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预设视角下的话语幽默分析
2023-07-20龙雪梅
龙雪梅
【摘要】语用预设是日常会话中广泛使用的理论,在言语幽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方法,选取微信和豆瓣两大热门网络平台的“反凡尔赛文学”对话为语料,以语用预设为基础,分析“反凡尔赛文学”中如何利用语用预设的基本属性来产生幽默,从而更好地理解言语幽默与各种语用预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反凡尔赛文学”中,遵循预设的共识性和可撤销性,违反适当性,都可产生语言幽默。此外,“反凡尔赛文学”还经常使用存在预设、双关预设、事实预设、虚构预设和非事实预设来产生幽默。
【关键词】语用预设;“反凡尔赛文学”;言语幽默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5-013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5.043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自由地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反向凡尔赛文学”是最近兴起的语言形式,以一种低调的方式“炫穷”,语言幽默,出其不意,常常引发网友爆笑。“反向凡尔赛文学”中体现的言语幽默能从语用预设的角度来分析。
作为语用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预设被国内外许多学者用于研究各种语言现象。蒋冰清(2009)从预设的分类、属性、策略和触发因素等方面,以全新的视角分析了言语幽默是如何产生的。丛日珍和仇伟(2015)利用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的互补性,以中国喜剧小品《扶不扶》为语料,阐述了预设对喜剧小品演员幽默言语行为的影响。
总的来说,以往的研究表明,预设的某些特性可以产生幽默效果,特别是共识性、适当性和可撤销性。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以中国漫画小品和电影对话为语料,对网络语言的关注较少。因此,对于一些网络语言,比如“反向凡尔赛文学”,可以从语用预设的角度进行研究,来分析言语幽默是如何产生的,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言语幽默的工作機制。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言语幽默与不同类型的语用预设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语用预设来创造幽默。
二、语用预设
预设的概念最早是由现代逻辑学的缔造者弗雷格(Frege)提出的。Yule(1996)将预设定义为“说话者在说话之前假设的事情”。Levinson(2011)在语用预设中提出了两个基本概念:适当性和共识性。也就是说,如果对一个句子的预设与人们的共识相矛盾,就会产生不恰当的话语。何自然(1997)指出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
从以上定义中,可以对语用预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语用预设不同于语义预设,语义预设涉及句子的真实条件,而语用预设则涉及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语用预设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下,与说话人和受话人的信念和意图相联系。
语用预设有一些特性,比如共识性、合适性和可撤销性。此外,语用预设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的范畴。Yule(1996)将语用预设分为六种类型:存在预设、事实预设、词汇预设、结构预设、非事实预设和反事实预设。陈新仁(1998)将预设分为四种类型:事实预设、状态预设、信念预设和行为预设。魏在江(2003)在陈的分类基础上又增加了两种语用预设:文化预设和双关预设。
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探讨语用预设:存在预设、双关预设、事实预设、虚构预设和非事实预设。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文根据语用预设的性质和分类,结合前人对言语幽默的研究,通过收集反凡尔赛文学中的对话为语料,主要回答以下两个研究问题:
1.反凡尔赛文学是如何运用语用预设属性来产生幽默效果的?
2.言语幽默与不同类型的语用预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中国两大热门网络交流平台豆瓣和微信为依托,从上面选取一些“反凡尔赛文学”对话作为语料,从语用预设的角度来分析言语幽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网络交际,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用预设的本质。
(三)分析步骤
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言语幽默是如何在违背语用预设的共识性、合适性和可撤销性的情况下产生的。此外,本文还运用上文五种类型的预设来分析言语幽默与语用预设之间的关系。
四、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
(一)“反凡尔赛文学”中的预设属性与言语幽默
1.预设的合适性与言语幽默的产生
为了保证沟通的成功,预设的适当性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在日常交际中,语用预设必须是适当的,以保持交际的有效性。但是,有时双方都可能有意无意地说出一些与预设相矛盾的话,从而违背预设的适当性,达到一定的幽默效果。
例1:父亲:“如果在外面上班觉得累,就回来吧。正好家里的家族企业需要人接手。”
孩子:“我是一个要强的人,不想被命运早早地安排,靠打理家族企业过日子。”我心想:毕竟,冬天摆地摊实在太冷了。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按照正常的思维,人们会预设一个有家族企业的人是富裕的,他的孩子不需要为生计发愁,长大以后能够顺理成章继承家族企业。在这段对话中,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父亲和孩子的话语预设了他们因为家族企业而生活富足。但孩子关于“家族企业”的内心独白与人们的惯性思维相矛盾,让观众始料不及,忍俊不禁,语用幽默由此产生。从更具体的角度分析,在这段对话中,父亲用家族企业来预设街头小贩等工作,这是一种语用预设的滥用,从而违背了预设的适当性,带来了幽默效果。此外,当孩子理解了父亲的错误预设后,他没有戳破父亲,并说自己是一个要强的人,不想早早被卷入“家族企业”,从而增加了对话的幽默效果。
2.预设的共识性与言语幽默的产生
为了确保谈话的顺利和有效,语用预设的共识性是十分重要的。在某些情况下,预设的共识性指的是假定的可接受性。也就是说,如果说话者认为听话人与他或她拥有相似的背景知识,听者就可以接受这个预设。没有这样的背景知识,信息就无法顺利传达,沟通的“不和谐”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幽默效果。在“反凡尔赛文学”的对话中,作者充分利用预设的共识性展开对话,却以出人意料的话语结束,从而形成巨大的反差,产生幽默。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2:服务员:“您好,请问您需要些什么?”
顾客:“在法国待得太久,现在肠胃只喜欢吃法餐,还是法式小面包好,总是可以让我想起来在巴黎的感觉。”
在这段对话中,服务员和顾客关于“法餐”和“法式小面包”具有共识性,前者指的是选材考究、加工精细、烹调精致、口味适宜的法国菜,后者指的是一种零食。刚开始顾客提到“法餐”,读者会预设这名顾客在法国待得久,已经习惯了法国菜的口味。但后文顾客提到了“法式小面包”一词,与前面的预设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产生了幽默效果。正是因为语用预设的共识性让交际双方对于一些事物的认识较一致,语用幽默才得以产生。
3.预设的可撤销性与言语幽默的产生
正如前文提到的,在特定的语境下,预设是可以被取消的。一般来说,当人们的表达交流的语境或人们对某事的共识相矛盾时,预设就被取消了。在日常交际中,当说话人用特定的词语或句子否定前文的预设时,预设就会被取消。而当听者明白前面的预设与实际发生的交际语境并不匹配时,就会产生幽默的效果。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3:晚上跟客户做生意,突然看见初中的学霸同学,现在居然在这家酒店当保安。我不禁感叹世事变迁,生活所迫的他,居然沦落到这个地步……看到我之后,他突然变得无比激动,走过来说:“同志,酒店外面不允许摆摊”。
这个例子中,在最后一句话说出来之前,观众可能会有一个预设:这个作者跟客户做生意,他可能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大老板、经理等,而他昔日的初中同学是一名保安,他们两个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軌迹。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当保安说出“你好,伙计,酒店外面不允许有摊位”时,前面的预设就被取消了,表明这个人的身份是一名街头小贩,与前面的预设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产生了幽默的效果。上面的例子表明,预设因上下文而异,可以通过改变某些词语或句子来取消。
(二)预设的类型和言语幽默的产生
1.存在预设与言语幽默的产生
根据语言的经济学原理,人们应该用尽可能少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存在预设可以为人们提供信息的焦点,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达到幽默的效果。
例4:我认为我的女朋友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女朋友,最优秀的女人。她不抽烟,不喝酒,不傲娇,不乱花钱,不欺负我,不存在。
在这个例子中,作者充分利用存在预设,这时候读者会预设作者有一个完美的女朋友。然而,最后预设被取消了,表明之前的存在预设只是作者的想象。这个例子先利用存在预设来吸引读者的想象,最后以意想不到的结局结尾,与前面的预设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2.事实预设与言语幽默的产生
“在言语幽默中,事实预设一般都是预设按照有利于发话者的原则来确定,通过此种手段实施诱导听话者按照发话人的言语意图来持续言语交流,然后产生某种和事实对应或人们常识相异的结果。”(蒋冰清,2009:15)也就是说,如果结果与人们的常识完全不同,那么就会产生幽默的效果。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5:人生只有一次,选对领域很重要。哪怕作为沃顿商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感言的时候,我都没有想过,有朝一日,我也可以让身家过亿的大佬仰望,并且主动跟我打招呼:“服务员,买单。”
在这个例子中,作者首先用一些夸张的表达来描述自己是沃顿商学院的一名优秀毕业生,他的意图是诱使观众接受这个事实。基于事实预设,听话人会在预设的语境中进行思考,认为作者在学习成绩上是非常优秀的。出乎意料的是,最后一句话表明作者是一名服务生,与前面的事实预设相悖,从而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3.双关预设与言语幽默的产生
从双关预设的角度来看,幽默的产生是因为听者预设的信息与说话者想要传达的信息不同。双关预设不仅能够带来喜剧效果,并且也能让观众感叹语言构思的巧妙,文本布局的机智,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6:曾经被5个男生同时追过,他们都说我好难追,真的好累哦。那当然了,为了期末长跑考试提前练了两个月我能输?
在这个例子中,观众做了一种预设:有5个男生同时追求这个女生,那她应该有比较出众的地方,足够吸引众多的追求者。在汉语中,“追”这个词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紧跟在某人背后追赶,另一种是指追求异性。很明显,在这里听众选择了“追”的第二种含义。但是,当最后一句话说出,听者才明白这里的“追”是第一种意思,意味着跑步比赛中的追逐,与前面的双关预设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产生了幽默效果。
4.虚构预设与言语幽默的产生
在虚构预设中,预设的信息是双方都不知道的或者不能接受的。也就是说,虚构预设中的信息是虚假的或不正确的。虚构预设可以应用于言语交际中,并产生一些幽默效果。
例7:“说起我男朋友的优点,那可太多了,他阳光帅气、聪明细心、懂幽默、懂浪漫、有生活又会赚钱……”“那缺点呢?”“缺点当然也有,主要是懒散拖沓,爱玩神秘,等了二十多年还不出现。”
在上文中,女孩先提出了一个虚构预设:她有一个优秀的男朋友。之后对其优点进行详细描述,让读者更加坚定了她有男朋友的这个预设。然而,一句“等了二十多年还不出现”取消了前面的虚假预设,让读者明白前面的预设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她没有这样一个完美的男友。虚假预设以一种令人惊异的方式造成巨大反差,引发读者爆笑。
5.非事實预设与言语幽默的产生
在非事实预设中常常使用“假装”“梦想”等词语。“反凡尔赛文学”也常常运用这些词语来起到一定的幽默效果。
例8:其实我有二十套房产的,本可以不用这么努力地打工的,只是我觉得现在的状态还不是太稳定。因为有时候梦得到,有时候梦不到。
分析: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非事实预设的用法。在说出“梦”这个词之前,读者会产生一个预设:作者是一个拥有二十套房产的富人,不用自己努力打工。然而一个“梦”字词却将上述信息全盘否定,从而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五、结论
本文以语用预设为基础,以“反向凡尔赛对话”为语料,探讨了言语幽默的作用机制与语用预设的性质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文还从存在预设、事实预设、双关预设、虚构预设和非事实预设五个方面探讨了幽默是如何通过不同类型的语用预设来产生的。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回答以下两个研究问题:
首先,“反凡尔赛文学”中言语幽默的产生与语用预设的属性密切相关,尤其是预设的共识性、适当性和可撤销性。通过有意或无意地违背预设的适当性,说话者会做出一些在交际语境中不合适的预设,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通过语用预设的共识性,可以让人际沟通更加顺畅、有效,为幽默的产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可撤销性是语用预设中最常使用的一种,它经常导致前文的意思与事实不符,形成反差,引发幽默。
其次,“反凡尔赛文学”可以充分运用不同类型的预设来产生幽默。本文主要列举了存在预设、事实预设、双关预设、虚构预设和非事实预设。研究发现,在“反凡尔赛文学”中,虚构预设和双关预设是最常运用于幽默的产生的两种语用预设。
总而言之,从语用预设的角度来研究“反凡尔赛文学”中的言语幽默是一种创新,这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幽默的作用机制,而且对日常交际也有一定的启示。此外,本文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将语用预设运用到言语幽默中,为创造出更有趣、更有吸引力、更生动的交际方式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陈春华.会话幽默的语用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报,1999,(01).
[2]陈新仁.论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预设[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05):54-57.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蒋冰清.预设理论与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阐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03):14-18.
[5]刘乃实,熊学亮.浅析言语幽默的维护面子功能[J].外语教学,2003,(06).
[6]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王晶.语用预设视角下“反向凡尔赛文学”对话中的言语幽默分析[J].今古文创,2021,(41):104-105.
[8]杨乐,高群.网络新式文学之“凡尔赛文学”语用预设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4):116-119.
[9]王金玲,闰铁煜.论幽默话语的与语用语义特征[J].外语学刊,2004,(06):63-65.
[10]王守元,苗兴伟.预设与文学语篇的建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