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理趣共生的思维课堂
2023-07-28毛国民凌华华
毛国民 凌华华
〔摘 要〕 当前1~2年级科学课堂一味追求探究科学道理的理性学习活动,缺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趣味学习过程,使课堂过于枯燥、乏味,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如何让课堂“理”与“趣”兼得?本文以拓展课《不倒翁》教学为例,旨在从正视思维起点、抓住思维疑点、激活思维沸点、发展思维能力等四方面入手,打造“趣蕴于理,理融于趣,理趣共生”的思维课堂,激荡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深刻而不乏趣味性。
〔关键词〕 小学科学;科学思维;理趣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8-0018-03
小学科学新课标凝聚了科学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四个核心素养,其中科学思维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与关键能力。刚入学的学生像个问号,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渴望学习,渴望对那些有“趣”的事物进行认识和了解,从而获得一些浅显的科学道“理”。“趣”是指生动有趣的事物和现象,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理”是指理性思考,是内在的科学思维和素养的提升。笔者将从正视思维起点、抓住思维疑点、激活思维沸点、发展思维能力等四方面入手,谈谈1~2年级科学教学如何打造理趣课堂。
一、源起:理趣共生是思维课堂的需求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看到一种教学现象:教师引导或者帮助学生选择探究问题,循循善诱完善实验设计,细致入微地提示实验要点,学生高效顺利地完成实验,教师仅通过部分学生的结论就总结出相应的自然现象或者科学原理。看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到了正确的数据,获得了成功感,放大了趣味体验,实则是教师忽视了探究过程,过度重视科学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们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足时空做与思,让探究真实地发生。只有认清事物的本质,学生的科学思维才能真正地发生、生长。
《不倒翁》是本校拓展课程的内容,学生潜意识中就认为不倒翁是个熟悉且喜爱的玩具,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玩、推、锤、摇、打。但在玩乐的学生眼中,它仅是一个玩具,一个他们觉得有趣的玩具,并没有意识到有“趣”的不倒翁玩具蕴含了浅显的科学道“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认识规律,设计适合的探究活动,充分建构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发展其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其科学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理趣课堂的策略建构;二是理趣课堂的几点思考。
二、实践:理趣共生思维课堂的构建
下面我将以“桥形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我的实施过程 。
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是1~2年级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我们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启发其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力、观察力,引导他们去主动参与学习,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对身边一些具体事物形成感性的、直接的初步认识。要教给学生一些浅显的科学道理,理趣共生,促进其思维生长。
(一)正视思维起点,理融于趣
1~2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自己的兴趣和感受出发的,是局部的、零散的、 肤浅的。1~2年级学生有好奇、好问的特征,比如他们喜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些疑问就是学生科学思维发散的一个开端。然而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还有赖于教师适切的科学指导。
课前请学生自由玩教室内的大号不倒翁。《不倒翁》这节课以大号不倒翁激发学生玩的兴趣,紧接着教师示范“玩不倒翁”,揭示“不倒翁”名字由来,同时为后续学生的“玩”进行铺垫。
1~2年级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首先要有必要的示范,让学生跟着自己做,学生会相对容易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要认为这是限制学生的思维,恰恰相反,这是正视学生思维起点的表现,是非常有意义的。
理趣课堂的内容要选取学生身边有趣的事物,设计便于其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的活动,正视学生的思维起点,理融于趣。
(二)抓住思维疑点,趣蕴于理
学生天性中有一种本能的冲动,就是“瞎折腾”。学生在“折腾”中往往只关注玩,而不重视为什么玩、怎样玩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具体地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教师要抓住学生探究中的疑惑,激活其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警醒和理性,边玩边观察,才能发现不一样的科学道理。
每个学生都在玩教师发下的不倒翁。
师:咦?你们的不倒翁怎么回事?倒了呀,看来不能叫“不倒翁”,要叫“倒倒翁”了!为什么会倒呀?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空、轻)
师:大家的意思我听懂了。那怎么把它们变成真的不倒翁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加东西、加重物)
师:你们都认为要往里加重物,那我们就来加吧。给你们提供两种重物:弹珠、螺帽。加加看,能不能做成不倒翁。
学生利用重物做不倒翁。
……
师:为什么粘在上面或者侧面不行?为什么要粘在底部?有的同学一开始粘在上面,后来改了,请说说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上轻下重”。
小结:我们要做成不倒翁,不仅要给它加重,还要将重物固定住。固定在哪里呢?确认是底部吗?
本来是很简单的玩不倒翁活动,但是课堂上通过“不倒翁倒了”这一活动,打破了学生认知的平衡,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为什么会这样?教师随后提出问题,学生给出解释,动手实验搜集证据,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探究模式。以探究为核心的学習活动是一个科学思维不断上升的过程,它启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在有趣的探究中提升理性的认识。
理趣课堂要设计便于学生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的活动,抓住其思维疑点,趣蕴于理。
(三)激活思维沸点,以趣悟理
结构性的材料引起活动,活动引发思维,思维生长促进科学概念建构。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在每个小活动中都会经历一种“环状的探究模式”:产生问题—搜集证据—解释问题—产生新问题。
以《不倒翁》教学为例,提供“倒倒翁”材料,引发认知冲突,进行探究活动;提供“重物”,进行探究活动,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掌握浅显的科学道理,成功制作“不倒翁”,让兴趣达到沸点,收获成功的喜悦。学生在环状的探究模式中,在有趣的探究活动中,通过细致的观察、有价值的提问,把看到的现象与本质联系起来,探究活动层层推进,抽丝剥茧般一层一层接近科学的本质,思维在层层推进中得到发展、顿悟。
(四)发展思维能力,理趣共生
“做中学”是1~2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让他们一边动手一边动脑,把在有趣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现象上升为概念。这就是科学概念,能够将习得知识和技能进行迁移。
在《不倒翁》一课中,学生在成功制作出“不倒翁”玩具后,掌握了一些浅显的科学道理:上轻下重(重心低)。再来比较“有脚不倒翁”与“无脚不倒翁”,马上意识到“半圆形”这个概念。进一步制作“塑料片的不倒翁”,这个拓展活动既是对新学习的科学知识的应用巩固,又在比较两个不倒翁不同之处时,由平面到立体,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更深入地理解科学本质,发展思维能力,建构科学概念。
理趣课堂的设计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建构科学概念。
三、反思:理趣共生思维课堂的优化
(一)理解学生,找准理趣课堂的入口
上1~2年级的课,教师总觉得有两种话语:教师话和学生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教师总是会不小心忘记学生也是有自己的思维的,他们并不是“一片空白”,被动等待灌输信息,相反,由于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每天在生活中都试图去理解周围的事物,是一个学习者、思考者,甚至还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与发现者。学生有自己分析事物的逻辑,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准理趣课堂的入口。
(二)结构材料,开启理趣课堂的闸门
1~2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自己的兴趣和感受出发的,因此教师只有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作为探究活动的元素,学生才会乐于参与活动,消除陌生感,更易获得成功。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1~2年级的课堂教学首要注重发展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保护他们的求知欲。有结构的材料,除了有趣好玩,还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其学习动机,吸引其注意力,使他们的学习处于一种不由自主、情不自禁的状态,并不断有思维参与。好玩有趣的结构性材料,就是开启理趣课堂的一道道閘门。
(三)探究活动,碰撞理趣课堂的火花
1~2年级的探究活动必须是“玩中学”,因为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也会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思维能力形成也就非常自然了。“玩中学”的“玩”与平时的“玩”是不同的,“玩中学”的“玩”是有目的、有内容、有要求,并要检查效果的。“玩”既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满足趣味性的同时,兼顾科学知识的掌握,促进“理”的提升。好“玩”的探究活动,会让思维的火花在理趣课堂碰撞。
(四)拓展应用,延伸理趣课堂的触角
1~2年级的科学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要鼓励学生总结并运用。与“玩中学”对应的是“境中问”,教师不应只满足于浅显的科学知识的总结,还要给学生创造拓展应用的情境,促使其不断思考,并从观察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促使他们的思维走向纵深,在有趣的现象中生疑,在理性的思考中明理。一思一得,有思必有得,让拓展应用环节成为延伸理趣课堂的触角。
在科学思维发展成为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今天,教师想打造理趣课堂,必须读懂学生,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选择有趣的结构性材料,设计富含科学思维的探究活动,实现理融于趣、趣蕴于理、以趣悟理、理趣共生。如此学生的思维必将激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仇丽君.理趣课堂的教学要点[J].江苏教育,2019(25):56-59.
[3]曾宝俊,夏敏.小学科学教材教法与教学设计[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