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革命”视角下高职民航运输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2023-07-24王东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课堂革命

王东

摘   要: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应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智慧教学、思教铸魂”的教学观念,针对民航运输类专业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的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不清晰,职业规划不明确、职业精神不足等问题,依据职业教育“课堂革命”的内涵与宗旨,提出建立学生画像,实施精准教学;思政引领,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式课堂体系、校企共建“现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等职业素养提开提升策略。

关键词:民航运输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2-0126-03

一、职业教育“课堂革命”的内涵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将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主要特征有两点,其一是职业性与教育性跨界融合,其二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技术人”、“职业人”到“完整人”逐层递进[1]。与普通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类型相比,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综合职业素养。因此,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应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智慧教学、思政铸魂”的教学理念,以现代职业教育要求为指导,以职业技能与素质标准为依据,遵循多元智能理论,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进行深入改革与创新,将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教学效果,为国家、为行业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民航运输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职业素养评价模型

笔者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高职民航运输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层包含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与职业礼仪共5项,二级指标层中除了知识技能、身体素质、职业形象、职业礼仪是显性职业素养,其他指标均为隐性职业素养,见图1。通过各项指标的权重,可以看出不同职业素养对于高职民航运输类专业学生的影响力与重要程度。其中,职业精神、职业信念、职业规划与职业态度是影响高职民航运输类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因素,权重值最大;身体素质、抗压能力、安全意识与知识技能是关键因素,对学生综合素养水平起到关键作用;法规意识、服务意识与协调能力是重要因素,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法规意识才能保证民航运输安全,而服务意识与协调能力是确保民航服务工作优质、高效的决定性因素;自控能力、职业行为与职业形象也是民航运输类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是民航服务工作者提高服务品质、提升个人修养的必备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三所高职院校民航运输类专业学生为调研对象,运用以上职业素养评价模型,通过师评、自评与他评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很多学生表示,没有认真做过具体的职业发展规划,对于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特长与爱好缺乏清晰的认知,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第二,职业精神不足,职业意识有待提升。当代民航精神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同时具有“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但是,不少学生缺乏吃苦耐劳与奉献精神,部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纪律性也较弱;虽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法规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也亟需提升。第三,自律性不强,心理抗压能力有待加强。一些学生自我管控能力较弱,对生活与学习缺少规划,学习任务多以应付、敷衍的态度对待,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主动性较差。民航运输服务工作责任重、强度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一线人员的心理抗压能力要求较高。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在此方面的表现不佳,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遇到困难和挫折不够乐观,心理承受力低下,易产生消极情绪。

(三)原因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本位”教育观

近年来,在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工作逐渐重视起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开设劳动教育课与职业发展规划课程、调整课堂教学模式等。但整体来看,实施效果还不够明显,大多高职院校依然存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不到位,教学中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学效果与传统课堂差异不大。高职民航运输类专业也存在此问题。有研究表明,实践教学是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习积极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由于专业教师不足,课堂教学模式单一陈旧,实训设施设备短缺,很多高职院校民航运输类专业的专业课程缩水,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2.“学科课堂”价值导向忽略了隐性素养培育

目前高职民航运输类专业的课堂教学更侧重于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思想道德、价值观、世界观、职业理想、职业意识及职业核心能力等隐性素养的培育重视度不够,即传统“学科课堂”式教学方式。尽管一些课程也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但由于思政融入不恰当、不深入、针对性不强,并没有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另外,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学习习惯、特长优势各不相同,如果教师仅以学科课堂的方式进行单方面灌输和传授,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个性化教育,不仅起不到“育人”的作用,“教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陈旧的评价模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

目前,民航运输类专业主要采用知识测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部分科目加入实践性技能考核,除了期中与期末考核,很多学校还增加了过程性考核,用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其中多以出勤情况、知识与技能测试、职业形象等容易測评的显性素养为评价内容,且以任课教师为主要评价人。通过这些评价结果虽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专业技能水平,但无法明确学生的思想情况、心理状态、对职业的认知、责任与担当、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隐性素养情况。这一“重技能、轻素养”的评价模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个性化发展,难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导致民航院校培养“高素质民航运输服务人才”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人才质量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和标准。

三、民航运输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针对民航运输类专业学生存在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不清晰、职业规划不明确、职业精神不足、职业意识与自律性不强、心理抗压能力较弱等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笔者依据职业教育“课堂革命”的内涵与宗旨,提出以下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一)建立学生画像,实施精准教学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已渐入佳境。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使精准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宗旨就是要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所谓精准教学,即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分析学情,建立学生画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采取分层教学、分方向教学等方式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本位教育价值观[2]。学生画像一般分为个体画像与群体画像两种。其中,学生群体画像是将各种数据属性、个体行为标签作为筛选条件,通过建立学生群体画像,深入了解某一学生群体的行为特点与共同属性,为该群体学生进行精准培育提供技术支持与数据依据,对职业教育开展精准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高职民航运输类专业可采用此种教学手段制定针对性更强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分层教学、协作式学习等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能力优势,从而进行精准施教,实现个性化育人。

(二)思政引领,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式课程体系

课程思政是职业教育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而“岗课赛证”融通是职业教育进行智育与劳育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载体。可以看出,两者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政建设和“岗课赛证”融通的协同效应,才能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育才育人效果[4]。高职民航运输类专业应注重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通过对专业课程进行课堂改革,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应以思政为引领,将课程内容与民航运输服务岗位标准对接、学生综合素养与职业发展对接,先对对应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标准与要求进行分析,提炼出完成每项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素养,然后根据认知规律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递进式设计,再参考行业标准或职业技能标准设计课程项目与任务。确定课程思政目标时应考虑课程的性质、特点与作用,再据此分解提炼出每个模块、项目和任务的思政主题,将家国情怀、民航强国精神、民航职业价值观与隐性职业素养恰如其分、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内容。

(三)校企共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深化校企合作,共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变“学科课堂”为“育人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高职民航运输类专业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打造真实、虚拟结合的民航运输服务实训场所,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学校与企业一体、教室与岗位一体、教师与师傅一体、学生与员工一体的“五位一体”式教学模式[5]。其次,校内专职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制定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依据职业技能标准设计教学项目和任务,将职业精神、企业文化、岗位标准充分融入日常教学,摒弃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和企业脱节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提前融入工作环境,感受工作氛围,进入工作状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态度。最后,采用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手段,将工作任務搬入教学课堂,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活跃教学氛围,拉近学校和企业间的距离。通过此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民航运输服务专业能力,培养其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职业态度和吃苦耐劳、科学严谨、团结协作的民航工匠精神,将思政教育、劳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融合共进。

(四)以评促改,建构“多元多维”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人才质量评价是职业教育的风向标和指挥棒,在教育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激励、导向与监控作用。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如今,传统单一的知识技能测试模式已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要求,采用多元化、多维度的动态过程性评价模式是民航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不仅有校内专职教师,也包括企业指导老师或兼职教师,学生也应开展自评与他评,还可以是第三方评价机构,即独立于学校和企业之外的具有教育评价资格的评价单位。其次,评价指标多维度。评价体系中不止是易测评的显性职业素养指标,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化形象等,还应包括更重要的直接影响显性素养的隐形素养指标,如思想道德、心理素质、职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等。最后,评价的动态过程性也很重要。评价指标体系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社会发展、行业变化及人才质量及时调整指标内容、权重和指标观测点。此外,不仅要进行课程终结性考核,还应定期开展项目测评、模块测评、阶段性考核等多种过程性评价。

参考文献:

[1]   王兴.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现实必然、价值取向与强化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6):43-48.

[2]   张超.基于学生画像的精准教学模式生成路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5).

[3]   王越.大数据学生画像技术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6):147-148.

[4]   何丹,叶杨翔.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逻辑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8):37-41.

[5]   谢文明.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17):34-36.

[责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

课堂革命
“课堂革命”之课堂导入的革命
以未来的名义将“课堂革命”进行到底
“课堂革命”:育人为本的价值回归
转变学生观是推进“课堂革命”的突破口
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在游戏中经历“反算”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实现高职课堂革命
企业学院深度协同的“五教合一”育人模式
从细微处做实小语“课堂革命”
浅析如何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中推行“课堂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