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学生实践能力

2023-07-28谢清扬福建云霄县和平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18期
关键词:小数教师应三角形

◇谢清扬(福建:云霄县和平中心小学)

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应具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这样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当前在教学中完成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任务,对于部分教师来说依然是一项艰巨且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这要求教师应重新调整教学设计,结合素质教育要求,认真钻研数学教材,优化教学环节,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动手机会,通过不断练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通过教师积极引导与有效培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使其爱上数学。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们经常说,却没有在实际教学中真正以培养学生兴趣开展日常教学活动,还有些学生对数学存在抵触心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论说出哪种高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都不会记在心里并动手操作。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数学是一门无聊且枯燥的学科,自己听不懂,还不如不听,学生缺少数学学习兴趣,成绩下降,更别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才能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如故事情境法、实践情境探索法、多媒体情境教学法等全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中,通过对上册“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动画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所以,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需利用多媒体设置教学情境,如给学生出示三组三角形,只有一个三角形的高是正确的,给每个三角形的房子都涂上不同的颜色,小猴子说:“有高的三角形房子才是我的家,现在我找不到家了,大家能帮我找一找吗?”通过小猴子的问题,让学生指出哪个三角形的高是正确的,并让学生真正了解“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的定义,通过为小猴子找房子的过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真正明白“从顶点出发”的意思。此外,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锻炼画“三角形高”的时间,不仅需要让学生观察并找出正确的高,还需要让学生真正动手画一画三角形的高,让学生区分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高有什么不同。

二、引导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剥夺学生的想象机会,将一些答案直接给学生,缺少思考与联想的机会,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所以,教师需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合理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或想象。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一些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利用基础知识参与一些实践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例如在“三角形图形的拼组”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拼、摆、画等活动,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并让学生有效区分三角形与四边形,并让学生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发挥自己的想象拼出各种图案,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将以前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或者画一画通过几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都是什么样的三角形与什么样的四边形呢?在拼图游戏环节中,有的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指导,提高效率,有的时候,经过教师的指点,学生会恍然大悟,从而引出学生其他的想象,促使学生拼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四边形,如两个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等。通过学生发挥想象将不同的三角形进行组拼,最后总结,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引导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最终的教学目的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品质与能力,利用数学知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看一看自己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数学问题,自己可以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当学生主动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就代表学生已经对数学问题感兴趣,这时教师应采取有效方式强化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例如在“生活中的小数”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它是在哪种情况下出现的数据,然后将自己收集到的小数分享给其他同学,比如有的学生说“我的身高是1.49 米”,还有的学生说“妈妈在超市买了1.5 千克的黄瓜”等,通过学生的分享,让学生知道“小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及它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应以之前学过的整数单位换算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单位换算,当学生通过交流与思考可以知道小数长度单位换算依然遵循的是整数单位换算原则,然后让学生自主出题,和同桌互换答题,如“0.87米=( )厘米”这样的单位换算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掌握小数单位换算规律,并通过自主出题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出一些基础性单位换算,而有的学生可能会以小数长度单位换算为基础,拓展到面积单位换算,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四、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不一,如果教师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可能达不到良好的培养效果。因此,针对该问题,教师需要设计分层作业内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已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中,该部分教学内容并不属于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所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该部分知识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对于某个运算定律使用不熟练,因此在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依然会出现不同的错误。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计算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内容,如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先布置一些不带括号的简便计算,如“48-24÷6”这样的算式,当学生正确率提高时,再给学生增加计算难度,如“90÷(12-9)”类似的算式,而针对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也不要只给学生出一些难度较高的计算题,为了避免学生粗心大意,还需要出一些难度较低的算式,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出一些应用性,让学生列综合算式,如“饲养小组有12 只母鸡,恰好是公鸡3 倍多4 只,公鸡有多少只?”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列式计算,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符合每个学生的认知,并在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上不断发展与提升。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五、引发质疑和反思,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是跟着教师的教学步伐走,并且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深信不疑”,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严重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无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质疑与反思。当学生在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探究时,如何开展探究活动?探究的方向是什么?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质疑,要知道质疑的本身就是创新的开始。所以,教师应该有效设计问题,针对以往学生存在的问题,故意设计出遗漏点,等待学生发现,当学生发现问题时就会提出疑问,进而开展探讨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并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在以往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剥夺学生质疑的机会。因此,教师需要以三角板为教学开端,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套尺,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都等于多少度?当学生计算完“90+45+45=180”与“90+30+60=180”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其他三角形引发学生的质疑与猜想,有的学生可能对这个结论存在质疑,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比如分别量一量不同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形,每种三角形的大小不同,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得出结论。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反思,如利用一些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为了帮助学生整合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解题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为学生留下发展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并引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释放创新潜能。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教学任务任重而道远,教师需要做好长期的教学准备,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特点,采取针对性培养策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小数教师应三角形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