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常态化应用项目学习分析

2023-07-26左登良

高考·上 2023年3期
关键词:常态化项目学习高中

左登良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与高中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变革,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与教学形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创新变动,这要求高中数学教师结合数学教学设计,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常态化应用项目学习法,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运用,促使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围绕项目学習的相关概念展开研究,简要阐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常态化应用项目学习的现实意义,深入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常态化应用项目学习的具体策略,希望能为高中数学教育从业者提供一些与众不同的合理化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常态化;项目学习

在高中数学新课标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项目式学习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优势日渐显著。它能够基于驱动性问题设计,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数学探究意识,让学生在参与探索趣味性问题的同时,高效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迁移运用,进而为培养高中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与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基于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推动项目式学习法的常态化应用,已成为高中数学教师创新变革和亟待解决的首要研究课题。

一、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常态化应用项目学习

(一)项目学习概述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项目学习主要是指教师以数学知识结构为载体,通过对项目进行合理拆分,并基于驱动性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具有真实性的实践活动中,利用现有学习资源、既有知识、思维品质等要素,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和解决各种挑战性问题,逐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认知与理解,最终能够公开分享项目成果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帮助学生构建起相对完整的数学核心知识结构,还有助于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快速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将传统教学与项目学习相融合,通过合理搭配大项目、小项目和微项目,持续推动项目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常态化应用[1]。

(二)项目学习的实施流程

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通常是按照一定流程,让学生基于驱动问题自主探讨知识并完成对知识迁移应用的教学形态[2]。具体来讲,在应用项目式学习法展开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高中数学教师严格按照流程有序实施:第一,项目问题情境创设。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数学教师应以项目单元内容和知识为载体,也可以融合其他学科内容,通过合理创设具有丰富性与趣味性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充分调动班级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第二,项目任务设计。在设计项目学习任务时,为了保证不同层次学生均能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需要教师基于高中生的最近发展区特性,合理设置核心素养发展导向下的任务体系,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数学思维。第三,项目实施与成果总结。要想有效发挥项目学习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必须以学生为项目实施主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最终让学生将项目总结成果予以公开分享、展示,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合作意识和综合能力的目的。第四,项目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着重注意项目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即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总结反思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引导学生在此环节中提升数学能力。同时,还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样化评价方式,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及不足,从而在相互交流、协同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全方位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常态化应用项目学习的分析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常态化应用项目学习的现实意义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与教育策略,以促进高中生六大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3]。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师既要注重对数学教材内容的系统教授,更要注重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而项目式学习作为当下比较常见且教学效果显著的新型教学形态,将其合理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索过程中快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逐步实现自身数学能力的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空间,不断拓宽学生数学学习视野,使其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最终实现全体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因此,项目式学习是当下培养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需要高中教师高度重视项目式学习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态化实践应用。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常态化应用项目学习的基本特征

(一)问题情境生活化

鉴于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普遍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复杂性和逻辑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在应用项目式学习法展开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贴近学生周边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由此来将教材中晦涩难懂的抽象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且容易理解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消除学生对抽象理论基础知识的畏难情绪,有效激活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探索欲望,循序渐进地提升高中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比如,在讲解“指数函数”相关教学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与生物理论知识,创设“病毒是如何分裂的”这一生活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和既有知识,全面分析病毒分裂次数与个数之间的关联性,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总结,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指数函数相关知识的迁移运用。

(二)项目主体合作化

现阶段,项目式学习主要是利用学生个体之间的协同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驱动性问题本质,以实现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全方位发展。对学生而言,通过参与小组合作化项目学习,可以在快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技能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自身的合作探究能力。对教师而言,应用项目式学习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注重对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讲解,还应给予学生合作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所以,项目式教学法具有项目主体合作化的特征。以“椭圆标准方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将本课程划分为四个部分,即椭圆的曲线起源、定义探究、方程推导和方程应用,并将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并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总结展示,由此来加深学生对椭圆标准方程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不断培养高中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项目问题驱动化

在项目学习法实践应用期间,高中生通常是以驱动性问题为导向展开数学知识探索学习,并逐步形成适合自身认知水平的核心知识框架[4]。简言之,项目化学习其实就是学生搭建知识框架的过程。并且,在解决驱动性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不断拓宽学生数学学习视野,以達到培养学生高阶数学思维的效果。可见,项目问题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驱动性和挑战性。

四、高中数学教学中常态化应用项目学习的具体策略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化,要想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最大效能,必须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严格按照一定的实施流程有序开展教学活动[5]。基于此,本文以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2.2基本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教学为例,合理开展相应的项目学习应用研究。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高中生知识探索欲望

在应用项目式学习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既有的知识经验,合理创设具有生活化元素的驱动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全体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在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快速掌握不同章节的重难点知识,明确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促使学生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得到稳步发展。比如,在讲解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2.2基本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结合教学内容与重难点知识,设计项目驱动问题:基本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分别是从哪些角度反映基本不等式的性质的?是如何发现这些性质的?你还可以提出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呢?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设疑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还应贴近学生周边实际生活,创设与之对应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在农村,为了防止鸡、鸭以及其他家禽对菜地的破坏,当地农民通常采用搭建篱笆的方式将菜地围成一个矩形菜园,请问如何用最少的材料进行搭建?长和宽应该怎么分配?若所用篱笆的长度固定,怎样设计才能获得最大的菜园面积?通过创设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将教材中晦涩难懂的不等式知识转变为直观、形象的类似情境,由此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

(二)设计驱动型项目任务,增强高中生知识认知能力

要想更好地发挥项目式学习法的最大效用,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认知特点和学习水平,设计科学、有效的驱动型项目任务,不断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展开深度学习,以达到提升学生数学认知水平与高阶思维的目的。比如,针对本次课程情境导学中的几何图形,即在正方形中有4个相似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对此,教师可以基于班级学生基本学情设计如下的驱动型任务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任务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分析这个几何图形中蕴含着的哪些数学关系。任务二:同学们,是否存有不等关系呢?若有,针对这一不等关系,如何用数学语言将它表现出来呢?任务三:根据任务二得到的不等式,如果>0,>0,用,分别代替,,你还可以得到哪个不等式呢?如何证明呢?任务四: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呢?通过设置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驱动型项目任务,让学生加深对基本不等式这一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项目,拓宽学生数学视野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过程通常是以学生的合作探究来完成,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通过应用项目式学习法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活动,需要学生根据所得成果的具体内容,合理选择提交书面材料、公开汇报、PPT演示等方式进行可视化呈现。所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基于上述设计的四项驱动型任务,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后续的教学工作,不断拓宽高中生的数学视野。其中,针对驱动任务一,学生需要对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进行观察、探索,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发现“大正方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这一数学关系;针对驱动任务二,学生可以在经过简单推导后,发现不等关系,并得出≥这一结论。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对学生的推导过程进行指导、演示,由此来强化学生对这一不等关系的深刻记忆;针对驱动任务三,当>0,>0,将≥中,分别替换为,,就得到了≥(当且仅当=时,=成立)这一基本不等式,然后采用作差法进行推导证明,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能力;针对驱动任务四,可以让学生在深度学习基本不等式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基本不等式的本质内涵,促使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重视多元化项目评价,强化高中生课堂学习体验

项目评价是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最易被忽视的重要环节,并且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发挥积极作用。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项目式学习法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成果与学习实践的综合性评价,具体可通过布置与基本不等式知识点相关的测试题,客观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理解情况、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以强化高中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使其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魅力所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极具现实价值,是当下有效激活高中生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高阶数学思维的必然举措。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中,高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学习的常态化应用研究,并结合项目式学习特点,以数学教材知识为载体,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科学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驱动型任务、组织开展实践操作活动、积极落实综合性评价等措施,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的最大应用效能,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出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成果,以实现教材知识的高效迁移和运用,从而为提升高中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与高阶数学思维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慧芬.高中数学教学中常态化应用项目学习的思考[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教育教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一),2023:526-528.

[2]薛红霞.高中数学教学中常态化应用项目学习的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22(10):19-23.

[3]陈元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视野下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4]李智斌.课程改革下项目导向法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9):212.

[5]潘掖雪,周锦程,陈小红,等.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框架及应用[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2(7):23-27,37.

猜你喜欢

常态化项目学习高中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大学英语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探讨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