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中家校协同共育的实践探究
2023-07-21刘思杰
刘思杰
加强劳动教育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家庭和学校要分别发挥劳动教育的基础和主导作用。可以说,家校协同共育是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逐渐成为推动劳动教育发展与进步的有效模式,使得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掌握正确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进而增强其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基于此,笔者针对劳动教育中家校协同共育的作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策略。
一、家校协同共育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
第一,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校和家庭之间互相沟通,构建更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可以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保持一致的劳动理念,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形成劳动教育共同体,有利于教师制订的劳动计划被家长贯彻执行,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第二,拓展劳动教育范围。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中,实践课程较少。在家校协同共育背景下,教师和家长展开充分合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开理论知识教学,而在课下可以由家长带领学生进行具体劳动实践,使学生增强劳动体验感,认识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拓展劳动教育的范围。
第三,丰富劳动教育资源。在家校协同共育背景下,教师和家长加强交流,可以深入挖掘学校和家庭活动中的劳动教育资源,促进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劳动教育中家校协同共育存在的問题
第一,部分家长不重视劳动教育。有的家长认为,劳动教育仅仅是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会让学生受苦,因此,教师在布置劳动教育任务时,家长一般不会监督学生保质保量完成,甚至会代替学生完成。这导致了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职责缺失,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一方面,家庭在学生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没办法发挥;另一方面,阻碍了学校劳动教育的落实。由于学校劳动课程课时有限,部分内容需要家长的配合,而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误解对学校劳动教育的落实会有很大影响。
第二,教育内容存在片面性。有些学校设置的劳动教育内容较为片面,局限于整理内务和打扫教室卫生方面,忽视了劳动教育的真实目的,造成劳动教育内容较为简单和形式较为单一的情况,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更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1]。在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和家长只是为了劳动而劳动,并没有针对劳动的意义、劳动的观念等内容,向学生传递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等理念。
第三,家校共育的评价机制不完整。部分学校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导致家长在对学生的劳动行为进行评价时,也缺乏规范性,最终会造成家校共育下的劳动教育质量无法提升。评价标准不明确,就会导致学校和家长无法正确评估学生的劳动情况,甚至会影响家校共育的质量。
三、劳动教育中家校协同共育的优化策略
1. 明确家校共育的职责,让家长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
实现家校共育的劳动教育,家长需要进一步增强在劳动教育中的家庭责任意识,有意识、有目的地增强对家庭教育职责的认识,明确自身在劳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还要不断学习如何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最大作用,通过积极与学校沟通,参与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改变原有监督者的身份,成为学生劳动教育的参与者。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其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让家长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教师应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参与到孩子的劳动教育中,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制订劳动教育策略,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并由此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和学生共同制订“家务劳动计划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劳动目标,从自我管理和家庭服务两方面拟定,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管理,并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家长应在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时,引导学生从扫地、倒垃圾等小事做起,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是每位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家长应更新自身的观念,认识到学生参与劳动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在学生发展的适当阶段,让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 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实现劳动教育常态化
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等,深入挖掘劳动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内容,从而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通过家长会进行劳动教育宣传,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讲解,并对家长进行引导,使其在家庭教育中能够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在家庭教育中监督学生规范完成自我管理与家务活动中的各项劳动内容,使家庭成为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同时,学校应对校内劳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结合校园内部的劳动内容,使班级值日、校内实践和餐厅劳动的课程化和体系化。
例如,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实验小学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将班级值日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通过评比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将餐厅劳动作为劳动教育一部分,让学生每学期进行两次餐厅劳动,掌握相关劳动技能;建立劳动实践园,让学生亲自参与植物种植、管理与收获,提升劳动技能;在青峰岭建立了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参与种植活动,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合作意识;与企业展开合作,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并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参与劳动,了解劳动者在企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3. 构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促进劳动教育的深入落实
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增强家校共育的成效,整合家庭与学校的各项教育资源,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线上平台的构建可以为家长和教师建立沟通桥梁,因此,学校应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网上劳动教育交流平台,方便学生家长与教师、其他家长展开互动,实现家校协同共育的目的[2]。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线上信息交流平台征求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更加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广泛征求意见还可以了解家长的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引导,为学生做好榜样。在线下劳动教育实践中,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交流教育经验或者组织劳动技能大赛,鼓励家长参与其中,一方面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4. 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确保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
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从家校协同共育的视角出发,科学设计劳动教育活动,重视对学生劳动活动和家长教育行为进行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励学生和家长共同进步[3]。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家长的职业类型,组织学生体验一日劳动活动,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认识到家长的不易,拉近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制订劳动体验方案,让学生体验不同职业,体会不同职业之间的差别,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的品质。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的形式,针对学生的劳动过程进行评价,并让学生进行互评与自评。此外,在家长参与的劳动教育中,还应让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多元评价有利于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家长反思,促进家校共育的劳动教育模式不断优化。
家校协同共育的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增加了劳动教育的主体,而且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优化了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从而推动了劳动教育质量的提升。但是,在目前的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家校共育的职责,逐步构建完善的家校共育教育体系,从而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 赵菊花.家校协同下的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7):29-31.
[2] 花雨.小学劳动教育中家校协同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1:5-8.
[3] 胡晓雪,王玉凤.劳动教育中的家校协同共育模式初探[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1(3):30-31.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