老掉牙的推剪。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由课题中的“大师”切入,引导学生激活已知并关注身边的人的特长,丰富对“大师”的认识;再由“剃”字字形带出学生对词语“剃头”的理解,让学生结合剃头工具认读本课比较难理解的词,实现在情境中学习语言文字。)

二、读文,梳理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chǔ ②chù ①fā ②fà  ①de ②děi

处置        (  )        理发店(  )        只得/还得(  )

所到之处(  )                            发誓    (  )        觉得/磨得(  )

3.揭秘称号:课文中的“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如果给文中的另一个人物“小沙”起一个称号,你会起什么?(胆小鬼)

4.借助“胆小鬼、剃头大师、害人精”这三个人物,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出现的频率较高,学生可以随文识字。本课一字多音的现象较多,这些多音字是学生朗读的难点。设计选择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据义辨音。本环节借助课后习题“‘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引领学生快速了解人物,再借助人物关系,有效把握课文内容。)

三、抓关键词,理解“胆小鬼”

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找出称小沙为“胆小鬼”的理由。

2.反馈交流,完成“理由圈”(如图1)。

(1)紧扣三个“怕”——怕吃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理解“胆小”。

(2)抓关键词“押进”“执一把木尺”“监督”“否则”“夺门而逃”等理解“胆小”,相机结合字典注释,理解“夺”在此处的意思是“冲出”。

3.小结:瞧,抓住关键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理由圈”这一载体,引导学生感知小沙这一人物形象。学生结合课文情境和工具书,认读并理解难懂的词语,再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习得抓关键词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四、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害人精”

1.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用“    ”画出小沙称老剃头师傅为“害人精”的原因,完成“理由圈”,遇到不懂的地方标“?”。

2.反馈交流“理由圈”(如图2)。

(1)反馈称老师傅为“害人精”的五大理由。

◇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

◇剃刀锃亮,小沙只能任由其擺布。

◇推剪老掉牙,常常咬住头发。

◇眼神差,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

◇收双倍的钱。

(2)提出不懂的地方。

3.理解难懂的句子,体会小沙之苦。

(1)师生借助情境表演,理解“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剃刀锃亮,小沙只能任由其摆布”。

(2)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同时结合“刑”的字源,进一步理解小沙的痛苦。

(3)联系上下文,理解“耿耿于怀”:让老剃头师傅剃头,既痛又痒,像受刑一样,他却收双倍的钱,小沙能愿意吗?这件事怎么想怎么不开心,过了很久也不能忘怀,这就叫“耿耿于怀”。

(4)小结:灵活运用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这些方法,能让我们更好地读懂句子的意思,更充分地读出小沙的痛苦。

(5)连起来读一读老剃头师傅剃头的过程,体会小沙的痛苦。

4.借助文中的连接词“总是……而且……最痛苦的是……这还不算……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说一说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

5.借《剃头日记》,复读生字,学写生字,同时回顾课文内容。

(1)把日记读正确。

(2)学写生字:鬼、差、夺、表。注意“差”的长撇要舒展,“表”是上下结构,上面的“竖”和下面的“撇”是两画。

6.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连理发都害怕的“胆小鬼”小沙,一位被小沙称为“害人精”的老剃头师傅。下节课,让我们来研究重量级人物——“剃头大师”。

(设计意图:本板块继续以“理由圈”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害人精”的形象,同时灵活运用情境表演、联系生活及上下文等方式理解难懂的句子,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习得理解句子的方法。“剃头日记”这一形式,复现本课部分生字和课文第1~6自然段的内容,使学生在情境中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入,回顾已学内容

1.根据提示猜人物,回顾已知。

◇1号人物——怕吃药,怕做噩梦,怕剃头。

◇2号人物——习惯执一把老掉牙的推剪,耳朵不好,眼神差,替人剃头像用刑,小沙把他当仇人。

2.根据拼音写词语,进一步回顾已学内容。

(1)过渡:关于他们的故事,《语文作业本》里有这样一段话,你能根据拼音写词语吗?(出示图3)

(2)自主完成作业。

(3)指名读,其他学生校对,有错订正。

(设计意图:根据提示猜人物,既复现了本课的部分生字,又引导学生回顾了上节课认识的人物形象。而利用课文情境,看拼音写词语,让学生既运用了学过的字词,又回顾了课文内容,一举两得。)

二、理剃头过程,感知“大师”风采

1.自由读第7~18自然段,遇到有意思的地方就多读几次,准备和大家交流。

2.反馈交流有意思的部分。

3.利用图式(如图4)梳理“剃头大师”剃头的过程。

4.借助图式连起来说一说剃头过程。

5.比较“害人精”和“剃头大师”的剃头过程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借助图式支架,学生更易梳理“我”的剃头过程。他们利用图式说剃头过程,有效练习复述。通过和上节课老剃头师傅的剃头特点进行对比,学生发现不同之处,在完成课后题的同时,发展联结、比较思维,使学习层层深入。)

三、品剃头后果,悟童真形象

1.在认知冲突中理解“剃头大师”命名之妙。

(1)回顾描写“剃头大师”剃头效果的语句。

◇这兒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这还不算倒霉,最倒霉的是小沙父子: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呢,那件睡衣上的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

(2)引导发现表达的秘妙:用形象的比喻,使故事更生动有趣。

(3)四人小组讨论,照样子,用上形象的比喻说话。

◇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     ),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     )。

◇这还不算倒霉,最倒霉的是小沙父子: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     )一样的光头;姑父呢,那件睡衣上的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     )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

(4)引发认知冲突:拥有这样的理发技术,“我”怎么称得上是“剃头大师”?

预设:从“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中看出,原来剃头大师是“我”自封的,和实际水平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样写很有意思。

(5)朗读句子,体会“我”的自命不凡、天真可爱。

(设计意图:课后题“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指向文学赏析,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有较大难度。本环节先引导学生关注“我”的剃头效果,发现作者形象的表达并仿说运用,再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从自封“剃头大师”中感知“我”的自命不凡,从而发现以“剃头大师”命名不仅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还可以形成反差,带来喜剧效果。)

2.联系上下文理解“优秀的顾客”。

(1)过渡:“我”不仅自封剃头大师,还封小沙为优秀的顾客。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我”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

预设:联系上文,从“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等句子中发现小沙对“我”理发的要求低到难以置信,难怪被称为优秀的顾客。

(3)悟童真形象:一个是“剃头大师”,一个是“胆小鬼”兼“优秀的顾客”,你喜欢这兄弟俩吗?

四、拓展迁移,链接习作与整本书阅读

1.联读《电视小子》,迁移运用学法。

(1)过渡:其实这兄弟俩的故事选自秦文君的小说《调皮的日子》,书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想不想再来读一篇?

(2)联读《电视小子》,遇到有意思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遇到不理解的句子用“?”标出来,尝试解决。

(3)交流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如一天至少看10小时电视,看电视导致视力一落千丈,等等。

(4)尝试运用从本课中学会的方法,交流难懂的句子。

◇有一次,他的作业爆出了冷门,一律写:今天电视太好看,抽不出时间写作业。

◇很快,他的视力一落千丈,常常把墙上的钉子看成是苍蝇。

(5)寻找依据,完成“理由圈”(如图5)。

(6)比较两篇文章的题目,发现共同点:它们都用了人物的称号。

2.联读单元习作,根据称号想人物。

(1)交流:看到单元习作中的这些称号,你又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他?

(2)课外延展:选择一个称号对应一个身边的人,写一写“理由圈”。

3.联读整本书目录,产生阅读期待。

(1)浏览《调皮的日子》的目录(如图6),说说最感兴趣的章节。

(2)观察目录,交流发现:这本书中的很多文章都用称号来命名。

(3)课外延展:“白忙先生”“咳嗽明星”的身上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认识各种各样有趣的人物。

(设计意图:学生联读文本《电视小子》,不仅迁移运用从课文中习得的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还再一次感知以“称号”写人物特点的巧妙之处;联结单元习作,尝试以“称号”写人物特点;拓展阅读整本书,借助目录进一步体会“称号”的奇妙作用。如此,从课文到另一文本、单元习作、整本书,一唱三叹,联讀融写,情趣盎然。)

【板书设计】

【教学思考】

本课围绕“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使学生在情境中不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又以“有趣的称号”勾连课内外阅读文本和单元习作,实现了结构化学习。

一、读写联结,指向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课文节选自儿童小说,以“称号”来写人物特点,营造喜剧效果的特质非常明显。本课教学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语言,感知人物形象,赏析题目之妙,继而联读原著节选文本《电视小子》,强化用“称号”凸显人物特点的方法,联结单元习作构思,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实现了课文阅读、单元习作和整本书阅读的大融合。

二、多维实践,有效发展语文能力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第一课时中,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情境表演、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句子,在实践中习得方法。第二课时中,学生迁移运用这些方法理解《电视小子》中难懂的语句,由学到用,在反复实践中提升能力。

三、借助支架,促进学习不断深入

学习支架的有效设计,使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不断深入学习。“理由圈” 的一次次使用,使学生不断练习提取并统整信息,促进学生理解并赏析多样的人物形象。“读剃头日记”“根据提示猜人物”“仿说理发后果”“梳理并复述剃头过程”等活动引领学生在情境中朗读、赏析、运用语言。

(1.浙江省温州市新田园小学

2. 浙江省温州市中通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小沙剃头称号
丁不剃头
东源顺天镇荣获省第二届 《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强镇”称号
军人称号
活明白了的剃头大妈
剃头
剃头师
获得全球最小称号4K投影机 Acer VL7860
吴彦祖:实力比男神称号更重要
绿裙子老师
绿裙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