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2023-07-25欧阳修俊钟佳容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欧阳修俊 钟佳容

摘   要:劳动教育是基于人、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和协同功能。建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是全面推进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与落实“五育融合”政策的前提。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具有多元评价指标取向与改进式课程发展的优势。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提出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理念、方法、原则与内容,并基于此建构“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4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推动劳动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课程评价;劳动教育课程;指标体系;CIPP评价模型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育评价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引导学生成长的评价标准应当科学、合理。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标准单一,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教育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与实践模式等有待优化。1 究其缘由,主要为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起步较晚,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及其指标不成系统且其研究尚未成熟。关键在于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未被纳入教育评价制度之中,本源在于统一而多维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尚未成型。鉴于此,我们期望根据我国劳动教育课程的内涵、特点与发展现状,尝试构建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以期真正实现“五育并举”理念,为我国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监测、调节与评估提供方向,达成我国劳动教育课程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之目的。

一、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建构的意蕴

评价深刻影响着课程的价值。我国学者施良方指出,课程评价是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2 要建构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需从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及其价值展开。

1.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建构的价值、依据与来源

阐明建构的价值、依据与来源是建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的理据与基础。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建构与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密切相关,后者起着导向、诊断、监测、调节等作用,影响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质量与发展方向。反之,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能够促进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实践化,彰显劳动课程的实际价值。因此,探明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基本内涵,有利于提高劳动教育课程的地位与科学性,有助于建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演进与内涵是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意蕴的重要基础与主要来源,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细化。

劳动教育的地位影响着劳动教育课程及其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含义、作用与位置,甚至牵涉着建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的进程与维度,是评价指标建构的重要依据。在劳动教育地位方面,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关系问题一直备受争议。1 其存在“融合说”“包含说”“等同说”等学说,如劳动教育是融德、育、体、美的综合性教育,与其他“四育”地位等同2;勞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是不同层次的教育,与后四者是相互包含的关系。3 《辞海》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都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德育内容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劳动教育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我们是紧密联系德育、智育、美育来看待劳动教育的。”4 显然,我国劳动教育的地位并不是一直处于独立发展状态,而是寓于德育或者其他教育之中,造成了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及其评价被忽视,更不用提评价指标及其体系了。

建构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前提是设置或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5,这也是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设定的来源。劳动教育课程是具有教育性的劳动活动,是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区别、相协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基础内容、有明确要求的教育活动。6 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亦有严格要求和逻辑脉络,其评价指标需紧紧围绕劳动教育课程的历史、内容及其演进来阐述。劳动教育由于长期受传统“劳心”与“劳力”劳动结构二分观念固化影响7,而未能进入课程评价的视野。直到2020年我国颁布了《意见》之后,正式把劳动教育纳入“五育”课程体系,在2022年新的课程方案中更是将《劳动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2.建构基于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产物与学生素养的指标

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是基于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对象与内涵来界定与论述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课程的过程、产物以及学生素养,建构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也应关涉这几个方面。课程过程是指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互动的过程。课程产物具体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产物,其载体为课程改革总纲、各科目的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和教科书、教师备课计划、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学业评价中的纸笔考试的试卷或者学生档案袋中的作品等。就运作过程而言,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课程管理、课程实施等。8 此外,《意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9 这说明劳动素养成为建构具有时代性与科学性的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主要指标与参考。综合之,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包括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产物及其人的健全人格与素养发展等方面。

二、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CIPP模型

一般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有“结构—功能”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和“条件—结果”模型等三种类型。1 三种模型各有利弊,但结合我国劳动教育发展基本情况和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属性来讲,我们倾向于运用“结构—功能”模型。这种模型更容易在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初期支持课程评价要素的发展性探索,也能够更全面地照顾到不同劳动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复杂现状。

1.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基本内涵

在“结构—功能”模型中,最为典型的是由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D.L.)提出的著名教育评估CIPP评价模型。该模型是在对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进行反思后提出的,包括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四部分。后来,斯塔弗尔比姆进一步反思、补充、改进与完善了该模型,对第四个步骤进行了扩展,将其分解为影响(Impact)、成效(Effectiveness)、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和应用性(Transportability)四个阶段。2 不管是旧版本还是新版本,它都是一种整合性评价模式,考虑评价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等多种因素;强调整体评价的理念,关注评价的各方面,包括需求、方案、资源、过程、结果等。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既关注课程设计、方案、管理,也关注课程的实施过程和产物;既关注学习者,也关注教育者以及课程资源等,这充分体现了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基本内涵与整体取向。

2.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多元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取向

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建构通常会关涉评价取向问题,不同的课程评价观影响着课程评价指标取向,进而导致建构不同维度与水平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尤其是不同的评价技术与方法也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既包括质的评价,也包括量的评价;既是回溯,也是前瞻,并且具有多元取向性。CIPP評价模型的评价对象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以及评价方法多元化,决定了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及其取向亦具有多元性。即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内容与方法等,建构出具有多元性、层次性、针对性与合理性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对于方法层面,在背景评价中多运用测验法、问卷法等了解、诊断与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需求或条件,而在过程评价中多运用观察法、访谈法等收集与掌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过程的资料等,这样建构出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才更加全面、科学与合理。

3.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改进式劳动课程发展取向

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取向,其出发点是学生的需求,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被指标或者技术所操控或束缚。据分析可知,CIPP评价模型较为重视过程评价和反馈作用,关注评价的动向与发展。3 即言之,其把改进作为评价的主要目的,而不限于目标的达成度。它将改进融入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每一环节,从不同方面提供改进的信息,发现不足,以促改进。此外,它把诊断性评价、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意在关注每一种评价以及评价之间的协调性与一致性,极大地扩大了改进的范围与强度。故而,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具有改进式的课程发展取向。

三、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建构

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内涵及其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取向,进行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需要思考建构的思路、维度与具体内容。

1.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整体思路

(1)建构的理念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保证学生参与劳动教育与课程实践的深度和广度。故应坚持育人导向、规范为本的建构理念,着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身心健康,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磨练坚强的劳动意志,增强热爱与尊重劳动的情感,弱化分数或成绩权重。建构指标体系要以规范为本,避免课程要素的简单罗列,以及课程要素与课程实体的相互混合。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好坏是课程与教学质量评价成功与否的前提,应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与规律,兼顾定性与定量指标,秉持前瞻性特点,遵循规范性理念。

(2)建构的方法

由于劳动教育课程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教育现象,同时用统一的、精确的数字或数值表现出来是不够合理的。鉴于CIPP评价模型的复杂性与严谨性,以及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各方需求与实质发展,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访谈法、经验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建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而言,利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关于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基本资料;基于头脑风暴法将所有符合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宗旨与条件的要素纳入指标体系建构的范畴中,初步拟定符合要求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运用访谈法、经验法筛选由头脑风暴法产生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例如冗余的指标、影响力不大的指标等;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子指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拟定的评定标准、等级或目标值等。

(3)建构的原则

构建适切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成为推进我国劳动教育课程从“隐性”走向“显性”的关键步骤,是保障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水平和提升劳动教育课程质量的重要手段,需要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动态性与可行性原则。其一,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做到指标选取科学、指标本身科学、建构过程科学、指标构成科学。其二,应针对劳动教育课程展开建构,注意区分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与劳动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之间的关系。其三,建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也应不断调整与优化。其四,旨在用于实践并改进理论与实践,评价标准、内容、细则以及方案等均要求可行,要尽可能地衡量我国劳动教育课程的情况,反映劳动教育课程的本质、理念与要求等方面。

2.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维度与具体内容

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维度可以为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提供实践指向、理论导向以及运行框架,对于促进学校课程的“五育融合”、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注重综合评价之课程理念1 以及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理念、方法、原则和CIPP评价模型,以及建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可将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也为下文所建构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2

基于CIPP评价模型以及前文提及的研究方法,可建构劳动教育课程的一级、二级与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该体系框架包括4个一级指标,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15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

(1)背景评价指标

背景评价即对所在环境的需求、资源和问题的评价,据此可把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划分为环境需求、具备资源、课程问题。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及其评价的实现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共商共建、协同发力,在空间上实现无缝对接,在时间上实现贯穿终身。显然,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开足开齐劳动课程,让劳动课程回归课堂;社区和家庭也应积极支持,扩展劳动课程实施效果。可见,背景评价中7个三级指标是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中紧密联系且重要的考量子指标,可依据需求能不能满足、资源能不能供应、课程是否开齐开足等标准进行评定等级。

(2)输入评价指标

输入评价即对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本方案的设计和工作计划、本方案的财政预算等进行评价。1949年以来,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不断演变,经历了“探索与创建、自主与迷失、改革与重整、转型与创新”四个阶段1,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及形成不同的趋势。假若想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和实现内涵式发展,需拟定好课程方案,做好课程计划,并且及时规划好教育经费预算。故而,可把劳动教育课程中输入评价指标细分为课程方案、课程计划、经费预算。从纵向看,课程方案包括每个学段的方案;从横向看,课程方案即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可借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2020年修订)进行拟定与评价。本文将此处言及的课程评价视为元评价,这对于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合理性与严谨性极为关键。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关键在于依据国家提供的课程进行计划,顺势做出调整,权衡计划的可行性。此外,无论是关于劳动教育课程方案或计划评价,还是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与管理等,均离不开教育经费的预算与收支,这就涉及教育经费的预算计划、过程与结果。输入评价的三级指标评定等级亦按照优、良、差标准展开。

(3)过程评价指标

过程评价主要是监督、记录和评价课程实施过程是否符合课程设计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干预的一种评价类型。劳动教育课程过程评价主要涉及教学主体、学习主体、教育中介以及课程进展等方面。课程评价过程是教育者、评价者或者专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与难点,其彰显评价的步骤、合理性以及师生的投入等状态,因此,可以把劳动教育课程过程评价细分为教师施教、学生学习、资源分配、课程经费以及课程更新。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评价主要体現在课程实施环节上,“课程实施评价的具体指标应包括:教学秩序,教师的教学投入状态,学生的学习投入状态。”2 需要指出,在劳动教育课程过程评价中,资源分配、课程经费以及课程更新二级指标亦需进一步细化。

由于劳动教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统筹性与社会性很强的新学科,故对课程载体、基地、场地、设备、设施、经费、师资等条件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诸多要求,所以,资源分配指标可细分为劳动基地、工具设备、场地设施、教材分配、师资力量5项三级指标;课程经费指标可细分为经费投入、经费使用2项三级指标;课程更新指标可细分为教材更新、课标更新2项三级指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经费与前文的输入评价环节是不同的,上一阶段强调的重点是经费的输入,即经费预算计划、过程如何开展以及结果是什么;而这一环节更侧重于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中经费如何投入以及使用的问题。

(4)成果评价指标

成果评价包括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和可运用性评价四个部分,故而可以把劳动教育课程成果评价指标划分为课程影响、课程成效、课程可持续性和课程可应用性。课程影响指标是劳动教育课程成果评价的第一层指标,包含教师极其关切的“课程达标”指标,和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关注的“影响学生”指标,这两项三级指标成为教育者与评价者最先观察到的、较为浅层的评判指标。劳动教育课程目标随时代的发展而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从关注体力到脑力,从关注知识与能力到素养,着重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自由发展”3,故而,劳动教育课程成果评价之劳动素养可包括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技能、劳动创新、劳动作品7项三级指标,或者是后期发现更全面与适合的劳动素养指标亦可补充完善之。

课程可持续性和课程可应用性这两个指标被纳入成果评价指标,其可分别细化为课程评价方案制度化与课程评价方案可迁移性三级指标。课程评价方案制度化指标是指劳动教育课程评价需成熟化、成形化和制度化,能够长久实施下去,最好能形成一套系统、全面、配套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制度。而课程评价方案可迁移性指标指的是课程评价方案已经或将会成功地被调适和应用于别处,例如德育课程评价、智育课程评价、美育课程评价以及体育课程评价等。

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及其指标体系建构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只有紧紧依靠实践方能建构牢固、可靠、科学与完善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从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质与量两个属性来看,“在不能通过简单的客观指标来衡量、不容易外显的目标上着力,是未来提升我国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1 重构“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体系,建立劳动教育课程独立发展体系,落实劳动教育核心素养,这也许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与难点、突破点与攻坚点。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for the Evalu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hina

OUYANG Xiujun1,ZHONG Jiarong2

(1. Department of Education,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541004;

2. School of Educ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510006)

Abstract: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the premise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of “integration of five domains of education”. The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based on CIPP evaluation model has multiple evaluation index orientation and the advantage of improv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ased on CIPP evaluation model, this research has adopted literary research method, brainstorming, Delphi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method, principle and content of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Based on this, the index system for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has been constructed with a total of 4 first-level indicators (namely, background evaluation, input evaluation, process evaluation and achievement evaluation), 25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40 three-level indicators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Key words: curriculum evaluation,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index system,CIPP evaluation mode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普通高中高质量课程体系的多元协同建设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BHA21013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0年度青年基金项目“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形态及其优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YJC8800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欧阳修俊,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和乡村教育研究;钟佳容,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1  马鹏云,徐学福,欧阳修俊:《中小学劳动教育缺失的文化根源与突破路径》,《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1年第1期,第17-23页。

2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9页。

1  张雨强,张书宁:《新中国成立70年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基于教育政策学的视角》,《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10期,第61-67页。

2  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第17-22页。

3  瞿葆奎:《劳动教育应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答黄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3期,第1-8页。

4  苏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赵玮、王义高、蔡兴文、纪强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61页,第363页。

5  汪盛玉,陈德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困境及路径》,《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第5-10页。

6  顾建军,毕文健:《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人民教育》2019年第10期,第11-17页。

7  欧阳修俊,谭天美:《乡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变革的挑战与方向》,《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8期,第56-60页。

8  钟启泉:《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9-300页。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10月31日。

1  王威,周长城:《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2  钟启泉:《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12页。

3  钟佳容,韦义平:《我国教育现代化评估核心指标体系建构》,《中国教育科学》2020年第5期,第50-61页。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载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W020220420582367012450.pdf,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10月31日。

2  需要指出,秉承CIPP评价模型关注诊断而非评判的理念,本文不进行权重的制定与分配,采用评定等级来呈现评价指标准则与考量。

1  艾兴,李佳:《新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課程设置:演变、特征与趋势》,《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第1期,第18-24页。

2  徐国庆:《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2期,第89-93页。

1  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第3-8页。

2  周云祥,王凡:《帕夫雷什中学劳动教育特色探析——一个农村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范本》,《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第56-59页,第63页。

猜你喜欢

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