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的思考

2023-07-21杨金霞

互联网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模块化

摘要:在信息时代,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完成教学过程的重要载体。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既是对教学资源的收集、累积与应用,也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的必备手段。本文以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聚焦医学类高职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的数字化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學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加快推进“互联网+职业教育”,用数字化赋能医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院校;模块化;数字病理学;教学资源库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下文简称“我校”)依托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及数字化教学资源,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 “金课”建设路径与课堂教学应用,全面打造符合学情特点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通过加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优化教学全过程,提升课堂内外教学的数字化水平和教学效果,达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1.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及内容

1.1 课程简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揭示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理论基础的医学基础课程[1]。

1.2 重要地位

病理学是医学之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医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是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主干课程、核心课程。该课程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2],是后续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知识涉及面广,学习过程中需将肉眼病变和镜下病变相联系、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相联系、结构和功能相联系,对锻炼学生抽象思维,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对后续课程的理解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该门课程也是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等的必考科目,学习好该门课程对提高专业水平和学历提升至关重要。

1.3 内容及学时分配

该课程分为理论授课和实验授课,总授课8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62学时,实验授课18学时。病理学理论部分包括病理学绪论,病理学总论和病理学各论,合计42学时;病理生理学理论部分包括疾病概论,病理生理学总论和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合计20学时。实验内容包括两部分:肉眼观察大体标本病理变化,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微细结构。

2. 建设与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弥补传统教学不足

2.1 学情分析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是我校的重点发展专业之一。学生生源分为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普通招生学生和参加学校自主招生的扩招学生。普招生线下授课,扩招生采取线上学习形式。信息时代,学生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生熟练掌握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使用;二是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利用互联网查找各种资源,但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信息,缺乏甄别、判断和分析;三是学生感受到学业和就业的压力,但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可供学习;四是学生学习自律性不高,主动学习意识不强。

2.2 传统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形态学课程,直观性和实践性很强。该课程知识点繁杂,有的知识抽象难懂。以传统教学思路讲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理论学时相对较少,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将理论知识讲透;二是传统教学存在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特点,教师以PPT中文字和图片或借助于挂图来讲述理论知识,直观性欠缺;三是静态大体标本的学习,学生需到大体标本室完成,这种学习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四是病理组织切片的学习,学生需到显微互动实验室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这种学习受显微镜、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五是学生间、师生间互动少。例如,在理论课堂开展病例分析、话题讨论等较少,参与人数较少,覆盖面小;六是学生课后复习依赖笔记、书和练习册等纸质材料,检测学习效果的手段不多,只能通过课堂提问及上交作业情况;七是课堂外的生生、师生互动没有交流平台。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2.3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项目及内容

2.3.1 调研问卷的制定和发布

面向病理学任课教师、其他医学基础课教师、临床医学专业课教师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别发放“临床医学专业病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调查问卷(教师问卷,学生问卷)”。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师生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认识,我校的病理学现有教学资源现状,师生对教学资源类型的需求状况,师生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认识,师生对资源的共建共享的认识等[3]。从调研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来看,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使用有迫切需要。

2.3.2 资源库建设内容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制作教学资源库(见图1)。基本教学资料,包括教案(理论+实验)、PPT课件(理论+实验)、课程思政案例。拍照、编辑、整理教学素材,包括切片库(病理切片,正常组织学切片)、大体标本库(病理标本,正常器官标本)、动画、微课。收集、编写各章节试题,试题组成试卷,为学生平时复习及期中、期末备考提供学习资料。为了拓展临床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精选各章的临床病例分析组成病例库。为了了解本学科前沿知识,提高学生科研思维,提供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核心杂志刊载的病理学综述或疾病研究、治疗的前沿技术和方法。收集近三年执业助理医师病理学考试大纲及部分真题,达到职业教育与资格考试接轨的目的,让学生吃透考纲,熟悉考点。

2.3 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特点

2.3.1 以“课程教学”为核心

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课程管理包括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学习分析、课程预览和系统帮助5个模块,极大地拓宽了课堂教学的空间。支持教学资源的组织、积累与共享,支持教学过程跟踪统计,教学过程与评价展示相结合。支持教师开展多模式教学,支持MOOCs/微视频课程学习单元式教学,支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研究型教学等。

2.3.2 交互性强

包含多种交互工具及个性化工具,主要包括网上论坛、问卷调查、教学邮箱、教学博客、日程安排、个人信息、修改密码、问题提交、在线帮助等。

2.3.3 教师建课易于操作

参照网络课程设计教师简明操作手册,教师易学、易懂、易建课,如上传教学资料和素材、发布在线测试、发布讨论话题等。

2.3.4 学生使用方便快捷

学生可通过手机端APP或电脑网页版登录该平台,可以查看课程内容、课程通知,完成在线测试,参与互动讨论等。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充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跨时间、空间的广泛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4 依托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数字化资源库

平台网址http://ycjy.dqygz.com/meol/personal.do,可在手机端或电脑端网页登录,教师输入工号和密码,学生输入学号和密码,校内外均可登录。下面以“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章为例阐述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2.4.1 教学基本资料的准备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共7学时,理论5学时,实验2学时。理论学习资料包括5学时教案、2个PPT课件,本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思维导图,电子教材,微课1个(血栓形成条件和机制),动画3个(肾梗死、心肌梗死、血栓形成过程)。实验学习资料包括2学时教案、1个PPT课件、电子实验报告、大体图片、镜下图片。

2.4.2 教学基本资料的上传

理论学习资料的教案、PPT课件、复习题、思维导图、电子教材、微课、动画上传到课程资源目录下。实验学习资料的教案、PPT课件及电子实验报告上传到实验教学目录下,大体图片、镜下图片上传到图片库目录下。

2.4.3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教学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教师结合本次课内容,通过平台发布学习任务,提出明确学习要求,发布课前测试。同学课前准备:同学登录平台,查看本次课前学习任务,按学习要求,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完成课前测试。教师课前统计学生预习情况。

(2)教学课中—实施。教与学互动。

教师的教:正式上课前,总结学生预习情况。针对上次课重要知识点和常考考点,发布3-5填空题让学生回答问题。通过此种方式和题型提问,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性掌握程度及准确度。告知本次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点划分为不同任务,如图2所示。

以知识点一为例,教师首先发布此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使同学们对该内容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其次教师以文字、图片、微课、动画等形式讲解重难点,接着发布和本内容相关的拓展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随后对应不同目标,精心设计不同难度的测试题目(包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真题),以便在不同节点检测目标完成情况;最后归纳总结。通过减少教师讲解、增加教学互动等形式,如话题讨论和测试题目等,既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也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新课的内容和知识点。

学生的学:学生根据教师课程学习要求,借助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学习以不同形式展现的重难点内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梳理提出问题、参加讨论交流;完成测试题目,如图3所示。

(3)教学课后-督促与知识巩固

教师定期登录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查看各项资源的学习情况,对于未按学习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单独沟通,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查看在线测试完成情况,测试结束后记录每人每次测试成绩。对于测试成绩不及格同学,单独沟通,不让每一名同学掉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学生按教师教学安排,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及时复习,按规定时间完成测试、作业、互动讨论话题等,梳理问题,及时和老师沟通交流。

3. 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教学反思与体会

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4];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备课环境,减轻教师备课负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对其他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起到很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3.1 借助网络教学实现的成效

一是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在有限的课时内将理论知识讲透。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及完成课前检测,对新课内容相关知识点有了充分的复习和预习,教师在讲解新课时重点突出,课堂变得更高效;二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思维导图、话题讨论、互动测试等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三是学習打破了时空限制,学生可查看平台内的数字化大体标本、镜下切片(不同放大倍数),随时随地都可登录平台学习;四是生生、师生互动明显加强,通过病例分析讨论,参与话题讨论,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拉近了师生、生生距离;五是检测学习效果手段多样化,教师通过按章节组卷,按知识难度组卷进行阶段测试,期中测试及模拟考试,测试模式可设置为标考模式、自测模式、随堂小测等形式,使考试模式多样化;六是各项学习成绩统计更便捷,教师根据需要设置考核项目,考核分数及每项考核占比,系统可自动统计出最后考核分数,节省人力物力,让教师解放双手,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教学研究。

3.2 不足之处

在资源库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部分资源的质量还须提高;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还需增加;试题的数量和质量上还要再提高;课程思政素材还不够丰富;课堂教学设计还须加强等。

结语

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资源库建设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对教师综合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做好学情分析,认真备好,上好每一次课,做好每一次的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设置适合的讨论话题,引入案例分析,测试不同难度的试题,恰当引入课程思政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更好地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军荣,李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2]步宏,李一雷,来茂德,等.病理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杨金霞,苗秀杰,梁春红,等.面向专科生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探[J].科研,2023,(2):90-93.

[4]陈冰,朱晓群,黄小梅,等.病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构想[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71-74.

作者简介:杨金霞,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病理学网络资源建设。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研究项目(编号:ZJB1422218)。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库模块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基于模块化控制系统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模块化住宅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从模块化中得到的二氧化碳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