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3-07-26曾云

高考·上 2023年3期
关键词:守正创新鉴赏教学高中美术

曾云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由知识本位向核心素养转变,引发关于教学模式的深度讨论与实践探索。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美术表现力的重要载体,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教学模式的转型已成为必然。基于此,现结合教学实际,分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实困境,并紧扣新课改的教育要求,以内容组织、方法运用以及评价建构为着力点,探索鉴赏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构建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的美术课堂,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新课改;守正创新

在素养立意的教育新阶段,高中美术确立了以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为主的核心素养内涵,推动教学重心由知识与技能训练向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培养转变,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鉴赏作为高中美术最为基础的教学板块,是支持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是长期以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边缘化、窄视化等教育异化现象。如何顺应教育新理念、新形势,提升鉴赏教学实效性成为教师亟待思考与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新课程改革推行由来已久,但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断层的现象并非个例。高中美术在新课改精神的落實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局限性,教学成效尚未达到预期。具体而言,鉴赏教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封闭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的集合体,是落实教学目标,塑造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就目前而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未能完全摆脱依参而教的局限性,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第一,教材功能异位。一些教师将教材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将教材视为鉴赏教学素材的唯一来源,采取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知识的课堂组织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有序性与规范性,但是教学内容被封闭于教材这一有限的范围之内,容易造成学生审美视角狭窄的问题,鉴赏能力停留肤浅层面。此外,教师忽视了对教材知识的整合与重塑,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呈现碎片化的状态,难以捕捉认知要点,课堂学习的收获感不足,未能形成深刻的思维启发或情感体验。第二,教学资源缺乏时代性。美术鉴赏是一项注重体验与实践的课程,依赖于自我生活经验与文化积累。教学内容应与新时代同向同行,让学生接触到最为真实、生动的美术知识。但是一些教师缺乏“大美术”观念,对鉴赏资源的开发力度不足,造成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适切性较为不足,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较为肤浅,难以引发情感共鸣,难以获得美的感受,不利于鉴赏水平的提升。

(二)指导方法失当

教学方法是连接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的纽带,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提质增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纵观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际情况,存在教学方法选择与应用失当的问题。第一,教学创新流于形式。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创新成为常谈常新的话题,教师为此做出了诸多的尝试。然而受制于知识本位观念,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服务于知识的高速、高频传递,而并非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因如此,无论教学外在形式如何转变,其内核仍然是对事实性知识的灌输,对于学生的内心想法与学习需求缺乏足够的关注。造成鉴赏教学的创新停留于“穿新鞋,走老路”的层面,教学效果很难获得实质性的突破。第二,师生主体定位不够清晰。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但是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足够自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不敢真正“放权”。在教学过程中主导过强、干涉过多,甚至将达成共识的美术作品内涵认知强加给学生,并未给学生自由探索与个性表达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呈现封闭、固化发展态势,独特的感受、丰富的联想以及独立的分析与判断等关键能力受到禁锢,不利于鉴赏水平的发展。

(三)评价依据模糊

评价具有激励、诊断、导向、调控的功能,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也是极易被忽略的教学环节。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依据模糊等现实问题,成为影响教学提质的又一重要因素。第一,从评价方式而言,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感不强。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简单的评价,缺乏认知与情感的交流,弱化了评价的激励作用。此外,单一的结果式评价让教师很难通过评价发现学生在鉴赏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思维瓶颈或是知识障碍,也使得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影响评价导向功能的发挥,教师处于不断修正教学结果的被动状态,不利于鉴赏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二,从评价依据而言,教师通常将学生的技能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甚至唯一依据,忽视了对学习态度、方法、思维的关注,不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认知短板,不利于挖掘、释放学生的美术学习潜能。此外,评价依据带有主观情感色彩,影响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

二、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优化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

1.教材活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重新调整教材的功能定位,突出其工具属性,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根据核心素养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与整合,让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走向序列化、高效化。以《人间生活》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欣赏中国隋唐到宋代具有代表性的画作,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表现世俗生活的。教师根据美术鉴赏的三个层次,欣赏、判断和体验,重塑教材知识,组织教学内容。首先,欣赏作品,形成初步感悟。例如,唐朝的人物画像《捣练图》,教师先对作者与作品进行简单介绍,包括作者擅长的作画形式、《捣练图》的绢本、设色及规格等,为学生的欣赏带来启发。并为学生提供自由欣赏的空间,观察作品的内容,提炼关键信息,感受唐代追求丰腴之美的审美观念。其次,判断作品技法和构思。对于画作技巧的欣赏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性策略提示。例如,《捣练图》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了人物的动作姿态。引导学生以此为观察着力点,分析画作场景分布巧思以及人物造型与着装的设色、勾线特点,学习、训练鉴赏技巧。最后,实践体验,创作个性作品。教师引导学生由古代画作向现实生活拓展,围绕人间生活这一主题,结合实际生活经历或体验,创作一幅人物绘画,将鉴赏过程中的所学融入自我情感,以画作的形式呈现出来,促进客观知识与主观认知的融合,提升鉴赏能力。

2.课外拓展

新课标强调应不斷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时代性、先进性与发展性,将经典艺术与新理念、新思潮相结合。因此,对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而言,教师应摆脱依参而教,注重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赋予课堂教学内容以生命力[1]。以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作品了解美术家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学会从形式着手领会作品意义。教材中列举了诸多典型的作品。例如:《手与球面镜》促使学生认识到立足特殊的视角看待日常事物;《月华图》展现了孤寂、静谧、清冷的意境,体现了反抗世俗的精神;《乡间音乐会》则通过刻画人们所向往的田园生活,渲染了一种浪漫、诗意、享乐的情感基调等。教师以教材中的素材为蓝本,引导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反映当下社会生活的作品,如《民族脊梁——致敬钟南山》,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尝试独立完成作品鉴赏。分析画面结构布局,分析作品明暗的搭配,品鉴色彩的渐变运用等,实现课堂认知的迁移应用,促进知识的内化。此外,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现象与生活体验,挖掘作品更为深刻的内涵。例如,以“拳头”为切入点分析个人理解,由绘画表征引申至民族精神,感受中国力量。通过课外资源拓展,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内容的建构注入时代气息,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是社会生活与精神风貌的缩影,形成高屋建瓴的鉴赏视角以及开阔的鉴赏思维。

(二)革新教学方式

1.多样激趣

学习动力通常源自对学习材料及教学方式的兴趣,新课标倡导设计和运用多种学习工具,有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因此,教师以兴趣为教学改革的底层逻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鉴赏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通俗的浪潮教学为例,本节课围绕大众文化展开探究,引导学生在分析、探讨、感受美术作品的过程中,理解“雅”与“俗”,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鉴赏教学活动不仅仅限于观察,教师要融入做一做、演一演等新颖的元素,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学会多角度地理解美术作品。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以剪纸这一民间艺术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制作一张剪纸画。由此提出思考问题,大众艺术是否等同于民间艺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诠释本节课的探讨中心点,即美术是如何吸收通俗艺术、民间艺术的部分元素,将学生的认知由感性体验推向理性思考。其次,在鉴赏探究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演绎的方式再现作品内容,体悟其中思想。例如,对于《西厢记·窥柬》的赏析,教师让学生模仿画中的人物位置关系与动作,并围绕画作主题推断不同人物的心情,以表情动作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演绎活动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教师进而提出探究问题,画中有哪些大众文化因素?又如,画面暗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题旨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由典型作品的赏析推导出大众文化的一般规律,实现鉴赏层次的升华。

2.问题导学

思维是决定美术鉴赏深度的关键因素,而问题则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采取问题导学的方式,形成探究主线,让学生的思维时刻保持活跃性,并由肤浅走向深刻,深化鉴赏体验[2]。以《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渗透美术鉴赏的艺术特点和要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鉴赏能力,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价。教师借助问题让抽象的鉴赏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更为快速地理解知识本质。例如,从不同角度欣赏《蒙娜丽莎》,教师根据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三个递进层次设计问题。一是你觉得蒙娜丽莎美吗?引导学生从表征形式着手完成读画,捕捉自己关注的信息作为鉴赏切入点。二是你认为是什么吸引画家刻画她?引导学生解读作品的内涵,从整体上体会人物神韵。三是画作中展现了哪些写实技巧?组织学生分析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创作思维。四是为什么这幅画会成为文艺复兴的时代标志?跳脱画作表征,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分析作品价值,理解艺术成就。在此基础上,从整体视角分析各个导学问题,从中抽象出美术鉴赏的过程和方法。以问题为载体展开探究式学习,改变自上而下的认知灌输,引导学生经历质疑与思考,主动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内化知识,实现鉴赏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3.合作探究

在新课改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成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未来发展态势。教师需要建立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课堂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以《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为了解作品中反映出的美术家的自我意识,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教师组织项目式教学,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首先,搭建学习小组。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鉴赏认知基础、能力发展需求,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多方因素,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完成自主学习。其次,布置项目探究任务。教师设定“讲故事的人绘画展”中心议题,让学生思考想要表达的思想,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家,整合其作品设计绘画展,围绕中心议题布置子任务。一是对比分析所选美术家青年、中年、老年不同阶段的自画像,透过眼睛感知人物形象、气质、精神等方面的变化;二是从艺术表现手法、创作背景、风格特点、表现意图、自我意识与社会关系等角度,甄选参与画展的作品;三是,为学生提供自由且充足的小组合作探究空间,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看法,解决意见分歧,通过协商的方式达成共识,完成项目任务。而教师秉持先学后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项目探究结果提供必要的点拨与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

(三)重塑教学评价

完善教学评价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师紧扣学生鉴赏能力持续发展的需求重塑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变幻的自然万象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欣赏中国南北方山水画,分析中西方艺术家表达自然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教师围绕该认知板块的目标要求制订评价依据、选择评价方式。首先,评价依据的制订,从鉴赏结果、态度表现、创作构思、技法理解四个维度着手。例如,鉴赏结论中是否体现自己的独特见解、课堂学习中是否展现出互动积极性、对中国山水画绘画形式的理解程度、课后创作成果等。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做出评价,分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作为教学定向、学习定法的参考。其次,评价方法的选择,采取多主体、过程性评价。例如,采取教师评价与生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发挥教师的专业视角与同伴平行思维优势,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定位,在后续的学习中做到扬长避短。又如,引入档案袋评价方式,事无巨细地记录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表现,便于发现教学设计与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及时做出调整。通过重塑教学评价打造建构、实施、修正、优化的鉴赏教学闭环,提升教学的时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鉴赏教学是高中美术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驱动。在大力倡导改革创新的新时期,教师需要摆脱经验主义的束缚,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地探索更为高效、有趣、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以美育人的功能,推动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文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J].高考,2022(2):174-176.

[2]吴铁城.与时俱进,创新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J].漫画月刊,2022(Z2):22-23.

猜你喜欢

守正创新鉴赏教学高中美术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新课标下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策略
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