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们设计的自然科学课
——“中国茶”
2023-07-28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陈奕可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陈奕可
家庭实验室全国学校联盟 陈 耀
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同一个事物,每一个人所认知的,跟别人所想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举个例子,看到“陆羽”这两个字,所想到的应该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茶学家,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作者。但是,问过几个家长和孩子,居然回答五花八门,甚至有人说这是“陆地上的羽毛”的意思。
由此可见,在很多人心中,其实是不知道陆羽是谁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在我们小学的语文、科学等教材中,并没有“中国茶”的专门篇目,就算有些地方课程中有讲到“中国茶”,也只是象征性的介绍。
生活中,热爱喝茶的人很多,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花里胡哨的茶道表演,甚至“奶茶”还是年轻人群体中的时尚饮品。与此对比,唯独对茶文化的科普还不够到位,所以,我们需要这样一节大自然科学课——“中国茶”,来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的普及。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做了详细的论述,用《茶经》作为我们这节大自然科学课的教材,也是必然的选择。
我希望通过家庭实验室的课程平台,让更多孩子更多家长能够了解“中国茶”。
NO.1 南方有嘉木
我们让孩子们认知茶树,首先要让茶树和茶花进行比较。不然的话,“茶树和茶花”,难以区分。
所以,我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让孩子们先比较观察茶树和茶花。茶树品种太多,我们用温州当地的“乌牛茶”茶树让孩子们观察。
在一个初春周末的上午,乌牛茶茶园中,出现了我们的身影。当孩子们进入茶园的那一刻,他们很兴奋,开始在茶树丛中玩捉迷藏,让我们都找不到人了。茶园是多么开心的地方。但是,我们今天可不是来纯玩的。茶园中,摆出了我们的移动科考桌子,架起了显微镜、电磁炉(巴大叔的电动汽车供电)等。
茶园科学课,首先来认识茶树和茶花的区别。
从孩子们查阅的资料中,我们很难比对出两者之间的区别:
茶树,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茶树的叶子可以制茶(有别于油茶树),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
茶花,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花顶生,无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均可采用,无性繁殖中扦插和靠接法使用最普遍。中国是茶花文化的发源地,茶花也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
但是在比对观察中,孩子们就发现了很多不同点:茶花的花色品种很多,叶片特别硬。而茶树的花是白色的小花。也有孩子偷偷把叶子放在嘴巴中品尝了一下,叫了起来,说是口感完全不同。
巴大叔还把茶树的新鲜叶子和茶花的叶子分别在锅中炒制,孩子们发现飘出来的气味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经过一番探索,孩子们建立了一种基本概念:虽然它们都是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但茶树叶子有更丰富的口感,适合做饮品,而茶花,主要是以开花为主。
对于孩子们查到的资料,巴大叔没有放过一个蛛丝马迹,问孩子们“灌木”是什么?很多人应该也不会特别注意灌木是什么意思。经过一番讨论,通过对茶园周围木本植物的观察,大家终于明白灌木、乔木、小乔木是什么意思。孩子们还明白了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起源中心,世界上有60 多个国家引种了茶树。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 米,基部树围能达到1.5 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
如果不是设计这样一堂自然科学课,我们的团队老师也不会想到原来茶树和茶花有这么多不同的特点。在进一步的探索中,孩子们还发现:茶树叶的形状有很多独特的规律,明显区别于别的树叶。还有人发现嫩芽和老的茶树叶的口感不一样,推测不同的茶树叶中茶多酚含量不同(听到这样的专业术语,说明我们的自然科学课还是有效果的)。
但是,我们的探索没有到此结束,团队老师还从车上搬下来一种植物——油茶。油茶是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淡黄褐色,平滑下裂。秋季开大型白花,又称“白花茶”。油茶也是茶树的“近亲”,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
没想到,关于茶树一下子挖掘出了这么多的信息。
这一天的茶园科学课,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巴大叔用电磁炉现场炒出了“乌牛茶叶炒虾仁”“茶叶炒粉干”“茶叶煎牛排”……看到出锅的菜肴,孩子们非常地兴奋,开心地用牙签戳着小块食物品尝着,也许这才是课程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地方么?!
即将离开茶园,巴大叔又变魔术一样,从茶园的一个角落中,拿出了100棵扦插的茶树枝条。这是秋天时候扦插的枝条,但是现在已经长出了密密麻麻的根,还有很长的新枝条。每个孩子带5 棵扦插苗回家种植,做扦插实验,对比研究。
我们的自然科学课——“中国茶”,没有花里胡哨的作秀,只有真实地让孩子们去观察、去体验、去分享,去进一步进行家庭实验。
NO.2 品茶无止境
在茶园科学课后不久,我们又发现了前次户外教学的不足,决定为这些孩子再设计一次教学活动。这次,我们的活动在一个城市花园中举行。
这次的任务,是让孩子们比较茶的品种,还有制作抹茶。
我国的茶叶种类很多,分类也自然很多,但被大家熟知和广泛认同的就是按照茶的色泽与加工方法分类,即六大茶类分类法: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近些年流行的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因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以红色为主调而得名。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为了让课程活动更加深入,3 天前巴大叔就去了乌牛茶加工厂,取来了经过萎凋、揉捻的茶叶,放在花园中进行发酵,因为发酵的条件不是很好,跟工厂发酵的还是很不一样。孩子们在对比茶树的新叶子和发酵后的叶子后,有了很多不同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红茶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加工的,而这些微生物就隐藏在新鲜茶树叶的某一个位置,真是神奇。
紧接着,团队老师拿去了碧螺春、西湖龙井、乌牛绿茶、乌牛红茶、乌龙茶等茶叶,让孩子们进行比较观察,再进行冲泡比较。孩子们发现,发酵茶和非发酵茶口感完全不一样,每个人都洋洋洒洒讲述着自己的发现。
接下来,巴大叔用“肥胖的身躯”,艰难地从架子上搬下5 个石磨,依次放到每一张桌子上,分小组将新鲜的茶树叶、绿茶、红茶投入磨盘中进行磨制。
结果发现,新鲜的茶树叶在磨盘中粘住了,根本没有办法磨出东西来。而绿茶、红茶投进去之后,一会儿就有粉末从石磨中出来了。
估计孩子们也没有料到,茶叶还可以这么玩!大家使劲地磨着,累了就换人。没想到平时喜欢吵吵闹闹的孩子们,在相互合作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团队凝聚力。这也让我们想到,培养团队精神,不要单纯说教,而是要设计好玩好学的团队性活动,让孩子们共同参与共同成长,让孩子们之间找到“共同语言”,团队精神就能够形成。科学作为“世界语言”,是孩子们最好的“共同语言”之一。
再接下来,巴大叔给每个孩子倒上了两杯热牛奶,桌子上还有糖、筷子等,让孩子们将绿茶粉、红茶粉缓慢、少量添加入牛奶,然后搅拌,并加入少量糖,细细品尝,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现场的气氛又一次达到了高潮。没想到绿茶粉、红茶粉添加入牛奶中居然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口感,这种口感只能用“人间美味”来形容(孩子们的肺腑之言)。
通过孩子们的讨论,慢慢揭开了茶叶的又一个秘密——抹茶。
其实,原先巴大叔团队也对抹茶一知半解的,经过这次课程才知道,抹茶原来是中国人的又一项创新:抹茶,起源于中国魏晋时期,其做法是采集春天里的嫩茶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即团茶)保存。等到食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烘焙干燥,后用石磨碾磨成粉末,再倒进茶碗,并冲入沸水,用茶筅充分搅动碗中茶水,使其产生沫饽,即可饮用。
通过两次课程教学,孩子们对我们的茶已经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敬仰之情”,巴大叔问孩子们以后还会总喝碳酸饮料吗?还会只喝买来的饮料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也喜欢喝自己做的茶饮料啦!孩子们也终于明白了,那些咖啡厅卖的抹茶拿铁、奶茶,原来自己都可以在家里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