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把道理讲好的四重基点

2023-07-21黄宇欢张永刚

关键词:故事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

黄宇欢 张永刚

摘  要:如何将道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呈现出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实效性与感召力,是新时代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所在。这就要从讲好理论、讲好故事、讲好时代、讲好问题等方面发力。具体而言,讲好理论,要立足经典著作,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讲好故事,要“适切”“精准”“赓续”地讲好百年党史;讲好时代,要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支撑,立足中国实际,开阔国际视野,讲好新时代新故事;讲好问题,要讲青年人的话,解青年人的惑,指青年人的路,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故事;时代;青年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系着党的千秋伟业和后继有人的历史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给予思政课高度重视和关心,也为思政课建设提出一系列目标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1]。这既是对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作出的重要指引,也是对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如何讲好思政课提出的基本要求。思政课如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立足马克思主义传播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也是思政课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武装头脑,提升思维,培养堪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关键理论。由此,思政课讲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是保证思政课不变质不变味不走样,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规定与必然选择。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彻底掌握群众,而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只有将马克思主义讲得透彻、明白,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才能达到启智润心的育人效果。而要把马克思主义讲得彻底,必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肯下苦功夫、真功夫。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实现对理论体系内在逻辑的融汇贯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我们不能比对这种相互作用的认识追溯得更远了,因为在这之后没有什么要认识的东西了。”[4]恩格斯提出的这一重要论述启示我们,理论要想达到彻底的境界,就必须追寻到其“终极原因”,追溯到逻辑起点的地方。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结合教学和科研,追根溯源认真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半截子”的马克思主义者是经不起学生的追问,也是讲不好马克思主义的。思政课教师只有透彻了解相关理论的历史背景,扎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从历史的逻辑性、内存的展开性、现实的广延性的统一中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达到授课思路更清晰、体系更完整、事例更丰富、内容更充实的效果。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实现理论到实践的彻底贯通。思政课“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任务,教育者必须首先受教育,思政课教师首先应成为‘有信仰的人。”[5]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政课教师的特质所在,也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将内容丰富、深邃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授好、传播好、践行好,从而发挥思政课的具体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让信仰的人讲信仰”。[6]正是之于强调思政课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极端重要性。目前来看,思政课教学仍存在着“理论教育淡化”“理想信念弱化”“学生厌学马克思主义”等诸多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不相容的问题。要想打破这些问题壁垒,让信仰的人讲信仰是必然选择。思政课教师只有对马克思主义高度认同,才能在政治方向上站稳立场、保持清醒,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用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用敏锐的政治判断力辨明是非,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唯有如此,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仅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而且“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

二、结合百年党史,赓续红色血脉

重视党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历来已久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向前推进的必修课”[7]。这一论述充分表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历经苦难,艰苦奋斗,不断取得胜利,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历史正反经验,重视发挥党史教化育人的作用。在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提升当代青年对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的重要渠道,对广大青年学子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具有重要意义。思政课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与理论宣传的重要路径,对讲好百年党史,赓续红色血脉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此,思政课应抓住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契机,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渗入思政课教学的方方面面,利用二者的耦合性,达到相促进、相统一的目的。

首先,思政课讲好百年党史要做到“适切”。适逢党的百年华诞,为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国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并要求切实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的情感,从而赓续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思政课肩负着铸魂育人的职责,这与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二者可以同向而行。但在融入方式与内容侧重方面上应以适切性、融入性为前提,要做到科学合理。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难易适度,根据学生认知与思维特点,合理调整党史教育重难点与授课方式,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堂特色相结合,日常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共同创建党史学习教育良好氛围,方能让党史学习更具吸引力,思政教学更具感染力。

其次,思政课讲好百年党史要做到“精准”。所谓“精”就是要做到选材精。回顾党的百年历史,能引入思政课的典型事件不计其数。如何做到在有限的课堂中呈现最佳效果,思政课理论讲解所用的材料择取就尤为重要。一方面,思政课要讲好党史不应单单停留在讲故事层面。选取的史料要能以感性故事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辨,增强学生的理论认同感、政治认同感,从而达到思想引领的效果。另一方面,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党史材料的分析要有理论知识对应,做到呈现历史事实的同时论证理论知识。因此,思政课教师需围绕教学过程,以讲解内容为中心挖掘材料,做到仔细甄别,认真考量,切忌为了一时之需,随意采用。所谓“准”就是要做到讲解准。教学过程中的史料讲解,尤其要讲得准确。思政课教学倘若内容模糊不清甚至出现错误,不仅会背离党史教育的初衷,降低思政课的可信度,更会误导学生,影响他们的成长成才。这就要求必须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尽量选取官方、第一手史料。在真实、客观的前提下,思政课教师要把历史背后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弄清楚,才能做到授课思路清晰、理论观点凝练,从容面对学生的发问与质疑,达到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将党史故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才能真正阐释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最后,思政课讲好百年党史要做到“赓续”。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以促进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问题。要回答解决好这一问题,思政课就必须把握、处理好赓续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8]。自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号召党史进思政课以来,这一举措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但是,要使党的历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就要推动思政课讲好党史的常态化与长效化。这一艰巨任务不单单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还应在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师资队伍保障的同时,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并不断探索教学模式与成效评价机制,切实增强思政课讲好党史的实效性、整体性、发展性。

如前所述,思政课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关键课程。“没有党史作支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会成为干瘪的说教, 缺乏生机和活力, 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9]。进言之就是,百年党史蕴含着丰富鲜活的思想教育资源,是最生动的教材。将党史教育“适切”“精准”“赓续”地融入思政课堂,能让思政课的道理更真实真诚、深入全面地呈现出来。因此,思政课教师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立足学校自身优势,加强红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阐释好宣传好党的歷史与理论,将党史的理论性与思政课的价值性、导向性紧密结合,增进思政课的历史厚重感,让学生在鲜活丰满的教材里了解历史、感悟历史、铭记历史,将学生培养铸成新时代的红色新人。

三、以新时代新故事凝聚中华民族复兴力量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变革和思想变动的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眼前。而在这个新的历史节点“如何通过分析和判断得出对时代的科学回答,从而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明确中国在未来人类文明形态中的发展目标,显得尤为重要。”[10]时代发展的变革带来了一系列新变数、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亟须思想解惑、理论应答,从而凝聚共识。这就势必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提出更新要求和更高目标。思政课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进行改革与创新, 讲好新时代新故事,发挥思政课的实效性与感召力。具体来看,思政课要将时代的故事娓娓道来,讲清楚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的内在关联和辩证关系,为时代发展提供思想指引与方法支持,关键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始终要有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毋庸置疑,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俄乌冲突、经济增长疲软等问题成为世界动荡变革的新变量与催化剂。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趋势显著增强,全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风险明显加剧,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仍有不少市场。时代催生更多的新困惑、新问题,亟须思想的解惑、理论的答疑。基于诸多方面要求,思政课要讲好新时代新故事,就意味着思政课教师必须以站位高远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国际视野,了解国际事务,深谙世界发展大势,吸收更丰富的人类文明成果,以世界的高度和开放的角度, 提高观察分析各种国内外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直面各种国际思潮、错误观点,作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理论回应,从世界发展大势的战略高度上对焦讲好思政课的时代使命。

二是始终要立足中国实际,面向中国发展。两个大局背景下,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正处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这样的特殊时期,思政课讲好时代故事,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服务,就要始终立足中国国情与中国实际,结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现实大课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面向中国发展,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上,把握和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性。对此,思政课教师应扎实提升理论研究阐释能力,提高系统分析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贯穿课堂,以新时代的视野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引导学生自发地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挑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三是始终要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支撑,坚持守正创新。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与总结,理论只有面向现实才更富生命力。思政课要讲好时代的故事,始终要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重要支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整体性思维围绕人民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探求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思政课要讲好时代的故事就要将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性、学术性与教育性功能统一渗入思政课堂,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将研究和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重大问题的真本事、好成果反馈到思政教学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学考察中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11]因此,思政课讲好时代故事更要在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推进思政课教学创新,把哲学社会科学独创性成果融入教学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建立一套顺应时代潮流的教学体系。

四、聚焦青年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思政课说到底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作为中坚力量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因此,增强新时代思政课的针对性就应紧密围绕青年这个受众群体精准施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12]。这一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如何增强和改进思政课指明了三个着力点。

首先,要围绕学生,讲青年人的话。要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就要面向新时代的青年人。新时代的青年成长在物质文化更丰富、生活更美好的时期,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况且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平视一代,对网络科技、信息产业有着强大的依赖。互联网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学习互动、社交娱乐的必要途径。面向新时代青年人的思政课,光靠大道理的说教是走不通的。如何将思政课讲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是每位思政课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与挑战。思政课具有鲜明的理论性、政治性、思想性和时代性的独有特征,作为传播党和国家思想观念的重要阵地,无可避免存在宏大高远的理论性与文件性语言。而思维跳脱,理论功底总体有限的青年人往往习惯性排斥这些表达方式。思政课要想达到入脑入心,增强说服力的效果,就必须要在以往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要围绕青年人,用青年人的话讲出青年人的思政课,不应仅仅围绕书本内容,没有生命、干巴巴地照本宣科,而是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到多元灵活,以创新思维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时代前沿科技融入教学环节,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的传播方式、话语特点,讲述青年的人的故事。在思想性、理论性、亲和性、针对性等方面,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思政课的代入感。但需要强调的是,寓教于乐绝不是“娱乐至死”,在把握创新的同时,不能一味迎合,要把握好度,防止理论走向反面。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走进青年人内心,赢得青年人喜爱。

其次,要关照学生,解青年人的惑。新时代思政课如何更好地关照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关心学生情感体验是重点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清楚的重点”[13]。伴随着社会多元化趋势、网络科技迅速发展,各种国内外思潮层出不穷,不断冲击着当代青年的思想。这使得一小部分青年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出现一些偏差。学生在课上课下提出一些深层次理论与实践问题,亦或是把国外与国内的情况联系起来,产生出一些质疑与疑惑。由此,思政课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全面视角和动态眼光讲清楚讲透彻学生所关切、所疑惑的问题,加强思想理论回应力,做到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积极利用国内外事实,正确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达到对时代定位的精准把握。要达到以上效果,思政课教学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教学内容要贴切现实、贴近时代,把理论重点难点、现实热点与青年问题疑点结合起来,以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解疑性魅力。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中将思政课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既是思政课教学的逻辑起点,也应贯穿思政课堂的全过程。

最后,要服务学生,指青年人的路。青年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是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最强的黄金期。他们视野开阔、见多识广、自主意识强烈,个性鲜明,往往带着质疑和批判精神,也具有向往未来、锐意进取的探险精神。需要指明的是,在这个“拔节孕穗”时期,他们的思想更是不成熟不稳定的时期。网络的虚拟世界导致的现实经验的倒置,容易让他们迷失方向,使得他们出现一些迷茫和困惑。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树,在于建筑可造之材,让材有所用;而育人,在于塑造可用之人,让人有所长、有所用。对此,思政课给青年学子以科学的理论引导,以正确的思想方向和思考方法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全部事业就尤为重要。一方面思政课要围绕学生,解决其成长成才路上的理论需要。青年人是处在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强大的可塑性。思政课在解决好青年们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的同时要筑牢青年理想信念之基,以科学的理论引导青年在人生道路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发展等方面作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选择。另一方面思政课要围绕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路上的实践需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4]。马克思主义从不是书斋中的空洞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思政课要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学校走向社会,引导学生积极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从而促使学生自觉主动服务社会,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全体思政课教师一方面必须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潜心教学,全心育人,运用时代发展与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讲好思政课的大道理,推动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深挖红色历史资源、关注时代发展大势、直面青年学子疑惑,才能真正担任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参考文献:

[1][11]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01).

[2][6][1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2.

[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4]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8.

[5]吴日明,尹佳炜.坚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N].新华日报,2019-04-09(11).

[7]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01).

[8]习近平.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人民日报,2022-01-12(01).

[9]孙玉凡.我国高校党史教育的演变及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166-172.

[10]刘卓红,吕璐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的三重逻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51(01):8-15.

[1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14]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6.

*作者简介:黄宇欢,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永刚,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BKS11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故事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