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韩炳哲时间论域下的中国茶道之“静”文化精神

2023-07-20杨美婷

今古文创 2023年25期
关键词:时间茶道

杨美婷

【摘要】积极生命在数字化时代占据主导地位,人类的生活卷入新的时间异化,即表面上人类驾馭时间,实则是时间控制人类。韩炳哲针对现代生活中原子化“时间”异化症候,创造性地提出构建新的秩序化、有意义、叙续性的香味“时间”观并提出生命“凝思”的解决方案。“凝思”即生命过程的有序时间样态,是一种时间的绵延流动的过程,是一种生命的、意义的、具身性时间体验,使生命拥有时空存在的持续与敞阔。依据韩炳哲的生命时间有序图式,透析中国茶道文化的哲学意蕴,通过其生命“凝思”的具身性体悟分析,呈现中国特色的茶道文化的“静”,既是对韩炳哲的生命时间观的回应,也是应对现代性时间异化问题的中国文化范式路径思想实验。

【关键词】韩炳哲;时间;凝思生命;茶道;静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5-006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5.022

时间是什么?正如奥古斯丁回应道:“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1]242“时间”是复杂的、不可捉摸的。尤其是现代危机以来,以尼采的“永恒轮回”时间论到海德格尔的“此在”的沉沦时间说等为代表,试图克服现代性文明遭遇的时间难题。韩炳哲作为海德格尔的追随者,当代德国冉冉升起的一颗哲学之星,在以《时间的味道》为核心的文本中,重新对现代性社会生活中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时间”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诠释。韩炳哲结合其东方母文化背景,原创性地提出生命意义的“凝思”时间观。该篇正是在深入挖掘,并梳理这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茶道文化的具身性体悟的案例性分析,既充分呈现出韩炳哲的“凝思”时间样式,又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独特而深厚的“静”文化的生命时间意蕴。

一、现代性时间危机之源

资本通过劳动时间控制来实现对劳动主体的压迫,劳动主体的主动权与时间的被动权相互颠。当今是处于一种加速的社会,如技术的加速导致生活节奏的加速,生活节奏的加速促进社会自身的加速;反之,加速的社会变革同样也会加快人类的生活节奏,进而推动技术变革[2]。这些加速引起了一系列现代性社会“时间”对于人类来说的焦虑感,导致人们的生活卷入或陷入新的时间异化,表面上人类驾驭时间,实则是时间控制人类。海德格尔所论述的时间性在主体即存在者中如何存在、时间沉沦的问题时,探讨时间在人类存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伴随着社会制度的更替,人类由原始社会的自由劳动到如今资本的剥削劳动,时间进行着由被控制到掌握着主动权控制人类的历史演变。在国民经济的实际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3]47。人类被时间所奴役着,现当代社会时间与人类是处于一种异化的病理状态。人完完全全地变成一个劳动主体,他完全没有能力获有那一自由地、不是任何劳动时间的时间[4]205。数字化时代,人类不断增加劳动压力迫使人类成了劳动下的附庸者,被时间奴役着,毫无自由。这便是韩炳哲所说的“不良时间”,而原子化则是造成“不良时间”的首要原因。

二、韩炳哲的“不良时间”基本表征

(一)“不良时间”之原子化

原子化不仅是“不良时间”的首要原因,更是首要表征。原子化的时间是消散的、无法聚拢的,生命意义的持续性无法得到解决。韩炳哲认为,如今的加速是脱离轨道的时间原子毫无目的的忙乱飞奔的表现,实则真正的加速应该是一种有始有终、充满意义的、具有充实性的时间。当今的时间危机归根于一种“不良时间”,这种“不良时间”导致不同的时间上的紊乱和不适感。[4]1“忙乱飞奔、紊乱、不适感”均是时间原子化的表现,时间在人类生活中表现得更加急促,在人类的生命中营造着一种匆忙的氛围感。数字化时代,原子化时间在人类生活中表现得极为明显。时间忙乱地向前冲撞,带动着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在此过程中变得缥缈,对于这些事件采取片面性的了解,重视部分忽略整体无法达到系统优化的期望,缺乏对事件所产生意义的自主意识。

(二)不良“时间”之无意义性

“不良时间”缺乏着时间流逝的有意义性。生命进程的加速阻止那些异常形式逐渐产生,阻止事物有分别,阻止它们发展出一些独立自主的形式[4]13。数字化时代人类为了生存,同质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他者的存在已经被慢慢弱化。间歇时间不断的压缩,花费在对生命思考的时间少之又少,不及体味就已翻篇。韩炳哲在文本中认为海德格尔的“常人”是尼采“末等人”的接力棒。在海德格尔那里,“常人”是一种时间现象且时间经验是丰富多彩的,“常人”走马观花式的穿梭于世界,在眼睛刚好落到事物身上时,目光便已投入到下个事物上,从未有所逗留。整个社会出现一种无法喘息的现象,在生命的进程中,人类毫无逗留、凝视以至于缺乏凝思,这也是韩炳哲认为的现代社会一种“成熟”的时间的缺失。而这种“成熟”的时间即“有意义”“充实”的时间。“他者”在忙碌中慢慢地被“同质”所取代,千篇一律充满着社会,数字化时代社会应以创新性为主流,而不是“同质”化。时间“意义”性的缺失导致人类对时间掌握的失控,时间危机正在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类生存,但人类还并未察觉。

(三)“不良时间”之无叙述性

“不良时间”的原子化导致时间节奏的混乱,毫无叙述性成了主流。叙事性时间是一种连续性时间,一个事件从自身之中预示着下一个事件,诸多事件彼此相续着并产生出含义[4]111。韩炳哲通过列举海德格尔的“遗留物”与“传承”,来表达其对时间的一种观点,即持续性。真理自身是一种时间现象。它是持续的、永恒的现实之反照[4]15。真理是一种认识论,而认识又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反复性与无限性在时间中则是一种持续性,体现了人类在处理问题时一种思索、坚持,但这种真理性持续却是当代社会极其缺乏的元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经典表现的并不仅仅是悠闲的田园风光,更多的是诗人的一种精神的享受,“有益”的精神深化了时间与空间,二者结合起来,在这种精神停歇且安居于自身的地方,良好时间便会油然而生。在韩炳哲看来是对生活的逗留、凝思及对生命的体验。“感”的经验在时间中展开,所感物可能瞬间与感者相接,但两者之间交互作用却是逐渐进行的,需要绵延若干时间,经历若干连续过程[5]140。诗人与意象二者形成感者与所感物的关系,通过意象的触发,使诗人脚步停留、凝思,享受该时刻时间的香味,成品便是该时刻的延续,这一过程即是诗人享受的过程,又是一种时间的延续,最重要的是其作品流传千古,为后世所带来的意义是永久性、无法被抹掉的。

三、有味道的时间:生命之凝思

时间在人类与劳动异化的同时上演着人类与时间的异化,尤其是時间对人类反思主体能动性的剥夺。受控于劳动的生活是一种积极生命,它完全从凝思生命那里脱离开来[4]189。韩炳哲认为数字化时代的人类生活是一种积极生活,劳动占据主导地位,而这正是造成时间与人异化的主要原因。在时间的技术化进程中,时间就是一切,人不过是时间的体现者,人们遗忘了时间的生命意义和人文意义[6]。所谓的“遗忘”即是时间与人异化及对人把控的一种表现。处于数字化时代背景的今天,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造成劳动者与产品的异化的同时伴随着时间与劳动者的异化。韩炳哲针对数字化的“不良时间”问题,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时间解决路径——凝思生命。其通过列举中国香印的熏染,表达时间所具有的香味性,香印本身就散发着香味,当熏染时,其香味更加的强烈,香味充满整个空间。它使时间空间化,由此给予时间一种持续的外表[4]121;随着火晕的晕染,香印并没有消失,反而持续不断地化为灰烬,保持着原本的模样,依旧保留着完满的意义。香味时间在数字化社会中,是主体进行生命凝思活动所具备的必要条件。

数字化时代的人类有着附庸于劳动之下的积极生命,消耗时间所进行的凝思活动濒临危机。专属于人类凝思的能力在机器的控制下,渐渐地远离人类,反而同化于无凝思能力的动物。有别于规训社会,在功绩社会中,功绩主体投身于一种强制的自由,或者说自由的强制之中,以达到最终目的——效绩的最大化。日益增长的工作负担要求一种特殊的时间和注意力的管理技术[7]21。在多工作业(Multitasking)的要求下,主体毫无逗留反思生命的时间,生命完全被“不良时间”所控制,缺乏香味时间所进行的凝思活动。缺少任何凝思环节的积极生命,自身空洞成一种单纯的活动,它造成忙碌、无安息[4]201-202。在机器遍布,劳动为主力军的时代中,主体生命逗留、凝思的步伐随着时间的异化慢慢淡出了生命范畴,所有的活动均是空洞、虚无的,时间在人类生命中变得无任何意义。持续性的时间是一种香味时间,具有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淡雅品质,是凝思生命的一根肋骨,是不可或缺的、现当代人类提高素质修养的必由之路。

由于人类在积极生命中的表现是劳动占据主体,导致逗留喘息的时间变得奢侈。现代生活的匆忙与不得安息更多地关联着凝思能力的丧失[4]213。逗留意味着时间的持续性,在时间的持续性中,人类的精神得到了停歇,在这种精神停歇的地方,凝思性从积极生命中恢复。但是伴随着机械化的大力发展,劳动压力的不断增强,积极生命在人类生活中的比重不断地加大,从而阻碍且威胁着凝思生命的突破与发展。只有一种凝思生命的复活将有可能使人从劳动压迫那里解放出来[4]224。将劳动与凝思在生活中的占比中庸化,使人类重新拥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自由。凝思生命的复活是必要的,因为它打开呼吸场域。或许精神自身要将其形成归结为时间的盈余、一种清闲,呼吸的一种悠长之态[4]230-231。韩炳哲提出了极具东方韵味的“凝思生命”来解决当代社会的“不良时间”问题,其“凝思生命”与中国茶道哲学思想中“静”存在着共鸣,将会在下文进行论述。

四、中国茶道之“静”:一种凝思生命的时间样式

熏香随着火晕缓慢前进的步伐,香味弥漫了时空,处于时空中的主体身心得到纾解的同时,生命进入到凝思生命的轨道。香味时间在与中国香道文化有着同样优秀文化韵味的中国茶道“静”文化中起着凝思生命的作用。在中国茶道哲学中,作为“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茶叶,通过人的冲泡等行为,使茶这种物拥有进入到精神层面思考生命的精神意志;形而下的物之茶叶作为人类与形而上精神连接的桥梁,当不具有思考能力的茶叶与人类相碰撞时,二者就产生了凝思生命的荷尔蒙。凝思生命是人类对自身价值的思考与冥想,犹如佛教弟子在打坐时思考人生,提高思想觉悟以及看破红尘繁杂的心境。

“静”是茶道哲学的核心,品茶的第一步就是要静心,只有静心方能全身心的感受,静则收敛锋芒,静则韬光养晦,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8]。茶道之“静”在佛教弟子身上得到了明显的诠释,佛教弟子打坐、修身养性都需要在一个极其安静的环境进行,同时还要伴随着内心的平静,困顿时饮一杯茶,具有提神凝思的作用,伴随着时间的持续性流逝进入到人生修行与悟道的意境中,时间的意义性在人类生命中得到了充实。慧能强调,人本性自带清净和清静的本色,自然而然地体现其本色,不为外物污染,就是禅静了[9]。具有悠久历史的“禅茶一味”文化就体现了出来,禅与茶二者毫无关联,因茶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能够使僧人在打坐时保持长久的清醒、抑制性欲以及参禅悟道,由心进入到“静”的意境中,在凝思中感悟人生。时间对人类的异化在“禅茶一味”的生活中毫无立足之地,这是一种与喧嚣城市截然相反的、有情趣的慢生活;时间感在慢生活的节奏中得到了升华、充实以及彼此成就的意义性。

五、结语

主体通过他者的行为举止,反射并凝思主体的一些不良行为,这种凝思行为在当今社会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自省,看到他者的优点以及主体的缺点,并进行改正。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0]29时间虽未被明显的提到,但却句句离不开在时间中对生命的凝思。反观当下喧嚣忙到人飞起的尘世中,人类很少花费时间能够做到像曾子一样进行凝思体悟。茶道“静”文化的宣扬是必不可少的,慢节奏而又修身养性的茶道“静”文化是现当代社会亟须补充的。现代人可以通过茶道修习,涤荡心智,澡雪精神,完善人格学养,使个体生命的光辉和人格尊严得到展露[11]7。凝思生命所消耗的时间是生活中无法省略的,而这些时间则恰恰就是韩炳哲所陈述的香味时间。同时,韩炳哲的凝思生命时间观也在暗示:“活在当下”尤为重要,即指人类要善于利用好时间,使时间适应生命存在,在时间中及时反思生命存在的意义,使得人生朝着更充实、更有价值的方向发展。在“静”的环境中,享受时间、凝思生命、品味人生、修身养性,这是一件极其有意义且影响人的一生的事情。

注释:

①韩炳哲:韩裔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首尔。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文学和神学。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博士学位。2012年起任教于柏林艺术大学。近十年来发表的作品引起了国际反响,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西班牙《国家报》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参考文献:

[1]奥古斯丁.忏悔录[M].周士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胡曼君.加速社会下的时间焦虑研究——基于哈特穆特·罗萨的社会加速理论分析[J].视听,2021,(09):194-195.

[3]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7.

[4]韩炳哲.时间的味道[M].包向飞,徐及太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5]贡华南.味与味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寇东亮.现代性时间的伦理困境及其消弥[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0):24-30.

[7]韩炳哲.倦怠社会[M].王一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8]谭宏伟.论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福建茶叶,2016,(12):360-361.

[9]单玉华.于“静”中勾结茶道精神与人生修养[J].唐都学刊,2018,(05):37-42.

[10]金沛霖.孔子语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11]马守仁.茶·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时间茶道
体验茶道魅力
寻迹万里茶道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道人生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茶道六百年》
Spatial—Temporal Metaphor of“qian/hou”in Chinese and English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