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

2023-07-24曾榕陈宣东

高教学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实践体系学科竞赛问卷调查

曾榕 陈宣东

摘  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培养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学科竞赛成为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研究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分析当前学科竞赛的利弊及改进措施。研究结果为高校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创新能力;学科竞赛;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0-0057-04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and the hotspot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 competi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subject competition on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urrent subject competi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al reform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Keywords: innovation ability; discipline competition; reform in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practice system

基金項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学科竞赛的土木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2022JGB220);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混合式教学中精细化考核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工程经济学》课程为例”(2023JGB212)

第一作者简介:曾榕(1977-),男,汉族,四川泸州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党政管理。

*通信作者:陈宣东(1990-),男,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信息化教学改革。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动力与源泉,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沿阵地,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前高校培养学生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方式也逐渐趋于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更重要的是走出课堂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彭春丽等[1]等研究发现尽管各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格外重视,也开展了诸多探索性的教学改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脱节的现象,这表明当前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与分析。曾佳慧[2]研究新媒体作用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与途径,从树立新媒体意识、打造新媒体阵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等方面出发,提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举措,进一步探析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地,赵丽丽[3]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序伦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体系对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弊端,提出了高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全过程监控体系。覃永晖等[4-6]则依托于新工科,搭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评价体系。尹传忠等[7]则基于学科竞赛视角进一步细化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培养体系中具体分值的计算规则。张甜等[8-9]基于各自高校开展的教学改革项目,进一步研究了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贡献,研究表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坚持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提升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形成多学科学术氛围,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张东升等[10]以河北工业大学为例通过对教学方式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创)、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学科竞赛对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现有学科竞赛实践体系的利弊与改进措施,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意义。

一  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问卷调研

(一)  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影响

学科竞赛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外延与升华,在学科竞赛的驱动下,学生可以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发散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11-13]。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学生本末倒置,为了追求学科竞赛的名次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学习,最终导致学业考试不合格的现象。同时,有的学生盲目地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在同一个时间段参加3个以上的学科竞赛,由于精力及学识有限,最终导致在每个学科竞赛上都是草率了事,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这2种现象都不符合“双一流”大学培养学生的精神,与之背道而驰。因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系统地分析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问卷调查中对学科竞赛对大学生能力提升培养是否有帮助设置4个选项:非常有帮助、比较有帮助、毫无帮助和产生负面影响。对应分值分别为:100分、80分、0分、-100分。需要说明的是,产生负面影响表明学科竞赛不仅不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反而抑制了学生发展,因此为负值。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产生了积极意义,非常有帮助和比较有帮助的占據样本人数的74.3%;然而,依然有25.7%的学生认为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升没有帮助,甚至产生负面影响。这表明当前的学科竞赛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去除当前学科竞赛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弊端。进一步地,进行同一时期学生参加几门学科竞赛为宜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83.7%的学生认为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参加2门学科竞赛最佳,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学科竞赛中投入的时间,对学科竞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以进行深入分析,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非“挂名”选手。

(二)  各类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差异性

大学生各类学生竞赛多如牛毛,然而各类学科竞赛参差不齐,各类学科竞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笔者分析目前主流的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例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创)、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问卷调查针对每个学科竞赛设置3个选项:非常有帮助、比较有帮助、一般有帮助,其中非常有帮助计3分、比较有帮助计2分、一般有帮助计1分。最终各个学科的对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贡献百分比为当前学科总分值/所有学科累计总分值。

从图2可以看出大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贡献最大,贡献百分比为48.9%,其次为挑战杯,贡献百分比为26.8%。因此,在学科竞赛中,教师应当注重大创和挑战杯竞赛中创新能力的挖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问题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从赛事内容而言,笔者认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具有较高的挑战度及创新能力的开发。然而,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贡献百分比仅为12.3%。笔者分析这可能与学生参与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的基数有关,笔者所在学院的学生每年参加大创的学生人数远大于参加数学建模大赛的学生人数;因此,在学生样本群体中潜意识认为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创新度低于大创的创新度。笔者在后续的教学改革研究中将继续优化与深化问卷调查。

(三)  指导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

学科竞赛是联系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载体,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学科竞赛,学生在进入学科竞赛角色之后,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更好地了解及理解指导教师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对创新思维激发的程度,笔者对指导老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同一时期指导学生竞赛的数量、每周指导学生竞赛的时间、指导学生竞赛获奖率和指导学生竞赛中止率。其中,指导学生竞赛获奖率指的是从教师任教到现在指导学生竞赛获奖次数与总指导学生竞赛次数的比值。指导学生竞赛中止率是指从教师任教到现在指导学生竞赛项目中止次数与总指导学生竞赛次数的比值。从表1可以看出,相同时间段内多数老师指导2组学生竞赛,这主要是由于指导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指导老师每周指导学生竞赛时间在3 h,主要是以组会的形式,给学生分析竞赛流程及技巧、解决学生上一阶段所遇到的困难、布置下一阶段的任务。笔者认为每周1 h的指导时间偏少,应当给予适当增加。同时,在获奖率中,最高的获奖率为86.4%。通过与高获奖率的指导教师交流、座谈可知,高获奖率的教师每周指导学生时间超过5 h,远大于问卷调查中的中位数1 h。同时,中止率多发生在每周指导学生时间较少的指导教师组中。一方面,学生觉得老师没有切身指导,逐渐对竞赛失去了兴趣,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有中途中止项目的想法。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觉得学生不主动积极,因此,对学生指导有情绪。在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项目的中止。

(四)  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评价

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与指导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为了提升指导教师队伍的指导能力,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现阶段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评价。问卷调查主要分为4个选项: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问卷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26.8%、48.2%、11.4%、13.6%。现阶段,学生对指导老师总的满意度为88.6%,这表明整体上学生对指导老师指导能力是认可的。然而,也有11.4%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没有时间或者对指导内容不熟悉,因此,对指导老师的指导能力不满意。为了进一步定量分析学生对指导老师评价,如果非常满意为100分,比较满意为80分,一般满意为60分,不满意为-100分。其中,不满意设置为负值,主要是考虑学生不满意说明指导教师的指导没能产生正面效应,相反,既耽搁指导教师时间也耽搁学生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可能打击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次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总的得分为60.2分,因此,在应该在指导老师队伍中开展更为深入的调查研究,改革现有的指导制度,提高学生对指导老师的认可度,以便促进指导老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指导制度改革。一方面加大指导教师在学生中宣传力度,学生在选择指导老师之前已经对指导老师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要求学生将个人简历发送给指导教师,这样使得指导教师在决定是否指导之前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另一方面实行过程管理制度,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学院层面定期对学生指导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项目的中止。

二  现有学科竞赛实践体系的利弊与改进措施

现有的学科竞赛种类繁多,学科竞赛中科学问题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校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与奖励措施。例如准入制度,一个学科竞赛经过院赛、校赛、区赛、国赛进行层层推进,在学生群体中形成竞争机制,对于“挂名”选手进行预淘汰制度,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公平竞争的精神。在教师群里中,针对不同级别赛事做了差异性的奖励,对于一等奖、特等奖进行高额奖励,而对于三等奖进行象征性奖励,在职称评定中将学生竞赛作为重要参考条件之一,这样可以激发教师的热情。同时,现阶段学科竞赛实践体系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师的创新素养不足;指导教师的学科差异性及知识有限性,针对某一学科竞赛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教师对问题把握不准或者超出教师的范围,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地指导,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怀疑及失去比赛的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的知识面虽然覆盖某一学科竞赛的知识体系范围。然而,由于教学任务过多或指导学生竞赛队伍过多,导致指导教师没有时间与精力去指导学生,造成学生“找不到老师”“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比较建议针对教师创新素养不足问题,学院或学校可以建立教师指导学生竞赛专业库,在专业库中对每位教师的知识体系、研究方向、既往指导赛事等信息进行详细列出,并且对学生开放权限,这样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导师。同时,在专业库中关联教师目前正在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的队伍个数及竞赛名称,限制教师指导学生队伍格式,避免教师指导队伍过多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  结束语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好学科竞赛平台,完善学科竞赛制度,进而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针对目前学科竞赛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且进行教学改革试点,去除当前抑制学科竞赛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因素,进一步完善学科竞赛的准入制度、培养制度、指导制度,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彭春丽,周建林.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高教学刊,2022,8(1):31-34.

[2] 曾佳慧.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科技风,2021(36):48-50.

[3] 赵丽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管理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52):169-172.

[4] 覃永晖,杨光.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建筑工程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21(52):181-184.

[5] 杨爱英,徐军锋,王德胜.教学资源新平台的构建——以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2,8(1):49-53.

[6] 景佳娜,孙妍,徐准,等.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与素质培养途径——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1,7(S1):146-149.

[7] 尹传忠,郎铮煜,邱慧妍,等.新工科人才培养的STCP创新模式探讨——基于学科竞赛视角下因子分析法的例证[J].中国高校科技,2021(11):69-73.

[8] 张甜,李辉,王旭.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21(9):85-88.

[9] 疏達,司武东,崔祥祥,等.工程认证背景下基于以赛促训的途径提升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1,41(3):9-11.

[10] 张东升,卢爱党,杨秋生,等.面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化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21,38(5):40-44.

[11] 傅旭东,司马军,刘芙蓉,等.新工科背景下土力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6):168-174.

[12] 刘军,于洋,高宏伟,等.面向工程教育认证和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21(12):1-3.

[13] 刘金方,宋婧婧.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1(44):75-77.

猜你喜欢

实践体系学科竞赛问卷调查
谈中职德育课程实践内容体系的建构
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课后延续教学模式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