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促进网络联校建设
2023-07-22余颖
余颖
〔摘 要〕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备匮乏是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其中,网络联校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它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增强教育改革的活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联校是推动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相结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大力促进网络联校建设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 网络联校;建设;促进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5-0130-03
网络联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优质的学校和乡村学校结合在一起,利用普通的同步和异步的网络教室,让优秀教师可以为乡村学校的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网上学校建设都已实施了五年左右,但总体上还处于试点阶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少有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如果网络联校不能普及,就无法实现教育的平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就会遇到瓶颈。因此,要使农村网络联校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网络联校的建设和应用进行研究。
一、网络联校对农村教育的积极作用
教育平等体现在每一位适学个体平等地享有教育权利、教育机会、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资源。因此,网络联校模式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就学机会的平衡上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公平。
(一)延伸高质量教育资源的作用
网络联校的目标在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共享。在人力和物质两个层面上,网络联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享和促进作用是显著的。首先,网络联校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缺陷。由于受地理条件的制约,物化教育资源无法向边远、贫穷地区及时、高效地转移,网络联校通过互联网作为传播途径,可以很容易地解决物资的运送和传递问题。其次,由于居住地、薪酬、个人选择等原因,在没有高质量教师的情况下,即使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很难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现代化。而在网络联校中,利用“专递课堂”,将优秀教师的精品网课以网上同步课堂的形式输送到贫困、边远地区,能够解决目前优质师资短缺的问题;利用“名师课堂”,还可使贫困地区的教师能够接受名师在线指导,接受在线培训,参与在线教研,并利用远程技术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实现现代教育教学。
(二)为欠发达地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就学机会的平等是实现教育机会平等的根本。但是由于地域、人员、教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贫困、边远地区常常很难开设国家指定的课程,也很难按照全国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所以,即便有国家提供的名额分配政策,也很少有人能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获得优异的成绩。而利用网络联校的相关技术,可以极大地改善弱势地区的教学质量,并以高水平的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保证他们的就学机会。
二、网络联校在农村教育中的优势
(一)课时安排灵活
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强,能够很快地完成学习,但有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较为困难。通过网络联校,学生既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状况安排学习计划,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此外,学生对教材每一章的接受程度也有差异。有些章节相对简单,学生一次就可以掌握;有些章节则比较复杂,要求学生不断重复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进度是同班一致的,或者是比较死板的。这就会让一些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的学习会变得更加困难,自信心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连锁反应。而网络联校通过网络教学,有直播和录播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录播课程对自己进行查漏补缺,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可以在課后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复习。
(二)增加师生的沟通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网络联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媒介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显示出更强大的互动功能,学生、教师之间可以利用网上平台和即时消息实现有效的沟通。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想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除了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反馈外,还需通过沟通。而在网络联校中,对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可以用“讨论板”等工具有效解答,并可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同时,网络联校更具互动性,因为有了网上的交流,很多学生都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可以加速问题的解决,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由于地域、经济等原因,传统的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很多边远、贫困的地方,教师的条件一直参差不齐甚至缺乏,这会对其整体教育程度产生一定影响。然而,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联校,可以将全国优秀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并以网上直播的方式,让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能得到名师授课,极大地缓解地域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高其整体教育和文化教育水平。
三、网络联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陈旧
农村教师的信息素质不高。首先,在教育观念方面,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教育的能力,网络应用不多、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其次,从获得教育资源的角度来说,农村教师获得教育资源困难,尽管网上有大量的教学资源,但是许多教师却不会进行有效的检索,难以准确地判定检索到的信息是否正确。很多网站都会为付费用户提供优质资源,用户充值之后才能下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会放弃对网络资源的搜寻和辨认。第三,在教学方式上,农村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课堂上的交互方式仍然是“问答”。目前互联网的应用非常普遍,许多教育平台的资源都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但是大部分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愿打破这种现状。
(二) 学校信息化建设滞后
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网络联校建设。调查发现,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中小学都缺乏信息化专项经费,多数都在使用学校的公用经费进行信息化建设。我国东部基本实现了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的配套,而在中西部,学校的硬件设施相对薄弱,无法进行网络教学。另外,有些学校虽有相应的教学设备,但教师普遍上了年纪,会利用设备的也不多,信息技术类专业也基本没有相关人员,造成了资源浪费。
(三)家庭学习条件差
在“互联网+”模式下,需要家长积极参与农村网络联校的建设。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资料预习和复习,教师也会预先安排好他们的家庭作业。高年级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家庭作业,低年级学生则往往需要家长的协助。但在农村,一些家长与子女分开,许多学生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同住。他们对互联网知之甚少,连上网都不会,更别说在网上帮孩子完成学业了。
四、积极促进网络联校建设
(一)协同教研,促进主分校教师交流
1.积极开展网络协同教研
在网络联校中,因为主分院校相隔遥远,交通不便,所以,主校区的教师与分校区的教师没有太多的交流和沟通。其后果是:在备课过程中,针对分校学生的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对分校教师的教学进度、风格等缺乏认识,无法及时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从而影响了网络联校的教学效果。为此,同一网络学校的主管和教师要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通过网上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和学习情况的交流。通过网络平台,主校的教师可以把课堂上的教学设计、课件等资源共享给分校教师,由分校的教师们主动学习,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加以改进,然后进行教学设计。
2.推动主、分校区的教师进行沟通
为了提高城乡教师的交流学习积极性,各级各部门都要努力构建教师沟通平台。比如,一些学校在市级“人人通”平台上设立了专题研讨组、读书群,协助各乡镇学校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教材分析、问题研讨、读书交流等。又比如,为提高语文教师对整本书的阅读能力而成立的“教联体”,经常组织各主分校语文骨干教师在网上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教学。
(二)制度保证,统筹安排上课时间
最初的网络联校课堂一般是由一所学校带领3~4个分校进行联合教学。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上课时间都是学校自己定的,学校只需在指定的时间开启设备就可以了,并没有固定的课程数量。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网络联校的课程,分校早就上过了,这就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计划。为此,主分校应统一作息时间,并在各学校开学前,按照网上的工作计划,制定统一的网上课程表,使主分校区的教学进度和上课时间保持一致,有效地改善网络联校的教学效果,减轻分校教师的工作压力。
(三)联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为建立网络联校的有效课堂,应以主校教师为主,利用网络联校平台对偏远地区农村学校进行线上实时直播教学;分校教师则在线下配合主校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和参与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督导、管理、检查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主分校教师联合授课,不仅解决了部分学校缺少专业教师的不足,而且拓宽了农村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主校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还有效促进了农村分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加强领导,保证网络联校常态运转
要通过领导带头、骨干示范、教师参与等多种形式,培养教师对网络联校的常规使用意识,并促使教师养成常态使用网络联校的习惯自觉;建立网络联校运维的专业技术岗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托电教馆、教育装备处、信息化辦公人员分配管理部门网络联校运维的专业技术力量,学校则设立校内网络联校运维的专门岗位,并明确各自的职责;为提高技术管理人员和用户的资讯科技能力,必须加强培训,如举办专业或专题培训、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等。
(五)纳入考评,建立网络联校长效机制
网络联校使用的评价机制要做到主体多样化。在网络联校评价中,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用户等都可以参与到网络联校评价中来,从而使评价更为全面。在网络联校的应用评价中,要做到分层次、系统化。教师要根据学生使用网络联校的实际情况,以系统为导向,对网络联校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联校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农村学校的帮助也会越来越多,比如点对点帮扶推动名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网络互联建设等等。笔者相信,通过网络联校工程的持续推进,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也将更为平衡。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农村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HNETR20075】
参考文献
[1]刘仁坤.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2):2.
[2]王美,徐光涛,任友群.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一剂良药抑或一把双刃剑[J].全球教育展望,2014(2):39-49.
[3]金春枝,李伦.我国互联网数字鸿沟空间分异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6(8):106-112.
[4]张义兵.论网络时代的教育理念:兼析我国当前中小学网校建设的几个误区[J].中国远程教育,2000(10):24-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