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探究

2023-07-27黄银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课程教学初中物理

黄银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教学;问题导向

所谓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物理课堂构建,要求教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与学生沟通互动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了解学生学习物理时的思维,并在课堂中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完成有效预习,课堂完成深度学习,课后巩固基础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初中物理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势,让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完成有效学习.

1 课前提出问题,有效导入课堂

1.1 在课前预习阶段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

预习是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的自主摸索、自主动脑的环节,是学生自己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整体感知,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在预习环节的体验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学生的课前预习阶段,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利用问题的巧妙设计,有效导入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在问题引导下明确学习目标,同时,问题贯穿了学生的预习环节,能够顺利引导学生参与预习的全过程.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学生的预习有重点,能够围绕重点循序渐进地完成预习.

例如 在预习“熔化和凝固”时,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设计的问题并不存在难度,主要是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且为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固体溶化温度变化规律,探究熔化与凝固过程奠定基础.教师设计了预习导学案,学生根据预习导学案展开预习,导学案中包含了预习内容以及具体问题.首先,学生会先看到物体熔化和凝固的动图,在学生还不能回答出“熔化”“凝固”的概念时,就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产生一定的了解.随后,再借助固体的熔化实验,让学生直接看到物体从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让学生明确固态和液态可以互相转换,从而促进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最后,导学案中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可以在固态和液态间互相转换? 所有物质的熔化条件相同吗? 对于这些知识点,学生只是在导学案中有了浅表的理解,学生能够说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但并不全面,教师引申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能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产生急迫的求学心理,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良好的状态.

1.2 在课前准备阶段提出问题,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导入

课前准备阶段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课前准备越来越重要,这一阶段教师设计的问题,有助于为学生正式开展学习提供重要途径,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的学习更有目的性,为学生课堂学习奠定基础.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灵活提出不同的问题,在课前准备阶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预习成果,避免预习流于形式,完成预习和课堂学习的有效衔接,并为授课做好导入.

例如 在教学“平均速度的测量”时,学生在预习时就对平均速度的概念有所涉猎,且导学案中介绍了停表和刻度尺的正确应用方法,学生缺乏的正是具体的实践探究环节.因此,教师要将停表和刻度尺的应用与平均速度的求解联系起来,在课前准备阶段设计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去探索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准确测量一个实际事件中的路程与时间,最终求出平均速度.此时,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对于平均速度的计算也有自己的理解,教师就可以将话题引到学生的动手实践上,出示刻度尺、停表、物理小车等实验工具,让学生在提出猜想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完成猜想的验证,顺利将新知识的学习引出来,完成了有效地导入.

2 课堂提出问题,提高学习深度

2.1 设置问题情境,带给学生好的答疑感受

问题情境是众多情境中的一种,在具体情境中设置问题,学生首先会在问题的引领下产生问题意识,也就是基于该问题去探究如何解决问题,这是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其次,问题情境也会和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相联系,促进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知识结构的同化,赋予新知识充满个性化的意义,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

在物理课堂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设置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也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主动活动,进而在解决问题时学生的内驱力被激活,学生的答疑感受变好.

例如 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针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知识点,教师设置了问题情境,以问题导学的方式,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真的需要介质,不同的介质又会给声音的传播带来什么影响,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了问题,很多学生根据课本中的知识点直接给出了答案,这是学生阅读课本预习的结果,或者学生养成了背诵知识点的习惯,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提出问题,追加一个为什么,让学生去探究物理原理.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设备和用具,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设计实验,可以翻阅课本,也可以询问教师.总之,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了知识的探索过程,之后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的结果给出有条有理的回答,这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达更有自信.又如,在教学“液体内部的压强”时,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微小压强计对液体内部的压强进行记录,其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在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就设置了问题情境,学生带着“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压强多大? 是否有规律? 等等”问题开展学习.有目的的学习,让学生在观察后时刻总结观察经验,与压强的知识相联系,促进学生利用问题的导向性完成学习.

2.2 鼓励相互提问,提高学习知识的深度

课堂中的问题设置,并不一定要全部出自教师,因为学生最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明确自己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同桌间互相提问,考核同桌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可以在小组内提出问题,针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等,都可以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的物理课堂能够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表达,让学生将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提出来,或者提出自己在学习时遇到的难题,这些问题是宝贵的课堂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例如 在学习“光的反射”时,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研究了光的反射定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直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有些学生的状态不佳,明显存在学习问题,但是在教师提问时又说不出自己存在的知识误区.这时,教师就鼓励学生同桌间互相提问,教师也准备了丰富的提问素材,如果学生实在没问题可问,也可以参考提问素材库中的问题.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不仅使学生回顾了课堂中的重要学习点,同时,畅所欲言的氛围,也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痛点,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开展进一步的学习,学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作为指导者,也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决定复习时设计的物理问题应该涵盖哪些方面,为学生的复习保驾护航.

3 课后提出问题,扎实巩固基础

3.1 总结环节提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在物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总结一般是由教师完成的,无论是板书形式,还是口头总结,教师似乎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匆匆总结作为课堂教学的结尾.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要调整总结环节的教学方式,设法在总结环节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利用问题的引导性,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同时,与学生之前所学的内容相联系,促进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加工本节课的知识,并且为下节课的教学做铺垫,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好奇.

例如 在教学“弹力 力的测量”的总结环节,教师就采取了总结时提问的方式,学生在本节课中学习了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并且经历了弹簧拉力的实验过程,而上一节课学生只是对物体的弹性和生活中弹性的应用做了初步了解,教师设计的问题为:弹簧的拉伸长度与什么有关? 通过弹簧的拉力,你能想到哪些生活物品中的弹性设计? 这些设计有哪些优势? 你知道弹簧的拉力有多大吗? 如何测量? 问题不是一次性提出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总结过程逐步提出,如果有些知识点学生在总结时已经说到,就可以忽视,最重要的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回顾,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

3.2 布置问题作业,帮助学生扎实和巩固所学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对物理作业进行优化与改革势在必行,而在作业中融入问题并不少見,但如何将问题与作业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在题目中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笔者在布置作业时发现,学生对物理作业的认识不足,认为巩固知识、提高物理解题能力,就需要依靠大量的刷题,即使笔者设置的作业量不大,学生也会通过课外练习补足.于是,可以从作业问题的难度、作业的量和作业内容三方面入手.

首先,在作业中问题的难度上,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练习时巩固基础知识,同时又设置了学生需要充分分析、判断和推理后才能解决的问题,难度不一,让学生感觉作业有挑战性.

其次,作业的量要适中,这点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置,因为有的学生在解题时会思路很慢,教师再给学生布置超量的作业,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做作业丧失兴趣.

最后,作业内容要做到丰富.就物理作业中的问题设置来说,不仅可以设置学生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解决的问题,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还可以设置客观性问题.这点很多教师有误区,认为物理学科的知识点非此即彼,导致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抑制.客观性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物理发散与创新思维,具备科学探索的精神,能够辩证性地看待物理问题,发展学生的大局观.

4 结语

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利用问题的引导性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促进学生在问题导学的学习模式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在课前,学生可以根据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探究浅表性知识,并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教师适时的问题引导,让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在课堂中,学生既可以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的引领下展开实践学习,也可以在同学的问题引导下展开深度学习;在课后,学生可以在问题引导下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巩固知识点.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课程教学初中物理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