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临界极值问题的处理方法
2023-07-27梅要
梅要
【关键词】高中物理;临界;极值
临界与极值问题不仅在高中物理问题解决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因此临界极值问题处理需要引起重视.临界状态指的是从一种物理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状态的物理现象,其主要体现的是物理状态的一种转化.物理状态转化过程中引发的物理问题叫作临界问题[1-2].而极值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临界问题直接相关,一般临界状态出现在极值时刻.
1 解决临界与极值问题基本思路
在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时候,需要对物体所经历的过程进行分析.科学分析物理问题时,需要满足哪些临界和极值条件,这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如果在物理问题解决中,存在“恰好”“至少”等关键词,就需要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物理量含义,然后积极对动态过程转化为物理时刻的情况进行分析,再利用高中物理知识和数学函数知识求出极值.
2 高中物理临界极值问题的处理方法
2.1 假设法在临界极值问题中的应用
假设法在高中物理临界极值问题解决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假设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物理中物体受力、物体运动、气体等温等容等压等问题,这种解决策略十分重要.假设法的应用程序为:假设→ 推理得出结论→ 判断原结论是否成立,最后根据得出的结论进行详细讨论分析[3].
例如 在新课标人教版物理知识“共点力平衡”的临界与极值问题解决中,就要加强对假设法的应用.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其和三根相同质量的轻质弹簧连接起来.在静止状态下,弹簧c 处于竖直状态,其与相邻两弹簧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夹角为120°,已知弹簧a、b 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F,则弹簧c 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
(A)F. (B)F +mg.
(C)F -mg. (D)mg -F.
对于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分情况进行分析:因为弹簧处于未知状态,需要分情况讨论.a、b 弹簧处于伸长状态,c 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簧a 和弹簧b 的拉力为F、弹簧c 的拉力为Fc,此时利用共点力平衡的知识可得2Fcos60°+F -mg=0,可得,F =mg-F,此时因为题目中没有明确规定mg 和F 的大小关系,所以mg =2F,可以說明F =2F -F =F,由此可知,选项(A)(D)是正确的.另一种情况,如果设想三根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小球受弹簧a 与弹簧b 的斜向下弹力F,而弹簧c 承受竖直向上的弹力,小球自身的重力为mg,通过小球受力情况分析,可知2Fcos60°+mg -F =0,由此可得F =mg +F,此时结果(B)为正确选项.第三种情况,如果三根弹簧同时处于伸长状态,然后对小球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得出2Fcos60°-mg -F=0,此时的F =F -mg,证明(C)选项正确.
通过对该题目分析可知,解决临界极值问题的关键是三个弹簧的状态,想要解决问题需要先对弹簧的状态分析,根据对弹簧状态分析,做出不同的情况假设,分析每种受力情况下不同弹簧和小球的受力状态,最后分析共点力平衡知识,得出小球的受力情况.在共点力平衡问题解决中,如果研究对象的状态无法确定,就需要分析可能存在的状态,然后利用平衡条件求解.
2.2 物理情境分析法在临界极值问题处理中的应用
物理情景分析法对于临界极值问题的处理发挥着关键作用.高中物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加重视对自主探究方法的利用,可以将自主探究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将具体的物理问题细化,实现对物理问题的深入探究.在实际的物理问题解决中,应该积极地设定物理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物理临界极值相关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情境进行创设,然后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物理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此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物理问题分析情境,便于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探究,激发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兴趣,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例如 针对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分析,就需要加强对物理情境分析法的应用.对于叠加体系统相对滑动临界极值问题,需要提前进行物理情境分析.因为在解决动力学问题中,两个物体的接触和滑动[4],往往需要一定的力学条件提供保证,物体从不相对滑动到刚要发生相对滑动,此时就会出现临界情况,从而引发极值出现.因此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找到刚要相对滑动时的临界条件,然后根据存在的临界条件对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对于叠加体系统的相对滑动情况,如果两物体的加速度是一致的,此时如果两物体间相对滑动的摩擦力是最大静摩擦,就需要对其临界极值状态进行分析.解题思路如下:(1)如果叠加体之间无相对滑动,就需要利用整体法求出系统的加速度a;(2)隔离以摩擦力为动力的物体,就要对其在最大静摩擦力状态下的最大加速度am 进行分析;(3)对结果进行比较判断:如果a ≤am ,此时两个物体没有相对滑动,此时的加速度是a;如果a >am ,此时的两个物体就会处于相对滑动状态;如果设定被动物体的加速度是a =am ,那么主动物体的加速度可以用a2 表示,此时对于该题目的分析,就需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单独计算.
例2 如图2所示.如果物体A 叠放在物体B上方,将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A 、B 的质量分别为m =6kg,mB =2kg,A 、B 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可以说明,在开始状态下F =10N,后期随着力F 增加,力增加到45N 的过程中,其最大静摩擦与滑动摩擦力一致.
(A)当F <12N 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B)当拉力大于12N 时,两个物体开始相对滑动.
(C)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开始相对运动.
(D)两物体一直没有相对运动.
对于该题目的解决,可以分情况进行讨论:如果当F =10N时,两个物体没有相对滑动,对物体A 和物体B 整体分析:F = m +m a①,a =1.25m/s;如果将被动物体B 进行隔离:此时μmAg=mBa ,结果可得am =6m/s;如果a ≤am ,两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没有相对滑动,此时则需要将a =6m/s 代入到① 式中,得到结果F =48N,由此可知,当F =48N 时,两个物体相对滑动,可知答案为(D).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临界极值问题解决中,最关键的就是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运动状态和受力特点找临界点,根据物体在临界点或临界状态下的已知条件,建立相关物理模型,分析过程,列方程,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