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路径探析

2023-07-21吴晖晗陈南坤韩蕾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红色基因实践教学

吴晖晗 陈南坤 韩蕾

摘  要:红色基因不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的优质资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运用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及育人作用,并充分认识在融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多重视角,对于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发展红色基因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研究,由此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成效提供支撑。

关键词:红色基因;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融入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多个场合就红色基因的发扬、利用及传承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高校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应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实践意义,研析红色基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中融入与发展的有效策略,将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充分结合,为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全面育人的根本目标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一、红色基因的科学内涵及融入价值

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的精神命脉,是中国共产党辉煌奋斗历程的重要内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支柱之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该代代相传的先进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一)红色基因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红色基因这个概念。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所凝聚孕育形成的一种优良品质,也是激励中华民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密码。马克思曾指出:“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的条件下创造”[3]。红色基因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构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联结体,形成了红色文化的根本依托。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红色基因承载着整个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力量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多少代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磨难与挑战、在实践中逐步走向胜利与辉煌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其所具有的科学性、革命性、人民性、创新性、地域性等特征充分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之中。

(二)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时代价值

1.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现实需要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有力的中坚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红色基因作为激励中华民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密码,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其中蕴含的共产主义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和扎根人民造福人民的思想观念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相一致;其呈现的爱国情怀、强国之志、报国之行正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学习领会并持续浸润洗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说红色基因的内涵与价值是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要素。

2.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5]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青年一代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认识是影响党和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工作中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红色基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其鲜活、丰富的革命先辈、英雄人物先进事迹素材,对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的宝贵财富。红色基因的充分融入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可见,红色基因的融入发展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全面发挥红色基因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政治导向功能提供了可行路径和重要借鉴。

3.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官员违法乱纪和贪腐案件时有发生,这些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逐渐迷失,党性原则荡然无存。厚植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需要加强的重要问题。红色基因所蕴含的革命前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挚的爱国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懈的奋斗精神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壮骨钙”,也为整个《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通过红色基因與《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的融入发展,极大程度地丰富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以承载着“红色基因”的人物、事件和精神为素材、为标本、为榜样,充分地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7],让大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切实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最终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尊崇者、维护者和执行者,努力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二、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现存问题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于2005年印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实施方案,《意见》中强调要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重点加强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以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虽然目前各高校都开设有《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也积累了一定的相关经验,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实际问题。

(一)红色基因融入缺乏吸引力

在融入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发现,红色基因相较于更接地气、互动性更强、覆盖面更广的大众文化而言,略显严肃,可读性不强,内容也相对固化。尤其是有些高校在实际教学中偏重事实陈述,缺少对红色基因的生动描述、红色精神的贴合性引导以及时代特色文化的挖掘和有效的教学互动,使其融入效果不佳。大学生作为接受社会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对他们开展红色素质教育,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先进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色育人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这导致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红色基因的认知不能有效关联,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课程的需求与期待,实效性大打折扣。

(二)多元文化思潮影响红色基因融入效果

当前正处在现代化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课教学带来一定创新机遇的同时,铺天盖地的各类网络信息使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不断遭受各种冲击,使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重视与认同大打折扣,给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带来极大挑战。与此同时,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的特点,一些网红、博主等信息传播者为提升点播量博取公众眼球,不惜传播负面价值取向等恶俗、虚假的信息,肆意恶搞英雄人物、抹黑历史事实。除此之外,部分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为了达到“文化霸权”的目的,在网络世界的掩盖下,对我国进行文化价值渗透。在多重负面信息与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下,致使红色基因的传承发展受到极大挑战,给大学生全面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红色基因融入路径缺乏丰富性

现阶段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教学设置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很多情况下是由思想政治教师进行理论知识传授,教学内容多为思想政治课程的基础知识,课程中简单穿插一些包含红色基因文化的图片视频,偶尔辅以讲座或结合小组讨论,并没有切实将所在地区或与学校自身相关的红色精神谱系、红色意蕴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效融入,学生虽然可以浅层次的掌握红色背景知识,但仍停留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很难通过学校开展的课程提升自我认识和思想觉悟,缺乏独特性。除了理论讲授部分,实践育人环节是帮助学生将学到的思想理论知识内化并转化为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仅限于理论层面,并没有充分开发出实践育人的作用,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缺乏体验感,无法最大程度的发挥红色基因的正向引导功效。

(四)高校与红色基地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过程,学校、教师、学生、社会都应该积极参與,形成红色育人的合作共建模式。当下高校与红色基地的联动性较差,虽有个别学校与红色基地存在合作,但实际交集较少且形式单一,协作育人的功能没有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在经济改革浪潮影响下,部分高校过分关注适应社会、技术应用、经济效益等硬指标,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文化、校园文化等在人才培养中的隐性作用重视不够。“部分高校教师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情,专业教师只要完成专业教学任务即可,存在认识误区”[8]

三、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路径

(一)做好红色基因融入的顶层设计

红色基因的融入发展离不开高校完善的体制机制建设,高校应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健全组织领导机制,由校级领导牵头,校团委、学生工作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负责将红色基因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中。此外,完善的工作制度是决定红色基因能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完美融入发展的根本保障。高校应着力完善工作制度环节,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配套的学生管理服务制度、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全员育人格局,自上而下地为红色基因融入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证。红色基因丰富的精神内涵代表了鲜活的历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的“活教材”,在推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进程中,高校应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基因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红色育人模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2019年度开课以来,共完成了152个小班3936名大一学生的授课任务。2022年度,由校级领导、校团委、学工部等相关党群部门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行业企业专家、校友及辅导员共同组建了266人的三全育人师资队伍,各课程组负责师资及基地建设、课程日常研讨交流、培训、师资准入基层审批等工作;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思想政治实践课教研室负责思想政治实践课的统筹落实;基础学部负责思想政治实践课运行保障工作。思想政治实践课方案根据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2016版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等有关规定,结合哈工大传统、优势、特色,本科生思想政治实践课程共设2学分。校党委书记面向一校三区大一新生作思想政治实践课第一讲,新老哈工大“八百壮士”、行业专家以小班授课线上+线下的模式讲授理论部分课程,带领学生认识近代以来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培育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认同感,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二)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内化相统一

思想政治教学的理论部分是教育引导学生筑牢他们科学信仰根基的第一层保障,而实践部分则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着力点。在实践中学生通过红色基因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交融互动,得以原汁原味、真实可触地感悟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使红色基因更加深入骨髓溶于血液,让学生成为红色基因的可靠继承者、忠实弘扬者和自觉传承者,真正实现同向同行知行合一。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环节可启发学生开展参与以“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例如,到周边城市的博物馆、革命遗址、红色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以志愿者、“过来人”身份到初高中母校进行学习经验分享;从学习研究的角度到所学专业相关优质企业研究所进行系统全面的调研与体验;让学生从自身从主观角度真正认识中国梦,认可自己肩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与担当,更好的传承发扬红色基因。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分别将理论与实践部分设定为8学时和24学时。实践环节结合国之重器、杰出人才培养等主题,由小班教师负责对学生的实践选题、实践方法、实践筹备,包括实践流程和最终的实践呈现形式进行全过程的指导。课程通过几年的积累发展,现已在校级思政实践育人平台中形成思政实践案例模块,其中收录了历年不同主题、不同方向的思政优秀实践项目,如“国之重器发展与航天精神实考”,通过名师大家座谈、历史展馆参观、卫星发射观礼、基地校友访谈等一系列环节,激发学生航天强国之志、赓续航天精神血脉;如以“重走百年建党路”为主题,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带领学生按照历届党代会召开顺序,在历届党代会旧址、名人故居、革命英烈纪念馆中追寻“红色记忆”,通过实践项目让红色资源成为哈工大学子的“红色基因库”。

(三)充分利用地方红色基因文化,引导学生建立红色“共情”

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奋斗历程虽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红色基因文化,但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学生很难短时间对较为陌生的红色基因建立红色“共情”。而学生所在学校及其所在的地区所蕴含的红色基因资源,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受到熏陶、激励,从而发挥红色基因育人价值的巨大感染力,促进大学生对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产生情绪共鸣。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开展过程中,可以以学院或班级为单位,在一些国家设立的纪念日组织开展专业或院校特色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主题校园活动,如主题演讲比赛、榜样进课堂、“以笔画山河”主题彩绘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可联系、好联想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依托学院,结合专业,通过邀请学校中高层领导、专业教师、国之重器重点企业专家与领导以及多行业内的杰出校友,以小班授课的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讲授“如何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如何认识和发展哈工大的特色优势”,“怎样在实践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贺信精神”,“哈工大人如何在过去、现在、将来打造国之重器”,“如何在建党百年的伟大成就中坚定信仰”,“如何从哈工大百年校史中体悟规格功夫”,“如何成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百年哈工大人”等主题。课程中讲述的很多红色基因案例学生都可以在实际调研考察中找到相应的落脚点,有利于学生将红色基因与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融合深化,进一步实现育人目标。

(四)发挥现代新媒体技术优势,搭建网络课堂主阵地

在信息新时代,微信、QQ、微博、各类公众号以及直播平台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流渠道。各高校可以在保留传统课堂讲授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借助网络课堂传播的机能,发挥新媒体技术潜力,将新媒体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有机融合,对红色基因的融入发展展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学生构筑起一座坚固的红色精神殿堂,弘扬社会主旋律。例如,各高校可以在校园官方网站开发红色基因教育专栏、设立红色微博、党建类专题网站、红色基因宣传APP;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推文、短视频等优秀红色类思想政治作品。通过网络一键共享的传播优势,搭建红色基因网络课堂的主阵地,弘扬社会主旋律,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深度、广度、效度与温度。

哈尔滨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运用“哈工大app”及学校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教学运行平台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课程部分。指导老师通过“哈工大app”小班群通知上课时间及地点,课后在“哈工大app”沟通课程反馈、答疑并根据同学们的需求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同时通过“哈工大app”小班群发布行业专家直播海报,直播课程结束后填写课程反馈问卷,计算出勤,并作为理论课程主观测试环节的一部分。学校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教学运行平台承担了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作业提交的职责,平台首页展示了实践动态、红色资源、国之重器、实践案例等内容,菜单栏中包括思想政治实践师资、思想政治实践MOOC、思想政治实践案例、各类资源图谱等模块。其中资源图谱矢量地图以现有就业单位数据作为数据驱动、通过多方向的案例为学生提供案例驱动,以学生的家乡、兴趣、系统推荐为基础进行个性驱动,并随着课程的轮次开展,学生提供数据从而完成迭代驱动。通过多重手段逐渐将学生的“被动”学习思想转变为主动,努力使新媒体平台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的新阵地。

(五)构建红色基因融入发展的评价机制,提升课程实效性

深入研究红色基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的融入发展,将课程教学做细做实。这需要构建较为完善的教学检验评价机制,以评促建。有效的评价机制不仅要听取基层思想政治教学队伍授课的意见建议,也要大面积地了解听课学生的心得体会。与此同时,还应了解兄弟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中红色基因的融入发展情况,形成一套思想政治教师自评、上课学生反馈、兄弟院校联评的多角度评估机制,并且可以根据客观环境特征和听课对象需求的不斷变化,加以改进,使其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增强红色育人的认可度、参与度。现阶段哈尔滨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学生反馈层面,学生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实践课意见反馈邮箱、课后问卷反馈、课后随机视频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价,后期也将不断丰富教学检验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课程实效性。

四、结语

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红色基因资源,红色基因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融入发展是高校开展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的必然趋势,也是一项持久、艰巨的系统工程。高校应妥善处理好当前红色基因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融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平衡课程内容“供给”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关系,传承好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弘扬好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谱系,培养好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为夯实新时代新青年的理想信念注入厚重的红色基因。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08-11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4]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01).

[5]张勇.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N].重庆日报,2017-10-31(07).

[6]王相坤.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2022-12-31)[2013-12-05][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205/c40537-23757123.html

[7]王乐乐.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建构[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1):38-41.

[8]彭复生.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困境与跨越路径探析[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1(10):90-94.

责任编辑  姜淑娟

作者简介:吴晖晗,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陈南坤,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韩蕾,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辅导员。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红色基因实践教学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试析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社会实践教学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