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深度学习案例研究
2023-07-26黄小丽
黄小丽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标的颁行,贵州省已于2021年秋季进入到新课程实施阶段。新课程改革广泛铺开,核心素养教学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立足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进行历史深度教学的探讨,并依据“三新”来编写教学案例,供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时参考,期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高中历史
一、高中历史课堂现状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教育从过去的三维目标到今天的历史核心素养,改变的不只是名称,背后是历史教学理念不断进步的体现。经过几十年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的共同探索与实践,中学历史课堂始终以新面貌面向所有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对象。我国也在基础教育领域不断迈向新的进程,但在教育整体前进的历程中,由于各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历史教学的培训层次不同,教师的个人能力高低都使得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正视和解决的。
(一)历史教学流于表面
在部分地区的课堂教学方面,历史教学流于表面,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的获得[1]。学生在历史课上通过死记硬背完成对历史课程的学习要求,但历史学科背后的深层次魅力无从感受,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整体质量还停留在教科书的背诵上,完成了背诵即完成了历史的学习。
(二)教学主体还未改变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教师只是课堂的辅助。深度学习在课堂上也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但在目前的历史课堂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学生的主体身份始终得不到落实。因此就无从谈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讲解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很难实现,教学质量也大受影响。
(三)历史核心素养受忽视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通过高中历史课堂的学习,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的编订,由于知识体量庞大,课时量有限,教材内容的综合性较强,在高一一年的教学中完成整个中国史和世界史内容的教学,对于一线历史教师而言的确具有挑战性,对教师个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生学习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如何在庞大的内容体系下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又贯彻历史核心素养成为一线教师的难题。部分教师为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便索性弃核心素养于不顾。课堂上只讲知识,不重视历史思维的培育,使得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束之高阁,素养目标难以落实。
因此,本文试通过深度学习来践行新课程理念,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将深度学习的理念与历史教学相结合。历史课堂应该让学生体会历史之美,学会欣赏和感悟,引发学生由内而外的情感共鸣和认同并得到启示,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新课程下高中教师应严格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开展富有深度和特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提升历史学科的学科价值,课堂中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深度学习的理论溯源
深度学习的理论来源于认知心理学下的建构主义理论,又叫“结构主义”。它重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从学习行为的发生、意义的建构、概念的形成到理想学习环境的构建,形成一套完整的认知理论。深度学习在倡导学习者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更强调教师发挥引领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在教学中拥有充分的主动权,而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环境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是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热点[3]。他们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教学方式,但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高中历史深度学习要求教师不能只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中知识的获得,更要注意到学生历史思维的锻炼、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新課程背景下,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教师一定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以及传统的授课方式,实现课堂学习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学科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个大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4]。什么样的情感目标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设计才能够实现,则是教师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教师在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方面,要分析深度学习的优势,提高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认识,并从历史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而深度教学的核心在于关注并贯彻学生主体地位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深度学习下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中,应围绕课程标准,确定本课主题,梳理本课逻辑,整合课程内容,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围绕主题创设真实复杂新情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理念向现实方向发展。
三、深度学习的实践案例
(一)本课设计理念
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健全代议制的进程中,权力的转变这一主线贯穿始终。立法权由国王向议会延伸、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延伸、选举权由贵族向工业资产阶级延伸。这些转变是基于英国本国的历史传统以及当时国情来进行的。这种转变带给后人许多思考和感悟[5]。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师通过分析英国权力转变过程,探讨不同阶级为维护自身权利而做的努力。随着经济实力的上升,他们在政治上要求获得更多的权利,反映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念。通过构建清晰的时空脉络图,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和英国政体发展演变的过程。运用学术研究成果,引导学生论证英国权力的转变过程,培养史料实证能力;采用图示展示英国责任内阁制运行机制,加深对权力制衡的关系理解,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提出君主立宪制、代议制、责任内阁制的概念,通过解读、分析,建立史学基础,加深对英国政体的理解。学生感受英国国家制度的建设历程中的渐进、温和以及阶级之间的妥协,认识任何国家的变革都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并扎根于自己的历史传统并进行创新。
(三)新课导入环节
教师结合欧洲时政热点,展示材料“2016年英国举行全民公投,投票最终统计数据是:同意退出欧盟的比例为总数的51.9%,共1570万人;同意留欧人数为48.1%,共1458万人,最终结果英国成功脱欧。在此结果下,英国首相卡梅伦主张留在欧洲,并发表了尊重英国公民选择的辞职演说,表示尊重英国公民的选择。英国议会支持脱欧,而英国女王没有态度”。
根据这段材料,引出问题“英国首相、女王、议会对此事件是如何反应的?”学生阅读材料后,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基本能得出“英国首相主张留欧,议会主张脱欧,而女王对此事并没有明确的态度”这个结论。教师点拨学生,英国首相、议会、女王对这一事件的反应其实正体现了英国当今政体的运行结构,由此我们对英国政体建立的历史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四)课前检测
学生结合课前分发的导学案来填空,内容为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时间轴上的重要历史事件,让学生能整体把握英国代议制确立与完善的过程,感知本课的重心和教学内容,同时培养时空观念。将历史史实置于特定的时空下去考量。
(五)新课讲授
环节一:光荣革命
教师引入“光荣革命”的相关史料《英国通识》节选,提问学生,什么是光荣革命?为什么说它是“不流血的政变”。(因为在光荣革命中采取了温和的方式完成了英国制度的改变)学生阅读材料后提取信息。归纳回答光荣革命后英国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了解光荣革命后英国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环节二:引出“君主立宪制”概念
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光荣革命在英国代议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以法律的形式,对君主的权力加以限制和对议会权力加以肯定,从而形成的政治制度叫君主立宪制。在本课中,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过程就是国家权力适时、适度、渐进地实现权力转变的过程,并对此后的英国乃至整个西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重要影响。让学生集体朗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初步形成对君主立憲制概念的印象,为后面君主立宪制的完善做知识铺垫。
环节三:立法权的转变
教师课件出示有关历史资料《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结合材料思考,两部法案都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通过对两部法案的阅读、理解,归纳分析得出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限制,国王原本拥有的立法权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立法权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权力,这从侧面说明国家的权力中心发生了改变,由国王改为了议会。学生通过对这一材料的理解和思索,锻炼历史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历史解释素养目标。
环节四:行政权的转变
教师课件出示责任内阁制的概念和三则相关的史料,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什么是责任内阁制,在责任内阁制下,权力又是如何分配的?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挖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明确权力的主体机构,国王、议会、内阁。学生在明确权力的流向后,自主绘制责任内阁制的结构关系图,画完后并在班级展示。其他同学来归纳责任内阁制的运行原则,了解政府机构的基本运作。在责任内阁制下,英国国王完全失去了权力,成为“虚君”,统而不治。资产阶级真正掌握了国家大权,这为代议制民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环节五:选举权的转变
教师课件出示第一次工业革命图片和英国历史上的几次重大议会改革,让学生阅读多媒体上的图片,找出喷气式蒸汽机车,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成果;让其思考议会改革的背景,结合课本内容归纳英国议会改革前有哪些弊端?针对这些弊端,议会是如何进行改革的,从而知道随着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上升在政治上要求获得更多的权力。
环节六:内阁权力膨胀
教师讲解,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这就要求内阁拥有足够的权力。基于这种情况,出现了内阁的“专横”,凌驾于议会之上。设置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梳理完成后学生展示成果,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了解内阁权力增强具有相应的历史背景,知道任何制度都是随着国情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
环节七:代议制改革的影响
教师讲述“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它开启了君主立宪制这一新的政体。它的建立对后来许多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带来深远的影响”。然后提问学生,罗列当今世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还有哪些?学生在讨论中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获得启示,除了本课所学的英国,了解世界其他的国家政体演变,举一反三。学生列举日本、挪威、瑞典、荷兰、柬埔寨等。这些君主立宪制国家分别分布在欧洲、亚洲、美洲,英国的政体如今遍布全世界,这足以体现英国的制度建设对世界政治的影响。通过学习本课英国政体历史,与当今世界政治体制联系起来,拉近课堂与现实的距离,联系当下中国的制度建设,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你能为祖国建设做些什么?学生思考后自主起来回答,从理性的角度谈谈制度建设需要的必备因素,达到本课的情感升华。
环节八:课后系统强化训练
通过精选高考真题,演练学生本课的学习效果。布置分层的课后作业,学生自主选择。一是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谈谈自己有哪些启示,撰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二是绘制本课的思维导图,回归本课的知识脉络,明晰英国代议制的整个全貌,重点把握其确立过程中的突出特征,落实深度学习理念,将复杂的概念重新解构。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在深度学习理论下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从学生课堂的反馈和教学评价的效果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明显提高,也更融入课堂。虽然在课堂中学生开始不太适应一上来自己动手绘制英国各部门的权力图,但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都交上了自己的成果。因此,这对于以后的教学给予了一定的启示。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设置适合学情的教学目标,而深度学习下的教学目标彼此之间是有联系的,并非割裂。教学目标要能体现课程的宏观脉络,也要具体地围绕本课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方式上可以考虑采取历史情境引入的方法,带领学生进入新的历史环境,营造一种真实历史情境的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参与课堂并乐在其中,最终得出历史结论和启示。也可以通过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完成对课程内容框架的搭建,进而深层次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锻炼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深度学习课堂是需要师生共同合作努力完成的,课堂不再是一个人的课堂,从课堂中生成出来的价值、理念是师生共同探索研究的成果。教师也要注意在课堂中为学生搭建适合的平台,学生多发言、多动手,只要愿意在课堂中展示自己,无关对错,都是课堂亲近学生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沈建.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林亮.高中历史思辨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9(6):59-61.
[4]罗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探析[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2.
[5]赵婕.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思想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