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教学视域下大单元教学初探
2023-07-22林艺红
林艺红
〔摘 要〕 开展大单元整体视域下教学实践研究,是教育教学持续推进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教师课堂执教能力的重要窗口,更是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提升、综合素养发展的根本切入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标精神为准则,创新地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谋划,并抓实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研究整体教学实践意义、探寻整体教学具体措施等层面的深入研究,以帮助学生较好地沟通数学知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发展好他们的数学思考、理解与规律提炼等能力,最终助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获得良好培育。
〔关键词〕 整体教学;大单元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5-0121-03
以整体性理念来组织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深入学习2022年版课标精神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态、改善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用系统化理论来驾驭教学设计,把脉教学进程,从而使大单元整体教学逐渐成为教学的主要模式。数学知识本身是互相联系的,数学学科是一个逻辑严谨的学科,所以采取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更有利于小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概念、原理与方法,有助于他们综合性思维与整体认知结构的建立,能够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
运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既有助于小学生较好地感知单元整体知识分布,又能帮助他们理解单元知识的体系,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单元整体性认知架构,为他们综合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供有力支持,使小学生能够用整体性思维来衡量自身学习,用开阔性视野来把脉数学知识建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在此简略地提出几点看法。
(一) 没有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学生难以成为数学知识形成的探究者。这点在一定范围内是存在的,甚至在部分教师身上表现尤为明显。比如,在课时教学中教师眼中只有某一个知识点,或是某一部分知识结构,而忽略了单元整体知识体系存在,这就会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在后续问题解决,或是知识应用环节中学生就会问题频发,面对该现象家长、老师都会采取补课、加大作业量等举措来补救,殊不知这样的行为是本末倒置的,是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和持久学习的,更不利于小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发展。
(二) 教学重难点不突出
教学重难点突出不明显,是当下部分课堂教学的通病,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来源之一。因为课堂教学呈现的课时化、知识呈现的片段化,很难帮助学生理性地掌握单元学习中的概念、原理、数学思想方法等。这样的教学行为是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数学知识本质的,更是难以保障学生较好地感知、感悟单元整体知识结构的,建立科学的单元知识体系就成为空谈。长此以往,学生就需要通过去校外培训机构辅导,或是进行大量的、机械的练习来弥补不足,使学习负担、学习压力与日俱增。这就使当下课堂教学与单元整体化教学理念格格不入,与新课改思想背道而驰。
二、开展整体教学的实践意义
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实践,能够用系统化理论的结构性、整体性等特点来构建新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改变单一课时教学造成的种种不利影响。单元整体教学既有利于教师科学地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利于有效教学设计发生,还能凸显新课标思想,着力于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发展,为他们持久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为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培育好学生的大局观念和整体结构意识,有利于小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意义有如下几点。
(一) 有助于整体性教学预设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小数部分教学为例,教师就需要关注教材编写规律,从单元整体视角找到课时划分、教学目标拟定的思路,让整个教学预设更利于学生掌握不同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单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学习形成整体性的、立体状的架构。如审视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还有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等内容,用整体视角来把脉这三个单元知识,特别是第四单元与第六单元知识教学,把相同、相近的内容进行整合,灵活地划分教学课时、教学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利用好学习经验,促进学习迁移开展,有利于学生积累起有效整体学习经验,最终能进一步提高他们数学学习质量,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 有助于贯彻课改新思想
以五年级的“倍数和因数”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就需要依据课标中结构性、整体性教学目标要求,有序地实施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从目标研制、教学实施与学生学业水平提高和检测等层面做出更多的分析与研究,以期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能够助力小学生较好地理解倍数、因素等学习中的各种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較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对应的应用事例等,使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数学推理能力得到较好培育,更使学生模型意识在学习中得到有力建构,为他们深度学习提供支持,为他们数学综合素养发展积蓄力量。
比如,在目标研制中要纵观单元全面,把“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公倍数”等系列概念系统化,便于学生较好地把握它们的各自特点,又能有效地沟通各部分学习,使单元知识形成整体,形成网络,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倍数、因数学习认知架构,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更好地发展。
三、整体教学视域下大单元教学初探
大单元整合教学是一项具有事半功倍之效的教学改革,它不仅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大有裨益的,而且还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素养发展。故而,教学同时教师应积极地学习与借鉴“整体教学”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案例,从中获取最为优秀的整体教学的经验,形成科学的教学认知,为自身教学创新、教学风格造就提供有力支持。其间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单元整体学习之法,使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得到较好培育,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更好发展。
(一)整合单元目标,优化教学方向
深究单元知识编排,理解单元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再度提炼好单元教学目标,以更好地确定教学方向,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构建的基本着力点。为此,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帮助学生在单元整体化学习中形成丰富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全面提高。
以六年级上册中“圆”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整体性分析与解读单元知识内容,努力整合单元学习内容,拟定好单元整体目标,以此来作为教学方向,学生学习研究的方向。结合单元分析,设计目标如下:一是经历观察、比较、动手做等系列学习活动,初步建立圆的概念,形成有效的学习表象。二是引导学生参与圆的形成制作,初步探究圆的特征,明确圆中各部分名称,以及对应的意义,学习计算出圆的周长、面积等。三是通过数学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圆的整体知识结构图,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促进小学生想象、抽象、归纳等诸多素养的协同发展。
随着单元教学目标整合,教师就需要围绕目标来进行教学优化思考,可以依托学生生活实际构建教学情境,可以利用动手实践操作策略来组织实施教学,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展开教学,帮助学生从本质上去建构圆的表象,明确圆的周长、面积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知晓其方法由来。通过实践性学习,让学生更好地建构扇形认知与起跑线标注的基本原理,使单元学习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有机链条,最终能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发展起数学学科关键能力。
(二)编绘知识图表,加速认知建构
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提炼课时目标,使之成为单元整体教学的主心骨,是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更是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意识与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整理单元各部分内容,学习绘制成思维导图,或是单元知识树状图、表格等,势必能帮助学生建立好单元知识整体表象,让学习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主线。这样教学引导不仅有助于学生自学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以五年级下册中“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就需要设计一份汇编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或是知识点整理表等活动学习作业,让学生在绘制图表中较好地整理单元知识内容,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脑海中形成单元知识框架,使他们对本单元学习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此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能抓住单元主题,找准关键词“长方体和正方体”,紧接着分别找出“基本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表面积”“体积”等相应的分支,并对其进行深入细化,使单元知识要点形成有效连接,成为一个和谐整体。这样的学习体验活动,不仅能助力学生梳理学习要点,还能促使他们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使单元知识建构变得更加扎实,学习质量会在无形中得到保证。
(三)细化研学主题,促进能力发展
设计数学专题性学习研究,细化研学主题,是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实践。其间教师要依托教材编写内容,特别是单元各个知识点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性等特点,设计专题性练习活动,让学生在主题引导下更好地走进文本,阅读、感知单元教材内容,并从相应的练习或者综合实践性学习体验中对知识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建立起更清晰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在主题式训练中知识获得积累,思维获得发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本领得到增强。
以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就需要确定“加与减”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在系列练习与探索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单元认知,优化分数加法、减法计算学习,使他们的运算意识与能力得到较好培育。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多种形式数的加法和减法练习之中,像整数的、小数的,还有分数的。接下来引导学生对这些习题进行梳理,让他们在阅读、比较中提炼出加法与减法的基本规律,真正加深对加减内涵的理解。这种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不仅能改变教学的基本形式,使学习更有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灵活思考、科学迁移的能力,为他们持久性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为他们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用整体性理论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是有利于教师用系统化的思维来规划教学、组织教学的,使整个教学目标的研究制定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助力学生的发展;同时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实践,还能有效培育小学生整体性数学意识,助力学生较好地建立起整体性认知体系,为他们深入数学学习提供思维、经验与方法支持。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可以有效地规避分课时教学各自为政的弊病,能够让数学教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会让小学生数学学习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理想境界,还可以助力教学实效增强,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发展,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稳步积累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震绯.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路径微调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教育,2019(9):50-53.
[2]刘军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4):91-92.
[3]江建珍.從提升学习能力角度谈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新课程导学,2020(2):22,24.
[4]吴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18):157-158.
[5]尚丽娟.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析[J].新课程研究,2021(18):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