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指导下的思维性活动课教学策略

2019-07-30杨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观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杨琳

摘要:做好思维性活动课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思维性活动课课堂的基本要素包括:明确具体的目标、恰当创设的情境、优质的探究问题、学生的自学、讨论与展示、教师高超的课堂调控。教师运用学习活动观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目标的统领下,创设生动贴切的生活情境,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高质量的探究问题;课上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参与体验学习活动,分享交流学习成果,充分体现思维性活动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智慧地捕捉和利用课堂生成,必要时给予准确、精彩的点拨和激励性、导向性的评价。

关键词:思维性活动课;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学习活动观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6-0018-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两种活动课类型,即思维性活动课和社会实践性活动课。本文集中探讨思维性活动课,意在发现思维性活动课的教学策略、基本技巧、基本规律。笔者做过省市评优课评委,指导过许多评优课教学,文章内容以实践经验为主,理论探讨为辅。

思维性活动课主要以课堂方式呈现出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活动课,课堂以活动为主,不是讲授课;二是活动课以思维活动为主,不是实验课、劳动课。课堂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教师指引,学生讨论,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

一、上好思维性活动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新体制新机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是推进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宝。教学为实践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上好思维性活动课是时代的需要,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

上好思维性活动课是立德树人的需要。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文中对立德树人做了科学界定:“立德树人,就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国防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这一界定包括两个方面: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达到教育要求“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就是思维性活动课教学。

上好思维性活动课是贯彻落實新课标的要求。思想政治课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等方式呈现,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要“关注课堂教学评价,通过英语活动实施各种评价”,“对英语学习的日常评价也应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历史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教学过程培养历史核心理念时,遵循“以问题为引领”和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两种思路;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说道:“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的设想。”其他学科不再一一列举,基本所有学科都有清晰的对上好思维性活动课的基本要求。

上好思维性活动课是完成新课标指导高考考试目标的要求。政治考试目标“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要求之一就是“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结论”,体现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就是讨论性开放题频频出现;语文考核目标有“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英语考核目标的语言运用中,对听力做了具体要求:“能够对所听内容做出简单推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历史考核目标的第四大方面直接就是“论证和探究”等,完成所有这些目标,都需要有优质的思维性活动课。

上好思维性活动课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思维性活动课课堂就是以主题为引领,是课程内容情境化的重要载体。

二、思维性活动课的基本要素及教学策略

思维性活动课的基本要素包括:明确具体的目标、恰当创设的情境、优质的探究问题、学生的自学、讨论与展示、教师高超的课堂调控。

1.教学目标是本节课的统领,课堂的各个环节是它的具体体现,有的课堂看着凌乱,主要原因在于教学目标界定不清晰;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课标相关内容为依据,以教材为重要参考,以要落实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在阅读课标时,既要注意“内容要求”,又要注意“教学提示”。“教学提示”是对“内容要求”知识点的补充;教学目标的表述所用的行为动词要科学、准确、具体,可以参考课标中的描述语。以政治学科为例,水平1级的行为动词具体包括说明、描述、叙述、识别、表述、解释、懂得用、意识到;水平2级的行为动词分为:识别、证实、展现、解释、阐述、阐释、理性评估、表达感悟、表达感受;水平3级对应的行为动词有:论述、剖析、辨识和分析、比较、表达积极态度;水平4级对应的行为动词包括阐明、揭示、回应、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等。

2.创设的情境是对主题的具体呈现,情境内容要新颖,有时代性,来源于社会实际问题,意境深远,有现实意义,符合学生生活现实。情境的呈现形式不能全是文字,视频要适量,注意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可以借鉴电视综艺节目。

3.探究问题的设计需要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设问是探讨问题的指向,关系授课的水平和学生讨论问题的质量、活跃度。提高设问质量有三个方法:一是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本章节核心素养的指向性要求,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二是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分析设问与考试说明中考试目标的关系,了解高考题型,提高命制设问的能力,使设问能够回应高考考试目标的不同能力要求;三是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此外,设问还要注意问题的逻辑性与梯度、思维能力的培养。

4.学生学习活动一般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三个前后相继的环节。这三个环节最主要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环节需要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视听影像、音频资料,查阅相关素材、工具书等,独立获得最基本的知识;合作探究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有价值的问题或活动(有时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同伴互助,在规定的时间内研究探讨问题的答案或活动方案和结果。展示交流环节,教师要设法搭建生生互动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判断、联想等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

5.教师对课堂的调控主要包括问题点拨、教师评价、应对课堂生成、节奏把握等方面。教师的点拨释疑显示教师的功底和水平,要在关键处,言简意赅,提纲挈领,恰到好处,正中要害,让学生听得解渴、感觉精彩;教师的评价要真诚,有激励性,有明确的导向性。评价内容可以从四个角度考虑: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活动的方式方法、活动情况的汇报水平、学习活动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观察,发现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这是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关键环节。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充分的备课,是应对课堂生成的最佳策略。对课堂生成要判断其价值,价值大的必须积极应对,或讨论,或点拨;与教学价值不大的,要策略性地舍弃。教师要控制自己的表达欲望,不要抢学生的话语权,先让学生对课堂生成发表意见,创建生动真实的学习场域。

教师对课堂节奏的调控是顺利完成学习活动的重要保证。活动课堂节奏往往拖沓,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环节间层次明晰,过渡自然;活动指令清晰、准确、具体、简练,保证在安静的环境下让学生听清“做什么、怎么做、之后的任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时间限制”等;课堂学习推进过程不能只追求课堂流程的完整性,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必要时合理调整课前预设。

本次课标修订中,许多学科提出了学习活动观,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领域,通过体验促进学习的过程统称为学习活动。基于活动观的教学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参与、体验和发展。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理解学习活动观,才能更好地实践活动观,设计出高质量的思维性活动课和其他活动课。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观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学习活动观开展高中英语教学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