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乡村视角下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的使用后评价(POE)研究

2023-07-27邹文轩

村委主任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化振兴

邹文轩

摘要:乡村文化是乡村劳动人民繁衍生息的结晶,而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又是其传承与发展的载体。在未来乡村视角下,文章对浙江省杭州市新围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进行使用后评价(POE)研究,通过实地观察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获取调研数据,在分析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新围村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存在的问题,遵循原真性、前瞻性、参与性三大原则,从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优化道路交通、打造特色景观绿化、提升村民素养、丰富文化呈现方式、乡村本土人才助力乡村发展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为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的优化献计献策。

关键词:未来乡村;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文化振兴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2-0092-05    中国图书分类号:TU982.29     文章標识码:A

浙江不仅“美丽乡村”建设初具规模,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更是深入人心。面对发展新局,“未来乡村”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应运而生。从广义上看,“未来乡村”就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是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丽环境、美丽经济之上叠加的新形态;而从狭义上分析,“未来乡村”是指立足乡村资源特色、地域禀赋、产业优势和人文特征等元素,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突出、环境优美、服务便捷、智慧互联、整体智治、引领乡村发展方向的生态、生产、生活共同体[1]。未来乡村以“一统三化九场景”,集“美丽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于一体,着力构建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2]。因此,”未来乡村”是具有持续发展活力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现代化新农村。

正如梁漱溟所说,“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 以乡村为重, 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3]。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4]。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发展,文化是关键。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指能为村民提供相对集中的休闲娱乐户外文化空间,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虽已焕然一新,成为文化沟通和精神传播的桥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千村一面”,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本村独特的精神内涵与文化记忆点;二是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基础设施不完善、分布不均衡,加之村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参与感低,基础设施未能“物尽其用”;三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严峻,进而引发人口比例严重失调、亲情网带松弛、乡土人情味淡薄等问题。因此,在未来乡村视角下对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的使用后评价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

文章选取浙江省杭州市新围村为研究范本。新围村位于杭州市钱塘区河庄街道,交通便捷,周边公共基础设施较为齐全,公共文化景观空间分布均匀。

2   研究方法

文章基于使用后评价(POE)法,对新围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通过实地观察法收集与新围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相关的信息,采用访谈法与新围村相关人员展开交谈获得相关信息便于后期定性研究,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新围村村民对公共文化景观空间的满意度评价完成定量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对新围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的现状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

2.1   实地观察法

实地观察法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感觉器官或借助观察工具,对某些事物或事件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在新围村实地观察中,笔者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进行五感(形、声、闻、味、触)体验,对新围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进行观察。

2.2   访谈法

访谈法指采用口头访谈形式,与相关人员展开交谈,通过面对面谈话的形式获得来自被询问者的客观答复和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从而能够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实际体验与感受[5]。笔者针对新围村的人员构成,综合考虑新围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的使用情况,随机选择1位保洁员、1位村委干事、3位不同年龄段的村民进行现场访谈。

2.3   调查问卷法

调查问卷法是广泛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对新围村进行实地调研,从空间分布、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绿化景观4个方面构建13个满意度指标(见表1),并将村民对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的满意度分为以下5级: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调查问卷设置完成后向新围村村民随机发放,最后回收有效问卷进行满意度指标评分汇总,将汇总结果中每一级出现的频次作为权重。加权平均数的公

3   研究结果

3.1   实地走访结果

新围村共有3处公共文化景观空间,分别位于村庄北部,中西部与中东部(见表2)。公共文化景观空间1为新围村民俗文化广场,该广场仅有两个篮球框与文化宣传墙,文化传承性与趣味性不足且周边景观种植单一。公共文化景观空间2为新围村潮音文化广场,该广场有钱塘文化代表性景观小品,铺装丰富,但缺少村民户外活动基础设施,如垃圾桶、休憩座椅等。公共文化景观空间3为新围村围垦文化广场,该广场动区与静区分布明确,内部设有围垦文化宣传栏,但文化展示方式单调乏味,对人群吸引力不足。

3.2   访谈结果

针对新围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的使用情况,笔者对新围村1位保洁员、1位村委干事、3位不同年龄段的村民进行访谈,具体访谈结果如下(见表3)。从访谈结果来看,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素质不高、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文化呈现方式单一成为新围村村民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3个休闲文化广场)总体评价不佳的主要问题。

3.3   调查问卷结果

从村民对新围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满意度柱状图可看出(见图1),村民对公共文化景观空间的地理位置、道路可达性、景观绿化种类多样性满意度较高,满意度分别为4.5分、4.0分、3.9分;新围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均匀分布在村庄内部,为村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植物景观种类多样,错落有致。而村民对新围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分布满意度指标中文化属性、体验性评价较低;在道路交通类型中,村民对道路吸引力满意度最低,为2.3分;村民对基础设施类型满意度评分在四个类型中最低,其中,科技性满意度仅1.8分;在景观绿化类型中,地域特色性最低为2.9分。

3.4   现状总结

经笔者调研后发现,新围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存在以下五点问题(见表4):文化呈现方式单调,趣味性不够,对人群吸引力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村民日常活动;道路存在破损,缺乏乡村文化元素;植物季相单一,缺少地域特色植物景观;村民环保意识不足,素质不高,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4   未来乡村视角下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的优化原则及优化策略

4.1   优化原则

4.1.1   原真性原则

摸清文化根系厚植乡村文化底蕴是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关键,探索乡村文化的多元价值,掌握文化内涵的发展规律,让传承与发扬乡村文化齐头并进,避免因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面目全非。因此,在使用后评价研究过程中应坚持原真性原则。

4.1.2   前瞻性原则

一方面,引进先进的文化展示技术,拓宽文化传播途径;另一方面,以现代化手段提升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从而打造数字化的未来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

4.1.3   参与性原则

将营造文化氛围贯穿农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建设全过程,提高村民在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中的参与度,引导村民将自身发展融入乡村文化振兴中。

4.2   优化策略

4.2.1   优化空间布局

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建设应在明确村庄布局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维持乡村本真面貌,应改造荒废土地,整合散落地块,提高村庄土地使用率,盘活乡村空间资源。例如,利用宅前屋后的空地,打造乡味十足的邻里空间,便于老人儿童闲聊歇脚。

4.2.2   完善基础设施

一是在公共文化景观空间内增设垃圾桶和休憩座椅;二是维修、更换出现锈迹的健身设施,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增添空气质量检测器,实时监控村庄环境湿度、温度、负离子等环境指数,便于村民出行程安排;四是增设河道净水设备,循环水质;五是增添户外对讲屏幕,以满足村民户外活动的各类需求;六是在各道路口设置监控,实现路况实时监测。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景观空间中的基础设施,提高村民外出活动的频次。

4.2.3   优化道路交通

在不妨碍村民出行的情况下,在理清村庄布局基础上,对乡村道路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一要适当存留部分乡村小径,保留乡村的原汁原味;二要分设机动车道和人行横道,实现人车分流;三要及时修缮破损的道路及警示柱、护栏、道路指示牌等交通设施,保障村民外出安全。同时,在道路两侧增添带有雕塑、特色文化特征的元素,布置能够突显村民生活现状和文化审美的景墙,不仅增加村民通行趣味,还记载了乡村的历史变迁,有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4.2.4   打造特色景观绿化

一是在公共文化景观空间建设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如土、木、竹、藤、石等,采用农村传统的农具,如锄头、箩筐、石磨、石碾、大酱缸等乡土元素进行装饰。二是融入地方文化,呈现出乡风、乡俗、乡情、乡愁的特点。三是结合现代工艺打造乡村特色文化景观、塑造未来乡村。

4.2.5   提升村民素养,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

一方面,开设智慧讲堂,邀请专业人员讲解环境保护、文化传承方面的知识;挨家挨户发放传单,让文明素养走进家家户户;制定规则条例,并定期开展乡风文明评比大赛,奖励排名靠前者,用激励方式培养村民养成良好习惯。另一方面,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参与。想让乡村文化“活”起来,必须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例如,村民群体自行举办艺术绘画大赛、歌唱比赛等艺术活动,投票评选好人好事名单、文明家庭等。

4.2.6    突出细节,丰富文化呈现方式

在村庄相对重要、人流量密集的空间突出文化细节,除导视牌、文化栏等常规呈现方式外,引入数字技术突出文化要素。例如,运用5G、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乡村数字博物馆,运用新媒介成功保存乡村文化。

4.2.7   乡村本土人才助力乡村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是文化建设重不可或缺的部分。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本土人才,在乡村本土人才的培养上,政府应发挥主导力量,培育热爱乡村、服务乡村的乡村本土人才。乡村本土人才凭借对乡村独特的情感和认知,通过挖掘乡村蕴涵的文化资源,发挥创造力传承并弘扬乡村文化,改变乡村精神风貌,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5   结束语

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是凝聚人心的纽带,是乡村振兴的力量“凝聚枢”和发展“风向标”。在未来乡村视角下,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探索乡村公共文化景观空间的现状,针对其面临的问题,从多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进一步塑造独具特色的鄉村公共文化空间面貌,挖掘乡村特有的文化底蕴,向公众传达公共文化空间的核心价值,从而推动乡村文化的长久永续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参考文献:

[1]江山多娇文旅规划.浙江首推的“未来乡村”长啥样?为乡村振兴带来哪些启示?[EB/OL].(2021-11-10)[2021-11-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6022265386538435&wfr=spider&for=pc.

[2]浦江县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22-07-15)[2022-07-15].http://www.pj.gov.cn/art/2022/7/15/art_1229606368_1786692.html.

[3]吕宾.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求实,2019(02):97-108+112.

[4]中国青年报.青平: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EB/OL].(2022-02-24)[2022-02-2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5601287022109648&wfr=spider&for=pc.

[5]钱昊琛,姜新彤,李轩昊,黄远帆,谢璐瑶.基于POE理论的安置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紫金墨香苑为例[J].城市建筑,2022,19(13):15-18.

猜你喜欢

文化振兴
不断提高文化振兴对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作用的认识
不断提高文化振兴对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作用的认识
浅谈金华乡村文化振兴新路径
文化振兴视域下的唐代服饰文化解读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民族村寨文化振兴的三维视角:时间·空间·价值
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逻辑与治理反思
浅析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基层图书馆建设
弘扬德孝文化 助推文化振兴
浅谈如何加强乡村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