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2023-07-22周萍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观问题链

周萍

【摘 要】基于英語学习活动观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具体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托问题链、主题讨论和思维图表工具,开展层层递进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以提升阅读素养。教师可以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面入手,利用问题链和人物关系图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借助故事山和SWBST表格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通过主题讨论和阅读反馈单实现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关键词】学习活动观;整本书阅读;问题链;故事山

一、引言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不仅对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阅读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且对课外阅读量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必修课程阶段的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1500词(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4.5万词),选择性必修课程阶段的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2500词(选择性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10万词)[1]36-37。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源于语文学科,并逐渐被引入英语学科。整本书阅读基于一个“整”字,关注的是整体而非局部,其内涵是整体建构和整体认识[2]。因此,整本书阅读并不是简单的单篇阅读的累积,而是强调整进整出,建立信息间的关联,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当前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很多教师只是布置学生阅读某一本书,并没有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指导,导致学生的阅读比较随意,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不够深刻,实践不够充分,迁移不够顺利,最终整体阅读效果微乎其微。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缺乏行之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基于此,笔者提出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1]13。英语学习活动观使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灵动且充满思维活力的英语课堂成为可能[3]。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托以问题为主线的问题链和主题讨论,通过绘制人物关系图和故事山等图形,借助SWBST表格和阅读反馈单等,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面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此处的整本书阅读专指故事类文本阅读。笔者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黑布林英语阅读高一年级第1辑中的The Green Room(《绿房间》)为例,对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加以说明。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学习理解层面:梳理整合,感知文本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1]62。教师应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通过概括、梳理、整合,建立信息间的联系。

1.以问题链引发思考,促进文本理解

教师将知识转化为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的问题链,以此引导学生逐步思考。问题链具有指向性、关联性、层次性和适切性四个特征,对引发兴趣、获取知识、探究意义、激活思维、迁移应用等具有重要作用[4]。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对每一章节的内容提出几个相关问题,也可以根据整本书来统一设计问题链。以精心设计的问题链来引导学生思考,能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整个故事的逻辑与细节。

The Green Room的作者Robert Campbell年轻时曾参加青少年夏季戏剧学校,因此决定写一个与经历类似的故事,希望能激发青少年对戏剧的兴趣,并传达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故事以第三人称叙事,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四个青少年Laura、Nathan、Marc和Lucy参加The Green Room夏季戏剧学校的面试,相遇相识的经历。

整个故事以“戏剧”为主线,按照戏剧实际排演的顺序,将故事分为auditions(试演)、rehearsals(排练)和the performance(演出)三个部分,每个章节以一个或几个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围绕特定的主人公开展叙述。为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大意,教师可为每章设计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如第一章的标题是“Laura”,主要讲述Laura对父母撒谎,独自坐火车前往伦敦参加戏剧学校的面试,在面试排队时遇到了Marc。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Why did Laura feel nervous and guilty as she waited to go inside the theatre?

2.What did Laura actually do on Saturday morning?

3.What did Laura do after she got on the train for London?

4.Who did Laura meet when she was waiting in the queue outside the theatre?

问题1引出Laura因说谎而内疚,问题2引出她撒谎实际上是为了乘火车去伦敦参加面试,问题3紧接着提问她在火车上的种种行为,问题4引出Laura在排队面试时遇到了Marc,由此引出故事的另一个人物。这四个问题的设置和答案环环相扣,组成一个完整的问题链,勾勒出故事的逻辑线。

2.以关系图梳理人物关系,把握故事来龙去脉

思维导图是隐性思维的显性工具[5]。人物关系图是思维导图的一种。整本书阅读不同于篇章阅读或章节阅读,通常篇幅较长,且包含较多的人物。绘制人物关系图能够更好地厘清人物关系,把握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建立人物间、信息间的关联,更好地体现学习理解类活动。教师可以对如何绘制人物关系图给出一些具体的指导,如主要人物放在整个关系图的中间,其他人物依据与主要人物的亲疏关系呈放射状分布在主要人物的周围,并以字体大小来区别故事中人物的主次。同时,两个人物之间用单向箭头或双向箭头连接,以此来标注两人的关系或双方的活动。

绘制人物关系图活动可以放在整本书阅读的前半部分,因为故事通常会在前几章交代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边阅读边补充人物关系图里的信息。The Green Room主要围绕四个青少年展开,人物关系相对简单(如图1)。四个人物以圆圈表示,单向、双向箭头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如Laura和Lucy是朋友,Nathan和Marc是朋友,Laura和Nathan互相爱慕。Lucy误解了Marc图画本上一张图画的意思,也开始对Nathan产生爱慕之情。

(二)应用实践层面:阐释内化,深入文本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1]63,是对文本更进一步的解读与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逐步内化语言。

1.绘制故事山,描述故事情节

故事山呈山形,是一种快速获取故事脉络结构的视觉辅助工具,通常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解决和结尾等部分。故事山从记叙文的结构出发,剔除故事的细节,选取故事中的重要信息重构故事,把握整体脉络。

在阅读完The Green Room整本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故事山,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掌握故事类文本的结构(如图2)。在完成故事山的活动中,学生找出了故事的开端,即四个青少年前往伦敦,参加The Green Room夏季戏剧学校的面试。在发展阶段,Laura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谎称妈妈是一名著名的演员,同时Nathan为了体现自己的独立,隐瞒了父亲是一名明星的事实。他们四人后来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故事的高潮是Laura的父母来到了The Green Room夏季戏剧学校,她的谎言被揭穿。Marc也告诉了Lucy关于Nathan的秘密。最终,大家都意识到,舞台上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并不相同,生活中应该坦诚相待,好的演技应该用在舞台上。

2.设计SWBST表格,分析人物活动

SWBST表格从人物活动的角度,以另一个框架重建故事,帮助学生较快了解故事的概要。其中,字母S代表Somebody,即故事中的人物,但不局限于主要人物;字母W代表Wanted,即想要做什么;字母B代表But,事情出现了转折;字母S代表So,主人公怎样解决问题;字母T代表Then,最终结果是怎样的。

为帮助学生较快抓住整本书中人物的活动,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根据SWBST表格完成The Green Room一书的构架(见表1)。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物并不是每一个步骤都有,没有的部分可以不填写。最后将各项串联起来,补充部分细节,厘清人物在故事中的活动。

(三)迁移创新层面:评价创造,超越文本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1]63,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语篇背后的东西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1.组织主题讨论,增强阅读体验

文本主题贯穿语篇始终,蕴含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评判[6]。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1]14。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故事的主题或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情绪感知和思想认识上有更大的收获。

The Green Room主题涉及诚实、友谊与实现梦想等。为更好地理解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整本书阅读完成后,组织学生对故事的主题进行讨论:

1.Have you ever lied?When and where?What benefits/consequences did you get from your lies?

2.Why do you think the story is called The Green Room?Do you like the title?Why or why not?

3.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问题1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讨论说谎及其深层原因和危害;问题2探究作者给这个故事取名为“The Green Room”的原因以及询问学生自己对这个标题的态度;问题3从整体上探寻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收获。通过讨论,学生从各个不同维度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填写阅读反馈单,加深主题理解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有效的阅读体验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对阅读文本的有意注意。为此,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参與、体验、合作中深度解构阅读文本[7]。教师可以利用阅读反馈单(见表2),引导学生达成文本与文本、文本与读者、文本与世界的连接,并以反馈单为范式或模板,完成整本书阅读后的写作,如书评、读后感等,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读后感可以从“戏剧”角度切入,结合故事主人公Laura的经历,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到与读者的连接再到与世界的连接层层递进,加深自己对人生和生活的理解,增强故事与读者、世界的连接。

三、结语

活动观的三类活动分别服务于文本信息的输入阶段、基于文本的初阶输出阶段和关联生活的高阶输出阶段[8]。然而,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类活动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关联,循环递进。教师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和训练层次的需要,设计问题链、主题讨论和借助一些体现思维的图表工具,推动阅读进程,增强阅读效果,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利用问题链和人物关系图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借助故事山和SWBST表格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通过主题讨论和阅读反馈单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进行推理和论证,探讨它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实现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马天明.小学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0(1):2-5,12.

[3]王兰英.对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认识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2):7-12.

[4]张京龙,张智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词汇附带习得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3):8-13.

[5]刘建军,曾凡莉.一节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高中英语写作课[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4):57-63.

[6]林艳,郭强.英语阅读教学中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设计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10):42-48.

[7]张强.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五个着力点[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8(1/2):90-93.

[8]蒋京丽.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的教学实践:价值、问题与建议[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8):1-6.

(责任编辑:周彩珍)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观问题链
基于“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践探索
新课标指导下的思维性活动课教学策略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学习活动观开展高中英语教学实践
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以听带写”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