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的三个转向

2023-07-21张慧

中国教师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基础教育

张慧

【摘 要】担负着“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能”的教研工作在新时期以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师高素质队伍建设为目标,在教研内容、教研模式和教研策略三个层面发生了转向。基础教育教研的转向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构建生机盎然的教研生态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基础教育 教育教研 教师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主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师的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近年来,担负着“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能的陕西省西安市Y区(以下简称“Y区”)教研工作在回应新时代教育发展新诉求上,应对教研方法单一、科学性不足、需求差异较大等问题,从教研内容、教研模式和教研策略三个层面进行实践转向和探索,主动迎接新挑战,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区域内学校提升育人水平。

一、教研内容:从教学教研向教育教研的转向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教研更关注教师“怎样教”,随着基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教研工作应更加关注具有鲜活个体生命的教师,教研内容从教学教研向教育教研(见图1)转向,这体现了教学育人功能、课程育人价值,实现从学科中来到育人中去的实践路径,区域教研以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研目标。把“怎样的人才能培养人”放在首位,坚定“教有所研”到兼顾“研有所育”的教研转向。

第一,教研与教师同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教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教研员与教师、课程、学生等各种因素共同塑造的文化。当前,教研工作更加趋向人文化。首先,“育人”是教研的起点,教研必先育师,文化育人的进程中教师同时是“育人”和“传道”的主体和客体。从古至今合格的教师必先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在区域教研中明确强调教师要把“传道”放在第一位,“道”就是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从价值观引领上,确保“身为传道者”的教师首先要“信道和明道”,坚守立德树人的育人初心。其次,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肩负着“以文化人”的重任,教育教研需要教师在更广阔人文背景下审视“如何育人”。为助力教师提升阅读素养和广博的人文底蕴,Y区教研部门结合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点开展“从读专业的书到专业的读书—教研员邀您一起读书分享”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学科主题教研与读书分享活动并行,通过全学科教师阅读活动的交流和推广,提升区内教师的文化底蕴。最后,教育教研更重视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例如,在学期教研组长会上征集教研主题和教师关注的问题作为教研、观课依据;在教研活动后收集教师的反馈意见,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 同时,通过教研活动与市、区名师工作室并行,积极打造“教研员与教师”的双边互动教研,激发不同层次教师的教研热情。

第二,教研与课程同行,挖掘课程、教材深刻的育人内涵。学校课程的价值在于育人,课程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它承载了深厚的育人内涵,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载体,肩负着以文育人的责任。Y区教研部门在学期伊始进行全学科课程育人化路径推广,观课重点从教师“怎么教”到教师“教什么”,紧扣三个维度:一是明确单元整体教学下的学情(立足人)课程目标,是否立足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二是回溯教材构建和学科知识,是否完成育人路径;三是关注教师是否可以正确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完成学科育人实践,形成课堂观察教师量表、学生量表和听课反馈報告,及时向授课教师和学校进行反馈评价,构建“教学—研讨—评价—反馈”的课程育人路径。

二、教研模式:从常态化、单一教研向数字化、多元化教研的转向

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模式从常态化、单一教研转向数字化、多元化教研(见图2)。学校或教研室已不再是教师提升教学的唯一场所,在教研中依托教育技术的优势,坚持发展数字化、多元化教研,打破时间和区域的壁垒,开展以深度教研为目标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拓展的教研时间和场域,持续推进“互联网+教研”,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

第一,数字化教研路径为教研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供了技术保证。数字化教研的第一层涵义是教研模式的科学性。Y区教研团队建立“教研前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教研主题下的数据收集→基于收集的数据开展分析和诊断→确定教学、教研的真实问题→开展针对性教研主题(实践教学)→再次收集(分析)数据→检验教学”的数字化教研路径,为教研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供了技术保证。教研团队以区内教师信息统计为精准化教研起点,对教师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生成可视化对比图标,形成精准数据,确定开展深度教研的数字供给。

第二,教研数字化转型是助推智能教育时代教研的新样态。数字化教研的第二层涵义是教研模式的多元化。Y区教研部门除了借助区教师进修学校线上平台发布通知、教研信息、直播优质课外,还借助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了以学科教研员为核心的“教学专家—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成长型教师”纵向学科教研梯队和“教研部门→‘名校+共同体→校内教研组→教师”横向联合教研梯队,区内教师借助平台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推广典型教学案例、参加学科研讨,同时,继续推进“西安市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中各级名师工作室数字课堂学习和成果展评等纵向教研等。2023年,Y区开展了“名师助力新任职教师专题培训”,培训依托“继教网”线上研学+线下研修等教研活动,为126名新任教师提供了成长平台。

三、教研策略:从经验教研向实证教研的转向

传统教研更多的是依据教研员的主观判断,这种经验式的提取使“短平快”的教师发展终会止步于科学研究的瓶颈。因此,Y区教研部门通过搭建协作教研体系、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见图3),提升教研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第一,教研活动开展面向不同层面的教师,协作拓展各级各类教研资源。Y区教研辐射搭建“教研机构—学校—大学伙伴协作”串联支持教研体系,为教师提供跳出“教学舒适区”,建立“教学拉伸区”的知识重构与教学创新的机会,肯定一线教师的经验与实践优势,鼓励教师与大学教授、市内其他各级教研机构专家平等对话,开展协作研究,在对话和研究中让教师精准把握国家教育政策,规范研究方法,更多地接触教育教学前沿理论和概念知识体系,并以此验证和提升教学,定位新一轮的教研生长点。

第二,重视教育科研的内生力是教师职业规划的良性发展。Y区教研部门以课题为抓手,设计教师专业成长由“大”到“强”的发展路线。一方面,整合区内教师参与省、市、区、校课题,以研究问题为导向,梳理课题研究内容,规范研究方法、完成文献学习记录单,同时,关注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开展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从而梳理科学教学范式的依据;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基于数据循证的多维度课题研究和理论学习的“课题研究”培训,在真实的教学中筛选研究工具,收集数据,开展行动研究,使教学有理可依、研究有据可循,使课题有效推进。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西安市雁塔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基础教育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