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政课有机渗透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

2023-07-26朱昕苗

高考·上 2023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高中

朱昕苗

摘 要:劳动是中国传统美德,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这一美德却在现代高中生群体中很难体现,甚至有许多高中生做着“一夜成名”的美梦。高中思政课肩负着十分艰巨的使命,将新时代劳动教育有机渗透进高中思政课中,可以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现代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对高中思政课有机渗透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有机渗透;新时代劳动教育

高中思政课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有助于和谐文明社会的构建。在高中思政课中有效渗透新时代劳动教育内容,可以让高中生深刻懂得劳动的光荣和伟大,将劳动精神发扬光大。同时,通过劳动实践,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劳动技能及其生活自理能力,这对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高中思政课中渗透新时代劳动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助于高中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对提高学生独立能力和应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中思政课融入新时代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劳动教育价值的正确认知

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端正其对劳动态度。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开展劳动教育,对其成长具有很大帮助,不仅可以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其创新能力。当然,也有少数学生认为劳动教育课程挤占了文化课学习时间,对其学习造成了影响。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劳动教育持赞同态度,这也意味着仍有部分学生缺乏对劳动价值的认知,对劳动教育理解得过于片面,也就无法体会到劳动的真正意义[1]。同时,高中生通常面临着比较大的学习压力,这种课程对于提高学生成绩而言没有太大帮助,故而这部分课程无法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对象,其思想认知及心理倾向,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有着直接影响,想要在高中思政课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内容,首先要纠正学生对劳动教育错误的观点和认知。

(二)资源匮乏且形式单一

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仍旧有许多学校未对劳动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劳动课程的学科地位始终处于游离边缘,可有可无。当然,也有部分学校开设了劳动课程,但课时少之又少,严重阻碍了劳动课程的贯彻落实。目前,开展劳动课程的教师通常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专业程度比较低,导致劳动教育形同虚设,无法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有研究显示,大部分学生参加的劳动教育活动,要么是劳动值日生,要么是班级集体劳动,真正意义的劳动活动非常少[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有劳动实践的经历,但实践方式比较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在劳动中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劳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另外,课程内容的匮乏,也是导致劳动教育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教育者对劳动教育内涵认知不足有很大关系,没有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再加上自身专业素养不足,无法对劳动教育的教育内容和考评环节进行全面把握。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依旧沿用传统老旧的教学手段,故而无法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情。要知道,教育手段的创新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及劳动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游刃有余,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然而,从劳动教育开展状况来看,许多教师只是将劳动教育内容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层次引导,以至于教学效果不佳。

(三)劳动教育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规范

相关调查显示,不论是教师队伍,还是教育设施,均处于匮乏状态,导致劳动教育课程无法顺利开展。之所以存在这个问题,与劳动保障机制不完善有着直接关系[3]。教师队伍的不成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并不具备专业劳动教育的相关素质,从一定层面来说,不仅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而且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劳动教育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评估是劳动课程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整体教学效果有着很大影响,通过客观、全面的评估,评判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操作性及规范性。不过,大部分学校并未重视劳动教育课程的贯彻落实,评估手段比较单一,也未建立健全课程评估方式。

二、高中思政课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拓展劳动教育覆盖面

首先,合理拓展外部渠道。劳动教育活动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意义上领会劳动活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以及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要积极落实国家政策,从科学发展角度,合理设置劳动必修课程和劳动周,将思政课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劳动教育的开展配备优秀人才,确保劳动教育的贯彻落实,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加强实践锻炼,将劳动内容与课本教材进行有效融合,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课外渠道,实现校内劳动教育的延伸,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次,多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发挥着十分突出的优势。因此,家长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多为孩子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倡导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一来可以让他们掌握一些常用的实践技能,二来使其充分感受劳动的快乐,提高其对劳动价值的认同感。

最后,社会增强与学校、家庭的密切合作。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支持,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劳动教育的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社会各个领域应主动承担起一定的育人责任,如事业单位、农场等,可为学生劳动实践提供场所;红十字会、工会等,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劳动平台,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公益劳动中来,使其切身感受劳动的魅力。

(二)优化教育教学理念

新时代赋予了教育新的责任和使命,以往单纯灌输知识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新时代教育強调的是“以人为本”,要求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环节的直接执行者,应当具备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高中思政课为劳动教育的融入提供知识逻辑,而劳动教育也可为高中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实践逻辑,二者相得益彰,故而思政课教师应当牢固树立学科融合教学的综合性课程理念[4]。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强调学生的劳动体验,有效解决学生不重视劳动、不会劳动等问题。新版高中思政课教材有许多与劳动教育相契合的内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内容、“劳模精神”等,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充分利用,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劳动素养。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与旁听劳动争议仲裁,接受相关部门负责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科普。并引导学生从直接体验中总结劳动的意义。也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提高学生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的能力。

(三)保证劳动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首先,加大对劳动教育实践资源的开发力度。劳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个人体验,进而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劳动教育内容。不过,根据当前劳动教育开展状况来看,劳动教育仅停留于说教层面,教学内容单一且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劳动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动手、动眼和动脑的能力[5]。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应转变教学策略,倡导合作式学习,考虑到学生发展情况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对知识的需求等指标,进一步优化和细化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情境学习中,有助于劳动教育德育效果的提升。良好的管理秩序,是保证劳动教育顺利实施的基础前提。对于学校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劳动教育管理:第一,时间管理。制订系统化、可行性的课程机制,将劳动教育更深层次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比如,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学校值日内容的相关课题,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环卫工人的角度看待劳动,使其深深体会环卫工人的伟大以及其突显的个人价值,从而激发学生想要劳动的积极性。第二,空间管理。传统教室已经无法满足劳动教育创设真实情境的需求,故而应当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更加充足的场地和设备,以此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可度。

其次,对思政课教材中的劳育结合点进行深入挖掘。高中思政课教材中含有许多劳动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和观念。比如,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中的改革开放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我国综合国力获得显著增强,人民的生活质量也获得明显改善。要让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离不开广大人民的不断奋斗和拼搏,由此体会劳动的重要价值。当然,也可以在思政课中融入新时代劳动热点。值得注意的是,融入的时政要闻,既要符合学科特点,又要体现课程性质。如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可以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會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杰出成果,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数据,感受改革开放之后通过广大劳动人民坚持不懈地努力,换来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可以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倡议等热点问题,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让学生深刻明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进步,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繁荣富强的必经之路。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现在幸福的生活,是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探索出来的,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理解劳动观念,更能够理解唯有劳动才是创造幸福的真谛。

最后,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学校应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全面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与精神家园,润物细无声地开展劳动教育。充分利用校内各种硬件设施,如楼道的展板、楼道的墙壁等,张贴有关劳动知识的手抄报、手写的倡议书等。也可以在教学楼大厅的显示屏上循环播放一些先进劳动者的光荣事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劳动文化的洗礼和熏陶,使其在潜意识中领悟劳动的伟大[6]。当然,也可以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比如,在世界环境日带领学生到街道上清理垃圾;在重阳节带领学生去看望孤寡老人,帮助他们整理衣物;在交通安全宣传周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在路边安全的地方进行安全知识宣讲活动,提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市民的安全意识等。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必然会使其产生荣誉感,有助于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另外,还应重视劳动教育方式的创新与优化。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对本地的文化根源进行深入挖掘,精心设计校本课程。比如剪纸图案多种多样,蕴含着极为浓郁的中国特色,且与传统节日一一对应,可以与剪纸文化相结合,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民间手艺人来学校开展剪纸文化交流会,也可以在学校内部设置剪纸工作坊,让学生参加这项劳动。在劳动实践中,既可以让学生开阔自己的眼界,又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四)健全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完善劳育评价体系,优化完善评价指标和内容,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涵盖劳动价值观、劳动意识、劳动技术知识和劳动理论知识学习成果等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评价方法及形式,强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通过课堂测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阶段性测试,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规划进行合理编排和设计;通过诊断性评价,能够将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充分反映出来,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查,对推动劳动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完善劳育监督检查,依法对劳动教育进行指导,确保劳动教育开展的全面性和规范性。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尽快出台相关劳动教育法,进一步保障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开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与所有人预想不同的是,“一夜成名”“坐享其成”等不正之风,正在逐渐腐蚀广大高中生的精神,在不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下,一些高中生表现出好吃懒做、随意践踏他人劳动成果等恶劣的行为。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劳动教育的缺失,成为高中生全面发展中最大的不足。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国教育目前面临的迫切问题,在高中思政课中融入劳动教育是一种必然,致力于培养高中生科学的劳动价值观,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曹雅蓉.劳动教育助力高中思政课教学论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3):50-52.

[2]李俊文.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价值与实践[J].新智慧,2022(29):1-3.

[3]向小琴,张登奎.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内容、原则及实践要求[J].基础教育参考,2022(8):12-15.

[4]何紫乔.新时代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育人的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22(18):86-89.

[5]李敏,叶文明.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路径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1(31):45-47.

[6]蒋五仓,袁佰万,张志彩.让高中思政课有机渗透新时代劳动教育[J].学苑教育,2020(29):7-8.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常规课题“县域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劳动教育“1-1-3”路径研究”(课题编号:FJJKZX22-75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政课高中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