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阅读明灯,照亮学生人生之路
2023-07-28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深河中学吴凤云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深河中学 吴凤云
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我们都是乡村大地上的狗尾草,最普通也最顽强,最常见也最有生命力。你见过这样的操场吗?细沙铺成,坑洼不平,每逢下雨,皮鞋变雨靴;见过这样的会场吗?天为幕,地为席,几百个小马扎排列整齐,每次开会都像军训现场。
我们就是生长在这样环境里的一片狗尾草。但是,是狗尾草又有什么关系?我们通过阅读,心灵跟随文字到达了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我们通过阅读,不断追寻生命的“诗与远方”;我们通过阅读,照样可以在乡村大地上蓬蓬勃勃地生长。阅读,让我们这一片狗尾草在泥土里长出教育的诗意和美丽。
阅读,让教师实现专业与生命的突围
曾经,我是一个不读书的老师,热衷于带领学生做题“破万卷”,卖力地践行着“教育最大的悲哀是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书”这句话。那时候,我的眼里只盯分数,手里只有教参。
直到2013 年,我偶然进入了一个叫“语文湿地”的QQ 群,在那里结识了一批热爱语文、热爱阅读的语文教师,我内心的读书种子开始萌芽。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新思考语文的意义,终于悟道:教好语文其实是做好三件事——读书、思考、写作,做个好语文教师,也是做好三件事——陪伴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一起写作。我把这三件事称之为语文学习的“内功”,并相信只要修炼好“内功”,做题的招式一定能手到擒来。
于是,从那一年开始,我在语文课前开设“百家讲坛”,每天由一名学生上台讲名著。这个活动一坚持就是十年,这十年诞生了很多奇迹:还记得那个脑瘫孩子小晓在大家热情的掌声中,从自己的课桌旁晃晃悠悠走了很久才走到讲台,鼓起勇气挑战自我;还记得那个激情澎湃的胖男孩方浩泽,在这个讲台的锤炼下,一举拿下全市读书演讲比赛的一等奖;还记得十年前那个有点口吃的男孩李旺,在这个讲台上锻炼了口才和自信,2023 年考公务员考了笔试面试双第一,他激动得第一时间跟我报喜……开展这个活动的初衷,只是敦促孩子们真阅读,没想到我只是想收获一缕春风,却收获了整个春天!
为了陪伴孩子们读书,要求孩子们阅读的每一本名著我都认真读过几遍;为了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品味,我又每年订阅专业杂志《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和《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以啃骨头的姿态啃下王君、余映潮、吴欣昕、余党绪等名师的多部专著。
为了不让学生流于快节奏的碎片化阅读,把阅读停留在浅阅读和假阅读层面上,我用七年光阴研究名著阅读的课型开发,逐步把学生领入名著深处,并且让他们沉醉不知归路。其中,根据阅读进度开发了阅读前的导读课,旨在激发阅读兴趣,了解全书概貌,确定阅读计划;阅读中的推进课,旨在总结前段收获,唤醒持续兴趣,开启下段阅读;阅读后的交流课,旨在深度梳理知识,促发思维碰撞,升华情感熏陶。这三种课型我以《三种课型助力,名著阅读生根》为题写成论文,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2020 年第三期上。由此,学生的阅读就不再是浮光掠影,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使阅读与成长产生共振,使自己读过的书成为在生命中留下很深痕迹的书。这样,我也实现了把经典名著的语用价值和人文价值都转化成了我的教学价值。
另外,我还尝试根据王君老师的文本特质思想进行课型创新,比如我的《朝花夕拾》课例,开发出了主题型文本设计——《成长,“朝花”中最美的一朵》,语用型文本设计——《鲜明的对比,深刻的意蕴》,诵读型文本设计——《读出“朝花”中的那一缕清香》,跳板型文本设计——《阿长架起“单篇”与“整本”的桥梁》,写作型文本设计——《跟鲁迅先生学写人》,思辨型文本设计——《民俗,“朝花”中最矛盾的一朵》。这六节课,每节课聚焦一个专题,做小专题研究,实现了一课一得,也实现了对经典名著语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向开掘,实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追求。
2020 年,我的阅读成果以《乡村教师突围》为题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2023 年,我的专著《吴凤云教阅读》由北京语文出版社出版。就这样,我从一个眼里只看得见校园四角的天空的乡村教师,变成了鲁迅先生口中“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语文教师。经由阅读,我实现了年龄的突围,专业的突围,生命的突围,正如王君老师所说:打败我们的,永远不是我们确实并不如意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成就我们的,永远是我们的聚焦研究和持之以恒持续攀登的耐心和毅力。
阅读,让学生实现素养与成长的双向奔赴
由于我校地处较偏远的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没有阅读习惯和能力。这样的情况,更需要教师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精神疆域。诗人狄金森说过: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一样,把人带向远方。所以,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做个阅读的点灯人,通过阅读把孩子们的精神引向“诗与远方”。
2015 年,我开始带领孩子们科学有序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并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等到2016 年部编新教材在全国实施的时候,我才知道部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早已经为我的做法准备好强大的理论支撑,他说,“语文说一千道一万就是阅读”。我很欣慰,我的孩子们在初中三年跟着我读了大量“闲书”,每人都写下了几大本日记和厚厚的读书笔记。我们开办了各种形式的读书会,甚至在考试前一周“黑云压城”的形势下,还坚持举办“一寸山河一寸血,万里长风万里魂”为主题的读《红岩》诗歌朗诵会。
这样,我们的语文成绩不仅没受到影响,跟同轨班级相比还名列前茅。尤其到了高中,孩子们的语文实力更加凸显:我的学生在我市第一中学提前招生的精英班考试中曾考到全市第六名,在市一中的大型考试中曾多次考过年级第一名。我们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两次在市级教学会议上推广,甚至在《中国教育报》和部编教材名著编写组的网络平台向全国的老师进行网络直播,分享经验。
2022 年春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与4 月的风一起吹来,再次明确指出: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阅读兴趣。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学追求。不知不觉,将近十年光阴驰过。这些年里,我专注于阅读,忘了荣辱得失,忘了身外的喧嚣,潜心研究,静心思考,在名著阅读教学方面深耕细挖,终于挖出了一捧清泉——我的第一本专著《吴凤云教阅读》。
透过这本书,我似乎看到了这些年自己对语文的挚爱,对专业的求索,对学生的耐心引领。透过这本书,我也感动于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素养的提升、心灵的舒展和生命的成长!如果要我把对学生的阅读引领做个总结,我会从以下三方面来说:
首先,重视阅读的“量”,以文化经典拓展学生的精神疆域。
整本书阅读是弥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缺陷的良药,是改善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良方,也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建议。然而,不少一线教师朋友苦于应试的压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去阅读;有的则因处理不好单篇课文教学与整本书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没空让学生阅读。对此,我们要相信部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说过的话:阅读量上去了,孩子语文成绩不会差。事实也证明,真的不差。
针对阅读时间问题,我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对单篇课文进行整合,给学生阅读留出充足时间和心理空间。另外,我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阅读的量,比如:聊书会、成果展示会、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书签比赛、手抄报比赛、晒书架等。
做好了这些,我们也别忘了,阅读是行船,评价是扬帆,只有把“帆”悬起来,才能使阅读“直挂云帆济沧海”。所以,在带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我始终秉持“多一点等待、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的原则,引导孩子们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同时家校联合,为孩子们的阅读助力点赞。
其次,重视阅读的“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经典名著是历经岁月淘洗沉淀下来的人类文化的精华,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我通过专题探究法和情境任务驱动法等多种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仿写片段、改写剧本、写颁奖词、统整内容诗化表达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遣词造句、润饰成段、布局成文的能力,引导学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增强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鉴赏思维、整合思维、想象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比、咀嚼、品味、欣赏、评价等多种语言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让学生在经典的浸润下学会亲近文字,触摸语言,有序地思考与表达,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是我名著阅读教学不变的追求。
最后,重视阅读的“质”,引导学生走向生命成长。
阅读本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是独立自主的,而思想的启蒙和情感的熏陶则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育即激励、点燃和唤醒,阅读教学同样适用。我跟着学生一起阅读、写下水文,用自己的激情和悉心指导唤醒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不仅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且引燃了学生的头脑风暴,帮助学生经由学习语文实现生命幸福的目标,实现经由阅读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教学追求。
唤醒、回归、成长,这正是语文课的生命力所在。陪伴学生阅读的经历让我坚信,只要把读书这粒种子根植于学生心田,学生就会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惬意地学习和成长。这是语文教育的本质和真谛,也是语文教育的魅力所在。
阅读是一种精神滋养,完善人的灵魂世界,是人发展的重要基础。引导学生阅读,不只是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更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所以,我愿点亮一盏阅读明灯,照亮学生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