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几点思考*

2023-07-28许婧赵延君刘金红李洁静左媛

智库时代 2023年13期
关键词:强国战略科技

许婧 赵延君 刘金红 李洁静 左媛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一个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发展相对迅速的时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实现了重大突破,应用研究正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同时战略高技术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就,人才发展工作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相比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不论存量,还是增量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具有了一定优势。但是,当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楚地意识到现阶段我国人才在自我孕育能力、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与我们的战略需求相比还是具有不小差距的。于是在“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国家战略部署当中,人才发展对大国复兴的重要性被强调突出,人才工作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关键位置被明确标示。党的二十大更加空前重视人才的地位和作用,着重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我国总体战略正在进行优化调整,力求通过创新驱动发展、人才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努力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全球范围内,小到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大到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其实都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竞争,可见人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当今世界科技和产业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飞速变革,重大创新性技术纷纷涌现,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也在不断加快。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虽然我国的科技水平整体有了明显提高,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进入世界先列,经济总量也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引领发展的科技实力和储备还有待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也亟待解决。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人才的自主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我国人才资源的竞争优势,将人才发展工作提升到一个战略性高度。

三、我国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所面临的问题及实施建议

(一)我国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所面临的问题

一百多年前,我国曾饱经战乱,导致了后来科技和人才的长期落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多方面的发展,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切才慢慢步入正轨。当前,中国人才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科技人力资源数量达1 亿人,专业技术人才达8000 万余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口达2.18亿人;化学、材料、工程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进入世界前列;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今天的辉煌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就要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国仍面临人才数量增长较快而人才质量提升较慢、人才素质变化较快而人才结构优化较慢、人才投入增加较快而人才原创成果产出较少的问题;我国人才发展工作在新时代下还有不少需要协调改进的地方,例如:我国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我国人才发展机制改革还存在末端不畅通的问题;在传统发展模式下人才评价和激励等机制不能满足对标国际一流和推动原始性创新的要求,部分领域亟待出台创新性政策和进行改革的问题;存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精尖人才数量偏少,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的数量、质量还尚有显著差距的问题;具有产业骨干适用型人才供应量不足,工程科技型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不协调,科技发展还存在“卡脖子”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少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枷锁,需要继续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二)对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几点建议

人才发展对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人才是社会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科技创新中的核心因素,核心技术要依靠人才,创新发展也要依靠人才。教育为人才成长提供系统培养体系,人才为创新提供可持续增长能量极,教育、人才、创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所以,在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教育、人才和创新缺一不可。与此同时,还需要配合以适当的人才政策、平台和机制等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起到促进作用。

1.坚持党对人才发展工作的全面引领作用

坚持党对人才发展工作的全面引领是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自古以来,人才都是富国兴邦之根本,要想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就必须要做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国上下共同努力要不断提高推进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吸引人才营造更加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平台基础,积极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的引领作用,着力把党内外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国家的全面建设中来,不断激发各方面人才的创新活力,努力培养出品德良好、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

2.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好人才的自主培养道路

科技的自立自强是国家的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像我们中国这样人口规模巨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走科技自主创新的道路,从而把科技的核心命脉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把科技的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聚焦重要领域关键技术,瞄准人工智能、高端芯片、能源安全等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努力在这些重大战略领域建立自身科技优势。而科技的发展本质是依靠人才的发展,人才的发展本质又是依靠教育的发展。培养人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中国是一个对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有着全方位巨大需求的社会主义大国,那么必须提高人才供给的自主能力,也就是主要依靠自己培养,那么就必须要大力优先发展教育,走科教兴国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进一步明确了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任务,指明了大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人才引领驱动作用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要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要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要在财政资金安排中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多种类型教育协同创新;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国家,推进教育的数字化建设;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要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要努力培养打造更多的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推进提升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工作。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在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高校是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和创新动力三者的重要结合点,也是集科技、教育和人才三大功能齐备的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承载体,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赋予了高校新的历史责任和战略使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高校要作为表率走在前列,努力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以便为国家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以实际行动筑牢国家强盛之基。例如,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要加快建设世界水平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切实提升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以高质量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

3.加快提升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战略人才已经作为一种新型人才站在了国际科技的前沿,对科技的自主创新起到了绝对引领作用,是支撑一个国家高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现今,国家间的竞争优势突出体现在创新能力方面,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才可能实现高端科技的自立自强,而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竞争的本质是教育的竞争,只有教育、人才、创新三者协同配合、相互作用、彼此促进,才能共同筑牢强国之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要把自主创新放到一个新的高度,做好战略谋划和战略布局,从而把握战略主动,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努力为人才提供世界一流的创新平台。下大力度集中国家优质资源支持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实验室,加快大型平台和团队的建设,增强价值引领力、思想创造力、理论创新力、文化传承力和服务贡献力。要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动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不断释放基础研究、交叉研究和前沿创新的活力。要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建立一批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的专门基地,以加强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的建设;要加强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在高校设立创新创业发展中心和产业孵化基地,积极组建创新发展团队,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对于科技的发展引领作用以及人才对于创新的支撑和驱动作用,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之才,培养造就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通过积极不断地发现、培养和推举人才,努力为尖端人才的崭露头角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4.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吸引国际尖端人才

我们所强调的人才自主培养,绝非与世隔绝和自我封闭。“海之大,因纳百川”,要想尽快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在大力培养国内自主人才的同时,我们也要结合新形势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积极主动地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千方百计引进那些能为我所用的尖端人才,尤其是创新性、紧缺性的顶尖人才,加快推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建设,为海外尖端人才在我国工作提供具有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环境,最终达到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目的。

5.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思想保证。学校培养人才,首先,必须要把握好政治方向,搞清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文化和实践的各个教育环节中去。从多方面增强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和文化自信自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发挥优秀党员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永葆爱国之心,激励广大师生继承我国优良文化传统;要全面加强思政课程的建设和完善,引导广大学生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尤其是高等院校要不断创新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教育引导学生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努力将广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 世纪我们拥有钱学森等一批批历尽艰辛归国只为振兴华夏的老一辈科学家;现如今,我们又拥有像黄大年、施一公等一批批放弃国外高薪只为复兴中华的归来赤子,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内心深处深沉的爱国情怀。

6.实施重点人才开发工程计划

如建立和优化实施战略科学家培育支持计划、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人才队伍体系;如改革完善职业教育机制,深入加强产教融合,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以深度合作驱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在空间维度上,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发起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同时,要面向国际前沿、新兴科学和交叉领域提前布局,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科研智库,积极开展原创性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资源盘活,强调自主创新,为基础研究提供保障;要加大教学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力度,紧扣国家战略需要,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通过“强基计划”等激活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探索对优秀学生精准培养的有效路径,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7.深化新时代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健全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为保证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有效落地,必须积极推进人才发展机制改革的建设完善,建立健全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例如,建立健全科学家及科研人员的信誉信用体系、优化国家人才分类体系、设立国家层面的人才大数据系统和成立国家层面人才发展专项经费等。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快建立实施以能力、价值和贡献等为导向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在以家国感情留住人才的同时也要用机制、体系和环境留住人才,从而有利于各方面科技人才更加安心、踏心和潜心地投入到研究和创新工作中去。

四、结束语

当前,世界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可以说人才已经成为大国间博弈的关键要素。此种形势下,我们若想在国际竞争中占领主动地位,就必须大力度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围绕人才集聚平台建设、人才发展机制改革等突破口和着力点,深入开展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开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青年人才支持和顶尖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创新思路和改革举措,更高水平打造新时代全球人才集聚高地,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国家的建设中来。

猜你喜欢

强国战略科技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战略
科技助我来看云
战略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