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的颈椎针刀松解术对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2023-07-27湖北省丹江口市国药汉江医院442700
赵 刚 湖北省丹江口市国药汉江医院 4427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多是由于相邻椎体连接处的软骨,即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而继发一系列病理变化对神经根形成压迫,使其对应神经支配的范围出现麻木、疼痛、颈部僵硬等情况,甚至蔓延至手指,使其动作不灵活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老年患者而言影响更甚[1]。目前临床一般以药物等保守治疗为主,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迫,但易复发,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刀疗法以中医经脉理论作为基础,将腧穴针刺调节和经皮微创松解有机结合,且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将其融入其中,形成一种特色治疗方式。超声引导下颈椎针刀松解术,对病变的定位更为准确,大大提高临床效果[2]。鉴于此,笔者将超声引导下的颈椎针刀松解术应用于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标准:(1)西医参照《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3]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有典型的麻木、疼痛等根性症状,其症状范围与颈脊神经支配范围一致,压颈试验为阳性,CT、MRI等影像学明确诊断;(2)中医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标准:肢体麻木、肩颈、上肢刺痛为主症,颈部僵硬、活动不利,舌暗,脉弦滑为次症;(3)年龄>65岁;(4)意识清楚,可正常交流。排除标准:(1)伴严重骨质疏松症者;(2)脊柱结核疾病、恶性肿瘤;(3)椎体不稳,颈椎脊髓损伤者;(4)恐惧针刀不能完成研究者;(5)急性感染期者。以奇偶排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1.45±4.62)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1±0.16)年;病变节段C4~516例,C5~612例,C6~718例。观察组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66~85岁,平均年龄(70.52±4.5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4±0.17)年;病变节段C4~517例,C5~613例,C6~7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针刺取穴双侧颈夹脊穴、风池穴、肩井穴、后溪穴以及天柱、百劳、外关穴。选用华佗牌针灸针(江苏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规格:0.35mm×50mm;0.25mm×25mm)。俯卧位,常规消毒后针刺上述穴位;进针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隔天1次,持续治疗1个月;同时予以牵引训练, 1次/d,20~30min/次,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25%~33%,具体根据病情适当调整。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超声引导下的颈椎针刀松解术。患者选择侧卧位,疼痛部位一侧在上,身体保持与床面呈60°~70°夹角,以充分暴露颈前外侧部位。选用迈瑞Mindray型号M8 类型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与脊柱纵轴线平行,用高频线阵探头置于脊椎中线,探头上方靠近枕骨大孔,对C2、C3、C4棘突进行观察,显示清楚图像,确定C7横突后结节后,局麻,采用平面内穿刺技术,一次性针刀从探头外侧旁开约0.5cm向内侧进针,整个穿刺过程中保持针刀在超声图像上显影,针刀达到后结节骨面后,向下落空小幅度铲切 2~3下(落空不超过0.5cm),松解局部粘连软组织,完成后退出针刀,压迫针眼。依次向上C7到C2松解后结节,主要松解的是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起点、肩胛提肌起点。操作完成后,对所有针眼进行压迫止血,用无菌敷贴粘贴,并嘱咐患者平卧休息半小时,在此期间观察其有无不良情况。1次/周。两组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经过治疗后患者颈部麻木、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颈部功能恢复正常,活动度正常, 则为治疗显效;治疗后患者颈部疼痛、麻木等症状明显好转,颈部功能、活动度提高,对生活工作影响小,则为治疗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持续加重,则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疼痛、颈椎功能评估:疼痛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一端0分表示无痛,一端10分表示疼痛强烈,评分越高则疼痛越明显;颈椎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包括颈痛及相关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2个方面,10个项目,0~5分,分数越高则功能障碍越严重。同时对两组颈椎旋转活动角度、屈伸情况进行测量。(3)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流速进行测量,观察其血流变化情况。(4)通过积分量表对患者颈部疼痛、麻木症状进行评定,积分越低症状越轻。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比对照组的71.74%高,差异显著(χ2=5.926 2,P=0.026 7<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VAS、ND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NDI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颈椎活动度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颈椎屈伸、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活动度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屈伸、旋转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颈椎活动度变化比较
2.4 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血流速度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颈部疼痛、麻术症状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高发疾病之一,涉及软组织改变神经及颈椎骨质结构的变化。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以及手机电脑的普及,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保守治疗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治疗方式,常规治疗以物理或止痛药物为主,在短期内可减轻患者急性炎症、改善血液循环,但长期效果欠佳,整体疗效存在一定局限性。
颈椎病在中医中可归为“痹症”“项强”等范畴。对其病因论述颇多,历来的医籍、医案中均有详细记载。《素问·痹论》曰:“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气寒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甲乙经》曰:“肩痛不可举……肩背痹痛,痹不举……”故中医认为虚寒型颈椎病病因在于风、寒、湿入侵机体,风为百病之长,亦为阳邪,可侵袭阳位,常对人体上部及肌表造成损伤。因此风邪入侵后,可致上肢走窜痛;寒为阴邪,可伤及阳气,当寒邪侵袭机体后,患病部位经脉气血凝滞不通,故而引发疼痛。风寒入侵则致体虚,体虚则百病丛生,病位气机不畅,寒气凝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颈项强直,活动不利,素体虚弱,病情缠绵,难以根治[4]。由此可见,当颈部经络逢风、寒、湿等外邪入侵,易致经络痹阻,筋脉不利,气血运行受阻,进而引发颈肩僵硬麻木、屈伸旋转不利。因此治疗应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理气散结为主[5-6]。针刀疗法以祖国传统医学《黄帝内经》《灵柩》等理论作为基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针刀也逐渐融合了现代医学知识[7]。本文对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的颈椎针刀松解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高,且治疗后VAS、NDI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屈伸、旋转活动度强于对照组(P<0.05)。表明超声引导下的颈椎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益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颈部压迫神经支配区域麻木、疼痛等症状体征,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增强颈椎屈伸、旋转等活动度。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加,且快于对照组,同时颈部疼痛、麻木等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超声引导下的颈椎针刀松解术治疗该病能对颈部血流动力学进行改善,加快血液循环,增强局部新陈代谢,从而显著改善症状。这是由于超声引导下的颈椎针刀松解术是将中医特色针刀疗法与现代超声影像学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现代特色治疗方式。传统方法仅靠手摸、眼看及经验来定位解剖位置,确定病变位置,实施针刀,很多时候不能有效刺激病变部位,偶尔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与其相比,超声引导下针刀疗法安全性更高[8-9]。通过超声可清晰显示血管、神经,且对刺入皮下的针刀也能清晰可见,整个治疗过程实现可视化,提高了安全性和有效性。针刀作为一种闭合性的松解术,以“以痛为腧”的理念,将条索、硬结及压痛点作为进针刀点,可对病变组织直接进行切割松解刺激,减轻局部组织张力,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解除病变区域血管神经受压迫的情况,促进炎症及引起疼痛物质的吸收,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颈椎关节力学平衡得到恢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0]。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的颈椎针刀松解术应用于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症状,减轻疼痛程度,增强颈椎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