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3-07-27刘勤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高中物理新课改

刘勤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对策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传统高中阶段以提升分数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知识储备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因此对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势在必行.

1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面临的挑战

1.1 学生缺乏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与数学的联系十分密切,因此和语文、英语等学科相比,其知识点抽象性、逻辑性较强,这就在理解上为学生带来了难度,学生在主观层面上缺乏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物理知识的讲解更多依靠口头讲解辅以板书的形式,这种教学方法难以削减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对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帮助有限,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仍然云里雾里,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反复消化.再加上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和高考产生联系,因此教师在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往往由自己牢牢把控着课堂节奏,以此确保教学任务能够按时完成.种种因素的叠加都大幅削減了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导致学生对物理课堂产生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从而对物理课堂缺乏参与热情,对物理知识的探索也缺乏积极性.

1.2 教学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

发展心理学曾指出,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这时期个体的思维模式开始完成由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并且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后,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角度也更具开放性.然而在传统物理教学中,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教师的教学重点更多放在对应试技巧的反复练习上,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幅削减了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对学生思维活动的锻炼.久而久之,学生所习得的更多是对教师思维的机械复制,无论是解题思路还是思考问题时的切入点都逐渐趋于同质化,最终思维路径变得越来越狭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逐渐被磨灭.

1.3 师生之间没有构建积极的互动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并且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情,收集学生学习反馈,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优化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开始寻求在意识和行为上的自我独立,对长辈的管教开始出现反抗,同时这时期学生为了吸引同学的关注,往往采取和教师对着干的姿态,对教学工作的推进产生阻碍作用.而教师为了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也采取更加强硬的教学管理手段,这就导致课堂氛围逐渐变得紧张和严肃,学生的表达和交流渠道变少,对教师的敬畏感逐渐增强,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变得疏远,学生的反馈和体验被忽视,课堂教学实效性也因此受到较大制约.

2 未来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2.1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新课导入

传统教学模式大致包括新课导入、课堂教学、练习巩固这三个阶段,以往在各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单一性使得各环节同质化严重,难以凸显环节特色,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教学环节进行多样化的创新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首要步骤,而新课导入环节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始,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效的新课导入环节能够加快学生在学习状态上的转变,从而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对此,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创新,通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堂课的教学主题,从而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呈现立体生动的场景,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例如 在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这样一幅景象:一个人使用一个用过的塑料瓶,将瓶子的上半身剪去,在敞口处划定三个等分位置并用三条短绳系住,而三条短绳又共同系在一条长绳上,在瓶子内装满水,当这个人使用绳子甩动瓶子做竖直面的圆周运动时,水会不会洒出来? 这时教师暂停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问题,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往往都认为水是一定会洒出来,也有少数同学持不同意见.接着教师继续播放视频,最后发现水并没有洒出来,至此视频结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水为什么没有洒出来呢? 这个现象和什么物理知识有关呢? 以此引出本堂课的教学主题,这时学生的状态经过问题思考和讨论也逐渐活跃起来,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

2.2 强化合作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导入环节以后,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重难点的突破,前文提到,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的理解和实践应用都存在一定的难度.以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针对重难点的教学往往由教师进行重复讲解,以此强化学生的理解.但是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思维极易被局限住,并且由于学生在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上的客观差异,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也会在理解程度上有所不同,如果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授课,无疑会不断扩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也会因此打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体,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认识到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上的客观差异,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以团队的形式弥补个人的不足.

例如 在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这一课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呈现一个情景问题:由一名学生靠墙站立,用棍子挂着钟摆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钟摆从靠近学生眼球的地方开始摆动,并抛出问题“这个钟摆会不会碰到学生的眼睛,如果会,是因为什么? 不会又是因为什么? ”随后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这个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同观点的交流也启发了学生的灵感,从而有效锻炼了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

2.3 转变角色定位和学生积极互动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要想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具有科学性,就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猜测,而对学生进行细致了解的重要途径就是和学生的互动沟通.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角色观念,积极融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对什么方向的知识感兴趣,对什么风格的教学方法更容易接受,从而在教学活动的规划上更加贴合学生的喜好.同时,教师也要利用师生互动广泛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反馈,由于物理知识点的客观难度,很多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能够逐步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点,只是对教师思维的模仿,还有些学生表面上认真听讲,但是实际上已经走神,因此教师要借助互动交流增进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了解.尤其要注重给予每一位学生在互动中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分享自己的体会,从而在课堂上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活跃度.

2.4 拓展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

物理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无数科学家的奋斗事迹,这些正是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中也强调物理教学不能只关注对知识点的讲解,还要对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关怀、价值观念等各方面进行培养,因此教师要能够从物理知识点中挖掘更多适合进行教学拓展的元素,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也在精神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熏陶.

例如 在讲解牛顿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拓展讲解牛顿定律背后的故事,并从牛顿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促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并非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科学家关注了被人们忽视的生活细节,并坚持不懈地探索现象背后的原理,从而做出了留名青史的事迹.又或者拓展引入我国在科技领域的重大成绩,如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系统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内在动力.以此从人文主义视角对物理教学进行拓展,不仅为物理课堂注入了更多活力,也有助于在课堂上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逐渐消除学生对物理学科形成的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将物理课堂打造成更加多元化的综合课堂,同时也通过对课外内容的拓展增强物理知识的魅力,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使得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价值观念能够得到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任何一项事物的发展都并非一帆风顺,改革工作作为对过去问题的优化处理更是如此,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在时代的变革下,教育的方向和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教学素养,还要能够跟进时代的发展,对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地调整,这便是新课改下教师工作的核心.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不同以及学生在个性特点上的差异,都会导致改革工作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作为制约改革效率的重要因素必须及时解决.

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正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握物理学科的特点,并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增进对学生的了解,详细掌握学生的学情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对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为物理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扫清障碍,打造更加科学高效的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高中物理新课改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